禾夫-古易杂谈


首页 > 国学 > 正文
发表时间:2015-04-14 17:34:38 点击:

一 前 言

 

历代以来,易经始终为人们奉为五经之首。究其原因,它不但因为是帝王之学,也是中国最早集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于一体、类万象、解生死、究来去、探虚实的著作。这里,凝聚了远古智者们对于天象、地象、气象的观察、记录、思索、感悟的结晶。在实践中去寻找规律,发现变与不变、始与终、虚与实、因与果的过程与关系,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些成果,理性的把它转化为生存斗争与生存条件改善的武器。应该说,易经是人类对自然,探秘生命,由感性到理性,不断试图改善生存条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由纯感性到理性,由愚到智,从而走向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是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源泉。怎样科学地、辩证地去认识易经,对于发展与弘扬易经文化与易经精神至关重要。去伪存真,去浊澄清是我写此书的目的。

 

二 说 易

 

1、关于易经,历来就有很多考证、研究和评论。关于它的出处、何人所写更是众说纷纭,评说和解说最多的首推周易,以至于当今知周易而不知易经的广有人在,而一说周易,便知它是一部爻、卦奇书,几乎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敬畏,尤其近来的六爻神算,更为人们广为用之,广为传之。对于这种现象,以及为什么,在这里我只能说,有因必有果,任何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任何兴盛都有它兴盛的条件,对此我不予评说了。就我自己对易及易经的产生,易经的进化和类别的粗浅认识和感悟,谈一点个人看法。因为不是立论和评说,更不是解说,所以也就不引经据典,只是闲谈杂说。

2、易经本身所包含的,应该有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而最原始的易图和文字记载肯定已经不复存在。现存和现传的应该都是后世智者所作,而能供我们去探索的只能根据逻辑推理法逆行,寻求古圣先贤一路走来的足迹,去联想、去感悟,以返璞归真的方式,以纯生命和纯自然的交流去体会,放弃现代所有的后天知识和科技手段,以赤子之心、纯动物的感性和生存本能去体会、去感悟。就像对历史的任何人物和事物都必须以当时的地点、条件和时间来客观评价一样,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联想。而现在可以供我们考证的真正物证,天象、地象、气象并没有改变。而人,作为以此赖以生存的关系没有改变,人作为动

 
物的基本性质、它的生理、体质、体能和基本心理没有改变、它对必需的生存条件的依赖没有改变,所以当我们抛弃掉后天的人为的物质改造,回归原始人、原始自然,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悟,会对古人立易有更多的感叹与感恩,对古人被迫的,顽强的生存斗争,以及对生命及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的探索精神,以及文明进化史过程中先贤前辈们对此精神的传承发扬而感恩。我们承受先人恩德,沐浴先人用心血与无私精神的今人,生活得更文明、更悠闲、更优越的我们,更没有理由只取不予而丢失了这种传承,这种精神。因为对以后的历史,我们的后人,我们有这种责任与使命。

3、易经是一切文化、科技的源泉,它的务实求真,不断探索,不断修正的精神更值得今人学习,因为易经更多的是对自然现象及规律的求证,所以它是纯粹的学问,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是无国界的,因为它是人与自然抗争利用,解秘的学问。在这里没有人与人间的、族与族之间的斗争,所以它不存在阶级斗争的思索和利用,这是一个无奴役、无封建、无相互掠夺、自相残害的时代,即原始人民公社、原始共产共和的时代所产生的文化和思想,所以易经只能是那个时代共同实践、共同探索、共同智慧合作的产物。因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使阶级斗争、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致家族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社会矛盾日益剧烈,以至于政治经济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主线,向斗争术方面转变,人类的大部分能量,人与自然的矛盾,被转化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耗了许多物质,智慧能量,削弱了人于自然中寻求解放的动能,而人也必然生活于不同于古人的环境中,因此他必须寻求另一种学问,增强另一种本领,而且社会的复杂性使人生活在祸福、得失、名利、荣辱的朝至暮改之中惶恐不宁,所以问测、祈求,便成了首选,而周易的预测功能,以及全覆盖,几乎无所不能的卦象和神秘的占卦方式,卦象卦辞,还有带有隐喻方式的384,并可作随机解释的爻辞,更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和需求,这也应该就是自春秋以来周易64爻一枝独秀,而今更为兴盛的原因所在。在其后来的金钱课及子孙卦,又加进节气、干支、六神六亲及体用变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及神秘感,使之易学却不用深懂,从而学者、使用者,及推崇者,更为普及,更为大众化。

 

三 古人对天象及太阳行走的

观察、探索与感悟,变与不变,易与不易

 

    1、产生易的时代,也就是人们开始对天体中决定明与暗、黑与白的主要物体太阳的观察思索,并对它的出没方位及具体点线和行走路线进行记录,从一日到一年,到一纪,不间断地有专人负责并予以记载比对,从中发现它每天都在移动出没点,它圆形的空中行走路线,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圆弧并影响到昼

 
夜时差分配的变化,从365天的比较中发现它移动的两个极点,冬至和夏至,往东南升至极即为夏至,然后回归到东北降至极为冬至,而最为平均的便是二分,即升平春分,降平秋分,白天与黑夜均分。这个黑白指的是太阳的出与没,而这个升降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为炎寒温凉,其由升极到降极的过程定之为岁,由二极与二分等分为四季,而昼夜即为阴阳,也称为二仪,以经线平分再加二极分割,即纬线,形成十字而为四象,而基本定义均来之于日之出没,所以制图为伏羲,与日之归藏有相同之处,,以日之变而制之,称之为易图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根据易图而指定的时间表,应是最早的历法,为太阳历,这也应该与现在中国的阳历基本相同。

2、最初古人对自然的感性、直觉,便是日落后一片黑暗,无方向,无物形,便如身处浓雾,此当作混沌未开,亦可解为无极或太极。日出则明,分天地虚实则作二仪解,而日光之下万物显形,凡有形之物,大至山川,小至草木,必因相背而生明暗,而又必因太阳的移动而变化。古智者在观察与思索中发明一种最简便实用的方法,在一高坡平地上直立一杆,然后在地上随影刻画,这便是立竿见影、移光定位,随移刻画。我想这便是最初对日象的科学实验,而土地与标杆便是实验工具,朴素、简单又实用。而地上的光影图也应该是最初的易象图。由这种方法,其图必然是圆弧形,而直观的地平线亦即虚实线,亦为圆形,而日之行空亦为圆弧,为此而生圆主动,动生变的思想。随着日正乃升之极,则无影,悬之则正下生影,随日之降而明暗易位,这是升降之变而改变向背、明暗互换的定理,日升而影缩,日降而影缩的三点一线,极而必反,即日、杆、影的对应,相对而统于一线,相向而又互动牵联,此起则必彼伏,而此沉则又彼起的现象,每日之变与升降方向,升降伸缩及三点一线之定理不变,也许是最初的相对论与辩证法。日之行空,则影也随之,这种对应必然会产生虚实对应,上下相随,日落则行于地下,日升则行于空,为行空与潜行,上下圆周与平面圆周的相同处,日落伏羲归藏,行地下而为黑道,日起行空见明而为白道,亦即白昼与夜,其行走刻度以升降分为上午、下午、子夜,这样划分便为最初的昼夜四象二仪,合日之起伏而再起为一日,一日分起落,行空则为明,潜行则为暗,以此而产生时空的概念,当以日行为准而定时刻,产生了时空统一的一日分配,即行距等于时间,这是最原始的记日、记时、点线之数变则升降昼夜变,伸缩变,也许这是产生数学、历法的雏形。以此类推每日之出没点,之刻度,完成一次来复当为365个点,其中去和归分182余,再以中心点分之而为四季,这应该就是纪年法,但是,同以太阳行走路线刻画,日出日落周而复始,而岁之变则为去而回归,而且其极点不同,日以上下为极,岁以二角为极,同为半圆应为来复同道,所以之行半圆之半圆,它的对应在中间线,与日出日落点相同,即经线相同,所以日以上下极为升降分界,即子午,而岁以地平往复之极定位,往复相加其总刻度数与日之半圆相等,所以二个不同极点交汇便成了十加×,叠加为米,于是年从角起,即东北起,对应西南,至东南止,对应西北,所以纪

 
年以角,立春起,其周而复始之刻度从日行之圆,行周而复始法,这种互用法便在图像上产生四季线路,八个分区,这便是年日,同圆以日行为准,日经为基准定升降而分阴阳,岁以地平位移为准行来去,经线之来去则为南北纬线,如此套用即经纬分明区划分明,这也就是左右分阴阳,上下亦分阴阳,二种分法交互即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岁日同道。

3、日行出没点之刻度间距,等分于圆周当为365余,把来复极点及中点去除,同时也方便分配,当为360分刻度点,以二仪分为180°,以四象分则为90°,以8方分则为45°,这种分法既简便合理又相对均衡,而进退有数、有序,我想这种发现也是记日、记年、记时、记季的首创,同时也是数术的最初运用,它以日行、光照、明暗,以杆为中界而成三点一线,呈圆弧位移的方法,以升降变化,同等对位置换,与来复,极而必返,升极而降,降而复生的图像复制与刻画记录,而发现了时空关系,点面线关系,空间划分,平面分割,时间分配及记数与算术、增与减、进与退、倍增与倍减的定律与运用,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与发明,这种最原始质朴的实验方式与实验结果,理所当然地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相契合。当然,这是应用于中国特定地点的日行图,与中国式发明与实验,但不管那个民族与国家,不管它用何种方法,这样的最终定理与制度肯定一致,因为任何法规都不可能背离自然法则,这种完全与自然法则吻合的日行路线图与岁行路线图,以及点面线的无限延伸和无限浓缩,只改变空间容量,即面及线的同步倍增与倍减,但不影响刻度及时间的间距与行走,不改变它的相邻相对的平等分配与数量刻度的均衡,并且对自然空间进行了全覆盖、全方位的包罗,把变与不变的二种现象作了区别,这种方法与理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索实验与思路,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创造特定的思维方法,也由此派生出中国式的数理化、文字、音律、医学、饮食及道德准则、政治体系,以至武学、古养生学、建筑学,种种科技发明,这一切的中国式,追根溯源都与此有无法割舍的关联,它的全方位包罗及无穷收缩、无穷延伸变化,无穷却又循规循距相交而不悖,相对而又相联的辩证法和相对论,均衡分配致中致和,直至今天都主导着人们的潜意识及行为准则,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是中国式文明与中国式文化的独特性所在,相信随着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样的中国式将会,也必然会为全人类所认同。

 

四 易图的进化与完善,方形易图

的出现及应用,菱形易图的产生及作用

 

前章所说日与季与岁的二个圆,及日之上下虚实各统半圆,而岁行来复只能在地平上显示其周期,以日移动之刻度显示,数其出处,当在投影,即标杆背面显示,数其数,当为365余,以10个点一组则为

 
36.5,舍余取正则为36,而上下之圆无法图示则取上下以南北,则成平面,故此二极一线,而从经线复加纬线,则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点,而从岁行来复的二个极点划对应二条斜线,则成八字极点,四季线各以中间标杆交汇,故成九点,而以中间标点对应划分明暗则为四阴四阳而九点八面,一中央统八极,分八区,各区相对以角,而以365个刻点由下而上,即由北极顺行,经东极至南极点下行至西极点而回归,为了便于分配,把余数复加于四极,这样四极点间各含90,大数为9,暗合9点之数,而各区又以斜线分之则又各得45,为4.5,复以三分之则为15,这样便成了15一刻的基本单位,又三分之则为五,单五为一个小单元,所以用三生变,合阴阳二仪之数及无极一圆之一,加之为三,而五则为小成,十为成数,15为大成,这是三元理数的基本单位,也是三含阴阳、含来去、含彼此,也是三五成群的基本出处,这种方法为圆周率、点面线、几何、数理及叠加,此增彼退,倍增倍减的算术运用,奠定了图示与方法的基础,所以它应是数理的母本。以此类推,从日行之升降去归二极画二条平行线,中以标为准的中线以三条平行经线,又类似经线画二条直行纬线,同时又画一条以标杆为准的中线,这样三线十三线亦成九点,与二线十二线同产生九极,但分区则为左右同等的二个方块,这样就产生了左右阴阳二仪,它是以日照不同二明暗互移,而不同的是以日为准,一为升明,一为降明,这个二仪以纬线升降为准分左右,同此类推,在以标杆为中画上下二个同样方块,它以太阳出没的经线为准,分阴阳二仪,它与左右一同,从平面图示为南北挂悬示之,则为上下,故平面与悬挂,南北同上下而左右不变,上下二仪不同于左右的是,它不以太阳升降为准,而以地平虚实,即太阳行空为阳,潜行为阴,这样二图合一为四象,但它是以二个不同的二仪相加而成,即它显示了二种不同性质的阴阳,一个以岁分,一个以日分,这个原理与圆形思想的区别相同,但这样的划分必然导致经纬的长度不能相等,所以势必不能成为四角相等的正方形,就像圆形图示一样,因升降而改变斜线,这样它的角度,亦即刻度的变化而造成区划,面的变化,也就是变移,也即易变与不易,动生变的原则,日行改变的时刻,时刻改变形势,但这种变只能是循序变移,这是不能乱移乱变的,所以不变是相对的,变以及有规律循序合法是绝对的,同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移光立杆刻影的方法,用来复二点所制作的方块,它必然不可能吻合圆形,从中心到四极的经纬二线,然后以斜线,以刻度均分那样均等分割,而圆形图示的以实测点来定斜线,也必然不会那样精确,而且它必然因立杆地域的差异而差异,所以实验刻度的原图必然是中原地区、中原式的,而对它的改造与思索也必然是中原文明、中原古人的思维方式,它应是中原文化的产物,用面面俱到,对应平均、合理分配、求和求平等、致中通达的中原式理念加以运算、修正、改造,思想创造了方法,方法造就了文化科技与中国式追求发明,中国式的务实与缜密,既严守法度,又勇于改革。

在保持原有经纬线不变的基础上,在圆形天象的上下、左右,经中心标点贯穿的十字形四分区,又

 
 按刻度作一平分,用×字穿中心完成等面积的八分法,这样便完成了圆形天象的对应均等,面面俱到,同归中央,同此,以原边二斜线的点,上下左右各划经纬直线,便完成了圆内套方,点在中央的等角平行正方,加之原直穿中心的经纬中心线,便就完成了大方,又等分四方块,且照顾到了上下左右,平等分配面面俱到的方形地象,南北东西的四个等距平面从而合阴阳四象原则,这便是产生方形地象及四面管四季、四季分阴阳、阴阳化四象的雏形。一个方形四象用经纬线来切割,界定分区的方法于此诞生,它体现了区域相等,但阴阳有别,外边相违,内线相连而通达中央,又合天圆大主阳,主动,包地之方,运地之象,地主方、主静、主阴,随天运而生变之原理,这种原理也是后来铜钱造型的母体,因为方形四象套在圆形八卦图内,那么圆形图内的二条斜线同样对应地斜穿方形的八个角边,把方形四象切割成八个对应的三角形区域,形成了相对应的、同容于一个大方内的八卦,这是地象的阴阳八卦,这种图像演示必然会产生线变则变,而方圆、角,无处不在,大圆生小圆;大方化小方,同样可以依次分割,不管大小,同样可以按此理分割,这是线切割,也是以线分配,以线定界,线变则形势变,容量变,面积变,这也是后来发展的几何原理,所以形态各异,其理不可移,据此图图相叠的原理,把方形变为菱形,即把南北左右的四个中心极点以斜行直线联接,则形成一个不同面向而同样形态的方块分割与边线,这种换形方块正好填补了平行方块对四个极点的空缺,悬挂之,则呈立地顶天左右呼应的态势,而方形,菱形,圆形中极点及经纬中线叠合,那么便出现了圆线上八个同等刻度,同等弧度的扇形区域,且可无穷伸展,而其度、其形不变,同时八个点则出现角顶弧线的正三角,而二条直线同样可以向内无穷伸展,而角形、角度不变,于是一幅进化后的完善的易象图便诞生了,它相互配合,取长补缺,以三叠而得以完善、因三合而生万象,造无穷变化罗网万物,并由此创造了联想方法与规则,由此推之,从圆形日象的八卦九点及方形菱形八卦九点为臆想,把以中心为核心的纬线与经线各以三分之,把方形更扩大而边线以南北东西之极为准的正方形,各以三分之,从而出现九个同等正方,即上中下、左中右各三个同等方块,中央一个方块连接周边八个方块,此法与圆形九宫相同原理,所不同的是,中宫也有与周边八宫同等的方块,这样,上中下,左中右,及四角斜联都各得三数,其中之一都必由中宫介入,八宫只可边连不可串联,而中宫则可任意串联,这样的地象九宫同样适用于菱形与方形,边线互借,边邻三分,对联必假中心而为三,不借道便不可逾越,所以这个地象九宫便不同于天象九宫,天象以圆点线组成,地象以同等方块边线联连而成,并造成可隔可连之势,而周边八方可互换中央,互通相邻,但相对之主动,不可逾越中宫,这种形象为分配和数学奠定更坚实可用的基础,为中国式的三三制、君臣相、三足鼎立、天地人三才、等等以三为基数的三通三连绘制了切实可行的图示与联想的另一思维模式,为后来的九宫格制图、绘图与书写提供了模本,这也是基数到九止,乘数止于八十一的原理,这是第一三三制九宫图所提供的母数,内含阴阳,倍增无穷,可断可联,造成一

 
体相联,失一势必孤绝断的态势,这个单数变对的图像增补了以对应为基础,平等,对位,可动,可断的能动,与取中关联的矛盾统一,相对集中的,符合自然现象的模式,所以单为可变为阳为动,双可平衡,为阴主静,二图合用,便完成了比较全面的易象图,所以我认为这是易从立杆刻影开始,从日到岁的不同移影,记时、记日、记季、记岁,到方形、菱形地象分配切割,以及三图套用,是古易发展演变,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刻画的直感,到联想、创造、实践求索的理性认识的第一个划时代,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而走向科学文明的里程碑,它应是以后用文字记象,并流传走向应用发挥的母本,它为以后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思路与方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逻辑推理,因为最原始的图像,尤其是文字说明是不可能留存于今,即使是没有文字,只有象形符号标示的,也不可能广为流传与留存至今,它的产生与完善应该是经历了远古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从日之变到地象之变,点面线之变的记变刻移,联接与分割的图画,所以统称为古易应不悖其意、不违其理,而由此基础上的第二代易,应该是对古易的进一步思索,把它套用于自然、地理、物象与物理、行居、作息、渔猎农耕,分界治理,分配、及至荣枯、生老病死等现象的推测验证、套用应用。

 

五 伏羲、连山、归藏与周易这四种

易图的共同点及差异,它们各自的特点,各自

对应的应用,以及探索、发展与演变

 

   1、 伏羲,众所周知是传说中与女娲共同创造人类的人类创造者,男阳女阴,所以他当然为阳男,传说蛇身,而蛇飞升则变为神龙,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也许与此有关。如羲同曦,作太阳解,伏羲射日,是他降伏了太阳神,那么伏羲之名也名出有因,我个人认为,伏羲易象图,是羲帝组织一些智者对古易作进一步,并有针对性的研讨与绘制,进一步地使它更具实用、更具完善,做到这一切当然少不了对太阳做进一步的观察、跟踪与绘制,并增加由此而产生的与太阳日变、岁变、岁岁变相对应的物象变化,完成这一工程需要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时代,同时需要不断地完善测绘工具与方法,完善记录方法,即图像的标示符号,这是因需要而创造、而求索,同时也由此使人类、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科技与文化的进步,所以把此图定名伏羲无可厚非,就像吕氏春秋,康熙字典等为相同之义,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我个人认为,新图继承了古易刻画太阳出没而生变化,亦即圆形天象为主为体,方形、菱形地象为辅为用的主导思想,太阳出没亦即起伏,所以定名伏羲,亦即伏曦,亦无不可,当然,定名与否非必需,造图者不可能申请专利与享用专利,所以不必与现代需要相类,无需大费周折去考究,反正,无论你

 
如何论证,它都只是臆测而查无实据,并且这些丝毫不影响伏羲图的本质、含意与历史贡献,我只说贡献而不附加价值,是因为对它的敬重,因为它确实无价,如果按现代标准而专利化的话,那么利之所专,欲用买单,借与变,则造假必究,恐怕它也会教条化,因此,更不会广泛流传,发扬光大了,或私有化,或国有化,据此生利,故我无以论之,亦不肖论之,值此,下面对周易之说便不再理论。而连山、归藏本无人名可类,所以,更无需理论何人所作,不必再去无中生有。

应该说二代伏易图象它是古易的延伸,它的圆周刻划及分割、分配,应与而且只能与古易相同,因为古易的太阳路线图是按真实的日行岁移刻划,它无以作假且至今未变,以后也不可能变乱轨迹。

人们只能发现存在,而不可能创造存在,更不可能任意改变、改造天地大象的运行规律与自然法则,但是联想与求索可以让你发现更多的存在,让你更好的去利用,发掘这些存在而加以利用。所以伏羲易象图扩展了古易的应用范围,延伸了年代跨度,更多地积累了可比性资料,如日差与日日差,发现了岁,而岁岁差便会发现岁差,及岁变周期及规律,加之物候记录,星月雷电,雨雪风云的天象,及山泽水土等地象变化的物候记录比对,使之得以伸展与互证进化后的伏羲易图。咱们且把它假定为二代易图。

在古易的基础上按八分法,在每个大区内充入自然现象与主要物象,首先以天上地下的实况作一天地定位,然后日出东方而上行,同时火势上炎之性亦同,故东方以火居之,而水性向下而东行,其源于西故以西居之,这亦符合物性及自然物象,这种经纬定位及润下炎上的水火特性,及以天上地下的事实予以定位,是放之全球而不可易的真理,至于水火的东西向则当另说,应该说它具有中国地域及中原地区的特定地势而定,这一点与雷始生于仲春而春居东北,故此区以雷居之,而风至西南息,西南亦居为夏未,俗称伏天亦即风之伏,如此,雷居始起,风居伏地而风雷相对,雷上行向天,风下行奔地,各位居阴阳之首,故后来以雷为长男居生门,风为长女居死门,当以此理为基础,而壮男率二女而出行,长女管二男而居阴也合于各取所长,分配劳动职责,也合男女父母及少中长的对应。而泽居东南,山居西北当亦为中原地形实情而定,所以,这样的伏羲易图只能是中原的地理、文化,即当时的实情所创,所以它只能是中原式的易图,它体现了中原式的,及羲帝时代文化的思维方式及联想,它吻合时间,地点与条件的三要素,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类象先天八卦,以它为基础,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远近有别,此消彼长,彼起此伏,旺衰有别的原则,于是,大中生小而不变其序,其理的以8×8而增数,从而64卦得以诞生,小八卦与大八卦的卦序不变,即隔三相对前后为邻,阴阳对位,由天数一增至雷数四为天降,增数由地数八,地升而数剥至风五,八数顺序套与六十四,其对应顺逆,升降之理不变,形成一统天下,地八承之之势。

如此雷四风五,火三水六,泽二山七,合对皆九的定数,而小卦之数与大数相合,产生当令为将得其势,前后辅助,过三为冲、为失的轮流值势当旺,此强彼弱的现象。由此产生君、主、将相、左辅右弼

 
之象,为旺相休因,生克冲合理论提供了依据,这样的二、四、八对应倍增的演绎已经定局。而对应合数九,左右二面合数六,前后合中三,左右均加天地成数五的九个基本数的合理性有了基本原则,及成因变化,有了形象性的内容及对照实体,为以物、以方位代数及以数代物代方位,数变即势变气象变,见数知象知势的概念形成,它为逻辑推理、运算原则及以数易象的推算,亦即测算时空及气象变化而预作防范,趋吉避凶以择向行止,无疑这给现实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质性的益处,具有理性地认识及指导行止劳作,变被动生存为主动谋生。所以这种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二代易图便为广泛流传、使用与发展,且至今依然应用服务人类。

2、伏羲易图的进化。由于二代易图源于一代古易,除对圆形天象图予以探索完善及代入外,同样要对方形及菱形地象图以同样的思路与方式,予以修缮与加以代入,它按古易图的分割法,有一、二、四、八的对应等分的双数倍增法,及一、三、九的单数倍增法,方形与菱形的中心经纬线不变,区别在于方形全部用经纬线分割,菱形则以斜线分割,它的单双分配亦同理,单对之别,双,重在对应,而单给中心留下同等空间,即中统上下、统左右、统前后的中央及天地人理念,把圆形天象的以刻度为数,八分又八分的64分法改为在八个与9个分区内,以经纬及斜线的圆形八卦切割原理分割,则形成八变64及9变72,二种数象,然后按圆形代入法同理,在各区内按序依法予以代入,这也就是64卦尽象数,而81为气数尽,72则变化极数,这是三、九、四、八乘法得数,按365余日行来刻点记数,上下各182余个刻点至极而返,在极点上来复同点,这样升极而至降极而止各为180,来复合360刻点,均分于圆线则为360刻度,而72用五次完成分配,64卦则用六次而有余,所以气运64必有四卦遁空,这种法则后来被定位天运五,地气六,再各以阴阳配对,分别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配一岁,并予以延伸收缩,日、月、时、岁直至世纪纪元而均以此套用。

而三种进化后的伏羲易象图叠加后,互补长短,互补优缺而更具包括,网罗时空气象,同时也给联想套用与代入提供了法规、模式与思路,给中国式的相对、辩证思想、算术、建制、城建、交通、水利乃至测绘、数理及相对独立又必须统一于中的地域、政治、军事、分配与建制,直到致中致和,平等思想,直至中国特有的方块字与饮食文化,产生了模式般的母本指导与规范。

然而三种既统一又独立的伏羲易图,因其各自的专长与特点,开始了独立对应的演变进化与发展,它们互为作用,,不违法理,只是在不同领域把相同的理念、方法与法则予以延伸、扩大与完善,只是代入的物象物理更具明显的区分。便如三教九流、黑白二道般,这种分而用之、三分天下、各自分流、自行包容延伸与丰富的现象,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与必需。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同宗必同法,由此第三代易图除必然且必须严循古法外,其制度与代入及其联想更自由变化,在刻度刻象不变规矩法度的自然定律前提下,

 
充实全新的抽象与印象造象内容,为以后分类别门,在自然与社会科学交互发展,相互作用下,人类步入学术、科技境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文明时代奠定了基础,培育了条件,即方法与制度,唯心与唯物、理论与实践、推理与证实的交互作用、矛盾与统一、相对与对应、离心与向心的应用。

所以第二代伏羲易象图是古易的充实、发展与延伸,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随意变形,可以抽象联想与代入,而象数一体,它使被动刻画增加了,刻意、互用等主观能动,于变化与类象,利用逻辑与记录印证,发展先知与预知,定数与变数的预测学元素,因此把它定义为第二代文明时期的产物及证明,应当较为切实。

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一代古易当是原始公社的产物,而二代当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产物,而第三代则是因封建制的思想,需要,及巩固与发展,代入其与之相应的内容,所以把周易做第三代易象图亦无不可。

思想、经验、族群及文化与工具的发展,推动方法的发展,这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又不断突破重建的历史进程的必然。

如果说一代古易的构造,由刻点线及就基本图示标向及基本数构成,而二代则必然因需要去发明创造从工具到相对更明确的图式及标示,这种标示便应该是第一代数字及文字,它应当是象形与联想,以画代数及代物,并把它加以规范成为一种统一模式,成为法则与教条。

如果最初在刻划,即图像的点面线空间,代入相应符号,即象形图式,那么新的代数、代物符号图式则可以不再按部就位,使之更具自由化表示及组合。

随着社会的进化,需要也就随之增加,与政治及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不断进化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化便必然地领先发展,其队伍亦必然更加壮大,而需要对应标示的符号图画必然相应扩充,这是应需而生的第二代文字的改造与进化,在某些方面来说,它必然要分类及游离单纯象形与象意,它必需在原基础上进行类推,延伸并加入联想与臆造,这种发展模式类同于套卦与变卦的进化,这些渐趋成熟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及与之对应的文化为联想到产生创造了条件。

随着人类文明知识的启蒙,势必把人类从被动生存而生存,发展到物质与精神的多样化需求,并产生了贪婪与贪欲。启蒙既使人类许多先天的潜能、智力和生理、肢体等不同于其它物种的优势得以显示与发挥,使之在对自然物质的索取与分配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与特权。另一方面,另一种先天的贪婪与贪欲、占有欲也因生存条件的改变而得以释放。除了从自然与其它物种中获取外,一种族与族,群与群、人与人之间的包括领地,物质等……,并且把被制伏的人也当作物质与劳动工具加以占有,从而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与族群间,工作职责分配上按能取长,分别长、幼、老,智能与体能,男与女,发挥各自长处共同劳

 
作,而在居所及物质上亦区别强弱与体质特点,按其所需分配。这是一种在合理的方式与规则下的不平等不同样的职责、劳动及物质分配,这种形式应该就是原始共产共和公社,也应该是马克思资本论及历史辩证法。按逻辑方法加以推理联想的历史进化思想,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描绘与理想社会。同样,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应该是以生存为斗争原理。

用因因而果,果又生因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应该是马克思思想、主义的立论基础,因为它符合人类及自然法则。所以尽管地域、国度不同,尽管发生及变化的进程各异,但基本路线与法则相同,结果必然是殊途同归五洲共和。

基于上述思路,古易时代当为原始公社及向奴隶制过渡期间的产物,而伏羲二代易图的产生与发展,当是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周易则应为完善封建制的开始,它应该是一个新社会建制完善的历史分界,及文化、政治分界线。

3、周易的产生及发展。经历了夏商二朝的半封建实践,在商末分居一方、为臣为侯的周公,当对时政利弊有所思考,同时亦当对伏羲易图有比较深的认识与研究,如何用到强国富民、治政理政应当是时刻所思,而纣王乱政,纲常逆乱是他所痛心,所以既有理想学识又继承古易、伏羲正统学术思想,且明智守道、仁厚养民的他在被纣王软禁时,困中守静,思考革过创新,造象利民,分封统治,礼仪守常,耕造富强,流通互利的愿望开始进入规划设计,新的思路与变改,创新修缮的理念在被困与无奈致静中形成。

所以乱悖,暴虐,困静的局势,博学,经验和特权造就了特殊的环境与条件,因此周公演易的传记我认为有它的可信度。

当然要完成周易的创作,必然需要一个群体,与一个时期的辛劳与探索、修正,这一方面我认为与古易,伏羲易相同。另一方面,社交,治理,生产生活及军事、文化、政治诸多方面由进化而产生的新的问题极需规范与修订,旧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和容纳新的局势,所以周公当政以后根据他困中的思路和演绎,组织起一批智者,成立一个机构,来完成具体设计,规划与考证,立论以及实验。

所以周易在伏羲易图的基础上,不但丰富了预测术与预测范围及方法,更增加了封王封侯,政治体系建制,及与之相应的区域分割,等级礼仪,职司,作业分管,道路、城市、物流、交易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体验到生活必需的重要性,除了完善合理分配,更积极创收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出路,所以更准确地为农耕渔猎提供可操作的保障,便需更精确地掌握物象变化的规律及时间,并把它规范化,这样,在伏羲易象的基础上代入物象、物候及气象、气候,以致创造了72物候,24节气等符合生物及气象规律,因此也更具实用与指导意义。

科学性预测的物候学和农历,它的制作与完成是人类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利用自然法则趋吉避

 
害,以及生产生活交往及休作的有序定向、循时、有了切实依据与规范,并为以后的诸多发明进步创造了条件,并且它至今仍服务于人类,并为国人沿用。

所以周易的消息易是易经发展新的里程碑,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它的务实、认真、科学探索精神更值得今人学习,同时它的诞生也使中原文化进步、发展成熟,它是古易的传承,它又发展和弘扬、丰富了古易方法与精神,今人享用古人造就之福,理当有弘扬古人精神,发展古人创造,而不失感恩之心。

由于文字,工具,方法的进步,使伏羲及古易的圆,方,菱形图有了更灵活,更广泛的变形,进化,改造空间。另外,因社会进化的需要,也必然利用它去代入,扩充更广泛,更切实的内容,这便促使方形,菱形及圆形易图相对独立地发挥各自的特点与特长,去充实与扩展各自的领域,这种现象叫同根分支,同源分流,因此有必要对三代易,三种易图的发展进化,演变与相对不同的作用与应用,单独予以剖析与研究。

前面介绍过方形易图的二种分法,一种是一分为二,二二相对,合而为四,即经纬二线以中心标点交合成十字形,分割一个正方,一割为二,二割成四,上下左右各自相对,合为二仪、阴阳,分四象再以对角以斜线×字形分割而成八卦,这是初次以正斜四条线穿中心点分割四方所成,四正成八角,同此理在四小方内复加一对角斜线,那么每个小方块也同样形成最初的八卦形态,只是中心以各自的方块内四线相交点为准,如此便形成以一分为二,以二分四,割四成八,切八成十六的基本分化,如四小方块按上述方式分成八小方块,然后同法切割则成32、64之数,它的原则是双数倍增,无论大小都需等分,方方相连、角角相对,这种方法基本原理及数分法与圆形挂图相同,不同的是圆形用刻度,并且除经纬二条直线外其余都是斜线,所以它的面都是等度的三角形,它的对应全部是角尖相对,全部向心,图的大小只能改变刻度间距及所容之面,而不改变刻数,角度及向心,任何的改变都会改变均等,互制及对应,造成悖乱。

所以不可任意改变法度,否则便会造成失制、混乱、离中,所以致和守中必守其法规,而造乱必形成强弱争斗,侵害,离中、失和、不可制约。

而方形卦图也必向中,线线相连交通不悖,但它们各有中心,心心相印,心心相连,当然它同样要遵循等分刻度的原则,否则,如有不均,失度,其结果与圆形同,失去中央联络交接,便各自为政,相互争夺排斥而环生乱象,以致失控。

另外,与圆形不同的是,刻度均等必成正方形,对角斜线必经中心而交,不需再数刻度分之,这便较之圆分更为方便,并且在八又统八原则下,无论0-7或1-8,无论从上下左右哪条边线起数,都按序按位定数,如此,数代象则知数便可知位识象,反之则亦可,定位便可知数见象,这样,离图只要见数便

 
亦可知象,数数相加或相对便知顺逆进退,或增或削或吉或凶或兴或败了,当然这必需定位依序的绝对规范,或从上到下直行纬线的1-8,天到地循行,或左到右即升阳到降阴的以阳统阴行经线的以1-8循序而行,方可定数归位,它方便算数方便纳数纳象,更方便了抽数,抽象,任意提抽便可予以比较,而知作用与反映趋势,无疑这是数预测学的一大跨越式的进步,为后来的数算发展,数象,以文解说,逐象逐爻或意译,或形译,或以事比喻,暗喻、明示,提供了无穷的发挥空间,以至于无限应用包罗万物并至今延用。

虽然许多方法与解说另创新意,另立门户,各自成派成门,但追根究底,剥雾去谜,皆出之于此,它所代入的或文字或符号亦万变不离其宗。如八卦、八门、九星代入示意,其中以阴阳符号的换位三变,以八变为穷尽,而另设三变成用、体用各以三为组合,则体用对应而成六变,即六爻,如此则以六十四卦象倍之以爻,则为384爻小传,或体变或用变,与岁日,与圆周,同法循空,则合岁季月度,又代入五行,六神,干支,阴阳,四季,节气,加之动变类象法,更是罗万象而变幻莫测、神秘高深,简单其术却难尽其用,难断其象,更难于尽释,决断,象数之变,即:定数定象定来去因果,解踪迹,断卦象,这便更使人们推崇备至,学之易,用之难,从而更引发求学者欲掌其术、其用,而困惑于事,则更欲以此求解,也因此造成了周易的广泛流传与一枝独秀,且把六爻八卦作周易全部,以至几乎所有的研究与说教都围绕于此。

而另外,二三对应的变化,其实引进了方形易图的以中心分上下,左右的三六九双单交互的数变,它是以中心为本,以天地人的虚中实,阳中阴的阴阳兼顾,及圆形的来去、前后为邻,且中心随变移,其势也随变移的历法、数理、物候,及动变理念的规则,而造成了动生变,静主守的主导思想。

所以,单偶交汇合作,方可成罗列万象而变化无穷之势,这也就是六爻八卦法之神妙所在。

综上所说,是周易方形图演变进化为易数易理,代象代数及应用于预测方面的进化与发展,而另外,方形易图在分配,包括食物等物资交易,地界,城建及建宅,种植,政治建制、文字、文化,工具器物及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贡献。

与此同时,菱形易图除了刻意与方形同样,分割与运算代入,同样以一按序统八,只是其线割除十字形中线外均以斜线分割,从而形成无论大小均以对角对应,形成四条斜线,结合支撑四个上下左右的外向三角。这种三线交合、一致向外的形态便具有与方形静、稳、均、和、不同,三足鼎立,三线合一的攻击形姿态,如方为守的话它就是攻,与方结合,它更攻守兼备,三合一点,合其力则生利,可攻其一点,这在武器的矛与盾上有明显的展示,另一方面它可攻方阵之守,如合方圆则营造,园林的城堡,水利与交通器物,所以它具备与方相反的力学作用,而具有单主动,又可互相支撑一个点的功用,这个形态与功用

 
 
合乎守中的理念,所以后来的建制,包括合作,在人事上如:君臣相,桃源三结义,三人行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以此法延伸之,便使它形成其相对独到的应用领域,并得以扩展延伸,其原则便是不同向的三线统于一,合二个不同的面而为一,即一十一等于一,一分为二又合而为一,所以是分而合之,散而聚之的内合内守而一致对外形势,说它利坚利攻利行甚为贴切,它弥补了方形与圆形的不足之处。

便如古易三图套合,方可以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同此原理,三种不同形态交合更可以互为作用、互为补益,这也是动静行止、流动交通的原则。

由于它指天指地指东西南北及四隅,均处于经纬上下的中线,四角尖均处于四面之中,四斜线交互守中,故后来被人用之为四将居四局之中,又均为四会中的仲,即老二,即以孟、仲、季,在每季一二三个月中代称,故二即为仲,反之亦然,并以此来体察局势离合、旺衰、生克之象,这也是后来预测学法则,详细当容后章图示解说。

4、连山易的进化与应用。由于圆形象天,方形象地,除场合中心标点外,无四种极点显示,故以上一点代为天君,统地以上,下极点为地王,统地以下,中点为人君,统地上下之山、水、物、人、居地之物,左极统阳,右极统阴,而天之君一统天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统而三,三归一的统治分管模式,原则上它与三才守中同理,但代入的对应物则有巨大差别,它把日行的升降明暗,阴阳,把天地虚实合而成圆的圆周空间,即地象方形、菱形区域都进行职司分配,有全职也有专职,而这种分职代入模式给以后的政治,礼仪,制度以及许多由此产生的臆想传记提供了范本或依据,无疑它是封建制初期社会形式与意识形态,唯心与唯物共存的必然产物,其雏形亦当源于二代伏羲易象,而初成则当于周朝,与周易同代,其名连山,当以山解。

六 归藏易的产生及对应作用

 

与菱形易象相似,但以一种全新面目出现的包含生命现象、物理、自然现象,包含生死荣枯,生命及生物等自然现实的轮回变化为基本内涵的易图学得以诞生,这是意识形态与抽象联想领域发展进化的产物。

从它的基本构造与因果对应及演绎法则,应该派生于比较完整的周易,它填补了周易对自然现象作用于物象,生命现象的不足,并以气、运的规律与运算对应二仪四象,三才九宫以及与之相应的纪、岁、季、月、昼夜时刻的历法定理,这便是由伏羲、周易圆形天象图中派生的一个重要分支,气运易象图,人们定其名为归藏易。

归藏易以环形的动态的方式代入圆方菱形易图,所以它主要的数理方位依然以二仪、四象、五运及

 
八卦、九宫为规范而套入印象,类象及逻辑推理等,介入物质转化,而不变轮回的理念,这种理念代表了自然现象,也代表了人类对生老病死等现象的困惑与求索,所以它具有唯物与唯心的双重理念,这是新文化的标志,它用可见、可测、可触摸的实物形态变化去推测,臆造、不可触摸,行而不止的无形空间与时间的物体及其变化,从而进入对气运,声光色味,雷电风云,星和月的探索与观测,从而推动文化与自然科学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渗入与拓展,它以可见的存在与变化,去对应推测,同理不同物的存在,应该说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它体现了因果对应,以此及彼的辩证思维模式,所以说它是进步与切实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丰富了周易,把周易时间、空间、分候,具体为时、空、物,对应,成为气象、形象、物象。这种独立发展更具针对性,具体化对应代入,与连山易同理,所以说,它与连山易同为周易的重要分支。

按阴阳、天地、虚实,各守中三分的原则,在大圆周线内,以上中下纬线三点为中,各画三个同等大小之圆,这样,中间的圆的中心便刚好是大圆的中心点,而中心经线刚好把中间小圆平等切割成二个半圆,上下左右四个空间按边接外线与中圆各画四个同等圆填空,这样便自然形成六圆同等,上下左右四个圆边接经线而分之,中间上下三个圆各被纬线分割为左右各半,从而形成大圆套七圆,六圆套内圆,上下二圆各统左右,成上下三分,左右二分,以大一带六,以六包小一,且无论内外边线均边边相接无有缝隙,即六圆可以内外大小二圆的边线环行,这样便形成天地六合,六圆轮转,中七止定,所以称之为八荒之内,六气周流,圈容中央,成天罗之势,可护之不为外侵,可圈之而无隙可循,连环同转则以一带五,无一可免。

气之动,风之行,虚实同受,同时六乘六倍之,即按一大圆套六小圆,六小圆又环套一小圆之模式环行,六圆再内套环形六圆便为36圆,在圆周线上各得10度均分圆周。如半分阴阳,则首分六圆为12半圆均之,则为十二地支,十二月令,六分四象则为廿四节气,复三分之则七十二侯象,复又五分之则360圆周,而成日象、岁象、天地象,而六以五倍之,即以一统四,得30之数,复分阴阳而为60,再以六分之则亦为360,如此则五分72,六分60,五分阴阳为十天干,为岁运,这样支气阴阳各分五得30加30,而干气阴阳六分则六得30加30,在这个母数中干支所配循行而异,则为干支分合的第一母数60,甲子轮回,再起必重复。

但,同干支虽重复其象、卦、仪之位已异,所以同亦不同,这种现象与卦象同理,加之以同理演绎的日、岁,及季、月、时的往复,方地圆天的各行其道,大与小又各行其道,因此用干支法及五六配合,干支配对,可以无穷上溯无穷下延,依数寻索任何岁与日的干支状态,而以岁日便可依法得知岁日内任何月、时的干支配合,这种序列,公式,为后来的奇门遁甲,铁板神数,干支测命,即批八字命运,甚至万

 
年干支历及推背图创造了数理,气象,运行的定理,合分变化的规律及序列,从而也进一步作用与丰富了周易的发展。

归藏易以它运行有序的数理组合,进一步丰富了象数在时空领域的应用,并对无形无象且变换无穷的运行,进行了有序、有时、有地域空间的规范,并用有形有象的物体予以对应,印证与代入。

当然它所有的运行同时必需以圆、方、菱形所规定,划分的时空区域内作用与对应,它的作用是解释无形物质对无形时空及有形物体的充入与由此产生的变化及变化规律,不同形式不同质量的注入与流失,融合、排挤、抵触与接纳对所有物体的影响,其中包括天地之形象,至此便产生了在可视、可嗅、可听、可触摸、可感觉的人类所具备的功能范围内去寻找对应物来予以对应与验证,如天象之日月星,雷电云,雨雪雹,霜露霞虹等,地象的山岭原野,湖海河泽,冰雾,风霾等,而色则:红黄蓝黑白,味:甘辛酸苦辣,嗅:芬芳、腐臭、霉败,酸辣甜,触摸为松实、坚软韧粘散,身觉则为燥湿、湿凉冷热等。

而天三指对神、仙、佛、地中指对人、兽、鸟,又以因果对应法为妖、魔、鬼。并且以气运变化运转,反射与升降之法解释,由相联、转化、触合与斗争,以及生长死绝的轮回周期,或套入四象、五行、三才、二仪、一体、六轮七绝、八卦、九星等因物所宜,其代物与抽象、联想、扩展,则更包罗万象、万事,从而产生了星月派与日光派的天地人的佛道儒教,从而又分流分行分派分门,另一方面,一个主要的功用,对植物各类及渔猎的利用有了合理可行的规范,从而更增加了相应的利用率,并合理分别予以培养与收藏,另外在医理、养生、音律等方面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当容以后单独予以解说。

综上所述,归藏易既是新文化、新文明时代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它的诞生给思想文化领域与自然科技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可无限延伸扩展的空间,为以后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科技大发展拉开了序幕,提供了范本与思路,从而给人类绘制了一个丰富多彩,虚实共存,声色并茂的活生生的动态画面及联想世界。

便如黑白无声电影进入有声彩色,再进入立体声,多维画面,无线数字化时代。

有了这样的思路与动态声色提示,研学与立说,学说,便自然成为一股汹汹潮流,圈内的圈外的,在此与彼、或研究或辩论,各自形成门派与教徒、信徒、同学与师生体系,来维护各自的主见与创见,维护各自继承学说与发现,当在所难免。它或因利益,或因护祖守规,或因自尊脸面以及护法守教,保清守真而斗争,从而形成了意识形态哲学领域的辩论,交流与斗争的不同方式的矛盾,作用与反作用。

它把图式的保守、组合、相同与相对、离心与向心在人文文化领域实践了演练,这是仅仅区别于阶级斗争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它更具复杂性,隐蔽性与残酷性。这样的斗争至今绵延,本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二者相互作用,互为支撑,互补优缺,交流通融,形成合力,而为一个人类共同的目标:从自

 
然的困惑束缚中求解放,求明白,变害为利,解困释惑 ,创造自然与人的更好交流与融洽。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二面性,此起则彼伏,当它矛头互指,或内指时,能量与作用力亦随之反向,而其结果则由向心合力,顺行和谐,变为离心分拆,倒行,争斗与混乱。从而造成对人类本身及自然的伤害与破坏。

如果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智慧逆行倒施,那么它的能量越强大,它的破坏力与伤害为祸也随之增强增大,简言之,就以人与自然间,因为你过份地,无节制贪得无厌的暴取而破坏到它自我再生、自我修复的极限,影响到它合理正常的运行与运行条件保障,那么它必然会以无序失度,逆施悖乱来予以报复性的反作用,从而使一切陷于灾祸。

 

七 归藏易的阴阳气运象数学说

 

1、归藏的阴阳生命及天、地、人三界理念。从天地人应上中下、虚实间、阴阳间,所谓的天堂天国,人间地狱、地府,然后玉帝,人君、阎王等因此而生,因为天上,地下,均不可见,而人间现实却是切实的,所以以人间现象去对应天上地下,无论社会制度与政治结构、组织系统等,物象均予以参照对应并冠以名称。

因为天尊地卑,天明地暗,人物居其中的概念,所以以人间模式予以辉煌富丽华贵与阴暗丑陋卑劣的造型,同时在神通与权限上也按人间模式赋予各自相应的严格区别。然而地下可视的只有各种洞穴湖潭、沟壑峡谷以及常年不见光的阴暗处,另外便是昼伏夜行的鸟兽动物与星光月色、雾霾之中的各种影形,所对应与造象也只能以此加以复制与改造,使不可见成为可见,再配以特殊的、怪异恐怖的音响与动作而得以生动与形象化。然而天空则完全不同,除太阳与日光外,白天的霞光及形态各异,并且变幻莫测,飘飞聚散不定,且应不同光照而色彩各异的云彩,以及雨雪雷电,这些都是可见而不可触摸的,而夜晚的天空更是可观,除月亮独尊及圆缺有序、行走不息外,大小不等,聚合各异,分布不一,在光亮点缀及分割下造成无数不同亮度,不同形状的空间区域,这便给人们用之以人间地象、物象的对应与遐想,以及可视可比的对应臆想与联想创造了条件与空间。

因为有了天象、地象、区域分割图及绘制工具,给星象图的测绘创造了条件。按格、按点、按线,分别把天上的繁星依次绘上,并把月亮的圆缺,行走及会移动的星,也同样予以刻画,这样一幅天空图较之古易、伏羲与周易日象图更丰富多彩,更具遐想、诱惑、与物象对应,它把方图内的区域空间,及线路上都填上相应的星座,并标上动态明星及月亮的路径,并作一天地对应,以及象物、象意对应,这一图式

 
无论在应用、或空间观测,星象与自然物象的影响及文化科技向深度,广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由此而产生的封神榜、山海经、步天歌、嫦娥奔月乃至西游记等更为广泛流传,这是神话与星象拟人化、人化文化的源泉,同时也是五星、五运、三垣、廿八宿学说与它的自然物象,数理参照应用及三恒九州分野的先导,在文化流派上由此产生了道家的星月派及占星术与采炼术,与六十四卦类象文字代入同法,在不同区域,不同星座,冠以人物及区域名并标注入不同的行止与个性特征,这一点与西方的冠名法相近,只是因文化之差异而西方少了一点中国式的神话与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想象力,介入,严谨的历史与法则规范相结合的严肃,活泼并存。

去掉遐思与现实交融的方式,众所周知,观星与即景绘制星图需要一个至静的环境与专注于一、空无他物的心境,在这种状态下天象星月与星月之光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流,加之在物空专心、气静气清的条件下静坐不动,必然产生内息现象,同时先入为主的标星、标月神话与代示,自然而然的产生录像录音效应,并逐渐产生视觉效应,这种效应既可产生幻觉又可产生直觉效应,如果把这种自制摄像、录像通过从星月光谱中纳取的光能,把它通过同一通道、视线、放射即会产生可视形象,即影像效应,以至自制自放自视,甚至把这一印象渗透到某一物体予以留存,从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显示。同此原理,观日、采纳日光、吐纳、从空气中吸取营养为同样原理,这样的实践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提纯、化学提取、声光色气味提取与合成然后固化、液化与气化,乃至无土栽培、太空培育等现代科技都足以佐证,凡是有修炼实践的都会有所亲历。

自视、内窥为初级,入化、入定、空明,为中级,离形归魂、自由出体、附体为高级,同时随之的为窥物,见无形之形,见来踪去迹,以及驭元神、修心性、无质量。所有这些到科技进步的今天已可从其成果、实践中证实,同时也只有随修为的境界而知之驭之,这当然与方法及推算的测而知之有巨大差异,一个是观之、见之、知之,这是感性的,一个是测之、算之,而知之,这是学术与方法,是理性的,而反言之,感性是直觉与直观的,而理性则是推测与想象的。

存在的方式有许多种,无论哪种存在形态与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法则与理由,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存在,改造与完善存在,以及沟通各种不同形态的存在,而不可能创造存在特性与存在的个性化法则,更没有理由去否定不知及未知的存在,这是自以为是、封闭于自我认知、以我知之为条件的认同或排斥,这将是人类进步、探索未知自然与生命形态、物质世界的桎梏,也将是工具技术与理性替代掩盖了直觉感性的原生态灵性与遗传信息储存的功能发挥,如何兼顾沟通这二者,将是人类面临的新的课题,它将会是一个新的革命与进步,将会为人类与自然带来无可估量的造化与福音,它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思维模式,破旧方可创新,便如科技革命成果使人类更可观地、广泛地认识了微观世界、微观宇宙与自然从而推动思想境

 
界的进步。

同样,新的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同样会推动新科技与新成果的诞生,我想,既然我们在探索宇宙间其它生命的存在,既然我们承认一些物体及动物对自然变异,包括地震等有着先知先觉,超越人类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可驯化、可改造甚至变性,而人本身的细胞移植、克隆、胎教与遗传基因等都是现实存在与可行并已加以发展,那么我们同样有理由去承认另一种隐形生命形态的存在,并用辩证的观点,利用现代科技成就与方法去探索、去发现、去沟通。

如果我们用虚实、因果、对应的辩证观点,用现代科学的态度去承认与认识,那么一个我们现在所未知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另一种物象世界的存在它是现实可视物象,生命现象的复制,或者说相互复制,二种或三种现象有着同样的自然现象,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生命法则及转化周期,以及彼此无形有法的相互关联,那么许多的怪异与疑惑、许多的传言与谜团将获得相应解释,从而用科学的态度去破除迷信,拨乱反正,去伪存真,重塑形象。

合理推理,真情沟通,就像我们探寻古生物、古人类,及古文化科技,以及空间宇宙与未来世界联想一样,那么我们的想象空间与生命认知将更为丰富多彩,更可广纳博容,从而使造化更加进步,生命更具主动。

2、易学发展的日光、星月,及释、道、儒理学,生命轮回理念。与夜观月星相同,昼观天空与日行日象,在相应的专注与空静态及先入的印象条件下,同样会产生空明化境,同样会收纳日光、月光下地气及周边的光合中气,由此同样会造象、录像、及透象,同样会清楚看见不同色彩的太阳变色、变形、变象,及光线光色,如果昼视日,夜视星月,则二光同纳,使三光与本身的生物电及地下的阴电交汇,则更具收、合、蓄、化,及收、录、放之功能,由此我们更可以理解古代经络,脏腑学及气血运行与穴位图示,以及三原色加黑白为五色的由来,及辟谷服气,三光采纳运化,接受输送法,此法为佛道二家之大法,并专研、专练、与专习,它为中国的医术、色味应用、冶炼、养生、内功等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认识,而这一切不但我们可以在任何物象,可括静态、气态、固态,包括所有动植物的实践可以验证,并且至今练就此法的大师,乃至许多电器、仪器及化学实验均可以予以证实,所以这不是迷信,更不是不可思议或无中生有,它是化有为无,然后再从无中生有,是实虚虚实的转化,同时也是知识经验储存转化为微观信息,以它特殊的方式予以传递,亦即遗传,同时也是动植物基因及进化的基础条件。

在远古时代,人类尚留存许多质朴原生态的直觉,与其它动物一样,对自然信息及生命信息有着灵通的功能,那么他对一些现代人所不可思议的感知与视见予以述说与记录,当是一种真实的反映。

此消彼长,文明与进步的同时,直觉与灵感,灵通的感性便相应褪化,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可

 
控能力增强,必然对物质的依赖性同等递增,那么它自身生存的功能相应褪化,这是生命与自然法则,任何生物,包括所有动植物都是如此,这种现象应当在我们培养人材、培养子女和后代时,在方式方法与概念上引起必要的思索与重视,在中国先前的传、教、养理念及医学医疗等方面的方法及理论上都可找到踪迹。

上述都是本人对古归藏易的一个推理与遐想,一个自我觉悟的思路。

另一方面,归藏易将生命现象纳入日之出没,月之圆缺现象相对应的轮回六分法:仿日之升极,降而入藏起,月之芽月,半月,圆月,然后退至半月,芽月,消隐,之六分,为长止果归藏生之轮回,然以四季三分法,六气二分而对应,即为岁气,行十二宫生死轮回一周现象代入,而日行则为昼夜作息定时,及用作出行、回归、作息之用。

四季分月以类花果、草木,谷物之轮回,芽伸长,华孕止、果收杀、归藏养,分别代入春夏秋冬,再以每季三分,无论其作物之孕果从何季何月起止,其岁行的周期规律不变,而依次类人,则为沿用至今的命运十二宫,其循行法则为绝胎养,长浴冠,禄旺衰,病死墓。

这便是结合实际的生死阴阳,六道轮回,循行十二宫法则,以其现象,代入岁行六气及四季十二月象数来作时空虚实对应,这种物性周期的因果循行法则,对应七十二侯象,分别赋予物性的区别特性加以记录,无疑对农耕渔猎,瓜果的作业,合理利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七十二侯象的可操作性补充与延伸,使它成为规范生产作业的农历及物候,从而推进科技发展。

同时我们亦必须按此规则来以变应变,因为由于自然气候,地理状态,地质气象等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物象孕果的时间变化,所以因时应物来重修侯象学非常必要,与古人比,现在重修当比古代更为容易,这是一种类日月天象与生物的生灭,亦即从生到死的运行过程,转化轮回过程的应用类象演示与代入代象,这种六轮之说也正好与太阳的六道光线及空间立体的左右交叉、上下平行的六个同圆相吻合,所以它的吻合绝非臆造,是来自自然与生命共同的规则,这是六道轮回生物,动物,其中包括日月与虫豸,草木的生命运行轨迹与来复形态,而天象与气象运行对地象的作用与变化则是以圆、方、菱形方位光气运化的动静、虚实、旺衰、主客变化予以演示,它当以天运、气运,在四象八方之地象、地域间轮转运行之作用为因果对应演示,以三光、气运周行变换为本、为用,以四面八方、高下阴阳为支、为体,予以对应,这便是以气运之行,流注静态之地,其入、留、出,及异同,便会使其形其势产生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又势必造成赖以生存的生物产生变化,从这一理念区别大小轻重,当是轮回与物候变化的根源,是纲领,是更具包容性的载体。

返璞归真地重返古易原理,不管原始的归藏地象图如何演示与用什么符号、物象、代入,从现代或

 
任一时期所产生的归藏易图图示、图标、图像来看,它的主动都是气运,而其对地象、地物产生的作用亦基本雷同,之使方形地象为四象八卦,即四面八方,所以按部入象,变六,十二的圆周时空为,四、八地位流注,分别标示,如此便产生八门气数荣衰、虚实与生死。把小生物换成大载体、大静物代示,便产生了藏、生、动、长、育、止、杀、归的八种现象,这是以数代数的对应分入法,也基本与天地数理吻合,具可操作和运算,分配代入之便利,利于应用代象与操作,又不违古制,至此,古人使用相应的自然大物予以分管,分类代入,即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育,山气止,金气杀,天气归,以其物性状态予以区分,以不同方位的形、势、象、特性予以代入,这也是八门九星、五运六气演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参照,它合乎自然现象与法则,同时合乎数理运算与分配代入,可容与可类,可分、可纲、可目,所以这种分类、分区、分时代入法至今仍为定数、定规与定法使用。

八种象,除去天、地、风、外,则木火土(山)金,水,为自然界,亦即所有生物赖以生存又同为所制的五种物质,其水木为生,金火为用,土为载体,天地定位风(气)使运化,其相生、相克、相制、相依之状,以物类象一目了然,以此类之,代入五星性质,代入一岁五侯,四季轮转,代入吉凶贞利等应事应势之用,便有了数理气象的依据。

变不可视为可视可比,依此则万物类象,所有物、象便:同在天地间,共依八荒存,都随五行运,荣枯随气转,造化在心中,广纳要和通,交联可畅游,定点都化空。黑从白中生,红极显蓝踪,交汇注黄色,和气造彩虹,真气见正色,旺衰各不同,相交势有别,子母知顺逆。当值不可伤,来去要顺畅,君臣主岁运,将令节气中。各行其使命,职司有分工,和合生福祉,悖乱降灾祸。

 

八 连山易的特性以及它的发展与应用

 

1、连山易之特性与对应、应用。连山易以它特殊的形态,相应地代入不同物象,并以高低起伏,明暗显潜的自身山象形态,及气色,阴阳,等光气作用与对应分别予以象征性依序分区,分数代入,其中包括人物等级与天地形物予以对应入列,这是周易时代把菱形易象结构图予以单独列象、分组、分类、入序,用抽象、形象按局势依数位代入形象概念,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与类象代数体系。

它的分组排列规则当与方形8×8的八大卦统六十四卦同,但它没有来复,只有绝对的按部依序随数入象,用的是抽象代入法,它的可变、转化性能不同于方形易象图,它有八卦定位的绝对性、定形、定势、定等级的三定及三合局,即形、势、气合一、合位,如有一物错位即生乱悖,生变化,或失或得或争

 
斗,用这样的方式来测见其吉凶,争合之形势与变化,因此与方形圆形卦象相比,它更具针对性、绝对性与具体化。

如山象的崇、伏、兼、潜、连、藏、叠,类阴阳气物的天、日、月、星、云、昼、夜、气,类人物等级如君、臣、相、民,帅、将、士、兵等,然后又分别以一,统相类相应的七种物象,从而便形成依物,顺序,由抽象到形象的定位组合与代入对应,它有着严格的等级、上下、尊卑理念,所以它也必然是封建制初中期的产物,是封建思想与体系的象征,是封建时代文化体系的模板,这也是社会进步与政治建制。

有序共存的必须,其利弊当以应用论,既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当然不可能独立存在,同时它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负有承上启下的使命,凡是存在并延续广传的,那么它必然拥有它的合理性,它的存在延续与广传的理由。

连山易象由于它的特定造形,必然肩负与山象对应的使命,而山象具有远比地象、平野、湖海、之水象更复杂,更具多样性,在远古,当为人类栖居、生活的最佳选择。

它的地域、地貌、形态的多样性,动植物,果木、水泉等饮食物资更是生存、生活的必需。当然,有善必有恶,有吉必有凶,如何趋吉避凶,用善而拒恶,当是人类共同的需求,这就促使人们去求索,去了解,从而力求明而知之,利而用之,这是连山易用于人与自然对应作用的贡献,是带动,发展自然科学的积极的一面,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斗争,力争从恶劣多变的生态环境中挣脱束缚,解释困惑,寻求解放的愿望所在,这种愿望的实践便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也是连山易的精神内涵,所以说连山易体现了一个时代精神,渗透着先贤们的集体智慧,心血,及顽强务实的意志,不屈不服,勇于探索,求知创新的精神,这一切都值得今人崇敬和学习。

与方形圆形不同的是,连山易所表述的是山象山物,它的形态质量及植被,生物的多样性,多变性是方形地象所不可比拟的,平野所有它亦有,而它所有则非平野所有,同样的三光、四象、六气、五运,在山象的不同质量、形状、物象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应与反作用千差万别,所以它所产生的物质及动植物亦千姿百态,所以上述连山易图用以代入的也只能是大类、大象,不可能更多代入,它自身的明暗、上下、高深,阴阳及色彩,有的可以为光、气、运所转化改变,但也有部分却不为所动,且反过来可以转移和转化光、气、运的性质,作用力及运行轨迹。

在一些特殊区域与物质物象条件下,对光气及声色进行吸纳,选择性排斥与接受、运化、储存与转移,更有根本不予反应,自行其是,自行其变,自行其守,而每一特殊区域必与其特殊物质,包括地质,地脉,地气及地下水有关,同时它也必然造就与培育特殊的物质与特殊的生物,从而造就了山的神秘。

欲隐遁者入山,欲修练者入山。逃逸、避祸、隐踪退守者均以入山为上佳首选。而如何选址则是最

 
重要的大事,尽管史前古人已从生存斗争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但一方面无文字记载可以参照,另外,生存及生活需求及生理功能上已与古人产生了巨大差异,除极贤达之大师外,大多数的当代人已不能适应古人类所可以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这是进化了的人的生理物质需求,思想意识,已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之间产生了变亦不变,不变亦变的矛盾统一、相互辩证作用。所以入山,山居的人群需要智者们用新的方法,科技的,经验的,实践与感悟,联想的,当代文明具有的种种去为新的生存,生活需求而改造,选择与创建新的生态环境与物质条件,重新修缮对吉凶,利害,得失,取舍的观测应对之法,作为生产、生活及行止,居所的指导与选择,修造应用。为此,古连山易及菱形易图已远远不能容纳,代入这诸多需求内容,因此,许多分支,流派、学说便应需而生。

因用而发展,不得不同根分支,同源分流,同派分类,立门建户,利于专研、专究、专用,从而产生同理、同规、不同法,不同术的现象,其中不乏自守、独专等,以致相互排斥争斗,同室操戈、同宗背向的逆流,当然这些逆流不能替代与阻挡发展进步的大潮、主流,这需要予以区别认识,区别对待,辩证地予以褒贬,以既承认又否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分析,以求扬善去害。

2、连山易对风水及道学等方面的发展影响与应用。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与生态气象环境给智者、贤者,亦即道学者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可静修静思,静练,又有登高望远,涧谷探秘,及丰富的矿物质供冶炼利用,同时各种动植物可供饮食,亦可供观察、欣赏、玩耍,甚至为邻为伴。

其中,不乏熟习伏羲,周易等易学智者与求学者,其观天象、地象、物象予以记录,测绘、运算、演示的学者、贤者。

有采炼日光的,亦有采炼星月光的,当然二者都需兼采服地气与中气作为媒体,以吐纳内息法为方法,通上下二极,透脏腑皮毛,定三焦之点而结天、地、人三丹,以纳三光之真,六气之正为用,这是大成者合日、月、阴阳同练,成交和化境。

如分而练之,则为日光阳派及星月阴道之分流,当然,因昼夜环境之制约其纳之气有异,其功能亦当有别,而人本身兼备阴阳、日、月、星,地气中气,自身均兼备阴阳,所以只要守中致化,采真采正,吐纳合理,则都合道法,都应视为正道,当然,这需修为至上乘境界方可通畅此类法门,而初学初练者必具清心寡欲,心脑豁达,从而去杂扶真,取清纯之气,吐混浊之气,或辅以形动,辅以甘泉药物,或精炼矿物调服以辅助,但均必须严遵吐纳、内息法门,及清心、守静、定性之规,循序渐进,自然成功,得法入道而通灵净体,开悟明智。这也便是去杂存真,吐故纳新,化有为虚、为清、为无,达空、明、净,而复生真我,这一切都需要特定的地域环境,自身条件及得当的方法,三者不可缺一,如此便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累以时日而渐进。

 

 
这种层次与流派在不断的应需要而探索与实验,实践中发展了冶炼术、中医中药学、气功,内功法的软硬功法,技法及武术,乃至四季养生法、药补营养学。人体气血运行及经脉受气,脏腑功能区别,五行分注应运、应气等学说,应用学的发展。

我认为探索与验证、创立这些理论的都是那个时代伟大的革新者与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他们都是现代科学的先驱。

尽管其间亦有金石炼丹惑于长生不老,炼采迷幻毒药,这些,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害,可以不论,而采补术中采童男女、采胎婴、采少男女元精为用者,尽管亦合补理、补法,但有违伦理道德,当以严惩杜绝、斥之以魔,类之以邪恶、祸害当不为过。此类人物古有之,今也有之,除之不尽,这实在是人类文明和谐之无奈。

除了上述种种外,道学的另一流派,当以自然现象,山区特征为对应的科技文化、学术,同时兴起。

山居既然有它的宜,当然也有相对的不宜,如金、木、水、火、土,这五大类象物质,都为生存生活所用,所必须,但同时又是大害,如石裂落、土崩、山火、洪水等,除木为生物无害,故震木处生门,三生万物,震雷之动万物向荣,周易卦象为颐,为嗑噬,余四种均为物质,所有生物赖以为生,为用、为体,所以它无所不在,不可或缺,得用和顺为利,失控暴虐为害,且为害巨大。

除此之外,风雨雷电当为其次,然而四物利害常与四象变生相关联,这在山区的作用反应尤为明显与强烈,事关生存,当然引起格外的关注,特别是出行和择居,其当于不当,不但影响生活,且与生死存亡攸关,所以测行、择道、选居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课题,一种无与类比的专门学问予以重视,这个学问便是至今流传且不失其用的堪舆地理学,亦即俗称之风水学,其学者为人推崇为专家,为先生。

当然与行居吉凶有关的还有许多因素交互作用,除对水火金土(木),避其凶暴害外,取其利同等重要,且其并用之所,同样生长与生活,居住着以此为生的动植物,所以便于取物的道路、水利,不利于生活的空气条件,避风,挡雨,避雷之侵虐,光气的流畅不散,空气的和润清新,燥湿得当,湿凉适宜,聚散有度,光线的明暗合局等。另外,居可远视周边物象及来者,而不为来者明见、远窥。还有猛兽毒物入侵为害,甚而敌对之人亦然,所以人之居有守有闭有拒,出之畅通便携,等等都在观察之中。

除天然既得外,易改造、可修辑、能转化则需明察。这些择址规则,小可洞居清修、独户隐居,大可族群、城堡,同时也适用于屯兵布阵,扎寨安营等军事应用。当然,最难阻挡的是猛兽及无处不在的毒气毒物,这些只能用生克原理,或以物拒阻,或以水火、药物、药味驱阻等法,如驱兽用栏栅、用明火,驱阻毒物用布栽种克毒之花草、藤木,或以克毒物之相应药物,散味、烟熏等法,这些都是风水学的补充与改造转化法,顺便作一简介,后面当单独予以解说。

 

 
九 易经的综合发展及

对宗教文化、人文文化的作用

 

1、易经与佛学之影响。从古易的圆形天象,方形地象,菱形山象发展至伏羲,周易,从而又派生归藏,应该说圆形天气、物象,以物侯、历法、卦卜、刻向及运化轮回之说为其主要内涵,加以发展分流、应用。

易经之归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佛教禅宗文化的先导,其学说已初成体系。所以当印度西方佛学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后,便与归藏学说不谋而合,从而迅速融合而形成中西合璧的,更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禅宗佛学和佛教流派,除了经文理法,无论从造址、造形、用色,法器及着装,包括剃度、九印等无不从天、从圆、从紫、从黄,玄天象貌形色、其金碧辉煌,宏伟气势则象天,故富贵从佛,飞升入空皆从此理法,包括建塔造寺,坐化造化,晨钟暮鼓,转轮念珠,合数,均循此规守此法,其目标则为空、明、净、悟、定、化之境界,而修其法必去六根、六念,不执着,不着形实,唯遵天理、气运之法度,崇升腾、光明之教义,而去牵挂,舍混浊,致空明净境,所以它必以广传为用,以思想、灵魂之度化为体,而去实,超凡,脱形为理。

2、易经与道学之影响。连山易乃为地之山象,当然以实物,以人之生存为本,崇人道、物道、山、地之道,水道、光气、日月星之阴阳道,体物之质,物之变,物之用,物之合。所以它必以实像、实体为应用,故它以中和、清虚、明静为追求之境阶,崇水、崇风,崇日、月、星,同时崇生养、崇物,利用养生、造物、采物为用。

道以采纳、培养、修炼,以虚我、纯真、、清透、化合、交合为追求之目标,以观测、实践、体验、思索与比较为手段,来积累经验与技法,所以它的理念为务实、致用、见真,虚静以思以纳,澄清而去伪明见。造福、传知识与民、于政、于国,而自守清静,淡泊,无为有作,去迷去伪而修真,它的至高境界则为:至清明镜,入虚无化境。

养元婴,元神,接先天精气而吸取日月星光以培养而成真果,返璞归真,这种原理当然以气为用,如内外气流通透,当然可以减轻外气对人体,对脏腑内气的气压压力,并交流,达成轻舒、虚无,经过滤而轻清透,经吐纳而留纯去浊。 

气为载体,便如同样的重量却又不同的离心力,就如一个人未饮食时为100斤重量,而当你饮用5斤重量的食物,未经排泄去称之,其重量并未因纳入食物而相应增加,但如带之于体外则必然加重,这就

 
是气物反应。地心引力和气压,在气化与气透的条件下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改变作用力之法。

所以不同空气,气压,气化会影响人的生理,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气血运行之变,会使人的思维、心态产生相应变化,人秉气血而生,而成形,气血变则心性行为变,其中包括质量与行速缓疾,通则舒畅,滞则郁闷,虚透则博大容纳,闭塞则纠结暴躁,而浊杂燥湿都会使人或偏激失控、或淤腐迟钝,所以生活所处的空气质量、气流状态。气化条件对人的思想、精神,及行为举止有着巨大的影响,并直接与间接影响人际关系与事业成败,所以如何理气、择气、用气对人生具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修炼者必择地,择环境练吐纳的原因所在。

虽殊途而同归,尽管佛道之对应及方法有极大差异,但用气、纳光、入化、守性上则具同一性,自然法理不可违,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应与作用,但守一样的法则,最终必然会走到同一终点,归根返源,交合于一,于零,这一点从中国文字上也体现众多,如空虚、清净、道理,等均联连并用,互为佐证与补充,而不分彼此,古贤达的种种明见当为后来保守、自以为是排它、断交、阻流者汗颜。

我想,学佛理的当上进无极,学道的当清真自守,虚怀若谷。儒学者当广思博纳,务实求真洁身自好,三教共体同根,理应交流互通,和睦共进,方可造福各界。

3、易经与儒学之影响及卦爻文化之发展。除归藏尚佛学,连山尚道法,而周易更多的对应是政治、人文文化的儒学,它的主题内涵当是观测自然而利民生,用合理的方法制历法,纪岁时利渔猎耕作。制礼仪,定制度而规范行止。政治、社交,物流交易。设卦象,以文教、以象数示吉凶利弊,指导规范与警示行止,服务民生福祉。

所以儒学更重人文文化,更重传道教化,更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应用。

以卦卜为教具,用以示象,示数、示气运、示因果对应、旺衰休囚、吉凶利弊。其说象、说卦、论爻都当是儒学用文之法,或隐喻、或借用、或类示,这些文法对后来文人用文之法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所以说,卦式与卦词开启了中国文化,文教,独特的语言方式。

以思想内涵为本,切不可拘泥于教条及形式,更不可仅仅以爻辞套用,而以模式化的方法摇、抽卦式而定断吉凶宜忌。古贤者早就有过告诫,善卦者不测,善测者不卜,这个善便是读易者需以明卦象、卦理、卦数,卦气为本,以变应变,随机而变。

我认为,先后天卦应兼学共用,而类象之梅花易当与六十四卦同学互用,方可更好地博类互通,以达明理。通彻易学、易理、易术、易法,自然可以明智、灵感、灵动、灵通,如此者不测而明,不卜而知、见因知果、见象知数,而气在其中,方可理会祸福共存,吉凶一体之意。如此则可以祸不必避,凶不必畏,守法、守中,以定,守本坚性,守德厚道,自然立我威,然后达到随而不随、处乱不乱、不惑、不困、不

 
惧,我守我信,我行我素、形神合一、言行不悖、处事合理、举止有序、与易化同。这是儒家修养立身、定性化文的高境界,至此通化之境即与易理合,而至返璞归真,天地人通,与道佛合园,共和,交流自然,化异为同、通根共存、殊途同归。

 

十 方形地象的特殊功用,它的具体应用及发展

 

1、方形地象的应用数理,分配,置宜。方形地象从伏羲到周易,以及古易的演绎,它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象形模式,到伏羲易象图后期,周易及连山,归藏易的分流发展,方形易象也同时开始以相应的方式被开拓应用,除了以它独特的结构形式更方便地按序切割分化,成太极、二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代数代入外,又相应地完成以一、三、五、六、九及十二、十五、十八、廿四、三十六、七十二、八十一等分割,完成了单数分化的三生,五成,六轮,九极,化生法。代入向中比邻,来去等分倍增,分界,等数理概念,完成了除本身地象静态均衡外,对天象动变、化生、分割、数变的代入,使其更具丰富、全面的动静变化及包容代入内涵。以它独特的方式、形态、列序组合,联通与分割,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合理有序地代入菱形、圆形的所有时空、数象、运化分割及对应理念与原则外,它更方便切割、分配与运算,更符合地象地域空间之界分、联通、合作与独立,无冲撞可面对且无空隙无遗漏,静守以待面面俱到,所以它为分配、界定、交接连线等需要指示了模式,更方便数术运算,数象代入,合理分配乃至几何状角度切割的体现与运算,以至可以任意计算空间、地域容量,以及准确定位、定向、定距离并标数、标名,以此模式广而推之,用之于置器、测绘、定局规划、建宅建城、分地置物、分配、建制、修渠筑路等几乎无处不可用,无事不可通,可谓面面俱到,万事皆应。

在分配上,如九州分野,诸侯封疆,乃至田垄宅院,渠沟道路,种植间距。小至宅舍内的应用分配,置物分配定位,分配置放得当,便利适宜,合理有序,各就其位,面面俱到,各尽其用。而此法用之于时间分配、人事、管理分配,物质及劳动作业分配同样适宜,而完成这些只需制图、建表、规划定数便可,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已司空见惯,几乎人尽皆知,但在那个文明初开的时代却是多么不易的发现,多么不易的探索与呕心沥血的思索、验证、运算与发现,乃至定理、排序、制式、联想,乃至推广致用,而这些定理法则不管现在科技多么发达,工具与方法多么先进多样,均不可违背逾越,合其理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废,合序依理者通顺,反之必生悖乱。

2、地象合山,天象风水学应用、发展。方形易图除上述之用外,当然还有实践应用中的阴阳,光气作用,而除了方形的对地域空间的均衡,全方位分配利用,定位,通达静止等功用外,同时也必然因阴

 
阳,光气,自身地象、地气、地质,及周边环境之影响而差异,这便是平等中之不平等,相同中之不相同,不变静态中之变异与动态。

单以平原高坡而言,宅地只需以水道、路、坡洼及朝向、土质,以证优劣利弊,然后在分配上各取其宜,其间包括牲畜、水井、储藏、厨灶、茅厕、厅堂。而卧室则按幼壮老及男女各自特点分别制宜而居。

而其门窗朝向除采光明亮外,拒风纳气,避直射之雨又当是重中之重,一般均以东向南向建门窗而纳光气,而其背则以阻挡阴寒为主。人们一般都守正为用立向,因为居所宜静,宜温和流畅,纳阳明之光,温润之气贯输养生,而四时之风必生四角,雨雪也必随风行,故四正则可避直射之风雨而纳明正之光,宅建之四角则可分解风雨之射势。这样便可形成纳气不通风,变直射穿透为环绕、和顺、流畅。

建围墙一般取东南,不与内宅正门直对,如形势必需,则以隐屏阻之,引其风气绕行。绕行之利在于化其势而不使穿击、冲撞、流失,更可以缓行、留蓄,而遍布周遭,从而降其浊物,传送清纯而利吸收,这是风气之道与人行之道,同道不同行之别,以此理推,则内宅之门与门,门与过道,门与窗不宜直对,另外院门,大门来风通气之外部不可阴湿、坡洼、腐杂、直道、直水相穿。

以上之理乃纳吉避凶之法,所以说门风风气等绝非迷信,其法其理当为自然科学。

除上述之基本原理的相对应用法则外,不同地形、地貌、地质入局,尤其山区则复杂得多。除地质及高下外,对周边形势的观察分析尤为重要,除物用,水木植物道路外,必需认真体察它的可变性及光气的反射、侧射、绕行状态、及改道、作用转化等,其纳、拒、避当因地因局制宜而采取因变而变、因异而异、以化而化之变革。

人们以地象伏羲、具象、龟之静态,以蛇象水陆之道,代象其形其行,而以龙象江河云游,山脉起伏,其踞其卧,其腾其潜,气势千姿百态,万象万变,但其体、首、尾、足、背、腹其功能,情状则不可变。

以人、兽,同龟蛇之体形体用同法,则避其动,用其静取其藏守之穴为居。且不管真龙如何,这种以象形物、以物形势,类物联想的特色,化刻板为活泼,造形解意、化死为生的方法,比之就形说形、以物说物的刻板说教更富新意。

其次,风之形态,行踪与势力当然都以气为体,风之传气导气是一种指行、传播的动态,便如六气轮转等作用力,还有便是正气、化气、使气、造气、理气了。道家用之于修生养身,利异民生、自然生态条件改善。儒家用之于政治,民心民意的治理与教化引导,气之本身如清水,如纯白,如无物之容器空间,如明净之天空,有隙便入无处不存,所有物体无气则亡,气活则存,所以凡有形之物皆秉气而生而存,不同的是以气之质、量、属性而异,气之质的变化差异,地气当以地质的介入,地表之气当以地表之物介入,

 
而天空之气同样以空间之物介入。

除此之外,改造气性、气形、气质的主要物质当是光谱、光能,这是气化,寒暑温凉,凝散升降的直接作用力。其势便为载体转移之动,而以移转生动、造势、传导。

无物不以气质、气势而成形,具性生灵,所以气质气势之异之变化,其物必随之变化,这也是所有易理易象的根本概念,说易理不能不说象气数,而三者以气为本,气之运化则以光水为用,气动则以质变,负载之轻重、含质之量的大小众寡及载体的转移迟速而异。以此推之则不同的地理、地质、地势、地貌及光照,造不同的气,不同的气质、气势造不同的物质,生物及物象物性。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应该加上一方的气质造一方的物性。人本为物当然也在其中。

任何实物均可移之,而气不可以移,气物之移质量即变,其性也变,故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故虽形物改移而其性不移,形物移地则物性、物质也随之而异的现象令人感叹,此物是此物,此物非此物,这指的是物是物非,形留神去,物是性非,这一切都是气质之特殊性,不可转移之定性,其法理不可违,实在是造化弄人。

所以质变则气变,气变则物变,形变则势变,势变则气化、气动变。知其不变,知其变化则可以改变,造化、引导致用,改移为生,造物致化,修道以引。

3、道法的风气、水质、光色的作用与利用原则。所以道法之本在于理气、化气、纳气、用气、导气,其自修者除择地修造以培养气场致用外,内修必清心绝虑,虚怀若谷,吐纳有序,故道德经说:道乃道非常道,指的便是气道、心道、德道,其道亦可以导讲,也可作路线解。

如佛家之度化,彼岸此岸,升天坠落,如来如去,其间均隐含道意、导引,指向而决定转化善恶因果,这些道都乃无形有质之光气道,意识形态之神灵、心路、思想之道,同样可以培育,变质,造势,引导、转化、澄清,而达舒畅通和、虚纳清逸之境。而道忌淤滞,闭塞、冲撞、暴虐,如此则为无道与悖道,恶道之行,所以常言恶行,暴行,倒行、强行,亦即形容行道之顺逆、致善致恶因果,以人事说,路线选择,路线之争关系成败,吉凶生死存亡当依道法审慎对待。

自然界的所有物象、物质、物形、物体,都各具其特质特性及生生、生化之理,它的本质如日月星行,及其光线,如纯水清气化行有序,这些原生物质交互作用,化合而造物、化生,所以万物生生有理,同受其质,而生化有别,形性有异,各存自然原质属性之信息传导与作用,并不断地纳入新的物质信息而予遗传,这种自成体系的信息系统,各自以自己的特性优先纳入与过滤、选择以纯感性的方式作用于载体,即物体,并指导物体应需、合理、随性予以相应地改造,转化其形态与功能,我想这便是生物形成进化的过程。

 

 
遗传物性与进化密码决定体态,特性与功能的进化,这种过程便如三原色加黑白,经交合、复合再交合而生无穷色,造无限形。而声、光等的原质与交合化生亦同此理,所以同时也合物质、物象以至生物之进化转化原理。

人类以得天独厚的多样性、全面性物质复合,所以它存在对宇宙信息及自然、宇宙物质的全面吸收。所以它得以完整地较全面地进化与改造,不断地充实、丰富、可遗传的自然,宇宙,物质原质及复合再造的生物遗传信息密码,不断吸纳,不断复合,不断丰富,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不断地从感知,思维智能及生理,身体的结构,运行功能上更趋进步合理,吻合自然造化的不断进化完善,这便是物质不灭、造化积累,信息遗传,创造与改变自然,改变物质形态和生物世界,至今它仍以这个原则,这一方式,作用于自然与一切物质世界和生物世界。

值得关注的是进化到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化到了能够理性地了解宇宙自然物质,生物的构成及其物性与生物信息密码。可以以科技手段改变原生态的自然复合,进化序列与规则,从而进行化学与科技手段的人为干预,使一切自然运行法则产生混乱失序,其中包括气象、地象、物质、生物的对应、关联,相依共存的自然组成,自然化合,自然生和,相生传导顺序和法则。使生态,尤其是气质、气道、光化、物化的自然运行生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因果关联,用极必返的作用,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条件下,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用之得当,当然利自然,然后作用于人,反之则逆自然,破坏了自然法则,自然的生生相依循序生化,复合得体的法则,必然以悖乱失序、失控,反作用于物质生物世界,使人与自然由对应转为相对,由和合变为离散的局面。

所以说一切事物都有其双向性,都有其同异,顺逆之导向,从而吉凶返向,应利生弊,其离心力,作用力越大,则本根的承受力,反作用力也越大,自身之力反作用于自身之破坏力也越大。

文明、科技进化,改造自然生态的手段越高明,越需正确规范导向,否则其破坏力,其凶、害,亦越大。

先贤古人们以清真净化,返璞归真以见真吾、真性,而与自然本性,自然本质的遗传信息密码相同,遥相呼应。这是回归现象,返祖知生,知生生之道,生生之源,而悟,而明真,必清净,虚空其心智,其形体,而以原性、原质,原气交汇通融,则可见真生,真性,真灵,真自然,这是任何以物替代、复制所不可替代的,越进化,越复合则必离本质、本原,本性越远,则离清净、真果越远,这是相对辩证不可背离的法则,所以人类如何对待科技进步,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引导进化、改造与利用,造自然之利,善修自然,以智利知,合理作用,而造福自身,这便是大道、大理,大私。

而以利生之道利己,这个生便是生态,生化,生物,而其道则是一种思路,一种德行,一条路线去

 
指导行为,培养风气,扶助正气,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弘扬树立正气,培育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气氛。另一方面,以利害予以引导,利用人的趋利、趋益、随流附势心理而引导之,这便是因势利导,先育智培思,输之以正确的印象、观念与信息,以利害荣辱来引导拒避、趋应、附随,这是方法与手段共用,这一点古人用之,今人用之,有古诗言,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便指因杨贵妃的榜样导向,使人们因利而转变观念,所以榜样的力量加现实的利益可以引导观念,引导社会风气流向,利用人们跟风、逐流奔利的心态习惯而利用之,便如风水学中及修养术中的引气、引流之法,类而用之则可同法收同效,事半而功倍,当然,这一切乃理政者、教育者、制度者们把握,故道家有专著,道经与德经合二为一成书道德经,以为政治之用,也就是修身、理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当然同一原理如错了榜样,错了导向,便会产生逆流、悖向,而乱了法规与风气,亦即乱了方圆规矩,致使失道乱序,便如唐代杨贵妃之榜样所产生的势利效应,这便是清风正气,和合有序,交合有道,立、守、规矩位数,便如方形地象易图所示之法理,气数、定位合道,界定之规则,它既可以用之于营造、分配、运算,向中守定,交流有序,可以用之于纳光、导气、化气,此理法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政风、养生、立邦及民风的引导培养与造化。

 

十一 易经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及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及进化

 

易经除了由古易、伏羲、周易与连山、归藏、方形地象,分别代表了各时代的文明、思想与生活状态的进化演变过程,同时也具有相互之间的异同性,自行发展应用又相互影响与利用,具有不可分割的对应关联作用,异法同理,互补旁通,这便是同源、同根、同法,而逐步分枝、分流、分向,但不可分割,且最终又必和合归一,便如人类史各阶段的进程演变,而其终极亦必然进入大同共和。

分而复合,这是三分天下,然后合二归一的定理,便如古易之三图,交合套用方可取长补短,移盈补缺,以实充虚,而致动静兼备,时空有度,虚实皆应,包罗万象。

绎易经意,当以日之出没,一经贯通,同时以一经通合四经之异,而以经联变通。

易即为移,为异为变,同意。

周易可当周公、周朝讲,亦可意译为园之异,园之变,园之移,此周则为周遭,周边、圆周讲。

同经套合则方圆尽得,便如天地相应,阴阳相随,虚实无间,动静互用之理法而作用万法。

前面已经概略介绍易经的基本组成、形成与发展,充实,丰富,合而又分的演绎过程,这一切都是

 
推理与联想,以古及今,以今及古的辩证与逻辑,个人的感悟,经验,随想的发挥。

带有自我主义色彩,及时代文化与科技的局限和烙印,沿着这样的思路,以易说易,以易象说一点易理,易变和易用。便如佛说度化,以此渡君到彼岸,而到了彼岸,此又成彼,故由此到彼,又由彼到此实在是轮回之法,但彼此可以互换,其景象不同,故先人译释迦牟尼为如来,实乃深谙译意之道,如来,也必如去,彼此呼应,如作虚讲即似乎、好像,则似乎来也,似乎去也,似乎加似乎,以来对应去,则无来无去,非去非来则留之于中,本无物形,无以形物,心有即有,以心造之,所以心诚可造,不执著于形,则可化万千形,造千万象,以心诚,心念为本,读易者亦当如此理,知易,知变易,知易理方知我即是易,我在易中,易在我中,以心通化,则我可化易,造易,变易而不易易理,如明白这个道理,中国文化名著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然后山海经,封神榜,聊斋,乃至西厢记等广传不衰而褒贬不一的现象亦可明白一二。

透过现象,去伪存真,舍枝还本,去目提纲即明白三国演义作者予诸葛先生名号,亮与明前规之以孔之意。而西游则以记游取经为本,红楼则以梦为题目,其广度深度和写意抒情,类像比拟当各具意境心路。相比之下红楼梦多于写实,才子之作,多一些实践体验与感叹,其境界与广博却无法与西游、封神、山海、三国乃至聊斋比拟,之所以为之推崇,不过更写实般复印、录制那一个时代,那一个阶层的生活,触动那么一批才子佳人心灵深处的感慨、共鸣,不平与向往,它所反映和联通的是一个文化人物系统的思想体系,所以得天独厚,为落魄的、不落魄的、梦求的、失落的文化人群所追捧,说这些我并无贬红之意,但这也是一个时代现实的写照,理解它,比了解、研究红学更具意义,就像熟悉易经理法远比通晓卦卜技法更具意义一样。

一孔之明,灯烛之亮怎可与明星比照,所以知易者需知易理、易变,方可触类旁通,择其意,类其理而用之,似离易却是宏易守易,而读易,背易、坚守易图,易规不敢或异者,虽信易守易却已离易,虽倒背如流,技法熟练,却不知通变、应变,而致教条、刻板,终归愚滞,纸上谈兵,一旦离谱便不知所以,此乃书生意气可嘉不可用。

易经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坚持画象刻象,记象,然后依序列象而知变,而后应变、应用,这是实践到理念,观察,记录到认识,联想类推,从而产生原始朴素的相对意识与逻辑推理,以不变去认识变,从此及彼从因及果,这种实实在在的观察,记录与比较,必然符合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而这种合自然法则的认识及以此而派生的方法与联想也必然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由于这一正确的方法与思路之引导,从而延伸与发展,它是一条由实践到总结,然后再产生联想与推理,并再行实践验证,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行为与思想相结合,交互作用的探索进化之路,所以它所产生的认识与方法必然切实可行。

不断的认识自然,不断地应用与改造自然,积累与巩固经验方法,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方法,这是社会实践与易学发展相互作用而不断进化的科学正确的推进路径。

生存斗争是一切物质,包括动植物在内的必然,除了自然的施与与摧残双重作用的应对外,物与物之间同样存在相依相生与相害相残的作用力,而一切物种除了应对这些作用而进行自我保护的各种方式生存斗争外,尚需延续经验进行信息传递,以使其物种得以延续与发展,适者生存,生生有理,所以,所有得以生存与延续的物种,都以适合自身条件与功能的方式予以自我改造与生存进化,而这种进化最关键的便是信息遗传与信息引导作用,然而给自己创造生生条件与生生方法,以利避恶去凶,趋吉守利,这一点原则上与人类一致,这便是物性的同一性,关键在于谁的方法更合理、更进步、更占自然之先机,谁便可以更主动,更多地获取生生之利、养生之利、及避恶去害的条件与功能,乃至化凶为吉,而人类以自己的智慧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占尽了这样的先机,使自己逐渐培养出一种特殊的灵应、灵觉功能,以创物,造象,观测记录的借物、造物、用物方法,丰富了其它生物仅凭遗传信息储存、记忆、印象、以及声味之气动,及气质之异予以信息传递来指导生命行为及沟通先知,警示作用。

人类以图像、刻画,丰富信息传递,以分析记录方式予以留存,延续积累而日趋丰富,以工具替代体能之不足,而得以进步与强大,但这种技法、工具的进步及对体能的替代同时使原始的灵应直觉及体能逐步褪化,使本身个体的感觉系统及信息感应辨别应对功能,迟钝及消褪,以至落后于其它生物,这是此起彼伏,此长彼消的必然结果,所以有许多修炼者,清新寡欲,欲返归自然生态生活方式,实在是在寻找一种原始生命与体能的回归,从而重新获取灵觉、灵应与灵感的原生境界。

我认为,正确对待这种现象是今天人类必需引起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适当的仿原生态体能锻炼,以及生活方式回归,工作及作业环境有意识的改变,以增强个性化智能培养及体能、功能、情趣培养者都会产生极大益处,从而改变对工具,既有技巧、技术模式的套用依赖,而使自己本身的智能、潜能褪化,乃至颓废,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我褪化,物种褪化现象。

工具与技能永远无法替代生命本身的功能与智能,更无法创造智能信息密码遗传及生命动态感觉的乐趣,生命原生属性本质与自然原生物质接触沟通的感动与触动快感,况且过多的依赖既成会造成自身智能与感觉系统的麻木,并影响工作、生活激情。

事实上,易经的许多内涵及指导性功能并未被发掘与应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沟通与矛盾,正在日趋严重地变异并影响与作用到人类的生活与发展,所以人类没有理由满足于既成,只思索取与享受而不思进取奉献。按易之原则,凡取物必三分,则返一、藏一、用一,这个原则无论在动植物的取用或者对土地的使用,如轮作,间作等都不使其资源枯竭,破坏其自身的休养生息与自我修复、破坏,

 
伤害生物及生态对应关联,破坏自然生养法则的事坚决不为,所以对鸟、兽、鱼类都顾及而不在其孕育休养时取用,并把这些作为绝对原则纳入仁德范围,形成一种人人遵守的共识,它的保护与取用,当以其物之生长、孕果轮回周期而定,这也是周易之物候消息及归藏之生物轮回作用于生产生活,指导规则,指导自然物象,定期取用,养育与收藏的时间划定,以利于合理培养,保护资源尽可能全面地利用、取用资源而不致于浪费与伤害。

从现代科技发现证明,小至木草虫蚁,大至海洋、空间,山川,乃至地球都有其生生法则,自我培养与修复的原则及底线,一旦这个生生条件逢到破坏,那么它的生命,生态系统便会病变,便会异常,失序。而掌握了许多高科技手段的人类,其工具与方法,索取自然物质的主动性越强,并把手段与贪婪无度相结合,以至于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应,顺序,互动,转化为强取豪夺、侵害、而把关联、亲和,转化为对立、逆行失序,其产生的反作用恶果将十分可怕,并且这样的反作用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简单说,宇宙物质,可见的便是日、月星光射线与地球地核的物质,地表物质及形态,通过一定空间的气质气旋,亿万年来的相互作用、交合、生化、对应、联动,而形成特定的生态与生物培育条件,这是物质+物质,条件+条件,物性+物性,复合产生的中气环境及地表复合空间,产生了由其生化质量的特殊复合顺序所形成的生生法则,所以它必然符合生生之理,所以,一切原生的存在都必然具备其生存、存在之理,这里指的是自然的对应作用条件下的化合、化生,是原生态的合理的互动互依,这种交合化生的条件,相对应的质量属性及动态法则,如果对应的任一方改变了本来的质量、属性与动态,那么便改变了对应与作用的条件,改变了交合化生的原生条件与序列,所以便相应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最直接的作用便是中气及地表空间质量的变异,从而改变一切由此诞生的生物的形质与生生条件。

物质不灭但化生有异,不同的物质化合条件,自然会化生与之相符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这便是变也不变、不变亦变之理,如果说地球是由宇宙物质化合而成,太阳当也应此理,不同的是所含质量不同,互相作用以不同,互补而交合,故易经以阳天为父,以阴地为母,阳之光色为精母之水气为卵,交之合之,阴阳融合、复合而生物体,受质不同,受气不同则化生不同,所以地球为母,太阳为父,中气载养化育,当合法理。

报母恩感父德珍惜所养、所育,故乡之情乃人道之本,报恩慈,悲其衰而善待之,善养之,乃人应守的仁爱孝义,所以说以一还三,其另一意义便是取一报恩,用一养生,留一育幼,传承不悖,来去顺理,所以以母德、母体类地球,其情理言之,亦不可暴取强夺而伤之、坏之、败之,当行取补之法,惜珍之情,同体之义,善用进步科技,科学手段,取补养,强健母体养地,方合生生之性理正道。

如何正确开采汽、油、矿藏及地下水,如何合理、合法、合情的复合利用地球资源,如何保护、培

 
育,地表中气养地,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选择,恶因暴行,贪淫,还是善用顺用,节俭守廉,这需要为政者,科、教、文者的明智与努力,需要全人类的感悟、自律与合作努力,形成新的德行共识,化逆为顺,化伤为补,化离为合,一体相连,形神共和。

以上述理念理解易经之天人合一,人兼天地之形神,同感,类同,由油、气、水、矿物作人之脏、体、脂、肤、经络、骨架、营、卫、气血及津液体液,失之,偏之、散之、离之、便会乱了生生运化之道,病,伤,散、乱随之而生,如人之触一发而动全身,伤一脏则化机绝灭,质变则生化性能变异,内变则运行偏激、偏离、失序、失和而致震颤,更甚者致重心不稳,自转失常而致生气失常、离道,而水光气之传送交合离谱、失和、而致暴乱,强弱不匀,传播无序,此言当非危言耸听,这既可以数理化之科技体会,也可类现象联想观察,比对印证。

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气道,水道、血道、经络、皮毛互联互动互用,堵此可以及彼,点一穴、断一脉可以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这种作用与影响力可以从人的身体构造的关联性,也可以从三种易图的互用,乃至现在的电信、道路、物流等诸多方面的互动、关联、影响,网络传播之相互影响与作用关系予以印证,更如质的影响力,如核利用与核污染、核扩散,细菌与病毒,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的危害与传导。所以越可通用、转化、泛用的传媒,无形物质,便越具连锁、联动的广泛性,而它的利与害则同样的具此动能,由此,发展使用更需慎之又慎,切不可急功好利,顾此而忘彼,贪利而忘义,见益而造害,学掩耳盗铃,坐井观天,藏首不顾腚之类,而自欺自慰,更可怖的是把晚霞当朝晖,把夕照当晨曦,殊不知当您自夸辉煌成就,超越的时候,黑暗与灾厄正循踪而至,如影随形,在你饕餮享用的时候,却把后代的种子与养地毁灭,而断绝生机、生源。

古人创传易图,教之以生生法度、法规、法行,仿天地日月象之行踪轨迹,而制趋吉避凶,守利扼害,和中顺行之图示。教导对应,关联,相依相生,承上传下,培养生息之法,予以传示,警示。

传而至今,获益至今的后人,实不可受益忘警,得利忘义,只知取用,只知利益而索利忘害,顾此忘彼,不畏警示。

古人从先天八卦的乾坤定位,雷风相激,山水对穿,水火相射,以老、长、中、少、阴阳男女对应之法象人象物,这是八卦依序相对定位法,以应历法,节气物候,而又造后天八卦予以补充,用物性、物象生化,动变予以代入,除对数成十五,三会十五的三合成数外,转以坤母于上,逆行而统二女及长男,而乾父上逆护少女而顺统二男,其对应之法变为顺逆,护率之法并代入数序数合,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它最重要的功用是以物象,物性,五行依性,依象对应,生化定位,其主要表示在南北上下,以下之坎水,冬季正位,而隔山土生木,而震木承水之生,山之载于东方春季正位,长男阳木,携长女巽风阴木,顺生

 
居南方上位,夏季正位之中女离火,而离火则顺生以西南之土居之的坤母,而土之坤母又顺生居西方秋之正位的少女兑金,而兑金复随乾金生北方冬之正位的中男坎水。这样便形成了五行之性质随季定位,除水火不分,自身本体同性阴阳,均以中入位而借土化生外,其余则金金、木木,阴阳相携而以阴生阳,以阳生阴顺行而生。另外五行除土以外均以相克之异性,及阴阳之变异而对应,这样布局便形成顺行生化,异性以阴阳之异对应对化,同时也合自然之象,如阳木依山而生为松柏坚实之木,阴木居夏初春末水泽之地而生育孕果为花果之木,木居东方春季而呈青绿之色,而兑居西方中秋之地,秋气收杀,籽实果坚,其气清凉芳香而呈金黄之色,合金象,杀落籽果,而乾阳金,居坚土山位,载籽果而归入藏,当需健行,而开门出、入归而生坎水以藏物养冬,余则坎水化生,育山阳之坚土,离火则化坤地之阴湿而致用,所以此图合五行之性各入其位,各具其象而顺行,转化生养,其物象、理性、异同可辨,生化运行适度合理,当然这里水火已按炎上润下之性,而非依形势而定位,而移山,换地,置风,之定位,也许是应上述生生类人之理而代入,也许,也有制度之时所处之地域参照,以实形定山土之位,此只作设想,明其理,适其用,通其法才是根本,所以可不必深究易土移山的其它原因。

综上所述,说明古贤者在认识论及应用学上的一大突破,二易各合其理,致用研学时当合理应用,相互比照,触类旁通,则可以更明白,更广泛的应对。且不可彼此扬抑,独立门墙而堵塞通明和合,当学古人博采广纳,以自然为师,以观察体验为法,以物化、物象为体用的辩证思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思考,验证,求索,以致通理,明理、合理,而成就真才实学。

明白了自然生态物象的基本法理,它的生生,顺序及对应,当然也就同时了解了伤生害体,逆序,失和与对立冲撞现象的危害与原因。

知因则可转因、改因而使恶果修正为善果,正确的、合乎自然法理的方法与路线,可以产生相应的功利成果,对应、和合、通顺,必然产生生生向荣之象、之果。当然这样的应用改造,在实践中的反应是错综复杂的,必然因物、因时、应地之宜而灵活应用,这里面有一个产生功效的时间,顺序与假象、现象、问题,还有联动作用与影响问题,所有急功好利,只见近利,现效的行为和思想都可能产生顾此失彼,利此害彼,祸随利生,取今失后的恶果,所以这一切除了全面思索,权衡比较利弊得失及方式方法外,还有一个仁德礼义问题,个人品性修为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功利取舍,贪小失大,利己近利而恶彼伤后。

在不同的思想及知识指导下,同样学问,同样方法,会制造不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作用大小也将随学问与手段,方法的大小而发生利害结果与影响,这里且以古之大禹治水及愚公移山之传说予以解说:古之禹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率众治水不已,这里且不说一个帝,在今天为一个平常人亦值得标榜,且身为帝王身体力行,在今天看来几不可能,然而在那个时代,我们把它划分为原始公社时代,这

 
种现象也当是官民,乃至帝民一体,共同劳作,按需按能分配职责,劳动及物质供应的侧影佐证。

帝民一个共同目标,便是战天斗地,养生利民,改造自然生态环境,这里体现一种为后来人称之为人定胜天的精神气魄,这个战天斗地与人定胜天,实在是以循自然法则情况下战胜异常,克服灾祸,与悖乱斗争,而不是以天地自然之生养之善行,生生法理斗争,并不是把天地自然当作敌对去斗争,所以后人在用词上不可以简单省略,以至模糊概念,混乱视听,以至断章取义,变是为非,尤其是这样一个大原则、大是非,更不可不分经纬,简略用词,以至混乱视听,指导不清,而致生祸害。

民之愚不可畏,导引失职,指示不清,则不可恕,所以今人当以禹之精神及身体力行,恪尽职守,奉公忘己之行为,品德为榜样,并予以宏扬、学习,但精神归精神,事情归事情,人之善德绝不可以等同于事之利弊,只可以与初衷与意愿这个意识形态等同,事物之因果利害有它独立的、不以个人,不以初衷愿望而转变的对应法则,它是严肃,铁定而不可变通,商榷的。

从风水学角度,现在应当明白,治水、治风道,改水路,导气流,其根本原则也是自然生态法则,便是,曲折环绕,起伏似蛇行,如龙游抑扬顿挫,方可清其质,和其冲,缓其势,蓄纳收放有序有度,而利归范应用,止暴止虐。

所以说治水理气如训虎降龙,当慎之又慎,指引得当,方可化害为善,化凶为吉,开塞得当,通堵合理,禹之治水法,急化水患,以急泄而消侵地,害居域之灾,而不知利用水情、水势,灵活应对,综合权衡,三点一线可以中标,如三点不同线它需移一点而合应用,其间,必有一舍一移,择一而移之,目的乃以合用为主旨,而最不愿又最可行之点便是自移,虽舍弃却可致便利,可以大得利成,于存留,移动,抉择之间而定得失,难易,应情因势而取,活应活对,灵动灵通之法,则至通变、活应之道,如此当然可以事半功倍而利成。

单从大禹开黄河堵塞及引水直流之利弊,水流气随,一脉相承,开堵直流必致流急,从源头起相应地形成急泄之势,这是此吸而引彼,彼推而助其行,开堵塞必使落差失度,屯泄变势,流急必使自源头至入海归流之流泄态势产生变化,而与之相关的全流域之支流、湖泊,沼泽,及依此而生的动植物,自然也因生态环境之变而变,其土壤土质,气流及空气燥润,风气之质量当亦受影响。

单从表象、大的方面来看,流急必造冲击吸附之势,而致所经流域泥沙随流而失,原来因堵而致缓流,及以地形囤积缓冲而清流沉积的区域湖泊,如河套、宁夏等地区,失水而致干燥成为沙漠、沙丘,而阻流之上游,因被阻流滞而致泥沙逐步沉淀,以至出现越阻而自高直下之水质清澈,且因急下强势而可致冲击下游之阻塞,并因急流而减少滞淤之泥沙,以免抬高河道,这种景象当与现在景观,现在之地貌,流域沿线相关受影响之生态环境大不相同,而且更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西北季风之状态与性质,这个改变风质

 
的作用区域则更为广泛,最直接影响区域当是河套、山西及华北、中原地区,而东北,东南风也会影响其向西南西北区域的传送力及风气质量。

而隐而不明的则是地下水源,水道的破坏与衰竭,这是断绝生生之源后的必然,因此当然会直接影响地表土质,风气及动植物之生物链。

这便是解一地之厄,造一域之祸,以至遗害无穷,在当时条件,只需移而避之另外择优而居,即移动自己这一个点,另觅与自然生态的对应,似乎更明智。

还有愚公之传说,他也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且不说移山它处同样会造成原生居民的影响,即便不移而毁之,则也破坏、影响与伤害到依山而生的生物,一种方法,也是择优移居,移自己一点,而去顽固、自利之执着乃是明智之举,故戏称愚公,我想称之为愚也并无不可。

出行不便,移山之功不如学桃花源人,虽闭塞却也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恬淡而优逸。

当然这里只作一戏说,是比喻,评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依历史时期的条件,地点,与环境。

因此上述之说并不是对大禹、愚公,或其它类似人事的褒贬,只是以今天的进化条件,就事论事的谈一些感触和联想,当然,古人在当时条件下之所为可以理解,但如今人在现代科技文明进步的条件下仍作此类行为,便难以理解、难以谅解了,我想凭现在的科技文明、进步之条件,利用科技手段及人的能力、资源去修正,改造,以补先人之过失,以利当代,造福祉于后人,当是大功德之举,办大事,改自然既成之害、之弊,应比较古人容易不止千百倍,当然这需要各部门,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兴水利,造规划,绘蓝图要有大气魄,更要慎之又慎的科学论证,科技探测、分析,正确权衡利弊,使害降至最小最轻,甚至化害为利,把利延伸放射,联动到最大化,以一为本而生二、生三、生无穷大有,这是欲大为,可大为之今人,善待自然,滋补,修缮自然之功德,善因善果,当然其本必以水利最重,然后化气纳光,养物利生,改逆为顺,变对立为对应,顺则昌,和则生,合则兴,反之则败、衰、亡,我想有许多方法可供联想,类通、思索,今人仍可从易经中去寻找,发现与应用,比如方形地象的分配,界定,通合,图式套圆形天象的转化引导,传送,加入菱形山象的合作,攻守应对等特点与法则,各尽其用,其应对,活用于设计,规划制造,分配等方面尚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易经的三种形态,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符合了自然现象,顶立平衡,自转气旋的化解传送,向心力与离心力,平衡均等分配向心力,及气压承受而趋静止,这符合气压,光射,地心引力等力学作用原理,除地心之能,水与光及无象无质之空间是主要载体,它的功能是离心,离间,负载,所以气、光、水无处不在,而质量与功能有别,它随化合,复合,而变质,变量,或轻或重,或升或降,或动或静,或

 
散或合,形态、形象之万变,性能之万变,所以知其质,知其性,知其荣,知其数而知其变性、变态,分合、动静之趋势,而预测之,利用之,改造之,当然这里面除避,随之外,贵在利用,利用之法无非导引,改造,导其势,用其性,引其行,改其道,变其质量,再造形势,或离间,或促合,或介入,因为任何有形之物,无论大小,坚散,生死,均不可独质存留。水中有气,气中含水,气水必存光质而有炎凉,然后随其所含数量而具形态、形势,而生动静,升腾,虚实,明暗,炎凉之象,或生生,或败生,这是一个凡有质存在之物均不可或免的定理,易之理,易之象数图示便是这个定理的思想,文字,形态复制与告知。

如果说天垂其象,物示形态,而圣人则之,绘其图,指其道而用以教化利生,主持天德,仁德。那我们当:守其德,感其仁,顺其道,遵其教而行,以合天理,生,当以生生,生存,养生为大,求大同则可化小异,大家以天理为守,养廉致和,合道息争,去小利而存大同,则还科技,资源,人、物、能,为合理之用,而不致于因小利而大失,因争斗而二败,因贪婪而耗费,致失大道、大理,而造离生恶养之果。

假如我们循物性之能而助行,导势引化,则其能可利用养生,造善果德业,便如中国之太极道法,以拨、推、转便可化势,导力而引用,大能大用,小力小用,这原理亦合太阳系之行星,及行星与卫星运行之法道。所以,推、摧、点、拨、吸纳,引导得法、合理,其能量之可用无穷、无尽、且持久,生生互为作用,互为能源,且各守顺序,各守其职,各尽其能,便如一部机械,一条道轨,一列火车之运行,小为则小设计,小规划,小区域,小作用,如大,则必举一国,乃至一大区域之力,而如今世界在物质,人文交通等领域,其相互作用,关联影响正日趋紧密,乃至,无论大小强弱均不可独创自守,尤其是物能,地质,气候,等空间,海洋,地象,病害等变化作用之影响,更为全球,全人类,包括动植生物,均不可或免。

所以其设计,规划,职守及互动更非全球一体,共遵规范,同司其职,协同合作方见大成效,至大得大善,这当成为全人类之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互利共荣,则大德可行,大道顺畅,和气荣昌,生生得利。

便如:强敌入侵当需停息内争而合作对外,御敌守邦,此法在春秋时,孔子游说六国合纵,用以御秦而未果六国终致败,近代日本侵华,国共合作,民族同声,则必胜无疑,而如今日趋严峻的自然现象,生态环境现象,也当类比此法,全球的合作联合日趋迫切,急需发挥其权威性、规范性,合作性功能,其间当然存在既存条件与既得利益取舍、平衡问题,舍利取义,小舍大得之理是权衡之法,明智之举,贪近利而致远患当不可为。秦国与日本之因果反应当可以类像佐证。

古人制度、制法、界定,依理为守以道为法,易象、易法以守,物尽其用,地尽其能,三分取一而用之的理念,此理其它生物亦知之、用之。如兔子不食窝边草等类,为人更无不知之理,其弃而不为者,

 
实乃因贪婪、淫奢成性而不可自律,所以,严以规范之威不可不用。

易之地象分配图式之向心守中,四邻相应联通,平均分配无冲、无侵之式。各自独立,而又不失关联相应,向心、向中,虽分治,却不失中控,交联归统,分治者利于,因地制宜,相对独立,管制营造,统一者利用,共守大法,制度,便于大合作,大交流,大联通,互补互利,守一致中以利管制,和合息争,平衡交流,易余补缺,互换利弊。这是分配,文化,物流及制度、政治之宜,另外,划界修道以边通,联通、直通、而至通便其行,省其道,尤其于河道、沟渠、田地之疏通,灌输,及堵、引、开、合,既方便又合理,大则以界道,修通路、水道,定间距,建州县、村镇,合理按区域而置居民,以民定管,以域定物产,工商,农牧。定分配,纳余补缺,合情有数,同时方便计田亩、算租税、建库造湖、置保置甲,配管制、营房、码头,驿站,关卡、接送传递,一目了然,无一遗漏。造图立册,定位计距,计时计里,计管辖,知物流、物产,一切皆可于掌指之间,随意调度,知距,知界,知域,即可知人。知道,知物,知时,知边联情势,然后可视图册而指示、行令,而山与平川有别,依法代入菱形圆形之规,则依情势套用,法式相同,用之有效。

如古运河之设计营造,虽失之于自然江河之湖泽屯流、蓄积,分洪缓势,留养补缺之系统完备,但也具通、阻,交汇有序,行径调度可控,连结自然,便利陆水交接,这在古时也是难能可贵,而长城之设计乃平野山川,形势地貌更千姿百态,而古人可把握得当,规划合情,我想均有感于方、圆、菱三易之启示。

而分配州府之管区,从现在之省区管辖观之便可,尽量均以物产、水源、林木,山野等资源,以至物质均衡,自行互补、调配,以优配劣,以劣补优之情也一目了然,当然这是以自治、封疆立侯之置地,配物,平衡贫富,丰欠之法,分别情势之搭配设置,与全局之物流便利并非相宜,而二者不可兼顾,只可择一而行,尽量照应,这些方法皆应得益于易法、易理指示。

我想,周公演易当然首先考虑立国后分封、建王立侯之设想,而从伏羲地象图中领悟其法而借以应用,而此法又为秦汉修改、借用,并至今沿用,然而,其失乃分区搭配、交流。而全面,比邻之交流则难以兼顾,以至人才,风土,物资,营造等交流不便,甚至有阻碍、迂回之势,此弊至今尚未理性革改,这是政治配置与物产,物流配置之得失,失之物产,物流之特情,而违其运行法则,便必生弊端、失序,悖乱之状态,如何开通,迂回阻塞,因物制宜,顺畅物流,并因地、因物制宜、设教、育人、教技,配制教育,科技,种植养殖之技能人才与制造、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因地物制宜的研发,科教、科普,工业、商贸人才、产业及便捷互补、交流的通道等,以补古人之失而利直流、交流之便,并就地形成产业链予以改造,消化物产,可以节省许多人力资源,可以解决许多运营道路及人力之耗费,便流且利民。

 

 
现在以需而行,一些人士,企业已在作为,而政府亦在作为,但我以为,必需以政府制造大规划,扩大作用与投入,以形成人、物、道企划的规模型联动,以推、助、引、导、规之,全面作用方可形成气势、潮流,生大动能,以利节约运能、物能、及人力资源,造福于人。且平衡人能,流转,物流失控无序,道路及电力,水资源,地域人流失衡之现象。

返璞归真,用易而以易充入新的内涵功用。平衡分配,分置人群,物产,物流产业,通道及政治文教,以达区区均衡而至全面均衡。

抑制流动之无序及耗费,重要一点便是点拨导引,分主次,轻重,先后、以势利培育,介入,引导,便如牧民引马羊之群,只需驱导头马、头羊便可。培育转移一只蚁王,蜂王则等于培育,转移一个蚁、蜂王国,这便是引一、育一、便可引、育无穷以及一生、二合、三化,生无穷的一元二仪生化之妙用。

在地域,分区配置上当先考虑道路,水利及居所。物资,产业的对应便利、相宜与流畅,既要地尽其用,过大则空耗,过小则挤拥不舒。这里面当然包括通道,物产的屯留与规模,及人居生活空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视具体地貌,如山区,平野,各因势、因局、视阴阳方位之光照,风气、纳流,地质、地气、与天气光合的交合生化之升降对应而定其位,布其局,规其行,划其界,利而用之,此方式便是科学化的风水学,用之小则一宅一户的营造应用配置,大则村落城镇,园区,均可对照方法、定理套用,这便是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物尽其能,合理应用,合情配置,均衡应对分配,其数量空间,一切均可以应需按人、物分配,这种方式与田亩,林果,水产养殖的刻度,界线记数、定位,运算分配相同,在平野只需视地象,方形卦式便可,如山地,水域,高坡,则必需套入菱形及圆形之角度,作异形界定的分配运算,这便是几何代数在测定、运算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远古人们运用此法按需分配,均等合理,地、人、物对应作用,按需、合情适用均分,到封建建制初,基本也依此法建制运算,以刻度运算分配,规划界限,然而到后期,阶级特权的产生,按需合情,均等的人、地、物分配原则被逐渐破坏、变异,特权阶层以自己的权势,在地人物上不再愿意遵守合情合理应需均衡之古法分配,而是以自己之强势巧取豪夺,以自己的意志任意分配,以自己之贪婪、奢侈之需而任意索取,从而使原先的秩序,均衡致静,流通共和的态势发生了混乱,动荡,古易指示之分配法则被破坏,丢弃殆尽,这种乱法、离规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道路,城建,水利及人群物流的合理配置,一切均以特权之需、私利之需而营造、配置,从而产生了地、人、物不再尽其能、功其能,应所需的荒废、浪费、贫侈不均,区域间人、物、产业的失衡,以至荒、拥、离、合失均失理,乃至处处可见浪费与混乱,局势失常,变异不定,从而应分配不均而失序,悖离平等、应需、按需现象的产生,必然地产生局势震荡、离乱、争地、争物,乃至争人,役使他人如用物,以人造势、造物,故人、物等同,而致优,致能者必用智(智已被错用而失道离经)用强势、特权。所以强权特势御用智能之争,

 
为首选之争,用马克思学说,便是一个封建体系的延伸,产生,必然导致阶级与阶级斗争,而它的产生必然是由争夺人、物、地的分配,拥有与使用权,此为共因,由因而果,必然是权势地位之争夺也就阶级之争,也就是位居高下、统与被统、管与被管之争。当然这里面也有明智通理、守俭循古之人,然而正道,正法,自然之法,顺行之流,却为歪行、斜法,权造之法及逆流所迷掩。

人与自然之生存斗争,原始共和公社式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被人与人、人与物之争所替代,这种变化与趋势体现了人之潜在本性的先天特点异化。

从合作、结义,可贫困(因为同贫困则无物质之争因此相对均衡)而不可共富贵之现象引证,贫穷生孝子,富贵出忤逆,富不出三代,乃创业、守业、败业之逻辑与现象可窥。当然这是一种通行、通象,常规象,谁能突破便是知其弊预改正、预修造,还有反规、违道,而更新革故,异军突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小得而向大得,从自享到普施。不说古人说近人,许多新民主,新文化时代的革命、革新先驱便是榜样,其中不乏地产、官僚、资产、旧文化守护者的三代子弟,他们突出重围,痛定思痛而舍既得,而取大义,终于形成大潮大势,而创一代破旧立新,革故顺行的新气象,新法,新貌,今天的我们要以感恩崇敬之心,怀念、学习他们舍己利,去私欲、物欲而宏德卫道(正道),敢于斗千年逆流,拨乱反正,重引潮流的精神和勇气,继承其思想和理想,继承其舍得之精神,卫道守义,宏德立仁,舍己奉公,创大业,利民众,革故弊,顺天理,修正道,育新风,献身共和之壮举,而无愧乎此生,无愧于古贤,无愧于后人和自然的养育之恩。

周之后人或疏于,或不勤于修正,视察其法规,使之形同虚设,或因时代事物进化而不合时宜,陈旧退化。除了在度量、计算、择吉利用等合乎自然法规方面的方式、方法、记数为之延用,为权贵因需而用发展外,其应用之作用,应对,功能发挥及指导法规、规范。在人文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样的技能,方法与方式, 因应用理念之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路径与效应,便如一件武器,不管谁使用,一样发挥它的功能,对它来说,无敌我、善恶之分,只有操作技能之分,但于作用之对应,于标点来说,则生助恶扬善之别,所以,无论争权、卫势,均重视此道法,如修造城堡领地,居所,配置地产物资,记数收纳,均以利己所用,而规以法度,予以完善,所以同法不同用,也因此易法被得以应用重视和发展,尽管对应及作用,功利产生了变化,但它的方式,方法与功能、定律、亦然不变,只是在需用之均衡,服务之对象上产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必然会影响物尽其用,地尽其能,面面俱到,合理、应需利用之本意和原则,并必然会产生耗费,丢失,失控,悖自然法理之现象。因此,同样习易懂经者应不同之服务对象及个人理念,而化分不同之流派,或只以技法应用,不问对象主人,或以此获取功利、名誉而趋势附流,或逸于自然,隐遁山野村居,自修独善者,也有舍身入尘,力图清流教导的,各以道法、道术

 
教化应用,从而使易经发生了多样化的发展、解释与应用,易无过,人有异,乃使易生异,易变移,失之易理之真,而使易产生一种离规、离体、随应随变之象,而失经纬方圆,刻、量、度,自然应对,有序运化之真象,这里应该感谢守真卫道,虽隐遁山野,却更近自然之真而修善易法,传播易法,教导民生,民用的道学、易学先贤,也感谢舍生取义,入凡不凡,入尘不染而宏扬真经正道,以易理道法教化政治,传播真理,以为合法、合理之用,这都是忘我、忘物,守理卫道之真人,敬之以圣贤当不为过。

易法、易术之自然应用并探索发展,当以数、理、化、医术、医理、医药、养生、化学、冶炼、数学、算术、数理,择吉、择利、择行、择居等为延伸应用,走的是自然科学之道,而依法套用于政治,文教之人文,意识形态领域,或以技法用于民治,军事等领域的则为军师、国师、宫史等,此为社科领域之作用,如道德经,其德经便主要以规导教法政治为主。

如孔明以道法、道术用之于制造、布阵,战争,助主创业立国、败敌之用,称为国师、军师为合理,因为其法、其术虽也用于民利之传,但主要还是军、政之争为用,其技法用于理政治邦不多,主要用于建功护主,军事争夺,且借自然五行之势而用之于杀戮,急功好利而不顾民生物利,为之失道、失德,至后期更用人不当而不自省自责,知不可而强为之,弃内政,富民强邦,养蓄待时而动之道法不顾,而六出歧山,所为则已离经反道了,以至败落亡蜀,使君之过。这便是积成养骄,急功迷智,巧取不久之教训。用人自责者,马谡与关羽均为用之不当,但无自省自责之诚意。不如曹操割发代首知难而退。洁身守义则不如水镜先生之能舍敢弃,明哲保身之举,这里就事论事,以传说传,用历史、易学、道学之角度,大潮流形态理论,而不以个人之得失、品行,成功评说。诸葛先生当代表了那个时代学而致用,以道法造时势,致政立国兴国的大理想,是儒道思想复合而成的一种意识观念,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然而既入政治则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标准为主导,道法、道术为致用方术了,所以入流需审慎,既入流则必随流。驭流,导流谈何容易,时势可造英雄,绝非英雄能造时势。入流易出流难,阻流者必败,无论此流之顺逆。所以逢急流而勇退者非脆弱,乃为明智者,知不可为而为之者愚勇无功。

应该说在利邦之过的方法及思想行为,教化与规范上,从黄帝起直至今日,都是以道法道术为用,儒以思想教育,文化传播,意识形态为主,辅导政治。所以,儒道同以致用国计民生,二者相辅相成其互用互通对应性更强,一般来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明发展的指导与动力,它来之于现实与基层,以民、物为根,为水土,以光明为营养,所以它以物象、数理、教导与致用为本。

凡来自中原文化民族本土,从基层底层组合而夺取政权的开国君主,如汉、宋、明至民国至现代,其制法,文教等都以节俭自律,平等公正,清廉,仁爱,和合等道理为用,一般都崇道,尊道为师,用道教助教,传播宣扬,指导,教化思想行为,以成风气之正,立五常为用、为规则。这是以他们自幼之生活

 
环境,耳濡目染之印象,以及生活,生存斗争之实践经历而培养造就,明白成败得失之道理,以及生存环境的培养教化,而后期衰亡当是后来者自幼的生活环境变化,其实践与体验的变异,而使思想与修养产生变异,从而背离祖训祖规,或明遵暗违,偷梁换柱,致生逆乱失序,离法,而终至败亡。此理与创业,立业,宏业至守业、享业,败业之现象类通,这是中国式物、权传承法则及仁慈失当,溺爱过度,仁德狭道、离博就专之因果必然,这种现象虽经古贤,今贤及众多有识之士一再提示,无奈作用甚微。虽感慨万千却只能作无奈之叹息。在这一方面实在应该向古人,向明君,向先贤,乃至向洋人学习。

同时这也是封建制社会文化形态的产物,中国所经历的封建制时代久远为世界之最,所以它在社会意识形态及物质分配,占有及制度等现实环境对人的意识与习惯培养等方面更加根深蒂固,更具广泛性,作用力,凡是存在的都必然具备存在的条件与理由,这与合理不合理无关,它的合理与合法只对应其存在环境与条件而言,所以要改变一种存在形态,必然以改变其存在条件与环境的作用力为前提,在不改变条件与环境之现实作用力情况下,任何合理的说教与规范将都是不合情势的,所以是合理之不合理,因此它只能是一种正确的文教与说辞,而难以起到相应的效应,一种正确的思想与理论,在不正确的现实环境与条件下也只能是空泛,而徒生感叹了。

以此类推联想,马列主义的社会,共和描绘与理想,理论应该说非常合理,合情、正确而又美好,它应该是人类绝大多数的向往与文明进步主流,但在现存条件下只能作向往、梦想存在,而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乌托邦,为现实条件、环境条件所修正、改造,当然它作为一个火花,一个理想与追求,以它自己的存在方式存在于现代、存在于历史之进程与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如果到了相应的历史时代,相应的环境条件,我相信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并开花结果、发展壮大,便如冬天严寒中埋下的一颗种子,它必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条件的对应而破土成长、开花结果。

历史逻辑也可对应物象、天象、气象逻辑与法则,一种思想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发生,同样有它产生的条件和理由,从这一点来说,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也必然有它的现实性与适应它产生的条件与环境,绝不是凭空而来,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合理的产生与存在,所以它是理想,现在的“乌托邦”也将会是将来的社会现状,时代现实的环境,所以现在的修正、舒展一种培养、积累,与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源于人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求知欲。不断地产生迷惑,却又不断地试图解谜,不断地幻想、联想,又不断地创造方法与验证、求索,这便是科学文化的原动力、源泉及探秘、求索之发展道路。

中国许多神话小说,如封神榜与西游记等,在那样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极具大胆与浪漫的幻想与联想,也当是莫大的追求,理想和能力向往。抛开其善恶正义等思想观念评判,从某种意义上,它具有今天之科幻小说印迹,以当时的文明与科学条件,这样的追求与想象无疑是达到极限的梦幻之想,当时的,哪怕最

 
智深、大胆求索的达人也不会想到,所有的这些仅仅以几百年乃至几代之隔的时间便予以实现,并远远超越了梦想的极限,尽管它以不同的形态与手法去认知、实现、表现与操控,但毕竟把梦幻式的追求与想象变成了现实,并真实地实践和服务于人类,用科技替代拟人化,这种比拟从另一角度,以事实印证对马列之理想的辩证和论证,同时也论证现在局限于科技和认知的迷惑与不可理解的现象,以及科幻想象与认为是迷信的事物现象,也许在以后,甚至若干年以后会被认知、被科学证实与利用,而那时的后人会认为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多么的落后、愚昧,所以如何对待、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历史思想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今天、认识今天思想文化的局限性与使命,如何正确对待今天的迷惑不解与未知,以及一些似乎背离现实、现知的幻想与联想,而以己所不知、己所不解为迷信、为不存在、为不可能,这是愚昧的自满,以我知为界线的认同与否定,这和认同理念不符合进化论与历史辩证法。

一个不会幻想、理想、向往与追求的人不会进步,只会享用既成而不会付出艰辛的,而一个没有神话和浪漫、想象、向往的思想文化的民族,同样会夜郎自大,自我陶醉、刻板封建满足于已知与教条而不思进取,缺乏思想领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浪漫,及生动多样的色彩,从而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和进取之动力,保守既成,愚已知而自骄排它,而谈天不知身居何处,坐学井蛙之博识,这是虽博学广知而无以应用,专其研究却不识联想旁通,必致博学无术,广知空泛,专而不通,乃至学文不化,食古自封,而致污腐,实乃不通、不畅、自闭之故,这种现象在近代清末便已形象展示,同时也因此发生外族欺凌,每战必败,奴颜自卑而财富流失,国土瓜分之惨象。但也因此激励民族志士,痛定思痛,革故求新的新民主思想,振兴民族新文化,新政治,新民族工业与科技的求索与革命,以适应新的世界科技文明进程,这样的物极而反,被动激发与应对虽可亡羊补牢,却也使一个以悠久文明,文化科技处优越、领先地位的东方大国落伍于进化、进步大潮,退居于欧美乃至日韩之后,这是近代事实。当然,知耻而后勇,历史教训是动力,也是照今之行为之明镜,当我们为古人、先人之成就而骄傲的同时,更应为如今近代的落后、退步,而羞耻而愧疚,这才是认真、敢于看待古今,以古比今,自检自省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可以真正地研读古文化,发掘古文明,而致古为今用。

学习古人精神,知耻而勇,知退而进,当然这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科学内涵,而不仅仅是古代之成果的证实与颂扬、舍取其物,乃知物价,这种取舍之间将考证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与探古,搜古之思想行为本质,考证尊古敬先的真伪。

有时候文化、文物、经验积蓄与沉淀太多,而用之不当,保而守之,食古不化,反而会成为一种困惑与负担,而造成自闭与滞钝,从而阻碍开拓、发展与创新,造成影响革故进取的累赘,一旦与现代潮流冲击,更容易造成清浊搅拌、混乱难辨的局面,而产生守旧、革新之争端,新老、古今文化思想的难以取

 
舍,纠结不清之现象,从而影响发展,影响文明进步的进程,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和文物,如何正确处理历史古迹,技术,工艺,文化遗产,需要慎重区别对待,财大伤身,物重滞行,从而产生体用失位,本末倒置,逐利忘义之现象,如此,则不如从未有过,反而可免去许多患得患失,为古所累,争守之纠、弃,保之纠,反不如美国之轻装快进,空白易纳,易复合、生化,而我国的上海之快速发展,深圳之快速成就,便是可鉴之实例,如何选择历史宝库,择精华取而用之,作为今天的借鉴与动力,去伪存真,去杂还本,去浊清流,对应利用,方可以理顺作用,成为今天的真正动力,才能明辨,推动中国从古至今,文明、科学进步发展的真正动力与主流,明而致用,从而与主流汇合,交融接轨,正道顺理。而这个主流,这条路线,归本溯源便是古文明、古文化、古精神及古方法。重新整理、启导、开通、利用。其古法于今之功利与物利,物质、技法不可相类相比,便如一条思路与一个发明,与因此产生的某一结果、某一产物产品,不可等同比拟一样。当然,借物反证,以果索因,互相辩证是必要手段,主要一点便是必须以大功利为目的,而非私利自用,明正而歪纳、斜用,这些都应区别其功用结果。

用人利事,不管何人,只要其长,优于利事、成事便为用之适宜,人之优点对应事之所需,所缺,便是合理恰当,古人用人有训,不可唯亲是用,还有,用人不避亲嫌,意思便是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指出了一个唯和是,与后之不避是同一意思,就是不可绝对化,一刀切,只要用人利事、利成便可,不可唯亲,也不可避亲,应以事为本,以能为用,以人为用,可不必刻意于亲疏,类分,如此似公正,却于事于理已经偏道,不合事理事利了,所以,功利、名利、物利之求索欲并非贪婪不正,可以认可,合常理则可以名正,正取又不必避嫌,如强以规之,虽避之,不明而为之,然必因需而绕之,隐而为之,反而多生弊端,所以,规范必以辩证利事,行实,不浮于空虚,明白告示,规导其限度,以事论事,制度,定规,而以务实,审势可行为本。

所以易经虽分四图各成规矩、形势、数象,但相互利用交合,以至达包罗万象,定化灵活,应用为本,制度有序,虽异不悖,易法、易数、易象,不易理道,这便是规而不死,定而不僵,道不悖理,易法有度,以至为历代政治沿用不衰,借其方法用于律法,规范、制度以明示,以正道,合理,顺情教化。

不同情势、事物,对应作用则可面面俱到,以变应变,随机作用,随事变化而不致刻板。变则通,不变则淤,交则通,不交则阻,园必顺,不顺则逆。向中致定,和中有合,对应互助,是易图的基本原理,反之则背离悖乱。这是符合人文、自然,向善顺行的定理,所以虽然合作也必须各守其是,各循其行,各定其位,方可以各尽其能而共和互助,团结合作,传道有道,网络通顺,输送到位。

现在之交通,在十字处必用圆心,顺行分流,凡弯处、拐处,必以弧变行,变形势处,以弧度缓行引之,以化势、化冲、化撞、缓行引导。同此理,在水利建筑的疏通交连、虚实、乃至水流、气流的抑扬

 
顿挫,行止,导引分流,顺向方面均可以借鉴。

无论气、水、人、物,其行止之顺逆,顺序、缓急、强弱、园化、直冲、屯留和狭撞等,都依此规、此理,只是形态各异,而且在人文、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思想、心理教化,包括医疗养生、作息饮食等方面,其理也可类比代用。原理相通,法规相应,以至于可以联想,类推于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因果,江河流域的各种情势形态,以其善、其恶、其因、其果,分析其得失、利弊的原因,然后修善改恶,修因造果,利而用之,这便是同法广施,通理博用,道合无远近,合缘没彼此,顺流依法异可同,失度违规邻里斗,这种顺道、规道的易理指示,便是道理、道法、道导、道养、道修,目的就是致和、致畅、利行、健行,无论物流、人行、水流、气行教导、文化、思想及行为养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联想,而制法应用。

修善道行,明刻度、定界分、正导行、顺序列、明顺逆而施之教规法律,明正斜,定序列、指顺逆,便可举纲张目,拨乱反正,行止有度、入列有序、正斜明辨、法律可依,使之行可畅,居可定,秩序井然,政治清明,百业和兴。

 

十二 古易在基础力学方面的对应、应用

及发展,它对力学发展的启示,以及声光色介入的应用和潜能,它在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发展

 

从古易三种图象的造型、刻画示意,我们已经看到了前后,左右,圆环,向中,顶立,方卧之态势和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天、地、山、阴阳、虚实、明暗、升降、流转、刻度、切割、界定,及顺逆序列,对应关联之形态。

动、静止,离背和向应,中、外、分合,一切的形态都由点面线相关联,以至三图套合中心不变,这便是轴心、核心,也就是立杆刻影的杆,测绘、测量的座标,北斗七星的天枢星。也就是现在行政之中央,文化意识之致中,力学的向心。它的另一现象便是布局的中宫,人体的命门、腰点、脐眼,上空下实的交汇分界点,即中气、生化蓄养之所乃为肚腹,气血蓄养、化生、传送之所在。

一般情况下它在上升下降吸引与离升二种作用力互动转化,旋转的向中、向外,向下向上的不同势态作用下产生相应之中心位移。便如台风之中心,中心无风谓之风眼,也就是力之相交的对接、对应之平衡点。它随平衡点之游移而游移,我们人体也具这个现象,如果你引导周身气血交汇而对峙,定于一点,则会产生无我无体之感,这便是武术功法所讲点化,点到为止,练功之罩门。并且这种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体验。如果你专注一事,专注一物,专注于一人,你便会失去对其它,除一以外任何动静形态的关注,你

 
的其它感觉系统全都失灵,于此对应,你身体的某一点,甚至一个指甲,一根毛发被触动之瞬间,你所有的感觉系统都会被吸引转移,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动一发而牵全身,这种现象最突出的显示便是性爱、性交、情爱、情恋的作用反应,这都是不同物质、不同形态的力学化合、对应之反映,它只是一个空间与时间的交合连接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则因情势,质量之异而或分离,或融合,或交流。便如灯泡在真空情况下之阴阳二种电能之接触、合流、交融、联接而生光明,否之则烧断离异。

三个不同形态的易图,产生不同的力学反应,如菱形的三角支撑。如以经线连接地平,其受地心引力达到了最大化,再以下部之三角上下通根,则上可以侧身、反射、分解拒卸风力、气流,光力等各种空间压力及作用力,如果角向及内部导引,留蓄的内应合理,则更可以吸收、化解、反射、拒卸,内外互联对应,交互作用,则更兼具化解、吸纳任何作用力而为己用。同时,地平以下之三角,二个斜面,交合中心即可以减轻地平重力承受,又可以托举,利用三角向中挤压以稳定平衡,以及减轻三角中心底端的地心引力。

这种现象可以山形,而最形象的便是金字塔之造型结构,它的关键在于中心线的上下顶点必须垂直一线,而边角线角度必须一致,方可以达到交点线作用力的相抵、平衡、合中致和,化解的功用。一般使用这种方式,其中也包括圆移,都只在顶盖部应用,如教堂、佛寺等。而中国之古塔采用六角尖顶较多,下面一般都以方形为用,这,一方面有利于平稳,和静及蓄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置物,居住及活动,所以一般建筑及制器造物均采用三角套用,各以所长,定位对应,一般均,连接支撑用角,通行居留用方,传送转移用圆,这样的基本结构在人体的经络,骨架的连接功用上,以及由此特点而产生的武术动作等方面均可得到明确的印证,所以说,三种易象图各以自己的形态、功能、及套合应用为人类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可无限类象、联想的指示性模式,参照这一模式用之于生产、制造、交通、行止、造物等,则无一不利,无一不应,同样,在意识形态、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同样起到指导性作用与启示。

易图的形象与功能提示,除了启示、指导了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用外,它在军事上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被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除了作用于武术动作外,相应的器械,中国式的兵器与由不同兵器派生的与之对应的技法,乃至抵御、克制、化解其它兵器的对应技法便应运而生,其法门,其套路,层出不穷,不一而足,当然它的功用已经转化为自卫,即人与人、部族与部族、乃至王与王、国与国之间相残争胜的武器与工具,与此同时,熟谙易图易法的智者、道家,更为各政治统治集团所倚重,凡欲出山仕政,有所作为者便开始移易图、易法为军事之用,一种最直接的手段,除利用自然、地理、器物,五行为用外,还有信息传递与信息收集,这里面除了对方及己方的人力、行为信息收集、比较外,还有物资、气象、地象特点、形势、与金木水火

 
土之五行局势,并依此布局制法、布阵。

除姜太公、张良等外,传说最多、极受近代推崇的当属诸葛孔明,据三国演义之描绘,他已把天文、地理、人文、器械及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的自然物性之能全面利用,同时灵活应用,依势布阵,其中尤以长江边之石头阵更广为流传,至今为谜,虽众说纷纭却都莫衷一是。

说道、布阵设局,除其形势、阵势离不开易图法式外,必然要以变法移图、改象、运法为要,所以立中宫指挥变化、移动,乃重中之重,令军士依法行动应对,而发挥功用必然要预先操演熟练方可,这就需要中宫指示明确,依法引导,这个造局设阵者是设计师,而中宫将帅台上之指挥者便是导演了,操演时军士则皆是演员,而将台传导各部信息指示的便是令旗、鼓点与号音,这里当以五色指向,五音声响,鼓点缓急韵律为用,这些都必须,各阵将、首领、领队、排首、头人等熟记不误,心领神会,方可以随令行动,这些古传导信息之法,可以类古人、类所有的动植物,不同的是传递方式,视频音频有别,如今依然沿用的如戏剧舞台、大型表演、阅兵列阵,以至水陆车、船的灯标,鸣笛旗语、手势等等,乃是指导、导引、交通、行止的必须,而其规则、顺序、方法方式的指导性、统一性、规范性则可应其用,如无线通讯之音频,电波密码数象代用设计,暗号暗语之对接,在音律上的乐谱、韵律、诗歌咏唱乃至文字配音,这些在戏曲的互动配合上更得到充分演示。

所有动物,生物只以声频、气味,传递信息,因为对它们来说简单的生存、生活行为,用这样的直接,随机的即情。即景方法已可应用了,而人类的生存生活,活动等等的复杂性,则必然具备相应的功能予以对应,这便必须以器具对器具,而非人体个性功能可以应对作用,便如人们使用武器必须熟练其用,明辨其优劣,同时也必须知悉与之对应关联的其它武器的性能与优劣,才能通便应对,知己也必须知彼,如此便形成了人能、物能、自然能的关联互动。

应用善用者能,知己知彼,扬己长,克彼弱者胜,善用自然之能,借用、转化彼之能而利用之者能,诸葛孔明便是这一类能人的代表之一。

熟用器物,一技之能,人器合一者得心应手,乃技法合一,知己知彼,以彼之能而先知先应的乃多能,而知自然之能而转化利用者则为全能,在这方面,诸葛孔明可谓全能,己之无、己之弱、己之不能皆可借而补之,借而用之,甚至借彼之能而还之于彼,这就是全能,己能可展可用者,为技为术,借彼知彼之能为用者,乃法道,可借用,转化自然之能而利用者则为神通,超能入化,异人、非常人,故人尊之为大师、法师、神人,并不为过。

在汉代能如诸葛孔明之博学广识,且予以变通转化,运用自如,变腐朽为神奇者也是凤毛麟角。只可叹以用就用,而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修炼大成,最终没有舍其得、忘其执、而修成无我无为,超脱羽化

 
之境界,这是一个悲哀,一个可以更有作为之大师、大道的悲哀,也是中国易学失之正道、学不致正用、大用,而误入旁门,作用反向的历史、人文之悲哀,同时也为唐宋之道学大家提供了一个警示,在悲哀的人物史实中反思反证,从而痛定思痛,使易学、易法归化主流正道,得以发扬光大。

我之所以说为孔明悲哀,为这一代智者,易学、道家大师悲哀,也为中国之自然科学主流道路走向迷失悲哀。

从孔明在军事、民教、修造、天文、地理、气象、气运之运用例证,其对自然物理、易经的数理象理、卦理及五行之理的了解和认知,并予以实践利用,在此基础上,他也应该已经掌握并探索声光色、地貌、地质、气流的流体力学之深刻了解与利用,已经对基础力学向更纵深推进、并试验、印证应用的志向和愿望,他已经具备一个大发明家、自然科学家的条件,应可为中国、为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可惜只因一念之差及潜意识之儒家理念与功利思想的萌发,而弃自然之修道,误入仕途,为权势、政治之争所利用,以至弃利生、利民,之道德、道理,而反用其法予杀戮,逆害,以至欲退不能,愈陷愈深,而执迷不悟于知遇,于一人之报恩,如至老醒悟,尚可亡羊补牢,而不该六出岐山。 如聚其人物、心智之力,学刘邦之守,修内政、教农耕、利民生、养民力,富民,资国,则其德广施,不急功作为而待机行动,以静窥动、顺天应势,则亦可以有所作为,这是易经之大法、大理,孔明应该熟知,何以不循其法,不遵其规,而致自己劳而无功,致川、渝、蜀地劳民伤财,政务失治,终至衰亡,思之当因己已老矣则急于求成,执着于以往之得,自己之能,欲以大作为于世而急功好利,执着于一,而致失却理智之守,终成为政治权势斗争的牺牲品,我想,著三国演义之学者也当为之哀叹,或以此用孔明、用亮称之,如其字其号乃孔明自用之,岂非天意定数。

传说诸葛亮善布奇门、巧施遁甲之术,一般熟于易象四图之运行,作用之理法,五运六气之特情,阴阳虚实动静之应对,四象三才八卦九宫之生化法规者均可以制法、熟习应用、识别,无论作何变化,均不可失序,弃度,弃数之法理、规矩,虽万变不离其宗,依易理总可觅得踪影痕迹、道理。

以四图代入五运六气,代入五色、六律、四声、之声色、气、运、气化流注并以不同性质之物质、造型、定位,然后复以内、中、外,大、中、小套置,即三个圆形,三个方形,三个菱形,分内中外互套并介入声色,再在圆线上分布六个同等之圆及五个同等之圆,并在圆中及五、六小圆中心,配以阴阳鱼图色示向,如此则大局以成,其形势便如天罗地网,引气流注入,光、色交织反射,声、音震荡共鸣、交响,再以其各具不同之形态、物质特性配置,以沙砾、浮尘作基,其阵势已基本造就,如置此阵于特殊地理环境,如借以浪涛,山风之声,转风能,及水与山崖、石壁、沙砾之光色反照、侧射,以为动能,其阵其势之能便可想而知,声、光、色、气、物互应互对互动互制互生互解互化,形质的力学,静、动、虚、实,

 
介入流体物能的力学动能作用便可以化解,改变、迷惑、任何物性、物能,凡具五行物性、物能者,入此阵便致失性、失势、失能,以我推想,石头阵当合此理,于此相应之,百慕大三角之情状也类此情理,而宇宙黑洞之现象,在理论上也可以类此联想。

同理,不同质量与能量,则生不同之作用与气场、磁场,在诸葛亮当时已明其理,但缺乏现代科技与可生、可控、能源为用,之能借助长江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自然造化的声光色气物之能源输入、引纳、作用之,我想他布造此阵恐怕不仅仅是用兵之用,也许主要动机来自于一种科学实验,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设计应用。

诸葛亮善布奇门,通谙易理,数象道术,惯用自然物理,如气象、水、火、风等物能,以及营造之法,所以上述推测应当不虚。

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以石头阵之阵式、法理予以破解,营造、付之实验,使之应用于自然、生物等民生领域,同时于军事之信息传导、指挥、收纳系统,以及防卫系统的进步,予以探索应用,同时在营造、动静利用等方面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把石头阵之谜、之神话去除,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易经道法、道术,这中国古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使之古镜重磨、明珠出土,让古文化、古科技重放光辉,服务民生,强邦兴国,造福后人,我想这便是古圣贤之心愿。

现在我们正重兴国学,继承国学,而要更正确、更切实际的做到、做好这一切,则不能不正确认识、认真地以实事求是、辩证的态度去研读国学之源、国学之根的易经、易学,理顺、分清它的发展路径及文明进化之作用,它对许多中国特色的影响力和模式化指导意义,这里当然包括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行为及道德规范、计算、文字、文式、音乐、数理、医学、书画,及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来源。

众所周知,我国在医学领域的中医诊治之法有极浓厚的中国特式,为人们传神的诊法便有望、闻、问、切,其中之,望,便是神气、神色、在三部、九侯的色相,与面相法相类。

各部各侯对应人体内脏之相应区域,五行正色。然后分旺色,正色,及枯色,各色均以明润为本,因明润乃气血阳和通畅之表示,然后以五行生克、亲疏、分合、得失,区别本色区有何色,从何处浸入及色之舒滞、沉散、变化以定情状。

其闻也同色理,以嗅味之气质情况,区别对应脏腑之正气,及旺、败、纯、杂、浸入补益,伤害之象,与色必明润相同,气味必须润和、芬芳、清纯,乃气之正,气之和畅。

而其问者乃听其应,问而应之也吐气开声,以其声音按五韵六律,四声法代入之,五脏六腑四海之出入、来去、强弱、缓急之势审察、辩证脏腑内气之情状,其当以舒畅悠长,和顺、清悦连绵为佳,反之

 
则体察分析其内气之异、流通、蓄养、阻滞、急促、拥堵、枯散之对应关联,得失情状。

而切法则侦察其脏腑、经脉、气血行走之情状,感其行、察其势、侦其动、明其性,按气血行走之路线、刻度、流注,体会其顺逆、通阻、正常与变异,以变应变,审其势态、对照气血营卫、流注定律,予以分析论证,然后依序、按道,检点定位,视情分析原因、病因、病变、病之态势,异从何入,如何引出。

辩证侦查,因情明异,循踪探道,知来知去,知其五常、五行之异,而以对应之法去异纠偏,泄暴通淤,补虚扶正等,或用对应之药,或以手法,对应施治,这个中国特式之医疗法,其法理来自易经,专于内径,其道理相通,其手段与中国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诊治相同,现在科技上之道路、水电、机械、电器,乃至无线网络之查检、修理法类同,这是异象、异物同理,也是生物同理一样,合理者生,合理者存,所以生生、生存之理必同,明白了这个自然生生之法理,便可真正做到见怪不怪,知异不异,怪异、迷惑皆因不明其理,不知自然道法和物性物能之异同,事物纷呈,千奇百怪,千姿万态,但生机造理、道法相同。知真可识假,去伪方存真,守正可知邪,正斜道不同,心清则眼亮,气纯辩变异,抱元守一,纯朴无邪,清正守真,虚怀舒心,静而知行,动而定性,则可知一切之变异。

所以说,中国的气运学及万物类象是易经在自然科学之生命科学领域的合理发展和应用,其五行运作代物及六气运行,气化,在实践对应中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不管它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作用、演绎,其中包括相术、预测、风水、择吉、定数,都会产生其合理的功能,当然其相应之准确、合理的前题,必须是正确合理的运用,合其道、循其理,守其法,明其应,方可用得其用。

纵上所述,明白了中医之望、闻、问、切之声,色、气味,与五行物理之物性、物能的生理对应关系,我们便可以明白药性、药理的对应作用关联,如各种动、植、矿等有形实物之质量,特性的应用为药外,与病情相对应的,还有指导生命运行的流体、无形物质,当然这是更纯真、更高级的原生物质,那便是声、光、色、味,及水火、冷暖、温凉的原生物质物性功能,各物质相互对应作用,传递信息,合作运行。而一种潜意识及后天信息作用与引导,感觉,给生理与心理予以暗示,及潜移默化的改造,这种功能性之反常、混乱,先后天的信息迷乱,使原生物性运行失序、逆乱、变态所致,从而造成各种形态的身心反常、病变,从而影响到各感觉系统与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治疗这种失常疾病,声、光、色、气及温凉炎凉之感觉,修复信息指导系统,从而使心理、生理复原常态,这里需提示的是,声即为五韵、六律、四声之变,光则分强弱、明暗,及分区指向作用,也可付之形态,予以反射吸纳,色则以三元色为本,加之黑白,配五行而作用于气血、脏腑,其色当以瞳孔,及心脏之冥想、收纳、输送、传导之相应部位、区域,气当以五气、五味,以嗅、以吸、收、纳,传送到相应区域及感觉系统,其温凉炎冷当以气、以水为

 
媒体或刺激感觉,信息系统,或改变皮毛、器官及气血通道之收、放、开、合作用,对症而施用之,这便是无形无本之药,其功用不亚于药物。

事实上,一切物质,包括动植物,其生长、成形,均以上述之无形物质复合,吸纳而成,因合成及吸纳之质量各异而产生不同物性,这便产生了不同物性和药性,人们通过不同的药性分别作用于人体,而其它生物包括植物及化学冶炼之法也同此理,也是一切病理与药理的统一性,亦即生理的统一性和对应作用,生生运化的同法同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声、光、色、气、味,及水火五行原质对一切生物无形的内在关联、作用与造化,运行秩序的影响力,从而深化理性,科学地认识望、闻、问、切诊断法,及声、光、色、气味的对应理疗作用,同时也可体察不同的声、光、色、气、味,会对不同的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及作用反应,而人类以科技之法制造、复合它们,以为利用、服务生活及生活环境所需,其改造之主要用途和功能均不出上述范畴,制音乐、迷色象、变光色、光影、调气质、味觉,而应用于人的多样化需求,其理相同,也因为如此,人在不同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下,对不同的声、光、色、气、味,和炎、凉、温、冷,产生不同的需求、排斥、喜好与厌恶反应,一个正常人在正常生活环境下,对以上这些作用发生了反常、异常的逆反反映,那么也可以按象类推其生理之变异,以此类推,起居与生活、工作环境的合理布局、设置的重要性,有些风水师以此推断吉凶,推断病情、病况、灾祸,其实便是以因知果,所以一个真正的风水师,包括医师,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规划设计师等,都应当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辅导应用,方可以更加合理、全面的作为,而不致于偏执失当。

综上所述,家居庭院应以上述之物理合理布置,这是生活、养生、养性、养情绪的根本,除此,其豪华空大的空间及设施只能为枝、为末,非但起不到生生之利用,反生空虚不实之作用,为此,小区环境、作业环境及学研环境,尤其是研发单位均需对此予以重视,因为好环境可以激发生命活力和思想情绪,从而反作用于工作效力,人际关系的创新思维,付出相应的辛勤与资本,创造一个利生鲜活的环境,悦己悦人,从而形成一个和畅活泼的、人和生态生动和谐的气氛,并以此利于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这将是明智之举。

从以上理念我们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民风民情、民性亦当随之,此乃物性所养,习性所成,主要还是生态环境、水和气、土的性质所致,为人如此,其它动植物更当类之、种子、幼苗可以移地,但水、气、土及特定环境不可移,所以移的只能是形体,却不可移内在质量,所以,现在之药理更应分析气质的含量,而不能从形体、数量来确定用量,确定组方、而且其药用,包括补泻,更应明确不同地域之风土气质及这区域之人的生理特性,譬如东北养植人参之处,那地方之人则食参不为补,那是因为参所吸取的是那地方特有的水、土、气等物质,它的营养所含也是这样的质量特性,而人生活在同样之环境条件,

 
所取相同,所以补以己有则为补有余,其效能自然无功而不显了,基于同一原理,我们可以以自然条件知道自然物性、物产、物质的质量归属,同时也可以代入物种,予以合理利用,合理移植培育、采纳养物、培育的原理当然同样适用于人,适用于因地制宜地开设科研与理疗、医疗的特殊诊治机构,以便于环境与科技手段相互更好的配合作用、对接,以利于治疗康复。

其实,上述原理在中医学很多学术著作、理论,尤其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这些凡中医学之学者当明知于胸,现在在医学、养生界出现一种怪象,即划一普及、普惠、普治性,无论疗诊法、药治、药补法,及养生法、理疗保健法,处处弥漫着一种广施通用的神奇化、灵应功能,这不要说已经极度背离了易经的法理,就是学术专著之内经、纲目的重要提示都已被挪移,用断章取义手法而断章取利,一些名家明知故为,以名造势,所造影响更大,其影响已波及、触及到了人们对中医学、中医药的信任、迷惑与怀疑。

以名造利当然以利迷道,因利歪理,愈在古医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学术、学名者,愈为常人、初学者推崇为古中医学之标榜、代表与示范模本,一旦改辕换辙,其对真正中医学的破坏、伤害愈大,其误导、诱导的影响与作用亦愈大,利者、名者,人之所欲无可厚非,君子取之有道,所得合理,如果以歪术、斜法,以卖祖、卖理,以正歪取,以正道之法斜引、迷惑,以为己利取用、以假身套真身,则造迷乱。乱真、乱道、伤祖害宗,危害愈大,而如今,以古典之示而断章利用、断章取利者,此风甚于造假,正道、真学者应当立说拨乱、解说、除迷,而澄清、卫真、捍卫古学之尊严和荣誉,还其利民、强邦之功德、作用。

记得清末一代名医尚在灵枢素问中自语:余未谙内经气运篇中之深奥精义。这就是朴质,实事求是,不知者不知,闻此不知当今之自我标榜者汗颜否。

医者、药者性命攸关,其关联从小处说,一个家庭之福祉与灾厄,岂能儿戏,古之大师尚审之慎之,辩而诊之,对应视察对应施治、施法、施术,诚惶诚恐诊疗,不敢稍有懈怠疏忽,在用药上更为严谨,审度组方,并且因各地特产各异,其药方也各不相同,这便是各地域医者之医理、药理为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地灵活应用,且在药量、药性上因情势分析情形而定量定法,古药用必注产地,及在特殊情况下注明用何部位或去何部位,或去皮、或去籽、或用根等,目的便是用其性质、性能之专、纯,这种方法类同于西药之提纯与复合、片、剂,而中国之汤药、胶丸其法相同,以性纯而增强药性作用及速效,而此药更需对症慎用,便如以毒攻毒之法,因其质更纯更专,故用量少则无功,多则生害,所以非大家不敢施用,并且用药、制药、服药之法更有单独的特殊使用告示,错之则无效、失效乃至生害,这一切,内经等医学专著中都有理论。

所以现在有些厂商对药品,更多的是营养品,以促销,销量及利益所驱而大肆宣传其普惠性及全能

 
性功用实在失当,除非此物性能泛泛,无大作用,否则如普用,失去对应辩证,必然产生正、反双重作用,得益与伤害共存,另外,全民体育运动与体能锻炼一定要与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以及内外气功功法以及武术训练区别应用,体育活动,体能锻炼,不但也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不同体质与工作生活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量及运动选项,还要结合对应的环境、气氛、季节、日、时、气象时间及光照而决定主要朝向,以利光气的吸纳与环境、气氛的心态、情绪影响,有一点必然注意,无论哪一种运动方式,都必需放松心情,自然呼吸,解放、舒展肢体,不过度,不刻板,不执着,动行不动念,体动心静,因吐而吸,以纳导出,舒畅不滞,无定不抑,如微风,如涟漪为佳,所以运动前后注意饮食,注意平息静心,集体、随音乐运动的,把握空间和连接,其抑扬顿挫,赏心悦耳,声、气、体即情互应,互为作用,在选择人群结合时,必需寻找体能、趣味,熟练度相近者为佳,生疏求学者则可先于外边观察练习,待熟练自如后再行介入更佳,活动,必松腰胯、手、指、足部及关节,虚神以视,目随胫转以带动,不可发力使劲。

 

十三 关于命理与占卦、相学、

风水学、以及测字择吉的基本

运用方法和原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1、命理学概念。命理学,也就是四柱学,民间俗称批八字,其法依出生之年月日时,代入天干地支为命,再以十二宫胎养旺死行运,合称命运,主要推算、预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吉凶祸福情况,此法以根本、枝未,天地阴阳定位,代入六亲、五行、神煞、气运,来产生对应作用,体察旺相体囚,生克合化之情势状态,以人类象,以象类人,予以分析得失利弊,其间以周易之四图图像之法理为范本,抽其象意、理说,综合利用而制式、制法致用,其作用主要以人为本,具有强调,针对性与类象,定数之功用,所以它是易经综合发展的一大分支,使之完善并指示使用之法的首推子平四柱学著作,当然在其前、其时、其后尚有多种著作,虽代象各异、利用不一,但其理、其法、其式相同,均以易理易法为根本,下面用以介绍解说的当以子平四柱为本。

天干分别依序为:甲1乙2丙3丁4戊5已6庚7辛8壬9癸10,以10为天干成数往复循环,所以自甲子纪年起则以4为甲顺行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也就是:如依甲为1起数序则各加3,便等于年之天干以10循行如逢4必为甲,逢5必为乙依序代入年干,岁岁如此万年不变,以此,知年数便知代入之年干,月之天干依每年之十二月将,即廿四节气之十二个节日时起止界分,

 
如甲子之年立春元月为甲十二,三数丙代入,则丁从惊蛰第二节,戊为清明第三节,以此按节代入天干,一年十二节,故岁末二个节必与岁首二个节之天干重复相同,如此五年六十节则为天干六次循环成数,按此排列则五岁运行六甲之气象,如此,按甲起丙,起元一立春,每年加二,如甲之第二年为乙,立春加二,天干序数戊代入立春节,然后依序顺行,五年合十,故第六起,重起序列已土代甲,代入正月天干,所以天干五合,即以隔序数5为对合,如乙隔5为庚,以下同法,还有一法便是,每进一年则天干序数进二,此法以十二轮转五年一组而依节代入天干者,都依序顺行代入,此法万年可推。

依上述代入岁、月天干法,代入日、时天干,如立春节为甲,天干为当日天干,那么在这一年的任何一天依天数除10,其余数便是当日之天干序数,以此类推按一岁365天,逢四年加一天,百年另加一天,累计前后天数依法除10,而其余数必是该天干序数与天干代入,此式也万年不变,也就是日进一位、日退一位,依序进退,顺逆循序而行,以干代数象日,而时干代入其与年月序列同,一日为24小时,按12时辰分割,每二个小时为一个时分,因它以阴极为起点,所以合正极点的前后各一小时组合,即从前一日的23时-0时-1时60分为一组,第二组从2时1分-3时60分,以下则依此依序类推。

以日起时即,以当日天干推时干,如甲日起第一时辰,甲天干代入序号时辰第一组,则乙为第二,如乙日则起丙时,丙日起丁时,五日,六十时辰循行即五日内十天干循行六次,乃为日时配合之五运,即太阳之行五周圆,日之五出而天干六运,即依序六循,此法循序依时按数,进退均可按数计算,以日数乘十二时辰数然后除10以求余数,进退顺逆均可,合其法、循其行、规其序,万年不变。

天干象日分阴阳,故天干分五行、五运、五色、五音、五脏、五星、五形、五物等类之,其五象五区以东西高下中,亦即地象之经纬东西南北四面加入中央,以象生五形、五行然而代入五音五星等,这里原则上以太极生二仪,即太阳出没之虚实、明暗,分一为二,然后再以升降之向背,以纬线,上下中心线分二为四,生四象,以四面生四角,八方,合八卦之分割图形,天干之用乃介入中央,以日之升降中线,分界于地平,故中央以五行土,五音宫,五色黄,五脏脾,五星土,五物以土生之果实为类象,然后每象配以阴阳,则象阴阳相随,同质性别,则以五倍增为五形十干,然后再以生克正对,之合之应,对化生化。凡天干五合皆为对应,对位之合,正克生化,如甲正克土,被正克为妻财,克胜者为正宫,余理相同,其序为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序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类之以生生之象,宫夫合妻财则生育利用,顺序生助,得正气盛,气正,生育则剥、致衰,反顺则为忤逆、叛背,隔一克害,非正为煞为恶、为乱为失,这种方式方法用以类象、类势态、类动、化生生、生动、变化,运行合理有序,体现了易经之易象、易理之原则精神,形象地规范了象数、象气、象物之化合、对应运行与作用,为学习、应用提供了模式与法规,有序可循,有法可依,有象可类,有数可推算,

 
并依此可生无穷联想与应用。

其五音,用之得法,可调理五脏气运,而反之则可致五脏失和致害,为此,制音造乐者当审慎利用,听音辩韵得法,则可使五脏畅和舒顺,否之则致生逆乱、变异而滋生疾厄,其五音代入为角木震音,徵火焦烈,宫土沉浊商金清亮,羽水舒展,分别以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代入对应,具体别的对应尚有许多,另行制表示意参照。

以上为天干在年月日时上的代入法与简解,下面简单的介绍地支在年、月、日、时、上的代入法,十二地支的类象与应用,以及与天干之关系。地支共分十二象代入,其数序为:一子鼠、二丑牛、三寅虎、四卯兔、五辰龙、六巳蛇、七午马、八未羊、九申猴、十酉鸡、十一戍狗、十二亥猪,与天干五运分阴阳同理,十二地支由六气分阴阳倍增,对配而成,在四象作用于四季上,又以一象对一季而三分之,分别以春木建元月,孟初一月,仲二月,季三月分别代象,以十二月象代入每季之孟仲季三月,按序而行,按每季之五行代入之象而言,分别以生、旺、衰表示其来、中、去,而四个季之二月仲月均处经纬线之正,亦即廿四节气之二分,春分秋分,升平降平之处,二至为纬线,亦即升极降极,初起初落之处,为之四正,亦称四将,而四局之初及四会之首则居四角,四象之阳为四长生,四太极,另外四未即四老三亦为四季,处四拐角处,与四长生相交接,起承上启下之用,四季均属土。通俗以季节、四季,称谓即含此意,另外一季三分,与一元以二分为虚实,虚实以升降二极,二止,为界分则生四象,其区别为二分二止各处经纬线中点,亦即方形地象之四平面线中点,而以此平面三分二,其角为初起,与未止界定,如此四面三分为十二月象,每月对分节、气,即十二月将统十二节度,十二气使,合为廿四节气,而复分三元,七十二侯,它的流年代入以十二象数依序顺行,以十二数象为一轮,从甲配子以阳配阴,以天干配地支为天地之配,上下作合,而以夫妻男女代象示意,而另外又以物象、五行、阴阳、十二宫旺衰观其态势、局势,生、助、克、败、化、合、会、同之情分析利害。

以十二支行年配天干地支需有二支复配天干,所以每岁有二支配空,干支配合干行六循,而至六十大成,支行五循而至五岁60月大成,干支作合相配,以六十之数内不重复配合,故过六十,即五运六合,六甲五子,意即六十数内有六个甲,亦即有六个相同天干,而地支则有五个子,亦即十二地支有五次重复出现,但如分配作合则六十内只有一次,如甲子之合、对应。因此如计算流年之地支代象、代数,入岁为君,则以年数除十二,而以余数按地支数序知之,而大数则先除60,再以余数除十二,如1984年为甲子,起干支之一数,以此为数标之点,可以任意上溯下延,其标法、数序不变,以此法查找地支,代年数入象准确无误。

依式依法循序运算便可求得岁支,而月支以象代入便容易多了,每年均以立春起寅入春初元月,其

 
余地支依节代入便可,十二支循行十二节,顺序代入,岁行一循之对应,其五行与天干同,依四季之正代象,因五行分阴阳而成十,地支有四季四土,二对阴阳,故二、二作合则为一对,如此可与天干同,其分月代入之十二将各代岁君行月令,统一月之节气,与天干不同的是,行岁一周年,合360度则72余,行五循而一轮之气运,72二分,为36阴阳,复分之为四分则18,分四象,复分之则9日行一小卦,乃为九宫统一数,故奇门中十干遁甲而成九宫,十八变,36变,72变化,复以五循则可行一周,天罗之象,运化之尽,而十二地支则以天、地、人,虚、中、实,三才配对而成六,三才各配左右 而成九,而九配阴阳为18局,九九倍之而为81尽数,而六分三才为二,配以二仪,各合五运、合十、合气运,气数,二十,五分为四象,三倍为六十,其三倍亦即以三才倍之,一般以上中下三元分别注入元气,故六十为气运合化之数,六气各统三元、二节、二气,合60余日,周行六循合圆尽岁,而与五运会合,交接行年之权势气运,故十二支除平行对合对化,如子丑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已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地支六合化五行同于天干,只是二对重复化合土,以分阴土阳土,而地支三会于四象,即每季各纳地支十二象中之三象,如春青龙木,纳寅卯辰会,夏纳朱雀火,纳已午未会,秋纳白虎金,纳申酉戌会,冬纳玄武水,纳亥子丑会,四会,四季,四象,金木水火四行,而土隐于四象中,主传送,而为季末,其四孟主接收为拐弯,交递于中正之仲,将之象,地支四局则以三角而成,各以四正为中心为局主,逆推四为太极长生,顺推四为华盖土墓,如申九,子1辰5合子正水局,亥十二,卯四未八合卯正木局,寅三午七,戌十一合午正火局,已六酉十,丑二合酉正金局,其六合化,为五行生化,移其性气,三会乃为前后辅弼,同气同象,同性,三合局势乃生生传送,生旺衰之象,主生化之运行,除会合之外,地之六冲,即对位隔六数为冲,有冲破,冲散冲开之异,所以凡冲则细审之,其吉凶不一,一般六冲都是阴和阴,阳和阳同五行性质之冲,所以一般都以凶论,但需审视性质气势与化合局会之所用,另外六穿、六害、亦即六刑,则以纬线对应为用,如卯辰、寅已、丑午、子未、申亥、酉戊其当以五行及化合情势分析,其余已、寅、申、之三刑,丑未戌之土刑及辰辰、午午、酉酉、亥亥之自刑则以物情及破坏、失衡造乱之情形示象而言、而用之。

以上对代月之地支作一实用性分解说明,对应作用及原理,因为在四柱学中,岁君日主都以天干为用,而地支则以月时为重,其承上启下,传导之帮、败、影响,直接关系日主之生旺衰败,故需重用详察,以免误判,另外,这种原理同时适用于全局,以及四柱以外的推测应用,具体之对应另行立图表示。

关于日支之代入法,可依代入年支之法,在年首或年初的元旦,查知其地支代入,觅其数序,或觅一子日,知其日数,前推后顺查其天数以除六十,再以余数除十二得之,余数按地支数序之象对应便可正确代入。

 

 
最后,地支之时上代入法,每日均以上一天之23:00起,到当日之1:00时为子时,而当日必依零点为日之分界,而子时则连接了前后二天的首尾各一小时,以此每二个小时为一时辰,按序代入相应依序之地支便可。

纵上介绍,年月日时之四柱干支对应代入便已完成,这种四柱代象,数理运算预测法,除应用于个人命理推算、预测应用外,可以应用于所有与时空、气运有关的物象,并可套用于大区域、大时代、大气象,如推背图的预测应用,顾名思义,推者运算,类象预测推而运之动之,运动则生变化,象数变易,背者不可目视,可印象心见,背者后也,用数理推算之法,从前因之见,可造往后之果、后来之气象、态势、情事之生化变异。这种四柱推算法扩大了局限,代入了四象、八卦和奇门、及归藏的应用,而理法与四柱同,二者均出自易经图理,只是改变了方式、方法与对应之事物。

上面简单介绍了四柱代入方法及干支在命理上的应用原则,基本对应原理,干支之象数气运关系,以下简单介绍本命之运行法则,也就是生命之运程,代入四柱之干支象,便已知命造态势,同时也已知岁、节、日时的确切对应。

起小运之意在于本命在未交大运之前的作用对应,一般以日主对应时上地支,然后对应流年与月、日、时之应用作用关系及命中造化关联,这是本人的推想与用法。

推大运当以当生节气,即月上干支,查生日与节日的间隔日时,男性生于阳年顺推,阴年逆推,反之女性生于阳年逆推,阴年顺推,此法在起运及运程排列上参照同法运用,举例:某男,生于2012年元月十五日八时30分,四柱代入为壬辰年寅月丁酉日,甲辰时,其小运甲辰到9岁零4个月加20天,因命主生日为阳历2月6日,当正月立春壬寅节气,顺推下一节气为癸卯,惊蛰起癸卯为3月5日午时12:28分,3天换一岁,1天换4个月,1个小时换5天计算,则命主自出生到下一节3月5日午时12:28分起惊蛰,历时28天加3.58时,则等于9年四个月另20天略减,这样,命主当在其生日起后推9年4个月又20天起大运,其间由小运代行。举例之命造的大运则由生月之干支顺行之下一干支序列,生日后推,9岁加4个月20天起癸卯,加10岁起甲辰,加10岁起乙已等以此类推,十年一大运,大运分前五年以天干为主运,地支辅之,后五年以地支主事不用天干,以上便是四柱起运之法。

上例为男生阳年顺行下一节节日时计运程,如男性生阴年,女性阳年,则按阳男阴女顺行、阴男阳女逆行推算,其日时换岁及到节日时刻止数运算法同上例。这里要说明的是,四柱干支代入运行法是以圆形天象,太阳的岁、日运行法则为准,即以周易之消息易为用,而用岁月日时分季、节、气运布局应用,故使用历法之农历,亦即阳历、公历为用,一般人以为测命用阴历这是误解,阴历以月之圆缺而定,一月之天数,以初一,十五之朔望盈亏之月象,而非岁之行季节,日之行升降圆周。

 

 
一般特殊性民俗之节日其实应为纪念、庆典休息日,如端午、中秋、重阳、大年均以月历定日数,非节气交接,如清明、立夏、冬至、立春等则以岁君、月将,节气之应用,它们各应其象,即月象与日象,各行其数序,所以合数不一,并且与气运、卦分无关,所以四柱法亦与八卦六十四卦立式无关,但气运流注,旺相休囚以变应变生亡死绝,五行、六气阴阳生克之用则相同。

卦乃为体为形,其势态,存亡,变异,作用等需以气运之流注情势而应变,这一点与四柱之八字命局同,命为体为形,需以本运及流年气运注入而生变易、作用。四柱命局的代入应用及基本六亲生克关系及生命十二宫运势,命局应用:年上天干为祖父,岁君,统天运五行,年上地支为祖母,又可主外婆为母系,统六气之使,祖为本根,支为气用,生化传导,月干为父传五运根气主一个节气之统领,月支为母、为月将,行一节之气运,承上启下,主掌局势,日干为命主,算命行运皆以日干之对应产生作用,日支为命主之妻,与月支同,直接影响命主的得失生助,并作用与时支之旺衰胜败,时支为命主儿女,以其与日主之五行关系,测其旺相得失,并主命主晚年状况,合命主晚运配合观察生旺、帮助、情势与命主行大运同,年干主7.5年,年支主7.5年,合干支对应命主15岁命程状态,月干支计年与年干支同主15年即命主15岁到30岁状态,日干则以日主本气也主15年,干支平分年限,时干支同上,六十满花甲后则以大运为主,以上为干支作用直接影响之年限,作为重点配合大运流年情势,分析作用力及生克情势,四柱四限以15年为分界,定命主幼童少青、壮老各阶段之吉凶成败情势,其间都需参照大运,流年及其它四柱干支之关联影响作用,不同的是入限之干支作用力更大更直接,另外还有地支藏干、干支纳音,以及吉凶神煞等这些当作影响,作用力之参考与五行化气纳气同样只作参考,当以五行主性为本,为主要对应作用,然后以气象数看态势,其藏干、纳音、神煞另行制图表指示。干支之六亲,及天干十二宫运势亦以表指明。初学者可以依理依法参照、类象应用研习。

2、卦、爻概论。易经的主要图象便是根据日移之升降虚实、明暗、阴阳、动静之变异刻度、画影,以线点面划界分区示象、示数、示物、示气的形态变移规律,它的发展是相对逻辑学的实验、总结与探索,它的不断完善是实践理论、印证的重复积累,也是对这一积累验证之信息的传递与延伸、充实,认识到了动与静的相对性与规律性,这也是认识论中的逻辑学与因果对应,由此便产生了推测、预测与先知,这便是最初易象图指导认识的直接应用功能,随着认识与方法的进步,它的功能便得以更广泛的体现与应用,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周易便是易经在理论与方法上进步、提升的实证,之所以把周易制历,定节气,记物候称为农历消息易也其于此,以刻度,季分、节分来告知气运流注、物象之应而获得先知预知,这是在实践、印证中对自然规律,时空地物,变异对应,动态信息的验证与记录,无疑这是符合逻辑、符合自然运行生化法则的信息指导,具现实性、思想性、与科学性,它的功用当然是以指导人类准确地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指导生产、生活、预知未来之变化现象及各地象区域的对应态势,以利趋吉避凶,所以最初之四象八卦只指示阴阳明暗之方向及休止界线,八卦之代入为天、泽、火、雷,风、火、水、地,之自然大象,而周易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形象,态势代入,已经有了物动,形动之内涵,以相对、特定的规划,制定规则,这是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则以坎、离、震、兑、乾、巽、艮、坤重新换位布局,这里已经产生了生克对应地象物性的五行生化理念,所以三种八卦各有其特殊对应方位,代入之道理,分事依情依用而择其应,便可得其法理,如三法合用当更全面应对,知其异、明其理、合其同,则可以用其意,活灵应对,不拘一格,免于刻板拘泥与形式教条。

伏羲易图之进化以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循序起初爻上升,这样八爻同应于大卦内依序循行,但其势有变,如第一轮从雷卦起则雷为体合体为用,如雷卦初卜, 雷象符号为体,其用为卦,序初地象符号为合体,用则为地雷,即象意为雷生地下,地之对应为天,则第四爻为天爻动,动乃冲动之意,其余类同,阳升之序不变,直至天卦用尽,然后依法由地初爻逆行上升,同法至尽,这一伏羲六十四之易图,序列演绎按伏羲八卦之立卦示象本意,演示自然大象的对应作用及体用转移之反应,它的体能之变而不变,不变应变之法则,它起到定象,变象,应势移主,应时换体,体用移换则生化,强弱相随变移之动变置换原则,它是以大自然、大气候、大物象,为参照物来示意,对应、动移变应不失其序其法,大小一体、依序循行、依法度作用,互换主次、君臣、之位,而执正,行使权令,而不违道行理法,这是古朴的天地自然,日行,气运,物应预测法,此法当予推背图产生极大影响,周公演易乃以此法此式为模式,代入新的内容与注解,以形象予以表示,其实含有翻译其体用合化,以因生果之示推定形象之含意,所以,周易在爻象上代入了示象之文字告示,后来者又在各爻上加以注解说象,再后来者又在各卜上予以说辞形象,这是古文言之文法,或借喻或隐喻,或类比,如诗经,唐诗、宋词,古文言,也许在当时耳熟能背,通用流传,但却使今人频废周折,扑朔迷离而莫衷一是,公说有理,婆说亦有理,而使后来,尤其是如今不谙古典及古文法,文理者,纠缠不休,因而卖弄学识渊博者有之,咬文考古者有之,喧喧嚷嚷于清目、理枝,却把纲领、本根弃之遗之,各树己见而传教立言树派,使后学者无所适从,执一而从却不知理由何来,诚信者顶礼敬畏,神话迷信,便如戏曲中人装扮粉饰弄得人眼花缭乱,以假作真,以伪认真了,这是周易后,传说、辞言以示象之利弊,文人只以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言辞,行文方式以及名声地位予以注解、修饰,却不知要误导了多少后学,反而使之迷了真象,乱了道法、本原,离了正理原则,原形,这些偏离偏失,有意无意的粉饰作秀以为己用,后果恐怕也是违了最初说易、解易、立言者之本意,也是他们所不可预见,非其所愿,其实这种背离初衷之发展,借用,泛用之现象中外历史上数不胜数,无论意识形态与自然科学领域无一可免,便如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例,同样也遭受此变,所以说周易之消息易是对应于

 
自然法规,其用历法节气,侯象,物象,实象对应指示,于今不乱不迷,而用于类事类人,联想旁应,则文必正,字必明、理必真,法度,规律,应对必循序不乱,不可以个人臆想造意,刻意假意,便如设计、规划、纲令、制度、律法、告示等必需明文,行文用辞,用字,清晰明白,针对明确,规范不误,刻意断字,方可以指示清楚,引导有方,不偏不离,以正应对。

上述之言乃是个人在读周易六十四卦,改变伏羲大象体用代入法,而以字意解象示果法及说卦,说象,爻辞代入,所产生的利弊的一些个人感叹与想法,希望予同学者一些启示。

读易必需先明易理,易法,易道,然后认真地分析古时代入之文辞,及原意之理由,去对应卦辞爻辞之象意文理之本意,及对应思路与类象、示象、原意、指示,方可通明活用,应对自如,因此,我建议初学周易易法者,代入伏羲易图、易象参照对比作用,以期深化易理体用关系及变应的了解,从而正确理解周易代入文字,说辞之字意及文意本原,以期达到举纲张目,返本知根,循流索源之目的,然后方可类比联想,推测,活学活用。为此我建议学易者当兼学一些数理古文,以期触类旁通双应共进,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学一些气运、物候类自然科学及心理学、辩证法、梅花易等,拓展认知范围和参考类证。

最初的易经均以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来测定事物态势的变化,四柱命理学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与方法,而卜测则带有随意性,是无形之信息连通、告示与灵应,如现在一些摇签、抽签,讲的是专心诚意,其签示方式仅以吉凶、祸福告知,或每签代入周易象传说辞,而测算者以此向求测者解说卦象签语,这里具有测算者的意象,灵应及对周易的理解深度,而应用解说不一,当然还参有测算者与求签者的信息,及心意传递的畅联纯真问题,这些都是与灵应告示纯、杂有关,如果说四柱学及摇签、抽签法,都是易经发展延伸的分支、流派的话,那么摇签法则派生了近代的金钱课,它的基本形式继承了伏羲周易的体用,身、动,对应作用方式,只是它用三个铜钱分阴阳二面,合掌三摇来显示,一阳,即铜钱之背面向上为阳爻以一代象,阴向上则为阴爻,以--代象,如三个铜钱都背向上则为老阳而为阳动,代象为--阴爻,此阴爻以阳极则变而来,所以主动爻,如三阴向上则为阴极则变而阳,画象为-动爻,由下而上,三摇成体复三摇成用,以体用之爻象示卦象,三三对应之变化,极数为六十四卦卜,以此可以卦象直接对应周易或伏羲易图之象示,然后体察作用态势,或直接,如抽签法一样以卦辞、卦文予以解说,这是比较简明的方法,除产生卦象的方法不同外,其余象辞、说解都相同,其信息,诚意,专心,灵应作用也相同,而且都需专事专问,另外如果信息到位,则可依此代行四柱,测一专人之状态、性格,以及命运情势,流年吉凶,另外,还有由此衍生的六亲、六神、干支代入预测法,此法的干支、神煞、生克制化,六亲应用基本与四柱同,它在上述卦式体应的卦象中,分别在每爻代入干支、动应、六神以此体察入卦诸象的作用情势,这种多种代入的预测,较前更具复杂性、灵活性,所以对运算、审视、应用的要求更高,更需全面把握整个局

 
势形态,相互作用与影响力、局情之变化如何类比,如何寻踪觅迹,审视明暗动势、动态,分别强弱,侵害与帮助,则直接影响判断指点,同时它与四柱法不同的是,它的卦体,卦象的产生非切实的年月日时及与之相应依法依序代入相应有序的干支代象的气运运行,而是随意,随无形信息与方法来制造体用,所以它是二人合作造就,而非生就,所以更具迷惑性与神秘感,测对了便更易使人陡生敬畏,而且使用此法可深可浅,亦可代入测算者的江湖法与经验、直觉,来代象推断,所以此法应用广泛且良莠不一。

本人以为,每时都有四柱,均可代象入局,以其当日、当时、局势、局情、气运旺衰而将当时人、事、物代入,则可不必铜钱六摇造局制象,同样可以推测、类推,梅花易之用法便有相同之理,六爻预测之基本法则单独制表示意,供初学者演习探究,具体使用以求精深,可由学者在实践中去领会、求索、感悟。另外,此类著作甚多,虽然法则相同,但也各有心得见解,学者可以予以研习、领会、借鉴吸收而为己用,择吉是预测学的主要应用对象,也是易经的主要作用与对应求索、利用目的,预测学的根本功用便是趋吉避凶。

3、择吉法概论。无论何时、何事、何物,都有相应与相对二面,都有利弊吉凶之二种对立的因果作用关系,它们关联又对立,且相互影响、转移,其中有物物性能、作用,五行应对作用、地域地象环境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力是光气阴阳的流注转移作用,这便是时间,所以辩证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及考证原则便是,特定的时间,所以人们一般选择行为、行事,取用吉利的对应便是择时,这个时便是:时空挪移过程中阴阳光气之有利于其事、其物、其行止,取用有利的吉。因此择吉需以不同地象区域、不同事物取用,而采取不同的时间应用,也就是天时与地理、气象的对应作用所产生的特定局势条件与事物的关联对应作用,一般总是依和合、联通、顺昌、帮助,为善为利,反之则失,则凶害,这是顺用,借用,吸纳,依傍,还有一种取纳利用则用以去害除恶,借欲取、欲击败之事物,失时、失势而利用之,这是乘机攻取或驱退,应用相反,则取用也相反,这关系到利己还是利他。

人们现在最通常的取用是选择举事之气象、气候、节假之宜,这是适用、便利取用,这是合情理,因事之宜取用择吉之法,还有是以数字,依当地民俗之数、读音,单双之区别及流行之吉凶代数之法取用,择其数音,数意,数序择吉避凶,这种取用法十分普遍,如门牌号,电话号等等,不一而足,凡与数字有关的都受影响作用,尤其是车号、电话号,它与联通信息,尤以工商业者更为重视,而车号则与出行通顺及生死祸福有关,所以更为人们所重视,甚至不惜重金购买。

除上述择吉取用外,一般以象、宫、卦、吉凶示意取用,四象可以四季,四时,类意代象,如春青龙,夏朱雀,秋白虎,冬玄武分别以其物能、物性,而视其宜忌,也有依天干六神取用,如甲乙日为青龙主事,丙丁日以朱雀主事,戊日勾陈主事,已日滕蛇主事,庚辛日白虎主事,壬癸日以玄武主事,此法以

 
事制宜,分事应用,与六爻取日主事,月吉法与岁吉同,分别以十二生肖物象,形意,性情,五行生克冲合情势,对应取吉避害,当然在月象上又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小时有所关联作用,而且二十四节气按其时间与分区地象,分司,入神煞主事。

在风水学上,廿四砂山定位入象主事,以此审辨情势,局情,同此意还有便是九星、九宫、数九法,以其星宫入象入色入星神,星主,而以其性能视事,视情用吉。

八数循环择日,吉凶与九宫九数代日法同,八数之吉凶宜忌出自八卦、八门,八方之门象,门主,门神主事,与星神同意,如乾卦为开门,坎卦为休门,巽卦为杜门,离卦为景门,坤卦为死门,兑卦为惊门,其分别依后天八卦之坎水一离天九入象代数八卦,八门九数与九宫八数同,均去中宫五之小成数不用,其一坎,八艮,四巽六开之四门四数为吉,余四门四数为凶,以数代日循序,所以择其一日主对应,前后依日数除八取其余数便可知日之门主,吉凶可依序取用,此法与十干六神循序除十取余数,循干支序取用同法,万年不变,这是取日法,这种取法简捷明了,尽管有些牵强,但师出有名,且依据是八卦九星之大神,星宿大物,大门大户之主事,所以,一般人便如依干支神煞、君、将般,六轮,十轮,十二轮也都依次选用,其理相同。

还有一种择吉法便较为复杂,它是按四柱法、六爻法、奇门法,如推背图、四柱、六爻、奇门等方式按行年、行月、日主、掌事、执权、行令、气使运化之态势,局势,情势而逐年,逐月,逐日批注吉凶利弊,并分事、分物制宜,明确吉凶利弊,这种方法较之前面明细、明确了许多,便如四象化六十四,三百八十四,三才化八十一,化七百二十九及无穷化一样,但其理都以五运六气主事,主性,分别阴阳态势,生助、克剥、利害,冲合之对应情形予以代入,通常应用于大事作出吉凶利害之指示,其实这便是四柱、六爻、奇门等按年月日时纳干支气运,五行生化旺衰,对应事物,五行属性宜忌的批注法,所以它较之前面之择吉法更具个性化,具象、具形、具时空的分别应对,作用与指示之理由,理论更清楚明确,更有依据,这依据之源头,根本便是易经之易象、易数、易理法度,规划、界限,它类似明确药物,药性,然后明确对应之人群病疾宜忌,其准确度,指对性及物理实现作用性更明确,更令人信服,它的缺点便如药,病,对应相类,它是一种通常的指导作用,而缺乏个性化,异常化的质量对应随变随异对应,所以大向普及是正确的,但失之个体,异常之对应作用,就这一失,人们说万一之失,那便是偏离,从而吉凶、冲合、利害,变异反道,所以这也是善恶正斜,顺逆之行为和作用因果的复杂性,也是绝对与相对、统一和民主的辩证,虽然其法已具相当的务实性,指导、实证、对针性,但如果有可能,还需审核,视情,审时度势的应用,便如药、病关系,必须审视,侦查,明确彼此实况、实情,而区别应用,这也是,统一规定尚需区别对待,特情特用,以应万一的原则,也是合理,是否合情,合势,通常普及是否通变通易、隐藏、变

 
异、角落,它非通常普遍之反常,隐秘,特殊情况之遗漏补救、对应,这些虽然为少数,偶然,但一旦有失却会因小失大,以少、特而影响普常,正常之信誉,其危害不亚于害群之马,蝼蚁溃堤之类的作用影响力,所以还需审慎对待,注意个别化应用,而且还要审视处事、处物之区域的局部卦位特性差异,及特定环境的主要五行、阴阳特点,并以万物类象,相背、合局的情况,区分事物之性质,以及所处环境、局势与朝向,以审时日之气运,光色之接纳,照临情况及和、合、帮、助之态势。

这里要说明的是,举事择吉与人事择吉稍有区别,举事除五行合局外,需注意朝向的纳气迎神(此神即为光色,天运),这便是特定时间,地点,条件的应对态势,还有,晴阴、风、雨的不同宜忌、对应,四象气象的喜忌,如春和温阳,夏宜长风、云雨,(非暴即宜),秋宜高天明丽、凉爽,冬宜艳阳晴朗等,以喜爱调和为宜,为吉,主人事无论阳喜阴丧都当同法同理取用,不可因事背理。

择吉法中最以婚娶择日为复杂,它既要顾及男女双方命主宜忌,还要审视双方父母的作用,同时还需顾及季节气象,数字吉利和节假日利用等,其间还有迎亲和礼仪的不可移性,即基本时辰干支不可变易的特点,所以十分复杂。尤其是男女二个命主之命造,运程差异较大,且宜忌相反,作用明显相背,则更需详细体察考证,择用转化,合化、和解,畅通之月,日,时来造和合局情,变忌为宜,中介,引导而致和,致善致利,具体应对应用与四柱命理之命、运、流年、月令、日、时之得失,喜忌,和顺,破败,不同取舍,作用相类,同法同义,总之以和合生旺,通畅有情,阳生喜长为佳,视情态形势择日纳吉造局,以利生生,兴旺和顺。

4、相学概论。中国的相学源远流长,且与独具中国特色之文化、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从根本上,其方法理念及应对作用,辩证类象、类物示意等均当来自易经及内经的法理原则,所以它亦当为易经之预测学分支,与医理诊法同样具望、闻、问、切之方法,及对应审视,当然它的对象及应用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所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事,广容广应性的应对,而且专用于人事测算,告示,且可侦查终身情势、运程利弊和个人特性。

由于直觉直观,不需借助文字、工具场景,只需审视、审辨而告之,说之,所以它更具便捷性与广泛性。

相法自古流传,由来久远,其中古时在著作与理论上基本已具完善,成为医、卜、星、相中之一大流派而独立门户,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之一,流传至今,兴而不衰。

与四柱命理同,四柱以时空为参照代入,而命相法则以人体,形态为对象,二者都以真实的、不可替代的实时、实数,真形、实象为体用。所以更具说服力与科学性。

古今相学著作及分支频多,多数求学者选择麻衣相法为工具书、范本,来参照应用与研习,除此,

 
还有手相学、痣、纹学等专著,我认为,在学相学同时,应该兼学中医学,风水学及四柱学,以便互为作用,互补得失,触类旁通,相互印证,则更完善。

人秉天地五行化合而生,而长,其形,象天,象地,象山,其行,其长育运行,随天地五行,气运之行动,变化之作用而变化,其纳、吸、收、合、用,各循其性能,体质之对应情势而变易,得之不一,则态势,作用随之,所以,受纳五行气运,气化,是内在质量,特性的根本,也是行为,思想意识的基础动力与动因,同时也是形、气、色、精神,在人体及所有行为举止上的内外反应,这便是相法、相理的根本,也是参照之因,而相法便是辨其因而证其果,辨其因必先类其象,审其象貌、象形、象态、象势而类比之,从而体会,审视其形象之得失,知其正、真、歪、缺、旺衰、清浊、纯杂之状而应对,所以知象、类象、知形、合势,知性辨质便可明其局限,观其形态,审其气色得失,而以部位所主,气色所应,命限运行,依序代入流年、月将等定位、定局、定限对应,然后分析作用宜忌、得失,这是大局、整体而言,只以体形、局情、状态,而气色、部位只表示岁月当限、当令之反映、透示。

凡面部,则以三部九侯,阴阳十八局,及年限四象入驻,手相亦如此,痣纹作显示参考。

整体作大局形势,参考其情态,形态,声色,动静,行,坐,以声辨六气,以色知五运,以运察动变,以静明性定,各以助旺、失、败之气运与局势、形态,对应作用,审视得失、利害,相者明其相理、相法,方可透析内外表里,阴阳虚实,缓急强弱,随部入限,听音知情,观色应神,辨气知和,然后对应作用,以因示果,按限、按部予以解说吉凶,对应情事,知情知事,方可予以指导行为,对应之事物宜忌,避凶就吉,预作运筹、检察、这种方法,其局限,运程等与四柱命限,行运、流年主事同,所以兼学者可以互为印证。但上述代表了天人对应,物性自然的运行,作用体现,还有异物、物物,特殊环境人事,异常,变异侵扰或生助在四柱中难以一一体现告示,但在相术之气色及局限部位显示上可以展示透露,这需要用心观察主客观气象、色相之区别,还有将来,已入,将去,已去,与强弱之态势,年月日时气运的转化、干预作用。所以人们说小道知消息,初浅观皮相,而上述之法乃以人与自然,以及异常作用的对应辨证,尚有更高深者则为灵感、灵应、灵觉,如得此触动,反应显示,告示,则既得此法可不用其术,已见灵通、神明,便不用眼见耳闻之实审辨。

所有的预测方术都以心法灵应,神觉为上,为用,这便是得法不用术,无中见真明,得意可忘形,心语胜口说,知音传信莫过心领神会,达到这个境界当然需要个人的修炼,达自我明净,方可透过表象,物我二空,方可连通灵觉信息,化形识踪,于无中生有,显示第六感觉,启发先天之潜能而明心见性,而用方法者,除熟习相理、易理等学问外,必须勤于对事物的观察、探究与用心体会、博学、广历、深思,所以相术测事者与医术,技术者都以智深、老者为敬,这便是学术需与实验、经历、阅历结合,方可通博

 
谙晓,胸中有数,应对自如。

学道者,初成后必须出山行道,入尘历练,超凡修成正果:于尘中净、于闹中静、于浊中清、于乱中定,无俗、无凡、无欲、无为,守心忘身,达意弃形,方能不执、不迷、无功、无利,清明自视,虚无见真,应言则言、该行便行、随心所欲、逸淡事物、淡泊名利,法自然,随道理,逸淡自乐,如行云野鹤,这当然是人人追求之境界,但达此境者古今能有几人,它须经历一次次的蜕变羽化,不断地弃我,舍有、自失、自离、忘得,化形,弃一有则轻逸一分,断一念、一欲,则割一线牵挂,便如自刽、自残、自焚,能践行者为达人,超常脱俗、非凡,终极者则升华、入化、羽化,得清、真、虚,而与天地自然同,从而不在物形中,和天地、五运、六气之行,而不执于个情、个性,所以达此者无色、无相、无以证形之动静、运行,所以无相,不可测。

凡测者,必问事之吉凶利害,身之康泰病难,物之得失大小,其事其物、其身均在情势、物性、形态中,均以阴阳、虚实、性能、随气,运作用而动变,随对而应,随出入、纳离而生得失,因不同的作用而生感应、反映,显示踪影。

人象天地,而形象四象、八卦、九宫、三才首圆高象天,足下方象地,亦即顶天立地,脐、臀、命门,主中心,手足四长生,四方,主动主用,以骨架为纲、为线,以络、关节为界,为通交,故络必圆转、伸屈,角度为行,其筋肉为帮、为辅助,皮毛为出纳守护,各具五行特性,相互对应生生,内藏外露,内阴外阳,前阴后阳,内实外虚,下实上虚,下浊上清,上注气升,下注水运,故肺上,气化,肾下,水化,水道于下,气道于上,心脾居中,肚腹受纳,运化水、物之分化、传导、蓄藏、输送,而为中宫仓储,以肝、脾、肠,分造营卫给养之血气,故生生者均受,水、气、光、物、吸纳之物性影响而产生生机之物能、物性作用力推动,中宫养精纳气,藏血,生育培养之所,故忌枯竭、破坏、淤滞、堵塞。

下窍主排泄废弃之气、水、物,上窍主纳入及透泄脏腑之精气,而五脏之水气,各主其道,通透之窍以及区域部位,这便是头面七窍各主脏腑情态,各以特性观色、辨气,以证其旺衰、纯杂、通塞、畅淤之情势,而其互动生传作用则以气色之变、应、助、侵、顺、逆、弱衰、聚散、滞堵、缓急之异,按五行脏腑之正形、正气、正色、正音、正味而审辨,同时观其生生循序、畅和及逆序,背离,失和、滞堵之色相,气味反映,透示情形,具体解说。

耳窍为肾气之道,主五音之收听,肾为至阴,先天水气,及造后代遗传精血、信息、蓄纳之所,其功,排斥异杂,营造精纯、清真之水气精华为用,故为男女生生之根源脏器,而居背中腰心、命门二侧。

耳主听,纳音羽水,忌震、暴音,射刺,沏堵,其孔忌暴露,敞、失散、失障、失屏,故耳轮宜贴紧,上圆下延通根,肥实,坚劲,而忌松垮、反背、离散无力,如天、地、水、气象,窍幽深如池潭,耳

 
轮则如堤围屏蔽之护,其色忌红、火冲之变,忌滞,黄土克之象,其黑,本色之透乃败、滞、凝塞不畅、自腐之象,其青,则为生失、枯衰、离散,以白为生助,金之清气化生,舒畅,略带润黄亦可润黄土之正化之气,生助金气而为生生,红入之则过,且克生助之金,火气下侵为逆,心肾皆病,肾主智、主聪明、主舒缓,为正得。

耳轮主福德、性情,主祖父母、外婆、贫富、贵贱、权名及旺兴、孤少,贴朝,主传承之得失、离合,其合口,其生、生目,凡五行得生助,正气为佳,过之则专制、强暴、忤逆、克生而欺凌弱小。

耳之过则持智不化、执聪自骄、狂妄不驯,耳之弱则缺智失聪,教之不受,耳之离散则智聪失用,浮而不实,学而不纳,故先天有失,传送偏离,失常失和,化机不畅所致,其事之用以气象得失,岁运之临,五行生克、冲合之异,以态势、类物代象,代事,辨而证之,对应作用,分析情况以示。

目于脏腑,主肝胆,其五行属木,肝,阴脏,兰色,胆,阳木,绿色,味酸,其气温和,五音角,其声清脆高亢,目行视觉,纳象辨色,舒纳水气,运化、提纯、排毒、去杂去浊,造营血输与心脏,以供内脏脉运,其气,输经运行,透毛发以舒透,肝主营养,造化生长,运化,连通先天之水火心肾,为后天之本,之用,先天之营养,一切动能皆由肝造化,之血、气、注脉、润经、灌溉化育、催动气血逆向运行,动静相摩,经脉互动互制而产生热量动能,故肝木如物之逢春,主后天之生机气息,升明,长生,为阳明,故以光色透纳为用,可入静内视、内窥,可张而外观,纳形象于心脑,为视像信息之取用。

目不可为任何杂物、杂气所染,不可受曝光,强风,污气,硬物击刺侵害,其真窍不直露,且加以皮毛灵动掩护,其目可以灵动转移,乃应用所需,灵动者灵活聪明,反之则愚滞,审目之形,不可突出无遮掩,遮掩灵活、紧密,闭合适宜,眉骨坚阔、舒展,下睑宽厚起立,其穴形狭长合度,棱角明晰,瞳孔合宜,开张不显上下之白,更忌四白同显,瞳孔不可掺杂,见脉、斑,侵扰。

眼主木,下睑为生木之水土,以饱满、明润、宽舒、微黄为宜,睑为蔽掩,门、帘,开启灵活舒张,闭合紧密有度,眉骨乃蔽障堤护,高宽适度,黑亮紧密,形彩明确,随目而形,恰当,不悖不离,不压,不欺,目主藏,主窥视,透纳,主阳春,升明、温润、秀媚,故宽而平直,而二角平直,上下弧度均衡,眼梢斜上则抗上、性倔,下斜则性懦,多为人欺,孔小露白,目生三角,则执傲冲动,偏激暴戾,易生凶祸灾厄,败亡,刑害,白纹显现则为白金克木,为凶,红丝多杂则为丧竭枯败,为生火用心,则自败,青气透出则传送不畅,自曝自闭,为自刑,枯黄为生养根基不和,致虚恐不实,黑淤则主生化滞塞,生机不畅,化机不舒,寒凝气淤。

目主生机,生化为精气,光色、纯水,化合传导之窍,主精神,目光慈和,明亮,定而有神,注视不飘,不浮,不散,如春色,春光,春风,妩媚而不轻薄,正视而不斜瞟,神正,色和,视远而广,不俯

 
不仰,而晴瞳黑白分明,白如洁净之水色、水气,瞳如深潭,幽深而明静,含蓄不滞,白浊则神迷精杂,红赤则思虑过度,心火入侵,为精神过度,衰乱,光色轻浮、散乱、游离、漂移,则为神气不守,思虑不定,精气离乱,纳少离多,精神不专、不和,不定,贪淫不节,且情不自禁,其性质缺失、不和,所以目为心肾,水、火、精、神、之中和,传导,秉先后天真气特性,化合作用,受纳,化合,传输之功用,所以肝主性,以和顺、仁慈、节制为正,质硬,坚,则失化机,输导之功而致其性情暴烈,行为、情思偏执、怪异、戾气冲和,行事忤逆,此乃肝病失正,变异之故,已致功用失常,导致人事失和、行事失序、离法违理,如此则易致身体,生机,疾厄混乱,处世,行事,败失,凶害、灾祸,纷至沓来,故治表更需治本,欲去病祸,必养肝,和气、通化,肝气清和,纳化畅顺自然,可以改变精神、性情,如此,则病可愈,祸可消,凶化吉。

所以,测相者不仅以五行冲克,吉凶法,以方位、气运,局限,类人,类物,类事,指导对应之趋势,吉凶之关联状况,更需指导治本去病,从根源上修正、培养,方可清源正本,彻除疾厄,此法在其余相法应用中,异象同理,可以效法体会,则可异曲同工,这在医疗诊治,中西法结合,取长补短,合作应用上当有所启示,知因及果,以变异、异动之因果,而施之相对应的改革、修正、引导、培养,这需要真正了解肢体、身体的构造运行法则,及生理、心理、体能、智能的对应关联,外部环境、自然作用及人事对应作用,然后对应标本及相连相关,远近影响,而辨证应对,以不同情势、不同关联,不同性质,与区域远近,采取不同的修正、改革、培养。

面首七窍,三窍皆以二窍左右对应,成双合作,而独口一窍,其以土纳心火,火运化土气,而土含五行杂气,故六窍均循土行,心窍火之真气透于舌尖,藏于口腔,根连阴器,贯通三焦,伸缩灵动,乃精神之使,心脏乃神之居,五行属后天真火、真气,下行对接肾气,而为既济雾化,水火互济互用,以实化虚,行纳化、传养之功,受肝脏输血、吸纳、加压,其血气输脾土运化,传送,其液传肺,合肺气而流注散布,故心脏连通先后天气血,吸纳运化,加压传送,而不停息、不滞留,以其管通,肌运,为用。

舌尖为其透息之窍,行灵动,伸缩之能,输纳信息,随气血而广告,故气血枯失则信息不至,感觉不灵,故心动与舌动,同为后天,所有肢体信息失传,感觉失灵,则后天之躯体生化之机寂灭不用,故水火失位则既济不通,以气传气,和其气,即为中气之本,水本克火,居下位则不克,生肝木,则助木生火,乃为顺传生生,上通下达,借道,借物,传导运化,故舌尖不可青黑,青黑者,中气失制,传导离失、堵滞,火之生机绝灭、离移,青者,肝木暴逆行使,不传生于火,反以强反克,忤逆于水母,致使生化倒置,而反逆行为,木逆水,水逆金,金逆土,土逆火,火堵于木,则舌现木气,逆运克尽,凡生皆僵死。现黑则水淤不化,逆金气而侵,克火火灭,现黄色则脾实不纳,不受生生,火气难舒,脾气遇堵,则反逆侵心,

 
心堵、心闷不畅,易心慌、郁结、惊诧、为事无序,无底,心神不宁,多致昏乱迷失,虚失离乱之状,不生、不舒、受侵被忤之惊,舒脾清肺,通肝安神为用,理气顺畅可去疾免灾,舌色白则气寒血虚,生化不和,畏缩胆祛,体凉恐惧,乃肺气寒滞不舒,侵逆脾土而入心脏,反侮心火,而致火气化机衰败,虚弱散失,气血运行失控,乃为反克致虚,通肾疏肝,清肺养脾,已致和顺、通情、归正,生克制化之道顺序,舌尖赤红,焦竭,乃自旺,白滞,火虚不守,火气不透之象,当以理肝、清心、开脾、通化,肾结,水实,心之自病,非旺之过,即畅通遇阻,或肌动坚松失常,管道淤积不畅,故心无实病,实则不治、通畅、宽厚、虚和、顺序为本,舌之灵动、伸缩无碍,色泽红艳,明润,则为神正心守,气色舒和,行有序,守可定,息可静,思想明晰,休止安宁,行为合理,纵上,心窍舌尖观象、辨气,以证性情及五行行为,动静之影响,关联作用及因果、吉凶利弊,与耳、目类同,法理应证,仔细类象、类性、类事物之吉凶、利害,验对施用,检测调理。

人们常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恐怕不尽合理,心理疏导,散瘀导通,只是对应于思想、印象,这是心脑信息作用失常、偏离不畅而致功能混乱,反过来,调功能,理气血,通脏器生化、来去,顺生理,相辅而治,否则必致失偏。

心窍,舌尖之主,而脾窍舌苔子母同体,以舌苔透示,除上述子病母应,母病子应,休戚相关,顺行和畅为要,失之为病,如疾厄外,五行主性更当谙熟,方可以以正知歪,以真知伪、知杂,以中和之本色、本气、本形、而知过失,离守之情况,视其点必知其道,通其局,识其面,方可免于偏执,专注之失。

脾属阴土,得真火而为阴中之阳,故地支以午未化土,午中藏丁已,十二宫,丁已同运同行,为阴中之阳土,且为土化而成之土气,故脾与心脏同,心传血,脾传气,乃为营气,故脾纳气、传气,无形物,其致密,除通道不可泄露,其状态为气虚、气实,气纯、气杂,气和顺,气迷乱,气寒气热,气静气燥之反映,故检测脾病用现代科学仪器也难以显示、透晰明白。

平常我们评论人之脾气好坏及脾气急躁指的便是这种现象,气质与气运,气化的作用与影响,其气,遍布全身,其功用,于血液同,乃至超过血液之功用,故心脾主气血,肾气主脑,三者相互作用,为先后天真元、真气之化合化生,作用与肝魂、肺魄之行止聚散,后天生机运行之能源、给养,造化,故脾,其体主静,其质,其功,主运主动,它同时具备驱动与制动之对立的双重功能,舌苔为脾窍,阴中含阳之土,青色乃木气侵克,黑色,肾水逆反,为大凶之象,色白,主生泄过度而自衰、虚耗,或金气反侵,肺气忤逆,赤红,主旺火生补太过,且输传运化不畅,心肺有异,枯黄,滞黄,则自病,化机失和,气运不畅,杂气悖乱之象,当调心气而清肺,养脾,去杂息乱。

脾之气直接关连行为,处事,影响人际关系,所以其反常变异,则易生口舌暴戾事端,招祸致害,

 
本文章属作者禾夫个人见解。文章版权归中华文人网、保定国学学会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古  易  杂  谈

                            ——禾夫

 

一 前 言

 

历代以来,易经始终为人们奉为五经之首。究其原因,它不但因为是帝王之学,也是中国最早集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于一体、类万象、解生死、究来去、探虚实的著作。这里,凝聚了远古智者们对于天象、地象、气象的观察、记录、思索、感悟的结晶。在实践中去寻找规律,发现变与不变、始与终、虚与实、因与果的过程与关系,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些成果,理性的把它转化为生存斗争与生存条件改善的武器。应该说,易经是人类对自然,探秘生命,由感性到理性,不断试图改善生存条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由纯感性到理性,由愚到智,从而走向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是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源泉。怎样科学地、辩证地去认识易经,对于发展与弘扬易经文化与易经精神至关重要。去伪存真,去浊澄清是我写此书的目的。

 

二 说 易

 

1、关于易经,历来就有很多考证、研究和评论。关于它的出处、何人所写更是众说纷纭,评说和解说最多的首推周易,以至于当今知周易而不知易经的广有人在,而一说周易,便知它是一部爻、卦奇书,几乎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敬畏,尤其近来的六爻神算,更为人们广为用之,广为传之。对于这种现象,以及为什么,在这里我只能说,有因必有果,任何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任何兴盛都有它兴盛的条件,对此我不予评说了。就我自己对易及易经的产生,易经的进化和类别的粗浅认识和感悟,谈一点个人看法。因为不是立论和评说,更不是解说,所以也就不引经据典,只是闲谈杂说。

2、易经本身所包含的,应该有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而最原始的易图和文字记载肯定已经不复存在。现存和现传的应该都是后世智者所作,而能供我们去探索的只能根据逻辑推理法逆行,寻求古圣先贤一路走来的足迹,去联想、去感悟,以返璞归真的方式,以纯生命和纯自然的交流去体会,放弃现代所有的后天知识和科技手段,以赤子之心、纯动物的感性和生存本能去体会、去感悟。就像对历史的任何人物和事物都必须以当时的地点、条件和时间来客观评价一样,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联想。而现在可以供我们考证的真正物证,天象、地象、气象并没有改变。而人,作为以此赖以生存的关系没有改变,人作为动

 

物的基本性质、它的生理、体质、体能和基本心理没有改变、它对必需的生存条件的依赖没有改变,所以当我们抛弃掉后天的人为的物质改造,回归原始人、原始自然,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悟,会对古人立易有更多的感叹与感恩,对古人被迫的,顽强的生存斗争,以及对生命及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的探索精神,以及文明进化史过程中先贤前辈们对此精神的传承发扬而感恩。我们承受先人恩德,沐浴先人用心血与无私精神的今人,生活得更文明、更悠闲、更优越的我们,更没有理由只取不予而丢失了这种传承,这种精神。因为对以后的历史,我们的后人,我们有这种责任与使命。

3、易经是一切文化、科技的源泉,它的务实求真,不断探索,不断修正的精神更值得今人学习,因为易经更多的是对自然现象及规律的求证,所以它是纯粹的学问,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是无国界的,因为它是人与自然抗争利用,解秘的学问。在这里没有人与人间的、族与族之间的斗争,所以它不存在阶级斗争的思索和利用,这是一个无奴役、无封建、无相互掠夺、自相残害的时代,即原始人民公社、原始共产共和的时代所产生的文化和思想,所以易经只能是那个时代共同实践、共同探索、共同智慧合作的产物。因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使阶级斗争、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致家族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社会矛盾日益剧烈,以至于政治经济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主线,向斗争术方面转变,人类的大部分能量,人与自然的矛盾,被转化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耗了许多物质,智慧能量,削弱了人于自然中寻求解放的动能,而人也必然生活于不同于古人的环境中,因此他必须寻求另一种学问,增强另一种本领,而且社会的复杂性使人生活在祸福、得失、名利、荣辱的朝至暮改之中惶恐不宁,所以问测、祈求,便成了首选,而周易的预测功能,以及全覆盖,几乎无所不能的卦象和神秘的占卦方式,卦象卦辞,还有带有隐喻方式的384,并可作随机解释的爻辞,更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和需求,这也应该就是自春秋以来周易64爻一枝独秀,而今更为兴盛的原因所在。在其后来的金钱课及子孙卦,又加进节气、干支、六神六亲及体用变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及神秘感,使之易学却不用深懂,从而学者、使用者,及推崇者,更为普及,更为大众化。

 

三 古人对天象及太阳行走的

观察、探索与感悟,变与不变,易与不易

 

    1、产生易的时代,也就是人们开始对天体中决定明与暗、黑与白的主要物体太阳的观察思索,并对它的出没方位及具体点线和行走路线进行记录,从一日到一年,到一纪,不间断地有专人负责并予以记载比对,从中发现它每天都在移动出没点,它圆形的空中行走路线,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圆弧并影响到昼

 

夜时差分配的变化,从365天的比较中发现它移动的两个极点,冬至和夏至,往东南升至极即为夏至,然后回归到东北降至极为冬至,而最为平均的便是二分,即升平春分,降平秋分,白天与黑夜均分。这个黑白指的是太阳的出与没,而这个升降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为炎寒温凉,其由升极到降极的过程定之为岁,由二极与二分等分为四季,而昼夜即为阴阳,也称为二仪,以经线平分再加二极分割,即纬线,形成十字而为四象,而基本定义均来之于日之出没,所以制图为伏羲,与日之归藏有相同之处,,以日之变而制之,称之为易图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根据易图而指定的时间表,应是最早的历法,为太阳历,这也应该与现在中国的阳历基本相同。

2、最初古人对自然的感性、直觉,便是日落后一片黑暗,无方向,无物形,便如身处浓雾,此当作混沌未开,亦可解为无极或太极。日出则明,分天地虚实则作二仪解,而日光之下万物显形,凡有形之物,大至山川,小至草木,必因相背而生明暗,而又必因太阳的移动而变化。古智者在观察与思索中发明一种最简便实用的方法,在一高坡平地上直立一杆,然后在地上随影刻画,这便是立竿见影、移光定位,随移刻画。我想这便是最初对日象的科学实验,而土地与标杆便是实验工具,朴素、简单又实用。而地上的光影图也应该是最初的易象图。由这种方法,其图必然是圆弧形,而直观的地平线亦即虚实线,亦为圆形,而日之行空亦为圆弧,为此而生圆主动,动生变的思想。随着日正乃升之极,则无影,悬之则正下生影,随日之降而明暗易位,这是升降之变而改变向背、明暗互换的定理,日升而影缩,日降而影缩的三点一线,极而必反,即日、杆、影的对应,相对而统于一线,相向而又互动牵联,此起则必彼伏,而此沉则又彼起的现象,每日之变与升降方向,升降伸缩及三点一线之定理不变,也许是最初的相对论与辩证法。日之行空,则影也随之,这种对应必然会产生虚实对应,上下相随,日落则行于地下,日升则行于空,为行空与潜行,上下圆周与平面圆周的相同处,日落伏羲归藏,行地下而为黑道,日起行空见明而为白道,亦即白昼与夜,其行走刻度以升降分为上午、下午、子夜,这样划分便为最初的昼夜四象二仪,合日之起伏而再起为一日,一日分起落,行空则为明,潜行则为暗,以此而产生时空的概念,当以日行为准而定时刻,产生了时空统一的一日分配,即行距等于时间,这是最原始的记日、记时、点线之数变则升降昼夜变,伸缩变,也许这是产生数学、历法的雏形。以此类推每日之出没点,之刻度,完成一次来复当为365个点,其中去和归分182余,再以中心点分之而为四季,这应该就是纪年法,但是,同以太阳行走路线刻画,日出日落周而复始,而岁之变则为去而回归,而且其极点不同,日以上下为极,岁以二角为极,同为半圆应为来复同道,所以之行半圆之半圆,它的对应在中间线,与日出日落点相同,即经线相同,所以日以上下极为升降分界,即子午,而岁以地平往复之极定位,往复相加其总刻度数与日之半圆相等,所以二个不同极点交汇便成了十加×,叠加为米,于是年从角起,即东北起,对应西南,至东南止,对应西北,所以纪

 

年以角,立春起,其周而复始之刻度从日行之圆,行周而复始法,这种互用法便在图像上产生四季线路,八个分区,这便是年日,同圆以日行为准,日经为基准定升降而分阴阳,岁以地平位移为准行来去,经线之来去则为南北纬线,如此套用即经纬分明区划分明,这也就是左右分阴阳,上下亦分阴阳,二种分法交互即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岁日同道。

3、日行出没点之刻度间距,等分于圆周当为365余,把来复极点及中点去除,同时也方便分配,当为360分刻度点,以二仪分为180°,以四象分则为90°,以8方分则为45°,这种分法既简便合理又相对均衡,而进退有数、有序,我想这种发现也是记日、记年、记时、记季的首创,同时也是数术的最初运用,它以日行、光照、明暗,以杆为中界而成三点一线,呈圆弧位移的方法,以升降变化,同等对位置换,与来复,极而必返,升极而降,降而复生的图像复制与刻画记录,而发现了时空关系,点面线关系,空间划分,平面分割,时间分配及记数与算术、增与减、进与退、倍增与倍减的定律与运用,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与发明,这种最原始质朴的实验方式与实验结果,理所当然地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相契合。当然,这是应用于中国特定地点的日行图,与中国式发明与实验,但不管那个民族与国家,不管它用何种方法,这样的最终定理与制度肯定一致,因为任何法规都不可能背离自然法则,这种完全与自然法则吻合的日行路线图与岁行路线图,以及点面线的无限延伸和无限浓缩,只改变空间容量,即面及线的同步倍增与倍减,但不影响刻度及时间的间距与行走,不改变它的相邻相对的平等分配与数量刻度的均衡,并且对自然空间进行了全覆盖、全方位的包罗,把变与不变的二种现象作了区别,这种方法与理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索实验与思路,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创造特定的思维方法,也由此派生出中国式的数理化、文字、音律、医学、饮食及道德准则、政治体系,以至武学、古养生学、建筑学,种种科技发明,这一切的中国式,追根溯源都与此有无法割舍的关联,它的全方位包罗及无穷收缩、无穷延伸变化,无穷却又循规循距相交而不悖,相对而又相联的辩证法和相对论,均衡分配致中致和,直至今天都主导着人们的潜意识及行为准则,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是中国式文明与中国式文化的独特性所在,相信随着全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样的中国式将会,也必然会为全人类所认同。

 

四 易图的进化与完善,方形易图

的出现及应用,菱形易图的产生及作用

 

前章所说日与季与岁的二个圆,及日之上下虚实各统半圆,而岁行来复只能在地平上显示其周期,以日移动之刻度显示,数其出处,当在投影,即标杆背面显示,数其数,当为365余,以10个点一组则为

 

36.5,舍余取正则为36,而上下之圆无法图示则取上下以南北,则成平面,故此二极一线,而从经线复加纬线,则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点,而从岁行来复的二个极点划对应二条斜线,则成八字极点,四季线各以中间标杆交汇,故成九点,而以中间标点对应划分明暗则为四阴四阳而九点八面,一中央统八极,分八区,各区相对以角,而以365个刻点由下而上,即由北极顺行,经东极至南极点下行至西极点而回归,为了便于分配,把余数复加于四极,这样四极点间各含90,大数为9,暗合9点之数,而各区又以斜线分之则又各得45,为4.5,复以三分之则为15,这样便成了15一刻的基本单位,又三分之则为五,单五为一个小单元,所以用三生变,合阴阳二仪之数及无极一圆之一,加之为三,而五则为小成,十为成数,15为大成,这是三元理数的基本单位,也是三含阴阳、含来去、含彼此,也是三五成群的基本出处,这种方法为圆周率、点面线、几何、数理及叠加,此增彼退,倍增倍减的算术运用,奠定了图示与方法的基础,所以它应是数理的母本。以此类推,从日行之升降去归二极画二条平行线,中以标为准的中线以三条平行经线,又类似经线画二条直行纬线,同时又画一条以标杆为准的中线,这样三线十三线亦成九点,与二线十二线同产生九极,但分区则为左右同等的二个方块,这样就产生了左右阴阳二仪,它是以日照不同二明暗互移,而不同的是以日为准,一为升明,一为降明,这个二仪以纬线升降为准分左右,同此类推,在以标杆为中画上下二个同样方块,它以太阳出没的经线为准,分阴阳二仪,它与左右一同,从平面图示为南北挂悬示之,则为上下,故平面与悬挂,南北同上下而左右不变,上下二仪不同于左右的是,它不以太阳升降为准,而以地平虚实,即太阳行空为阳,潜行为阴,这样二图合一为四象,但它是以二个不同的二仪相加而成,即它显示了二种不同性质的阴阳,一个以岁分,一个以日分,这个原理与圆形思想的区别相同,但这样的划分必然导致经纬的长度不能相等,所以势必不能成为四角相等的正方形,就像圆形图示一样,因升降而改变斜线,这样它的角度,亦即刻度的变化而造成区划,面的变化,也就是变移,也即易变与不易,动生变的原则,日行改变的时刻,时刻改变形势,但这种变只能是循序变移,这是不能乱移乱变的,所以不变是相对的,变以及有规律循序合法是绝对的,同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移光立杆刻影的方法,用来复二点所制作的方块,它必然不可能吻合圆形,从中心到四极的经纬二线,然后以斜线,以刻度均分那样均等分割,而圆形图示的以实测点来定斜线,也必然不会那样精确,而且它必然因立杆地域的差异而差异,所以实验刻度的原图必然是中原地区、中原式的,而对它的改造与思索也必然是中原文明、中原古人的思维方式,它应是中原文化的产物,用面面俱到,对应平均、合理分配、求和求平等、致中通达的中原式理念加以运算、修正、改造,思想创造了方法,方法造就了文化科技与中国式追求发明,中国式的务实与缜密,既严守法度,又勇于改革。

在保持原有经纬线不变的基础上,在圆形天象的上下、左右,经中心标点贯穿的十字形四分区,又

 

 按刻度作一平分,用×字穿中心完成等面积的八分法,这样便完成了圆形天象的对应均等,面面俱到,同归中央,同此,以原边二斜线的点,上下左右各划经纬直线,便完成了圆内套方,点在中央的等角平行正方,加之原直穿中心的经纬中心线,便就完成了大方,又等分四方块,且照顾到了上下左右,平等分配面面俱到的方形地象,南北东西的四个等距平面从而合阴阳四象原则,这便是产生方形地象及四面管四季、四季分阴阳、阴阳化四象的雏形。一个方形四象用经纬线来切割,界定分区的方法于此诞生,它体现了区域相等,但阴阳有别,外边相违,内线相连而通达中央,又合天圆大主阳,主动,包地之方,运地之象,地主方、主静、主阴,随天运而生变之原理,这种原理也是后来铜钱造型的母体,因为方形四象套在圆形八卦图内,那么圆形图内的二条斜线同样对应地斜穿方形的八个角边,把方形四象切割成八个对应的三角形区域,形成了相对应的、同容于一个大方内的八卦,这是地象的阴阳八卦,这种图像演示必然会产生线变则变,而方圆、角,无处不在,大圆生小圆;大方化小方,同样可以依次分割,不管大小,同样可以按此理分割,这是线切割,也是以线分配,以线定界,线变则形势变,容量变,面积变,这也是后来发展的几何原理,所以形态各异,其理不可移,据此图图相叠的原理,把方形变为菱形,即把南北左右的四个中心极点以斜行直线联接,则形成一个不同面向而同样形态的方块分割与边线,这种换形方块正好填补了平行方块对四个极点的空缺,悬挂之,则呈立地顶天左右呼应的态势,而方形,菱形,圆形中极点及经纬中线叠合,那么便出现了圆线上八个同等刻度,同等弧度的扇形区域,且可无穷伸展,而其度、其形不变,同时八个点则出现角顶弧线的正三角,而二条直线同样可以向内无穷伸展,而角形、角度不变,于是一幅进化后的完善的易象图便诞生了,它相互配合,取长补缺,以三叠而得以完善、因三合而生万象,造无穷变化罗网万物,并由此创造了联想方法与规则,由此推之,从圆形日象的八卦九点及方形菱形八卦九点为臆想,把以中心为核心的纬线与经线各以三分之,把方形更扩大而边线以南北东西之极为准的正方形,各以三分之,从而出现九个同等正方,即上中下、左中右各三个同等方块,中央一个方块连接周边八个方块,此法与圆形九宫相同原理,所不同的是,中宫也有与周边八宫同等的方块,这样,上中下,左中右,及四角斜联都各得三数,其中之一都必由中宫介入,八宫只可边连不可串联,而中宫则可任意串联,这样的地象九宫同样适用于菱形与方形,边线互借,边邻三分,对联必假中心而为三,不借道便不可逾越,所以这个地象九宫便不同于天象九宫,天象以圆点线组成,地象以同等方块边线联连而成,并造成可隔可连之势,而周边八方可互换中央,互通相邻,但相对之主动,不可逾越中宫,这种形象为分配和数学奠定更坚实可用的基础,为中国式的三三制、君臣相、三足鼎立、天地人三才、等等以三为基数的三通三连绘制了切实可行的图示与联想的另一思维模式,为后来的九宫格制图、绘图与书写提供了模本,这也是基数到九止,乘数止于八十一的原理,这是第一三三制九宫图所提供的母数,内含阴阳,倍增无穷,可断可联,造成一

 

体相联,失一势必孤绝断的态势,这个单数变对的图像增补了以对应为基础,平等,对位,可动,可断的能动,与取中关联的矛盾统一,相对集中的,符合自然现象的模式,所以单为可变为阳为动,双可平衡,为阴主静,二图合用,便完成了比较全面的易象图,所以我认为这是易从立杆刻影开始,从日到岁的不同移影,记时、记日、记季、记岁,到方形、菱形地象分配切割,以及三图套用,是古易发展演变,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刻画的直感,到联想、创造、实践求索的理性认识的第一个划时代,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而走向科学文明的里程碑,它应是以后用文字记象,并流传走向应用发挥的母本,它为以后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思路与方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逻辑推理,因为最原始的图像,尤其是文字说明是不可能留存于今,即使是没有文字,只有象形符号标示的,也不可能广为流传与留存至今,它的产生与完善应该是经历了远古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从日之变到地象之变,点面线之变的记变刻移,联接与分割的图画,所以统称为古易应不悖其意、不违其理,而由此基础上的第二代易,应该是对古易的进一步思索,把它套用于自然、地理、物象与物理、行居、作息、渔猎农耕,分界治理,分配、及至荣枯、生老病死等现象的推测验证、套用应用。

 

五 伏羲、连山、归藏与周易这四种

易图的共同点及差异,它们各自的特点,各自

对应的应用,以及探索、发展与演变

 

   1、 伏羲,众所周知是传说中与女娲共同创造人类的人类创造者,男阳女阴,所以他当然为阳男,传说蛇身,而蛇飞升则变为神龙,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也许与此有关。如羲同曦,作太阳解,伏羲射日,是他降伏了太阳神,那么伏羲之名也名出有因,我个人认为,伏羲易象图,是羲帝组织一些智者对古易作进一步,并有针对性的研讨与绘制,进一步地使它更具实用、更具完善,做到这一切当然少不了对太阳做进一步的观察、跟踪与绘制,并增加由此而产生的与太阳日变、岁变、岁岁变相对应的物象变化,完成这一工程需要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时代,同时需要不断地完善测绘工具与方法,完善记录方法,即图像的标示符号,这是因需要而创造、而求索,同时也由此使人类、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科技与文化的进步,所以把此图定名伏羲无可厚非,就像吕氏春秋,康熙字典等为相同之义,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我个人认为,新图继承了古易刻画太阳出没而生变化,亦即圆形天象为主为体,方形、菱形地象为辅为用的主导思想,太阳出没亦即起伏,所以定名伏羲,亦即伏曦,亦无不可,当然,定名与否非必需,造图者不可能申请专利与享用专利,所以不必与现代需要相类,无需大费周折去考究,反正,无论你

 

如何论证,它都只是臆测而查无实据,并且这些丝毫不影响伏羲图的本质、含意与历史贡献,我只说贡献而不附加价值,是因为对它的敬重,因为它确实无价,如果按现代标准而专利化的话,那么利之所专,欲用买单,借与变,则造假必究,恐怕它也会教条化,因此,更不会广泛流传,发扬光大了,或私有化,或国有化,据此生利,故我无以论之,亦不肖论之,值此,下面对周易之说便不再理论。而连山、归藏本无人名可类,所以,更无需理论何人所作,不必再去无中生有。

应该说二代伏易图象它是古易的延伸,它的圆周刻划及分割、分配,应与而且只能与古易相同,因为古易的太阳路线图是按真实的日行岁移刻划,它无以作假且至今未变,以后也不可能变乱轨迹。

人们只能发现存在,而不可能创造存在,更不可能任意改变、改造天地大象的运行规律与自然法则,但是联想与求索可以让你发现更多的存在,让你更好的去利用,发掘这些存在而加以利用。所以伏羲易象图扩展了古易的应用范围,延伸了年代跨度,更多地积累了可比性资料,如日差与日日差,发现了岁,而岁岁差便会发现岁差,及岁变周期及规律,加之物候记录,星月雷电,雨雪风云的天象,及山泽水土等地象变化的物候记录比对,使之得以伸展与互证进化后的伏羲易图。咱们且把它假定为二代易图。

在古易的基础上按八分法,在每个大区内充入自然现象与主要物象,首先以天上地下的实况作一天地定位,然后日出东方而上行,同时火势上炎之性亦同,故东方以火居之,而水性向下而东行,其源于西故以西居之,这亦符合物性及自然物象,这种经纬定位及润下炎上的水火特性,及以天上地下的事实予以定位,是放之全球而不可易的真理,至于水火的东西向则当另说,应该说它具有中国地域及中原地区的特定地势而定,这一点与雷始生于仲春而春居东北,故此区以雷居之,而风至西南息,西南亦居为夏未,俗称伏天亦即风之伏,如此,雷居始起,风居伏地而风雷相对,雷上行向天,风下行奔地,各位居阴阳之首,故后来以雷为长男居生门,风为长女居死门,当以此理为基础,而壮男率二女而出行,长女管二男而居阴也合于各取所长,分配劳动职责,也合男女父母及少中长的对应。而泽居东南,山居西北当亦为中原地形实情而定,所以,这样的伏羲易图只能是中原的地理、文化,即当时的实情所创,所以它只能是中原式的易图,它体现了中原式的,及羲帝时代文化的思维方式及联想,它吻合时间,地点与条件的三要素,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类象先天八卦,以它为基础,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远近有别,此消彼长,彼起此伏,旺衰有别的原则,于是,大中生小而不变其序,其理的以8×8而增数,从而64卦得以诞生,小八卦与大八卦的卦序不变,即隔三相对前后为邻,阴阳对位,由天数一增至雷数四为天降,增数由地数八,地升而数剥至风五,八数顺序套与六十四,其对应顺逆,升降之理不变,形成一统天下,地八承之之势。

如此雷四风五,火三水六,泽二山七,合对皆九的定数,而小卦之数与大数相合,产生当令为将得其势,前后辅助,过三为冲、为失的轮流值势当旺,此强彼弱的现象。由此产生君、主、将相、左辅右弼

 

之象,为旺相休因,生克冲合理论提供了依据,这样的二、四、八对应倍增的演绎已经定局。而对应合数九,左右二面合数六,前后合中三,左右均加天地成数五的九个基本数的合理性有了基本原则,及成因变化,有了形象性的内容及对照实体,为以物、以方位代数及以数代物代方位,数变即势变气象变,见数知象知势的概念形成,它为逻辑推理、运算原则及以数易象的推算,亦即测算时空及气象变化而预作防范,趋吉避凶以择向行止,无疑这给现实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质性的益处,具有理性地认识及指导行止劳作,变被动生存为主动谋生。所以这种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二代易图便为广泛流传、使用与发展,且至今依然应用服务人类。

2、伏羲易图的进化。由于二代易图源于一代古易,除对圆形天象图予以探索完善及代入外,同样要对方形及菱形地象图以同样的思路与方式,予以修缮与加以代入,它按古易图的分割法,有一、二、四、八的对应等分的双数倍增法,及一、三、九的单数倍增法,方形与菱形的中心经纬线不变,区别在于方形全部用经纬线分割,菱形则以斜线分割,它的单双分配亦同理,单对之别,双,重在对应,而单给中心留下同等空间,即中统上下、统左右、统前后的中央及天地人理念,把圆形天象的以刻度为数,八分又八分的64分法改为在八个与9个分区内,以经纬及斜线的圆形八卦切割原理分割,则形成八变64及9变72,二种数象,然后按圆形代入法同理,在各区内按序依法予以代入,这也就是64卦尽象数,而81为气数尽,72则变化极数,这是三、九、四、八乘法得数,按365余日行来刻点记数,上下各182余个刻点至极而返,在极点上来复同点,这样升极而至降极而止各为180,来复合360刻点,均分于圆线则为360刻度,而72用五次完成分配,64卦则用六次而有余,所以气运64必有四卦遁空,这种法则后来被定位天运五,地气六,再各以阴阳配对,分别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配一岁,并予以延伸收缩,日、月、时、岁直至世纪纪元而均以此套用。

而三种进化后的伏羲易象图叠加后,互补长短,互补优缺而更具包括,网罗时空气象,同时也给联想套用与代入提供了法规、模式与思路,给中国式的相对、辩证思想、算术、建制、城建、交通、水利乃至测绘、数理及相对独立又必须统一于中的地域、政治、军事、分配与建制,直到致中致和,平等思想,直至中国特有的方块字与饮食文化,产生了模式般的母本指导与规范。

然而三种既统一又独立的伏羲易图,因其各自的专长与特点,开始了独立对应的演变进化与发展,它们互为作用,,不违法理,只是在不同领域把相同的理念、方法与法则予以延伸、扩大与完善,只是代入的物象物理更具明显的区分。便如三教九流、黑白二道般,这种分而用之、三分天下、各自分流、自行包容延伸与丰富的现象,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与必需。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同宗必同法,由此第三代易图除必然且必须严循古法外,其制度与代入及其联想更自由变化,在刻度刻象不变规矩法度的自然定律前提下,

 

充实全新的抽象与印象造象内容,为以后分类别门,在自然与社会科学交互发展,相互作用下,人类步入学术、科技境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文明时代奠定了基础,培育了条件,即方法与制度,唯心与唯物、理论与实践、推理与证实的交互作用、矛盾与统一、相对与对应、离心与向心的应用。

所以第二代伏羲易象图是古易的充实、发展与延伸,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随意变形,可以抽象联想与代入,而象数一体,它使被动刻画增加了,刻意、互用等主观能动,于变化与类象,利用逻辑与记录印证,发展先知与预知,定数与变数的预测学元素,因此把它定义为第二代文明时期的产物及证明,应当较为切实。

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一代古易当是原始公社的产物,而二代当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产物,而第三代则是因封建制的思想,需要,及巩固与发展,代入其与之相应的内容,所以把周易做第三代易象图亦无不可。

思想、经验、族群及文化与工具的发展,推动方法的发展,这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又不断突破重建的历史进程的必然。

如果说一代古易的构造,由刻点线及就基本图示标向及基本数构成,而二代则必然因需要去发明创造从工具到相对更明确的图式及标示,这种标示便应该是第一代数字及文字,它应当是象形与联想,以画代数及代物,并把它加以规范成为一种统一模式,成为法则与教条。

如果最初在刻划,即图像的点面线空间,代入相应符号,即象形图式,那么新的代数、代物符号图式则可以不再按部就位,使之更具自由化表示及组合。

随着社会的进化,需要也就随之增加,与政治及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不断进化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化便必然地领先发展,其队伍亦必然更加壮大,而需要对应标示的符号图画必然相应扩充,这是应需而生的第二代文字的改造与进化,在某些方面来说,它必然要分类及游离单纯象形与象意,它必需在原基础上进行类推,延伸并加入联想与臆造,这种发展模式类同于套卦与变卦的进化,这些渐趋成熟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及与之对应的文化为联想到产生创造了条件。

随着人类文明知识的启蒙,势必把人类从被动生存而生存,发展到物质与精神的多样化需求,并产生了贪婪与贪欲。启蒙既使人类许多先天的潜能、智力和生理、肢体等不同于其它物种的优势得以显示与发挥,使之在对自然物质的索取与分配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与特权。另一方面,另一种先天的贪婪与贪欲、占有欲也因生存条件的改变而得以释放。除了从自然与其它物种中获取外,一种族与族,群与群、人与人之间的包括领地,物质等……,并且把被制伏的人也当作物质与劳动工具加以占有,从而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与族群间,工作职责分配上按能取长,分别长、幼、老,智能与体能,男与女,发挥各自长处共同劳

 

作,而在居所及物质上亦区别强弱与体质特点,按其所需分配。这是一种在合理的方式与规则下的不平等不同样的职责、劳动及物质分配,这种形式应该就是原始共产共和公社,也应该是马克思资本论及历史辩证法。按逻辑方法加以推理联想的历史进化思想,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描绘与理想社会。同样,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应该是以生存为斗争原理。

用因因而果,果又生因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应该是马克思思想、主义的立论基础,因为它符合人类及自然法则。所以尽管地域、国度不同,尽管发生及变化的进程各异,但基本路线与法则相同,结果必然是殊途同归五洲共和。

基于上述思路,古易时代当为原始公社及向奴隶制过渡期间的产物,而伏羲二代易图的产生与发展,当是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周易则应为完善封建制的开始,它应该是一个新社会建制完善的历史分界,及文化、政治分界线。

3、周易的产生及发展。经历了夏商二朝的半封建实践,在商末分居一方、为臣为侯的周公,当对时政利弊有所思考,同时亦当对伏羲易图有比较深的认识与研究,如何用到强国富民、治政理政应当是时刻所思,而纣王乱政,纲常逆乱是他所痛心,所以既有理想学识又继承古易、伏羲正统学术思想,且明智守道、仁厚养民的他在被纣王软禁时,困中守静,思考革过创新,造象利民,分封统治,礼仪守常,耕造富强,流通互利的愿望开始进入规划设计,新的思路与变改,创新修缮的理念在被困与无奈致静中形成。

所以乱悖,暴虐,困静的局势,博学,经验和特权造就了特殊的环境与条件,因此周公演易的传记我认为有它的可信度。

当然要完成周易的创作,必然需要一个群体,与一个时期的辛劳与探索、修正,这一方面我认为与古易,伏羲易相同。另一方面,社交,治理,生产生活及军事、文化、政治诸多方面由进化而产生的新的问题极需规范与修订,旧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和容纳新的局势,所以周公当政以后根据他困中的思路和演绎,组织起一批智者,成立一个机构,来完成具体设计,规划与考证,立论以及实验。

所以周易在伏羲易图的基础上,不但丰富了预测术与预测范围及方法,更增加了封王封侯,政治体系建制,及与之相应的区域分割,等级礼仪,职司,作业分管,道路、城市、物流、交易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体验到生活必需的重要性,除了完善合理分配,更积极创收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出路,所以更准确地为农耕渔猎提供可操作的保障,便需更精确地掌握物象变化的规律及时间,并把它规范化,这样,在伏羲易象的基础上代入物象、物候及气象、气候,以致创造了72物候,24节气等符合生物及气象规律,因此也更具实用与指导意义。

科学性预测的物候学和农历,它的制作与完成是人类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利用自然法则趋吉避

 

害,以及生产生活交往及休作的有序定向、循时、有了切实依据与规范,并为以后的诸多发明进步创造了条件,并且它至今仍服务于人类,并为国人沿用。

所以周易的消息易是易经发展新的里程碑,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它的务实、认真、科学探索精神更值得今人学习,同时它的诞生也使中原文化进步、发展成熟,它是古易的传承,它又发展和弘扬、丰富了古易方法与精神,今人享用古人造就之福,理当有弘扬古人精神,发展古人创造,而不失感恩之心。

由于文字,工具,方法的进步,使伏羲及古易的圆,方,菱形图有了更灵活,更广泛的变形,进化,改造空间。另外,因社会进化的需要,也必然利用它去代入,扩充更广泛,更切实的内容,这便促使方形,菱形及圆形易图相对独立地发挥各自的特点与特长,去充实与扩展各自的领域,这种现象叫同根分支,同源分流,因此有必要对三代易,三种易图的发展进化,演变与相对不同的作用与应用,单独予以剖析与研究。

前面介绍过方形易图的二种分法,一种是一分为二,二二相对,合而为四,即经纬二线以中心标点交合成十字形,分割一个正方,一割为二,二割成四,上下左右各自相对,合为二仪、阴阳,分四象再以对角以斜线×字形分割而成八卦,这是初次以正斜四条线穿中心点分割四方所成,四正成八角,同此理在四小方内复加一对角斜线,那么每个小方块也同样形成最初的八卦形态,只是中心以各自的方块内四线相交点为准,如此便形成以一分为二,以二分四,割四成八,切八成十六的基本分化,如四小方块按上述方式分成八小方块,然后同法切割则成32、64之数,它的原则是双数倍增,无论大小都需等分,方方相连、角角相对,这种方法基本原理及数分法与圆形挂图相同,不同的是圆形用刻度,并且除经纬二条直线外其余都是斜线,所以它的面都是等度的三角形,它的对应全部是角尖相对,全部向心,图的大小只能改变刻度间距及所容之面,而不改变刻数,角度及向心,任何的改变都会改变均等,互制及对应,造成悖乱。

所以不可任意改变法度,否则便会造成失制、混乱、离中,所以致和守中必守其法规,而造乱必形成强弱争斗,侵害,离中、失和、不可制约。

而方形卦图也必向中,线线相连交通不悖,但它们各有中心,心心相印,心心相连,当然它同样要遵循等分刻度的原则,否则,如有不均,失度,其结果与圆形同,失去中央联络交接,便各自为政,相互争夺排斥而环生乱象,以致失控。

另外,与圆形不同的是,刻度均等必成正方形,对角斜线必经中心而交,不需再数刻度分之,这便较之圆分更为方便,并且在八又统八原则下,无论0-7或1-8,无论从上下左右哪条边线起数,都按序按位定数,如此,数代象则知数便可知位识象,反之则亦可,定位便可知数见象,这样,离图只要见数便

 

亦可知象,数数相加或相对便知顺逆进退,或增或削或吉或凶或兴或败了,当然这必需定位依序的绝对规范,或从上到下直行纬线的1-8,天到地循行,或左到右即升阳到降阴的以阳统阴行经线的以1-8循序而行,方可定数归位,它方便算数方便纳数纳象,更方便了抽数,抽象,任意提抽便可予以比较,而知作用与反映趋势,无疑这是数预测学的一大跨越式的进步,为后来的数算发展,数象,以文解说,逐象逐爻或意译,或形译,或以事比喻,暗喻、明示,提供了无穷的发挥空间,以至于无限应用包罗万物并至今延用。

虽然许多方法与解说另创新意,另立门户,各自成派成门,但追根究底,剥雾去谜,皆出之于此,它所代入的或文字或符号亦万变不离其宗。如八卦、八门、九星代入示意,其中以阴阳符号的换位三变,以八变为穷尽,而另设三变成用、体用各以三为组合,则体用对应而成六变,即六爻,如此则以六十四卦象倍之以爻,则为384爻小传,或体变或用变,与岁日,与圆周,同法循空,则合岁季月度,又代入五行,六神,干支,阴阳,四季,节气,加之动变类象法,更是罗万象而变幻莫测、神秘高深,简单其术却难尽其用,难断其象,更难于尽释,决断,象数之变,即:定数定象定来去因果,解踪迹,断卦象,这便更使人们推崇备至,学之易,用之难,从而更引发求学者欲掌其术、其用,而困惑于事,则更欲以此求解,也因此造成了周易的广泛流传与一枝独秀,且把六爻八卦作周易全部,以至几乎所有的研究与说教都围绕于此。

而另外,二三对应的变化,其实引进了方形易图的以中心分上下,左右的三六九双单交互的数变,它是以中心为本,以天地人的虚中实,阳中阴的阴阳兼顾,及圆形的来去、前后为邻,且中心随变移,其势也随变移的历法、数理、物候,及动变理念的规则,而造成了动生变,静主守的主导思想。

所以,单偶交汇合作,方可成罗列万象而变化无穷之势,这也就是六爻八卦法之神妙所在。

综上所说,是周易方形图演变进化为易数易理,代象代数及应用于预测方面的进化与发展,而另外,方形易图在分配,包括食物等物资交易,地界,城建及建宅,种植,政治建制、文字、文化,工具器物及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与贡献。

与此同时,菱形易图除了刻意与方形同样,分割与运算代入,同样以一按序统八,只是其线割除十字形中线外均以斜线分割,从而形成无论大小均以对角对应,形成四条斜线,结合支撑四个上下左右的外向三角。这种三线交合、一致向外的形态便具有与方形静、稳、均、和、不同,三足鼎立,三线合一的攻击形姿态,如方为守的话它就是攻,与方结合,它更攻守兼备,三合一点,合其力则生利,可攻其一点,这在武器的矛与盾上有明显的展示,另一方面它可攻方阵之守,如合方圆则营造,园林的城堡,水利与交通器物,所以它具备与方相反的力学作用,而具有单主动,又可互相支撑一个点的功用,这个形态与功用

 

合乎守中的理念,所以后来的建制,包括合作,在人事上如:君臣相,桃源三结义,三人行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以此法延伸之,便使它形成其相对独到的应用领域,并得以扩展延伸,其原则便是不同向的三线统于一,合二个不同的面而为一,即一十一等于一,一分为二又合而为一,所以是分而合之,散而聚之的内合内守而一致对外形势,说它利坚利攻利行甚为贴切,它弥补了方形与圆形的不足之处。

便如古易三图套合,方可以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同此原理,三种不同形态交合更可以互为作用、互为补益,这也是动静行止、流动交通的原则。

由于它指天指地指东西南北及四隅,均处于经纬上下的中线,四角尖均处于四面之中,四斜线交互守中,故后来被人用之为四将居四局之中,又均为四会中的仲,即老二,即以孟、仲、季,在每季一二三个月中代称,故二即为仲,反之亦然,并以此来体察局势离合、旺衰、生克之象,这也是后来预测学法则,详细当容后章图示解说。

4、连山易的进化与应用。由于圆形象天,方形象地,除场合中心标点外,无四种极点显示,故以上一点代为天君,统地以上,下极点为地王,统地以下,中点为人君,统地上下之山、水、物、人、居地之物,左极统阳,右极统阴,而天之君一统天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统而三,三归一的统治分管模式,原则上它与三才守中同理,但代入的对应物则有巨大差别,它把日行的升降明暗,阴阳,把天地虚实合而成圆的圆周空间,即地象方形、菱形区域都进行职司分配,有全职也有专职,而这种分职代入模式给以后的政治,礼仪,制度以及许多由此产生的臆想传记提供了范本或依据,无疑它是封建制初期社会形式与意识形态,唯心与唯物共存的必然产物,其雏形亦当源于二代伏羲易象,而初成则当于周朝,与周易同代,其名连山,当以山解。

六 归藏易的产生及对应作用

 

与菱形易象相似,但以一种全新面目出现的包含生命现象、物理、自然现象,包含生死荣枯,生命及生物等自然现实的轮回变化为基本内涵的易图学得以诞生,这是意识形态与抽象联想领域发展进化的产物。

从它的基本构造与因果对应及演绎法则,应该派生于比较完整的周易,它填补了周易对自然现象作用于物象,生命现象的不足,并以气、运的规律与运算对应二仪四象,三才九宫以及与之相应的纪、岁、季、月、昼夜时刻的历法定理,这便是由伏羲、周易圆形天象图中派生的一个重要分支,气运易象图,人们定其名为归藏易。

归藏易以环形的动态的方式代入圆方菱形易图,所以它主要的数理方位依然以二仪、四象、五运及

 

八卦、九宫为规范而套入印象,类象及逻辑推理等,介入物质转化,而不变轮回的理念,这种理念代表了自然现象,也代表了人类对生老病死等现象的困惑与求索,所以它具有唯物与唯心的双重理念,这是新文化的标志,它用可见、可测、可触摸的实物形态变化去推测,臆造、不可触摸,行而不止的无形空间与时间的物体及其变化,从而进入对气运,声光色味,雷电风云,星和月的探索与观测,从而推动文化与自然科学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渗入与拓展,它以可见的存在与变化,去对应推测,同理不同物的存在,应该说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它体现了因果对应,以此及彼的辩证思维模式,所以说它是进步与切实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丰富了周易,把周易时间、空间、分候,具体为时、空、物,对应,成为气象、形象、物象。这种独立发展更具针对性,具体化对应代入,与连山易同理,所以说,它与连山易同为周易的重要分支。

按阴阳、天地、虚实,各守中三分的原则,在大圆周线内,以上中下纬线三点为中,各画三个同等大小之圆,这样,中间的圆的中心便刚好是大圆的中心点,而中心经线刚好把中间小圆平等切割成二个半圆,上下左右四个空间按边接外线与中圆各画四个同等圆填空,这样便自然形成六圆同等,上下左右四个圆边接经线而分之,中间上下三个圆各被纬线分割为左右各半,从而形成大圆套七圆,六圆套内圆,上下二圆各统左右,成上下三分,左右二分,以大一带六,以六包小一,且无论内外边线均边边相接无有缝隙,即六圆可以内外大小二圆的边线环行,这样便形成天地六合,六圆轮转,中七止定,所以称之为八荒之内,六气周流,圈容中央,成天罗之势,可护之不为外侵,可圈之而无隙可循,连环同转则以一带五,无一可免。

气之动,风之行,虚实同受,同时六乘六倍之,即按一大圆套六小圆,六小圆又环套一小圆之模式环行,六圆再内套环形六圆便为36圆,在圆周线上各得10度均分圆周。如半分阴阳,则首分六圆为12半圆均之,则为十二地支,十二月令,六分四象则为廿四节气,复三分之则七十二侯象,复又五分之则360圆周,而成日象、岁象、天地象,而六以五倍之,即以一统四,得30之数,复分阴阳而为60,再以六分之则亦为360,如此则五分72,六分60,五分阴阳为十天干,为岁运,这样支气阴阳各分五得30加30,而干气阴阳六分则六得30加30,在这个母数中干支所配循行而异,则为干支分合的第一母数60,甲子轮回,再起必重复。

但,同干支虽重复其象、卦、仪之位已异,所以同亦不同,这种现象与卦象同理,加之以同理演绎的日、岁,及季、月、时的往复,方地圆天的各行其道,大与小又各行其道,因此用干支法及五六配合,干支配对,可以无穷上溯无穷下延,依数寻索任何岁与日的干支状态,而以岁日便可依法得知岁日内任何月、时的干支配合,这种序列,公式,为后来的奇门遁甲,铁板神数,干支测命,即批八字命运,甚至万

 

年干支历及推背图创造了数理,气象,运行的定理,合分变化的规律及序列,从而也进一步作用与丰富了周易的发展。

归藏易以它运行有序的数理组合,进一步丰富了象数在时空领域的应用,并对无形无象且变换无穷的运行,进行了有序、有时、有地域空间的规范,并用有形有象的物体予以对应,印证与代入。

当然它所有的运行同时必需以圆、方、菱形所规定,划分的时空区域内作用与对应,它的作用是解释无形物质对无形时空及有形物体的充入与由此产生的变化及变化规律,不同形式不同质量的注入与流失,融合、排挤、抵触与接纳对所有物体的影响,其中包括天地之形象,至此便产生了在可视、可嗅、可听、可触摸、可感觉的人类所具备的功能范围内去寻找对应物来予以对应与验证,如天象之日月星,雷电云,雨雪雹,霜露霞虹等,地象的山岭原野,湖海河泽,冰雾,风霾等,而色则:红黄蓝黑白,味:甘辛酸苦辣,嗅:芬芳、腐臭、霉败,酸辣甜,触摸为松实、坚软韧粘散,身觉则为燥湿、湿凉冷热等。

而天三指对神、仙、佛、地中指对人、兽、鸟,又以因果对应法为妖、魔、鬼。并且以气运变化运转,反射与升降之法解释,由相联、转化、触合与斗争,以及生长死绝的轮回周期,或套入四象、五行、三才、二仪、一体、六轮七绝、八卦、九星等因物所宜,其代物与抽象、联想、扩展,则更包罗万象、万事,从而产生了星月派与日光派的天地人的佛道儒教,从而又分流分行分派分门,另一方面,一个主要的功用,对植物各类及渔猎的利用有了合理可行的规范,从而更增加了相应的利用率,并合理分别予以培养与收藏,另外在医理、养生、音律等方面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当容以后单独予以解说。

综上所述,归藏易既是新文化、新文明时代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它的诞生给思想文化领域与自然科技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可无限延伸扩展的空间,为以后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科技大发展拉开了序幕,提供了范本与思路,从而给人类绘制了一个丰富多彩,虚实共存,声色并茂的活生生的动态画面及联想世界。

便如黑白无声电影进入有声彩色,再进入立体声,多维画面,无线数字化时代。

有了这样的思路与动态声色提示,研学与立说,学说,便自然成为一股汹汹潮流,圈内的圈外的,在此与彼、或研究或辩论,各自形成门派与教徒、信徒、同学与师生体系,来维护各自的主见与创见,维护各自继承学说与发现,当在所难免。它或因利益,或因护祖守规,或因自尊脸面以及护法守教,保清守真而斗争,从而形成了意识形态哲学领域的辩论,交流与斗争的不同方式的矛盾,作用与反作用。

它把图式的保守、组合、相同与相对、离心与向心在人文文化领域实践了演练,这是仅仅区别于阶级斗争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它更具复杂性,隐蔽性与残酷性。这样的斗争至今绵延,本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二者相互作用,互为支撑,互补优缺,交流通融,形成合力,而为一个人类共同的目标:从自

 

然的困惑束缚中求解放,求明白,变害为利,解困释惑 ,创造自然与人的更好交流与融洽。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二面性,此起则彼伏,当它矛头互指,或内指时,能量与作用力亦随之反向,而其结果则由向心合力,顺行和谐,变为离心分拆,倒行,争斗与混乱。从而造成对人类本身及自然的伤害与破坏。

如果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智慧逆行倒施,那么它的能量越强大,它的破坏力与伤害为祸也随之增强增大,简言之,就以人与自然间,因为你过份地,无节制贪得无厌的暴取而破坏到它自我再生、自我修复的极限,影响到它合理正常的运行与运行条件保障,那么它必然会以无序失度,逆施悖乱来予以报复性的反作用,从而使一切陷于灾祸。

 

七 归藏易的阴阳气运象数学说

 

1、归藏的阴阳生命及天、地、人三界理念。从天地人应上中下、虚实间、阴阳间,所谓的天堂天国,人间地狱、地府,然后玉帝,人君、阎王等因此而生,因为天上,地下,均不可见,而人间现实却是切实的,所以以人间现象去对应天上地下,无论社会制度与政治结构、组织系统等,物象均予以参照对应并冠以名称。

因为天尊地卑,天明地暗,人物居其中的概念,所以以人间模式予以辉煌富丽华贵与阴暗丑陋卑劣的造型,同时在神通与权限上也按人间模式赋予各自相应的严格区别。然而地下可视的只有各种洞穴湖潭、沟壑峡谷以及常年不见光的阴暗处,另外便是昼伏夜行的鸟兽动物与星光月色、雾霾之中的各种影形,所对应与造象也只能以此加以复制与改造,使不可见成为可见,再配以特殊的、怪异恐怖的音响与动作而得以生动与形象化。然而天空则完全不同,除太阳与日光外,白天的霞光及形态各异,并且变幻莫测,飘飞聚散不定,且应不同光照而色彩各异的云彩,以及雨雪雷电,这些都是可见而不可触摸的,而夜晚的天空更是可观,除月亮独尊及圆缺有序、行走不息外,大小不等,聚合各异,分布不一,在光亮点缀及分割下造成无数不同亮度,不同形状的空间区域,这便给人们用之以人间地象、物象的对应与遐想,以及可视可比的对应臆想与联想创造了条件与空间。

因为有了天象、地象、区域分割图及绘制工具,给星象图的测绘创造了条件。按格、按点、按线,分别把天上的繁星依次绘上,并把月亮的圆缺,行走及会移动的星,也同样予以刻画,这样一幅天空图较之古易、伏羲与周易日象图更丰富多彩,更具遐想、诱惑、与物象对应,它把方图内的区域空间,及线路上都填上相应的星座,并标上动态明星及月亮的路径,并作一天地对应,以及象物、象意对应,这一图式

 

无论在应用、或空间观测,星象与自然物象的影响及文化科技向深度,广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由此而产生的封神榜、山海经、步天歌、嫦娥奔月乃至西游记等更为广泛流传,这是神话与星象拟人化、人化文化的源泉,同时也是五星、五运、三垣、廿八宿学说与它的自然物象,数理参照应用及三恒九州分野的先导,在文化流派上由此产生了道家的星月派及占星术与采炼术,与六十四卦类象文字代入同法,在不同区域,不同星座,冠以人物及区域名并标注入不同的行止与个性特征,这一点与西方的冠名法相近,只是因文化之差异而西方少了一点中国式的神话与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想象力,介入,严谨的历史与法则规范相结合的严肃,活泼并存。

去掉遐思与现实交融的方式,众所周知,观星与即景绘制星图需要一个至静的环境与专注于一、空无他物的心境,在这种状态下天象星月与星月之光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流,加之在物空专心、气静气清的条件下静坐不动,必然产生内息现象,同时先入为主的标星、标月神话与代示,自然而然的产生录像录音效应,并逐渐产生视觉效应,这种效应既可产生幻觉又可产生直觉效应,如果把这种自制摄像、录像通过从星月光谱中纳取的光能,把它通过同一通道、视线、放射即会产生可视形象,即影像效应,以至自制自放自视,甚至把这一印象渗透到某一物体予以留存,从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显示。同此原理,观日、采纳日光、吐纳、从空气中吸取营养为同样原理,这样的实践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提纯、化学提取、声光色气味提取与合成然后固化、液化与气化,乃至无土栽培、太空培育等现代科技都足以佐证,凡是有修炼实践的都会有所亲历。

自视、内窥为初级,入化、入定、空明,为中级,离形归魂、自由出体、附体为高级,同时随之的为窥物,见无形之形,见来踪去迹,以及驭元神、修心性、无质量。所有这些到科技进步的今天已可从其成果、实践中证实,同时也只有随修为的境界而知之驭之,这当然与方法及推算的测而知之有巨大差异,一个是观之、见之、知之,这是感性的,一个是测之、算之,而知之,这是学术与方法,是理性的,而反言之,感性是直觉与直观的,而理性则是推测与想象的。

存在的方式有许多种,无论哪种存在形态与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法则与理由,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存在,改造与完善存在,以及沟通各种不同形态的存在,而不可能创造存在特性与存在的个性化法则,更没有理由去否定不知及未知的存在,这是自以为是、封闭于自我认知、以我知之为条件的认同或排斥,这将是人类进步、探索未知自然与生命形态、物质世界的桎梏,也将是工具技术与理性替代掩盖了直觉感性的原生态灵性与遗传信息储存的功能发挥,如何兼顾沟通这二者,将是人类面临的新的课题,它将会是一个新的革命与进步,将会为人类与自然带来无可估量的造化与福音,它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思维模式,破旧方可创新,便如科技革命成果使人类更可观地、广泛地认识了微观世界、微观宇宙与自然从而推动思想境

 

界的进步。

同样,新的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同样会推动新科技与新成果的诞生,我想,既然我们在探索宇宙间其它生命的存在,既然我们承认一些物体及动物对自然变异,包括地震等有着先知先觉,超越人类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可驯化、可改造甚至变性,而人本身的细胞移植、克隆、胎教与遗传基因等都是现实存在与可行并已加以发展,那么我们同样有理由去承认另一种隐形生命形态的存在,并用辩证的观点,利用现代科技成就与方法去探索、去发现、去沟通。

如果我们用虚实、因果、对应的辩证观点,用现代科学的态度去承认与认识,那么一个我们现在所未知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另一种物象世界的存在它是现实可视物象,生命现象的复制,或者说相互复制,二种或三种现象有着同样的自然现象,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生命法则及转化周期,以及彼此无形有法的相互关联,那么许多的怪异与疑惑、许多的传言与谜团将获得相应解释,从而用科学的态度去破除迷信,拨乱反正,去伪存真,重塑形象。

合理推理,真情沟通,就像我们探寻古生物、古人类,及古文化科技,以及空间宇宙与未来世界联想一样,那么我们的想象空间与生命认知将更为丰富多彩,更可广纳博容,从而使造化更加进步,生命更具主动。

2、易学发展的日光、星月,及释、道、儒理学,生命轮回理念。与夜观月星相同,昼观天空与日行日象,在相应的专注与空静态及先入的印象条件下,同样会产生空明化境,同样会收纳日光、月光下地气及周边的光合中气,由此同样会造象、录像、及透象,同样会清楚看见不同色彩的太阳变色、变形、变象,及光线光色,如果昼视日,夜视星月,则二光同纳,使三光与本身的生物电及地下的阴电交汇,则更具收、合、蓄、化,及收、录、放之功能,由此我们更可以理解古代经络,脏腑学及气血运行与穴位图示,以及三原色加黑白为五色的由来,及辟谷服气,三光采纳运化,接受输送法,此法为佛道二家之大法,并专研、专练、与专习,它为中国的医术、色味应用、冶炼、养生、内功等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认识,而这一切不但我们可以在任何物象,可括静态、气态、固态,包括所有动植物的实践可以验证,并且至今练就此法的大师,乃至许多电器、仪器及化学实验均可以予以证实,所以这不是迷信,更不是不可思议或无中生有,它是化有为无,然后再从无中生有,是实虚虚实的转化,同时也是知识经验储存转化为微观信息,以它特殊的方式予以传递,亦即遗传,同时也是动植物基因及进化的基础条件。

在远古时代,人类尚留存许多质朴原生态的直觉,与其它动物一样,对自然信息及生命信息有着灵通的功能,那么他对一些现代人所不可思议的感知与视见予以述说与记录,当是一种真实的反映。

此消彼长,文明与进步的同时,直觉与灵感,灵通的感性便相应褪化,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可

 

控能力增强,必然对物质的依赖性同等递增,那么它自身生存的功能相应褪化,这是生命与自然法则,任何生物,包括所有动植物都是如此,这种现象应当在我们培养人材、培养子女和后代时,在方式方法与概念上引起必要的思索与重视,在中国先前的传、教、养理念及医学医疗等方面的方法及理论上都可找到踪迹。

上述都是本人对古归藏易的一个推理与遐想,一个自我觉悟的思路。

另一方面,归藏易将生命现象纳入日之出没,月之圆缺现象相对应的轮回六分法:仿日之升极,降而入藏起,月之芽月,半月,圆月,然后退至半月,芽月,消隐,之六分,为长止果归藏生之轮回,然以四季三分法,六气二分而对应,即为岁气,行十二宫生死轮回一周现象代入,而日行则为昼夜作息定时,及用作出行、回归、作息之用。

四季分月以类花果、草木,谷物之轮回,芽伸长,华孕止、果收杀、归藏养,分别代入春夏秋冬,再以每季三分,无论其作物之孕果从何季何月起止,其岁行的周期规律不变,而依次类人,则为沿用至今的命运十二宫,其循行法则为绝胎养,长浴冠,禄旺衰,病死墓。

这便是结合实际的生死阴阳,六道轮回,循行十二宫法则,以其现象,代入岁行六气及四季十二月象数来作时空虚实对应,这种物性周期的因果循行法则,对应七十二侯象,分别赋予物性的区别特性加以记录,无疑对农耕渔猎,瓜果的作业,合理利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七十二侯象的可操作性补充与延伸,使它成为规范生产作业的农历及物候,从而推进科技发展。

同时我们亦必须按此规则来以变应变,因为由于自然气候,地理状态,地质气象等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物象孕果的时间变化,所以因时应物来重修侯象学非常必要,与古人比,现在重修当比古代更为容易,这是一种类日月天象与生物的生灭,亦即从生到死的运行过程,转化轮回过程的应用类象演示与代入代象,这种六轮之说也正好与太阳的六道光线及空间立体的左右交叉、上下平行的六个同圆相吻合,所以它的吻合绝非臆造,是来自自然与生命共同的规则,这是六道轮回生物,动物,其中包括日月与虫豸,草木的生命运行轨迹与来复形态,而天象与气象运行对地象的作用与变化则是以圆、方、菱形方位光气运化的动静、虚实、旺衰、主客变化予以演示,它当以天运、气运,在四象八方之地象、地域间轮转运行之作用为因果对应演示,以三光、气运周行变换为本、为用,以四面八方、高下阴阳为支、为体,予以对应,这便是以气运之行,流注静态之地,其入、留、出,及异同,便会使其形其势产生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又势必造成赖以生存的生物产生变化,从这一理念区别大小轻重,当是轮回与物候变化的根源,是纲领,是更具包容性的载体。

返璞归真地重返古易原理,不管原始的归藏地象图如何演示与用什么符号、物象、代入,从现代或

 

任一时期所产生的归藏易图图示、图标、图像来看,它的主动都是气运,而其对地象、地物产生的作用亦基本雷同,之使方形地象为四象八卦,即四面八方,所以按部入象,变六,十二的圆周时空为,四、八地位流注,分别标示,如此便产生八门气数荣衰、虚实与生死。把小生物换成大载体、大静物代示,便产生了藏、生、动、长、育、止、杀、归的八种现象,这是以数代数的对应分入法,也基本与天地数理吻合,具可操作和运算,分配代入之便利,利于应用代象与操作,又不违古制,至此,古人使用相应的自然大物予以分管,分类代入,即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育,山气止,金气杀,天气归,以其物性状态予以区分,以不同方位的形、势、象、特性予以代入,这也是八门九星、五运六气演绎发展的基本依据与参照,它合乎自然现象与法则,同时合乎数理运算与分配代入,可容与可类,可分、可纲、可目,所以这种分类、分区、分时代入法至今仍为定数、定规与定法使用。

八种象,除去天、地、风、外,则木火土(山)金,水,为自然界,亦即所有生物赖以生存又同为所制的五种物质,其水木为生,金火为用,土为载体,天地定位风(气)使运化,其相生、相克、相制、相依之状,以物类象一目了然,以此类之,代入五星性质,代入一岁五侯,四季轮转,代入吉凶贞利等应事应势之用,便有了数理气象的依据。

变不可视为可视可比,依此则万物类象,所有物、象便:同在天地间,共依八荒存,都随五行运,荣枯随气转,造化在心中,广纳要和通,交联可畅游,定点都化空。黑从白中生,红极显蓝踪,交汇注黄色,和气造彩虹,真气见正色,旺衰各不同,相交势有别,子母知顺逆。当值不可伤,来去要顺畅,君臣主岁运,将令节气中。各行其使命,职司有分工,和合生福祉,悖乱降灾祸。

 

八 连山易的特性以及它的发展与应用

 

1、连山易之特性与对应、应用。连山易以它特殊的形态,相应地代入不同物象,并以高低起伏,明暗显潜的自身山象形态,及气色,阴阳,等光气作用与对应分别予以象征性依序分区,分数代入,其中包括人物等级与天地形物予以对应入列,这是周易时代把菱形易象结构图予以单独列象、分组、分类、入序,用抽象、形象按局势依数位代入形象概念,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与类象代数体系。

它的分组排列规则当与方形8×8的八大卦统六十四卦同,但它没有来复,只有绝对的按部依序随数入象,用的是抽象代入法,它的可变、转化性能不同于方形易象图,它有八卦定位的绝对性、定形、定势、定等级的三定及三合局,即形、势、气合一、合位,如有一物错位即生乱悖,生变化,或失或得或争

 

斗,用这样的方式来测见其吉凶,争合之形势与变化,因此与方形圆形卦象相比,它更具针对性、绝对性与具体化。

如山象的崇、伏、兼、潜、连、藏、叠,类阴阳气物的天、日、月、星、云、昼、夜、气,类人物等级如君、臣、相、民,帅、将、士、兵等,然后又分别以一,统相类相应的七种物象,从而便形成依物,顺序,由抽象到形象的定位组合与代入对应,它有着严格的等级、上下、尊卑理念,所以它也必然是封建制初中期的产物,是封建思想与体系的象征,是封建时代文化体系的模板,这也是社会进步与政治建制。

有序共存的必须,其利弊当以应用论,既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当然不可能独立存在,同时它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负有承上启下的使命,凡是存在并延续广传的,那么它必然拥有它的合理性,它的存在延续与广传的理由。

连山易象由于它的特定造形,必然肩负与山象对应的使命,而山象具有远比地象、平野、湖海、之水象更复杂,更具多样性,在远古,当为人类栖居、生活的最佳选择。

它的地域、地貌、形态的多样性,动植物,果木、水泉等饮食物资更是生存、生活的必需。当然,有善必有恶,有吉必有凶,如何趋吉避凶,用善而拒恶,当是人类共同的需求,这就促使人们去求索,去了解,从而力求明而知之,利而用之,这是连山易用于人与自然对应作用的贡献,是带动,发展自然科学的积极的一面,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斗争,力争从恶劣多变的生态环境中挣脱束缚,解释困惑,寻求解放的愿望所在,这种愿望的实践便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也是连山易的精神内涵,所以说连山易体现了一个时代精神,渗透着先贤们的集体智慧,心血,及顽强务实的意志,不屈不服,勇于探索,求知创新的精神,这一切都值得今人崇敬和学习。

与方形圆形不同的是,连山易所表述的是山象山物,它的形态质量及植被,生物的多样性,多变性是方形地象所不可比拟的,平野所有它亦有,而它所有则非平野所有,同样的三光、四象、六气、五运,在山象的不同质量、形状、物象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应与反作用千差万别,所以它所产生的物质及动植物亦千姿百态,所以上述连山易图用以代入的也只能是大类、大象,不可能更多代入,它自身的明暗、上下、高深,阴阳及色彩,有的可以为光、气、运所转化改变,但也有部分却不为所动,且反过来可以转移和转化光、气、运的性质,作用力及运行轨迹。

在一些特殊区域与物质物象条件下,对光气及声色进行吸纳,选择性排斥与接受、运化、储存与转移,更有根本不予反应,自行其是,自行其变,自行其守,而每一特殊区域必与其特殊物质,包括地质,地脉,地气及地下水有关,同时它也必然造就与培育特殊的物质与特殊的生物,从而造就了山的神秘。

欲隐遁者入山,欲修练者入山。逃逸、避祸、隐踪退守者均以入山为上佳首选。而如何选址则是最

 

重要的大事,尽管史前古人已从生存斗争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但一方面无文字记载可以参照,另外,生存及生活需求及生理功能上已与古人产生了巨大差异,除极贤达之大师外,大多数的当代人已不能适应古人类所可以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这是进化了的人的生理物质需求,思想意识,已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之间产生了变亦不变,不变亦变的矛盾统一、相互辩证作用。所以入山,山居的人群需要智者们用新的方法,科技的,经验的,实践与感悟,联想的,当代文明具有的种种去为新的生存,生活需求而改造,选择与创建新的生态环境与物质条件,重新修缮对吉凶,利害,得失,取舍的观测应对之法,作为生产、生活及行止,居所的指导与选择,修造应用。为此,古连山易及菱形易图已远远不能容纳,代入这诸多需求内容,因此,许多分支,流派、学说便应需而生。

因用而发展,不得不同根分支,同源分流,同派分类,立门建户,利于专研、专究、专用,从而产生同理、同规、不同法,不同术的现象,其中不乏自守、独专等,以致相互排斥争斗,同室操戈、同宗背向的逆流,当然这些逆流不能替代与阻挡发展进步的大潮、主流,这需要予以区别认识,区别对待,辩证地予以褒贬,以既承认又否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分析,以求扬善去害。

2、连山易对风水及道学等方面的发展影响与应用。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与生态气象环境给智者、贤者,亦即道学者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可静修静思,静练,又有登高望远,涧谷探秘,及丰富的矿物质供冶炼利用,同时各种动植物可供饮食,亦可供观察、欣赏、玩耍,甚至为邻为伴。

其中,不乏熟习伏羲,周易等易学智者与求学者,其观天象、地象、物象予以记录,测绘、运算、演示的学者、贤者。

有采炼日光的,亦有采炼星月光的,当然二者都需兼采服地气与中气作为媒体,以吐纳内息法为方法,通上下二极,透脏腑皮毛,定三焦之点而结天、地、人三丹,以纳三光之真,六气之正为用,这是大成者合日、月、阴阳同练,成交和化境。

如分而练之,则为日光阳派及星月阴道之分流,当然,因昼夜环境之制约其纳之气有异,其功能亦当有别,而人本身兼备阴阳、日、月、星,地气中气,自身均兼备阴阳,所以只要守中致化,采真采正,吐纳合理,则都合道法,都应视为正道,当然,这需修为至上乘境界方可通畅此类法门,而初学初练者必具清心寡欲,心脑豁达,从而去杂扶真,取清纯之气,吐混浊之气,或辅以形动,辅以甘泉药物,或精炼矿物调服以辅助,但均必须严遵吐纳、内息法门,及清心、守静、定性之规,循序渐进,自然成功,得法入道而通灵净体,开悟明智。这也便是去杂存真,吐故纳新,化有为虚、为清、为无,达空、明、净,而复生真我,这一切都需要特定的地域环境,自身条件及得当的方法,三者不可缺一,如此便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累以时日而渐进。

 

 

这种层次与流派在不断的应需要而探索与实验,实践中发展了冶炼术、中医中药学、气功,内功法的软硬功法,技法及武术,乃至四季养生法、药补营养学。人体气血运行及经脉受气,脏腑功能区别,五行分注应运、应气等学说,应用学的发展。

我认为探索与验证、创立这些理论的都是那个时代伟大的革新者与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他们都是现代科学的先驱。

尽管其间亦有金石炼丹惑于长生不老,炼采迷幻毒药,这些,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害,可以不论,而采补术中采童男女、采胎婴、采少男女元精为用者,尽管亦合补理、补法,但有违伦理道德,当以严惩杜绝、斥之以魔,类之以邪恶、祸害当不为过。此类人物古有之,今也有之,除之不尽,这实在是人类文明和谐之无奈。

除了上述种种外,道学的另一流派,当以自然现象,山区特征为对应的科技文化、学术,同时兴起。

山居既然有它的宜,当然也有相对的不宜,如金、木、水、火、土,这五大类象物质,都为生存生活所用,所必须,但同时又是大害,如石裂落、土崩、山火、洪水等,除木为生物无害,故震木处生门,三生万物,震雷之动万物向荣,周易卦象为颐,为嗑噬,余四种均为物质,所有生物赖以为生,为用、为体,所以它无所不在,不可或缺,得用和顺为利,失控暴虐为害,且为害巨大。

除此之外,风雨雷电当为其次,然而四物利害常与四象变生相关联,这在山区的作用反应尤为明显与强烈,事关生存,当然引起格外的关注,特别是出行和择居,其当于不当,不但影响生活,且与生死存亡攸关,所以测行、择道、选居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课题,一种无与类比的专门学问予以重视,这个学问便是至今流传且不失其用的堪舆地理学,亦即俗称之风水学,其学者为人推崇为专家,为先生。

当然与行居吉凶有关的还有许多因素交互作用,除对水火金土(木),避其凶暴害外,取其利同等重要,且其并用之所,同样生长与生活,居住着以此为生的动植物,所以便于取物的道路、水利,不利于生活的空气条件,避风,挡雨,避雷之侵虐,光气的流畅不散,空气的和润清新,燥湿得当,湿凉适宜,聚散有度,光线的明暗合局等。另外,居可远视周边物象及来者,而不为来者明见、远窥。还有猛兽毒物入侵为害,甚而敌对之人亦然,所以人之居有守有闭有拒,出之畅通便携,等等都在观察之中。

除天然既得外,易改造、可修辑、能转化则需明察。这些择址规则,小可洞居清修、独户隐居,大可族群、城堡,同时也适用于屯兵布阵,扎寨安营等军事应用。当然,最难阻挡的是猛兽及无处不在的毒气毒物,这些只能用生克原理,或以物拒阻,或以水火、药物、药味驱阻等法,如驱兽用栏栅、用明火,驱阻毒物用布栽种克毒之花草、藤木,或以克毒物之相应药物,散味、烟熏等法,这些都是风水学的补充与改造转化法,顺便作一简介,后面当单独予以解说。

 

 

九 易经的综合发展及

对宗教文化、人文文化的作用

 

1、易经与佛学之影响。从古易的圆形天象,方形地象,菱形山象发展至伏羲,周易,从而又派生归藏,应该说圆形天气、物象,以物侯、历法、卦卜、刻向及运化轮回之说为其主要内涵,加以发展分流、应用。

易经之归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佛教禅宗文化的先导,其学说已初成体系。所以当印度西方佛学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后,便与归藏学说不谋而合,从而迅速融合而形成中西合璧的,更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禅宗佛学和佛教流派,除了经文理法,无论从造址、造形、用色,法器及着装,包括剃度、九印等无不从天、从圆、从紫、从黄,玄天象貌形色、其金碧辉煌,宏伟气势则象天,故富贵从佛,飞升入空皆从此理法,包括建塔造寺,坐化造化,晨钟暮鼓,转轮念珠,合数,均循此规守此法,其目标则为空、明、净、悟、定、化之境界,而修其法必去六根、六念,不执着,不着形实,唯遵天理、气运之法度,崇升腾、光明之教义,而去牵挂,舍混浊,致空明净境,所以它必以广传为用,以思想、灵魂之度化为体,而去实,超凡,脱形为理。

2、易经与道学之影响。连山易乃为地之山象,当然以实物,以人之生存为本,崇人道、物道、山、地之道,水道、光气、日月星之阴阳道,体物之质,物之变,物之用,物之合。所以它必以实像、实体为应用,故它以中和、清虚、明静为追求之境阶,崇水、崇风,崇日、月、星,同时崇生养、崇物,利用养生、造物、采物为用。

道以采纳、培养、修炼,以虚我、纯真、、清透、化合、交合为追求之目标,以观测、实践、体验、思索与比较为手段,来积累经验与技法,所以它的理念为务实、致用、见真,虚静以思以纳,澄清而去伪明见。造福、传知识与民、于政、于国,而自守清静,淡泊,无为有作,去迷去伪而修真,它的至高境界则为:至清明镜,入虚无化境。

养元婴,元神,接先天精气而吸取日月星光以培养而成真果,返璞归真,这种原理当然以气为用,如内外气流通透,当然可以减轻外气对人体,对脏腑内气的气压压力,并交流,达成轻舒、虚无,经过滤而轻清透,经吐纳而留纯去浊。 

气为载体,便如同样的重量却又不同的离心力,就如一个人未饮食时为100斤重量,而当你饮用5斤重量的食物,未经排泄去称之,其重量并未因纳入食物而相应增加,但如带之于体外则必然加重,这就

 

是气物反应。地心引力和气压,在气化与气透的条件下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改变作用力之法。

所以不同空气,气压,气化会影响人的生理,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气血运行之变,会使人的思维、心态产生相应变化,人秉气血而生,而成形,气血变则心性行为变,其中包括质量与行速缓疾,通则舒畅,滞则郁闷,虚透则博大容纳,闭塞则纠结暴躁,而浊杂燥湿都会使人或偏激失控、或淤腐迟钝,所以生活所处的空气质量、气流状态。气化条件对人的思想、精神,及行为举止有着巨大的影响,并直接与间接影响人际关系与事业成败,所以如何理气、择气、用气对人生具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修炼者必择地,择环境练吐纳的原因所在。

虽殊途而同归,尽管佛道之对应及方法有极大差异,但用气、纳光、入化、守性上则具同一性,自然法理不可违,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应与作用,但守一样的法则,最终必然会走到同一终点,归根返源,交合于一,于零,这一点从中国文字上也体现众多,如空虚、清净、道理,等均联连并用,互为佐证与补充,而不分彼此,古贤达的种种明见当为后来保守、自以为是排它、断交、阻流者汗颜。

我想,学佛理的当上进无极,学道的当清真自守,虚怀若谷。儒学者当广思博纳,务实求真洁身自好,三教共体同根,理应交流互通,和睦共进,方可造福各界。

3、易经与儒学之影响及卦爻文化之发展。除归藏尚佛学,连山尚道法,而周易更多的对应是政治、人文文化的儒学,它的主题内涵当是观测自然而利民生,用合理的方法制历法,纪岁时利渔猎耕作。制礼仪,定制度而规范行止。政治、社交,物流交易。设卦象,以文教、以象数示吉凶利弊,指导规范与警示行止,服务民生福祉。

所以儒学更重人文文化,更重传道教化,更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应用。

以卦卜为教具,用以示象,示数、示气运、示因果对应、旺衰休囚、吉凶利弊。其说象、说卦、论爻都当是儒学用文之法,或隐喻、或借用、或类示,这些文法对后来文人用文之法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所以说,卦式与卦词开启了中国文化,文教,独特的语言方式。

以思想内涵为本,切不可拘泥于教条及形式,更不可仅仅以爻辞套用,而以模式化的方法摇、抽卦式而定断吉凶宜忌。古贤者早就有过告诫,善卦者不测,善测者不卜,这个善便是读易者需以明卦象、卦理、卦数,卦气为本,以变应变,随机而变。

我认为,先后天卦应兼学共用,而类象之梅花易当与六十四卦同学互用,方可更好地博类互通,以达明理。通彻易学、易理、易术、易法,自然可以明智、灵感、灵动、灵通,如此者不测而明,不卜而知、见因知果、见象知数,而气在其中,方可理会祸福共存,吉凶一体之意。如此则可以祸不必避,凶不必畏,守法、守中,以定,守本坚性,守德厚道,自然立我威,然后达到随而不随、处乱不乱、不惑、不困、不

 

惧,我守我信,我行我素、形神合一、言行不悖、处事合理、举止有序、与易化同。这是儒家修养立身、定性化文的高境界,至此通化之境即与易理合,而至返璞归真,天地人通,与道佛合园,共和,交流自然,化异为同、通根共存、殊途同归。

 

十 方形地象的特殊功用,它的具体应用及发展

 

1、方形地象的应用数理,分配,置宜。方形地象从伏羲到周易,以及古易的演绎,它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象形模式,到伏羲易象图后期,周易及连山,归藏易的分流发展,方形易象也同时开始以相应的方式被开拓应用,除了以它独特的结构形式更方便地按序切割分化,成太极、二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代数代入外,又相应地完成以一、三、五、六、九及十二、十五、十八、廿四、三十六、七十二、八十一等分割,完成了单数分化的三生,五成,六轮,九极,化生法。代入向中比邻,来去等分倍增,分界,等数理概念,完成了除本身地象静态均衡外,对天象动变、化生、分割、数变的代入,使其更具丰富、全面的动静变化及包容代入内涵。以它独特的方式、形态、列序组合,联通与分割,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合理有序地代入菱形、圆形的所有时空、数象、运化分割及对应理念与原则外,它更方便切割、分配与运算,更符合地象地域空间之界分、联通、合作与独立,无冲撞可面对且无空隙无遗漏,静守以待面面俱到,所以它为分配、界定、交接连线等需要指示了模式,更方便数术运算,数象代入,合理分配乃至几何状角度切割的体现与运算,以至可以任意计算空间、地域容量,以及准确定位、定向、定距离并标数、标名,以此模式广而推之,用之于置器、测绘、定局规划、建宅建城、分地置物、分配、建制、修渠筑路等几乎无处不可用,无事不可通,可谓面面俱到,万事皆应。

在分配上,如九州分野,诸侯封疆,乃至田垄宅院,渠沟道路,种植间距。小至宅舍内的应用分配,置物分配定位,分配置放得当,便利适宜,合理有序,各就其位,面面俱到,各尽其用。而此法用之于时间分配、人事、管理分配,物质及劳动作业分配同样适宜,而完成这些只需制图、建表、规划定数便可,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已司空见惯,几乎人尽皆知,但在那个文明初开的时代却是多么不易的发现,多么不易的探索与呕心沥血的思索、验证、运算与发现,乃至定理、排序、制式、联想,乃至推广致用,而这些定理法则不管现在科技多么发达,工具与方法多么先进多样,均不可违背逾越,合其理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废,合序依理者通顺,反之必生悖乱。

2、地象合山,天象风水学应用、发展。方形易图除上述之用外,当然还有实践应用中的阴阳,光气作用,而除了方形的对地域空间的均衡,全方位分配利用,定位,通达静止等功用外,同时也必然因阴

 

阳,光气,自身地象、地气、地质,及周边环境之影响而差异,这便是平等中之不平等,相同中之不相同,不变静态中之变异与动态。

单以平原高坡而言,宅地只需以水道、路、坡洼及朝向、土质,以证优劣利弊,然后在分配上各取其宜,其间包括牲畜、水井、储藏、厨灶、茅厕、厅堂。而卧室则按幼壮老及男女各自特点分别制宜而居。

而其门窗朝向除采光明亮外,拒风纳气,避直射之雨又当是重中之重,一般均以东向南向建门窗而纳光气,而其背则以阻挡阴寒为主。人们一般都守正为用立向,因为居所宜静,宜温和流畅,纳阳明之光,温润之气贯输养生,而四时之风必生四角,雨雪也必随风行,故四正则可避直射之风雨而纳明正之光,宅建之四角则可分解风雨之射势。这样便可形成纳气不通风,变直射穿透为环绕、和顺、流畅。

建围墙一般取东南,不与内宅正门直对,如形势必需,则以隐屏阻之,引其风气绕行。绕行之利在于化其势而不使穿击、冲撞、流失,更可以缓行、留蓄,而遍布周遭,从而降其浊物,传送清纯而利吸收,这是风气之道与人行之道,同道不同行之别,以此理推,则内宅之门与门,门与过道,门与窗不宜直对,另外院门,大门来风通气之外部不可阴湿、坡洼、腐杂、直道、直水相穿。

以上之理乃纳吉避凶之法,所以说门风风气等绝非迷信,其法其理当为自然科学。

除上述之基本原理的相对应用法则外,不同地形、地貌、地质入局,尤其山区则复杂得多。除地质及高下外,对周边形势的观察分析尤为重要,除物用,水木植物道路外,必需认真体察它的可变性及光气的反射、侧射、绕行状态、及改道、作用转化等,其纳、拒、避当因地因局制宜而采取因变而变、因异而异、以化而化之变革。

人们以地象伏羲、具象、龟之静态,以蛇象水陆之道,代象其形其行,而以龙象江河云游,山脉起伏,其踞其卧,其腾其潜,气势千姿百态,万象万变,但其体、首、尾、足、背、腹其功能,情状则不可变。

以人、兽,同龟蛇之体形体用同法,则避其动,用其静取其藏守之穴为居。且不管真龙如何,这种以象形物、以物形势,类物联想的特色,化刻板为活泼,造形解意、化死为生的方法,比之就形说形、以物说物的刻板说教更富新意。

其次,风之形态,行踪与势力当然都以气为体,风之传气导气是一种指行、传播的动态,便如六气轮转等作用力,还有便是正气、化气、使气、造气、理气了。道家用之于修生养身,利异民生、自然生态条件改善。儒家用之于政治,民心民意的治理与教化引导,气之本身如清水,如纯白,如无物之容器空间,如明净之天空,有隙便入无处不存,所有物体无气则亡,气活则存,所以凡有形之物皆秉气而生而存,不同的是以气之质、量、属性而异,气之质的变化差异,地气当以地质的介入,地表之气当以地表之物介入,

 

而天空之气同样以空间之物介入。

除此之外,改造气性、气形、气质的主要物质当是光谱、光能,这是气化,寒暑温凉,凝散升降的直接作用力。其势便为载体转移之动,而以移转生动、造势、传导。

无物不以气质、气势而成形,具性生灵,所以气质气势之异之变化,其物必随之变化,这也是所有易理易象的根本概念,说易理不能不说象气数,而三者以气为本,气之运化则以光水为用,气动则以质变,负载之轻重、含质之量的大小众寡及载体的转移迟速而异。以此推之则不同的地理、地质、地势、地貌及光照,造不同的气,不同的气质、气势造不同的物质,生物及物象物性。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应该加上一方的气质造一方的物性。人本为物当然也在其中。

任何实物均可移之,而气不可以移,气物之移质量即变,其性也变,故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故虽形物改移而其性不移,形物移地则物性、物质也随之而异的现象令人感叹,此物是此物,此物非此物,这指的是物是物非,形留神去,物是性非,这一切都是气质之特殊性,不可转移之定性,其法理不可违,实在是造化弄人。

所以质变则气变,气变则物变,形变则势变,势变则气化、气动变。知其不变,知其变化则可以改变,造化、引导致用,改移为生,造物致化,修道以引。

3、道法的风气、水质、光色的作用与利用原则。所以道法之本在于理气、化气、纳气、用气、导气,其自修者除择地修造以培养气场致用外,内修必清心绝虑,虚怀若谷,吐纳有序,故道德经说:道乃道非常道,指的便是气道、心道、德道,其道亦可以导讲,也可作路线解。

如佛家之度化,彼岸此岸,升天坠落,如来如去,其间均隐含道意、导引,指向而决定转化善恶因果,这些道都乃无形有质之光气道,意识形态之神灵、心路、思想之道,同样可以培育,变质,造势,引导、转化、澄清,而达舒畅通和、虚纳清逸之境。而道忌淤滞,闭塞、冲撞、暴虐,如此则为无道与悖道,恶道之行,所以常言恶行,暴行,倒行、强行,亦即形容行道之顺逆、致善致恶因果,以人事说,路线选择,路线之争关系成败,吉凶生死存亡当依道法审慎对待。

自然界的所有物象、物质、物形、物体,都各具其特质特性及生生、生化之理,它的本质如日月星行,及其光线,如纯水清气化行有序,这些原生物质交互作用,化合而造物、化生,所以万物生生有理,同受其质,而生化有别,形性有异,各存自然原质属性之信息传导与作用,并不断地纳入新的物质信息而予遗传,这种自成体系的信息系统,各自以自己的特性优先纳入与过滤、选择以纯感性的方式作用于载体,即物体,并指导物体应需、合理、随性予以相应地改造,转化其形态与功能,我想这便是生物形成进化的过程。

 

 

遗传物性与进化密码决定体态,特性与功能的进化,这种过程便如三原色加黑白,经交合、复合再交合而生无穷色,造无限形。而声、光等的原质与交合化生亦同此理,所以同时也合物质、物象以至生物之进化转化原理。

人类以得天独厚的多样性、全面性物质复合,所以它存在对宇宙信息及自然、宇宙物质的全面吸收。所以它得以完整地较全面地进化与改造,不断地充实、丰富、可遗传的自然,宇宙,物质原质及复合再造的生物遗传信息密码,不断吸纳,不断复合,不断丰富,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不断地从感知,思维智能及生理,身体的结构,运行功能上更趋进步合理,吻合自然造化的不断进化完善,这便是物质不灭、造化积累,信息遗传,创造与改变自然,改变物质形态和生物世界,至今它仍以这个原则,这一方式,作用于自然与一切物质世界和生物世界。

值得关注的是进化到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化到了能够理性地了解宇宙自然物质,生物的构成及其物性与生物信息密码。可以以科技手段改变原生态的自然复合,进化序列与规则,从而进行化学与科技手段的人为干预,使一切自然运行法则产生混乱失序,其中包括气象、地象、物质、生物的对应、关联,相依共存的自然组成,自然化合,自然生和,相生传导顺序和法则。使生态,尤其是气质、气道、光化、物化的自然运行生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因果关联,用极必返的作用,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条件下,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用之得当,当然利自然,然后作用于人,反之则逆自然,破坏了自然法则,自然的生生相依循序生化,复合得体的法则,必然以悖乱失序、失控,反作用于物质生物世界,使人与自然由对应转为相对,由和合变为离散的局面。

所以说一切事物都有其双向性,都有其同异,顺逆之导向,从而吉凶返向,应利生弊,其离心力,作用力越大,则本根的承受力,反作用力也越大,自身之力反作用于自身之破坏力也越大。

文明、科技进化,改造自然生态的手段越高明,越需正确规范导向,否则其破坏力,其凶、害,亦越大。

先贤古人们以清真净化,返璞归真以见真吾、真性,而与自然本性,自然本质的遗传信息密码相同,遥相呼应。这是回归现象,返祖知生,知生生之道,生生之源,而悟,而明真,必清净,虚空其心智,其形体,而以原性、原质,原气交汇通融,则可见真生,真性,真灵,真自然,这是任何以物替代、复制所不可替代的,越进化,越复合则必离本质、本原,本性越远,则离清净、真果越远,这是相对辩证不可背离的法则,所以人类如何对待科技进步,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引导进化、改造与利用,造自然之利,善修自然,以智利知,合理作用,而造福自身,这便是大道、大理,大私。

而以利生之道利己,这个生便是生态,生化,生物,而其道则是一种思路,一种德行,一条路线去

 

指导行为,培养风气,扶助正气,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弘扬树立正气,培育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气氛。另一方面,以利害予以引导,利用人的趋利、趋益、随流附势心理而引导之,这便是因势利导,先育智培思,输之以正确的印象、观念与信息,以利害荣辱来引导拒避、趋应、附随,这是方法与手段共用,这一点古人用之,今人用之,有古诗言,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便指因杨贵妃的榜样导向,使人们因利而转变观念,所以榜样的力量加现实的利益可以引导观念,引导社会风气流向,利用人们跟风、逐流奔利的心态习惯而利用之,便如风水学中及修养术中的引气、引流之法,类而用之则可同法收同效,事半而功倍,当然,这一切乃理政者、教育者、制度者们把握,故道家有专著,道经与德经合二为一成书道德经,以为政治之用,也就是修身、理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当然同一原理如错了榜样,错了导向,便会产生逆流、悖向,而乱了法规与风气,亦即乱了方圆规矩,致使失道乱序,便如唐代杨贵妃之榜样所产生的势利效应,这便是清风正气,和合有序,交合有道,立、守、规矩位数,便如方形地象易图所示之法理,气数、定位合道,界定之规则,它既可以用之于营造、分配、运算,向中守定,交流有序,可以用之于纳光、导气、化气,此理法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政风、养生、立邦及民风的引导培养与造化。

 

十一 易经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及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及进化

 

易经除了由古易、伏羲、周易与连山、归藏、方形地象,分别代表了各时代的文明、思想与生活状态的进化演变过程,同时也具有相互之间的异同性,自行发展应用又相互影响与利用,具有不可分割的对应关联作用,异法同理,互补旁通,这便是同源、同根、同法,而逐步分枝、分流、分向,但不可分割,且最终又必和合归一,便如人类史各阶段的进程演变,而其终极亦必然进入大同共和。

分而复合,这是三分天下,然后合二归一的定理,便如古易之三图,交合套用方可取长补短,移盈补缺,以实充虚,而致动静兼备,时空有度,虚实皆应,包罗万象。

绎易经意,当以日之出没,一经贯通,同时以一经通合四经之异,而以经联变通。

易即为移,为异为变,同意。

周易可当周公、周朝讲,亦可意译为园之异,园之变,园之移,此周则为周遭,周边、圆周讲。

同经套合则方圆尽得,便如天地相应,阴阳相随,虚实无间,动静互用之理法而作用万法。

前面已经概略介绍易经的基本组成、形成与发展,充实,丰富,合而又分的演绎过程,这一切都是

 

推理与联想,以古及今,以今及古的辩证与逻辑,个人的感悟,经验,随想的发挥。

带有自我主义色彩,及时代文化与科技的局限和烙印,沿着这样的思路,以易说易,以易象说一点易理,易变和易用。便如佛说度化,以此渡君到彼岸,而到了彼岸,此又成彼,故由此到彼,又由彼到此实在是轮回之法,但彼此可以互换,其景象不同,故先人译释迦牟尼为如来,实乃深谙译意之道,如来,也必如去,彼此呼应,如作虚讲即似乎、好像,则似乎来也,似乎去也,似乎加似乎,以来对应去,则无来无去,非去非来则留之于中,本无物形,无以形物,心有即有,以心造之,所以心诚可造,不执著于形,则可化万千形,造千万象,以心诚,心念为本,读易者亦当如此理,知易,知变易,知易理方知我即是易,我在易中,易在我中,以心通化,则我可化易,造易,变易而不易易理,如明白这个道理,中国文化名著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然后山海经,封神榜,聊斋,乃至西厢记等广传不衰而褒贬不一的现象亦可明白一二。

透过现象,去伪存真,舍枝还本,去目提纲即明白三国演义作者予诸葛先生名号,亮与明前规之以孔之意。而西游则以记游取经为本,红楼则以梦为题目,其广度深度和写意抒情,类像比拟当各具意境心路。相比之下红楼梦多于写实,才子之作,多一些实践体验与感叹,其境界与广博却无法与西游、封神、山海、三国乃至聊斋比拟,之所以为之推崇,不过更写实般复印、录制那一个时代,那一个阶层的生活,触动那么一批才子佳人心灵深处的感慨、共鸣,不平与向往,它所反映和联通的是一个文化人物系统的思想体系,所以得天独厚,为落魄的、不落魄的、梦求的、失落的文化人群所追捧,说这些我并无贬红之意,但这也是一个时代现实的写照,理解它,比了解、研究红学更具意义,就像熟悉易经理法远比通晓卦卜技法更具意义一样。

一孔之明,灯烛之亮怎可与明星比照,所以知易者需知易理、易变,方可触类旁通,择其意,类其理而用之,似离易却是宏易守易,而读易,背易、坚守易图,易规不敢或异者,虽信易守易却已离易,虽倒背如流,技法熟练,却不知通变、应变,而致教条、刻板,终归愚滞,纸上谈兵,一旦离谱便不知所以,此乃书生意气可嘉不可用。

易经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坚持画象刻象,记象,然后依序列象而知变,而后应变、应用,这是实践到理念,观察,记录到认识,联想类推,从而产生原始朴素的相对意识与逻辑推理,以不变去认识变,从此及彼从因及果,这种实实在在的观察,记录与比较,必然符合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而这种合自然法则的认识及以此而派生的方法与联想也必然符合自然运行规律,由于这一正确的方法与思路之引导,从而延伸与发展,它是一条由实践到总结,然后再产生联想与推理,并再行实践验证,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行为与思想相结合,交互作用的探索进化之路,所以它所产生的认识与方法必然切实可行。

不断的认识自然,不断地应用与改造自然,积累与巩固经验方法,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方法,这是社会实践与易学发展相互作用而不断进化的科学正确的推进路径。

生存斗争是一切物质,包括动植物在内的必然,除了自然的施与与摧残双重作用的应对外,物与物之间同样存在相依相生与相害相残的作用力,而一切物种除了应对这些作用而进行自我保护的各种方式生存斗争外,尚需延续经验进行信息传递,以使其物种得以延续与发展,适者生存,生生有理,所以,所有得以生存与延续的物种,都以适合自身条件与功能的方式予以自我改造与生存进化,而这种进化最关键的便是信息遗传与信息引导作用,然而给自己创造生生条件与生生方法,以利避恶去凶,趋吉守利,这一点原则上与人类一致,这便是物性的同一性,关键在于谁的方法更合理、更进步、更占自然之先机,谁便可以更主动,更多地获取生生之利、养生之利、及避恶去害的条件与功能,乃至化凶为吉,而人类以自己的智慧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占尽了这样的先机,使自己逐渐培养出一种特殊的灵应、灵觉功能,以创物,造象,观测记录的借物、造物、用物方法,丰富了其它生物仅凭遗传信息储存、记忆、印象、以及声味之气动,及气质之异予以信息传递来指导生命行为及沟通先知,警示作用。

人类以图像、刻画,丰富信息传递,以分析记录方式予以留存,延续积累而日趋丰富,以工具替代体能之不足,而得以进步与强大,但这种技法、工具的进步及对体能的替代同时使原始的灵应直觉及体能逐步褪化,使本身个体的感觉系统及信息感应辨别应对功能,迟钝及消褪,以至落后于其它生物,这是此起彼伏,此长彼消的必然结果,所以有许多修炼者,清新寡欲,欲返归自然生态生活方式,实在是在寻找一种原始生命与体能的回归,从而重新获取灵觉、灵应与灵感的原生境界。

我认为,正确对待这种现象是今天人类必需引起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适当的仿原生态体能锻炼,以及生活方式回归,工作及作业环境有意识的改变,以增强个性化智能培养及体能、功能、情趣培养者都会产生极大益处,从而改变对工具,既有技巧、技术模式的套用依赖,而使自己本身的智能、潜能褪化,乃至颓废,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我褪化,物种褪化现象。

工具与技能永远无法替代生命本身的功能与智能,更无法创造智能信息密码遗传及生命动态感觉的乐趣,生命原生属性本质与自然原生物质接触沟通的感动与触动快感,况且过多的依赖既成会造成自身智能与感觉系统的麻木,并影响工作、生活激情。

事实上,易经的许多内涵及指导性功能并未被发掘与应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沟通与矛盾,正在日趋严重地变异并影响与作用到人类的生活与发展,所以人类没有理由满足于既成,只思索取与享受而不思进取奉献。按易之原则,凡取物必三分,则返一、藏一、用一,这个原则无论在动植物的取用或者对土地的使用,如轮作,间作等都不使其资源枯竭,破坏其自身的休养生息与自我修复、破坏,

 

伤害生物及生态对应关联,破坏自然生养法则的事坚决不为,所以对鸟、兽、鱼类都顾及而不在其孕育休养时取用,并把这些作为绝对原则纳入仁德范围,形成一种人人遵守的共识,它的保护与取用,当以其物之生长、孕果轮回周期而定,这也是周易之物候消息及归藏之生物轮回作用于生产生活,指导规则,指导自然物象,定期取用,养育与收藏的时间划定,以利于合理培养,保护资源尽可能全面地利用、取用资源而不致于浪费与伤害。

从现代科技发现证明,小至木草虫蚁,大至海洋、空间,山川,乃至地球都有其生生法则,自我培养与修复的原则及底线,一旦这个生生条件逢到破坏,那么它的生命,生态系统便会病变,便会异常,失序。而掌握了许多高科技手段的人类,其工具与方法,索取自然物质的主动性越强,并把手段与贪婪无度相结合,以至于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应,顺序,互动,转化为强取豪夺、侵害、而把关联、亲和,转化为对立、逆行失序,其产生的反作用恶果将十分可怕,并且这样的反作用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简单说,宇宙物质,可见的便是日、月星光射线与地球地核的物质,地表物质及形态,通过一定空间的气质气旋,亿万年来的相互作用、交合、生化、对应、联动,而形成特定的生态与生物培育条件,这是物质+物质,条件+条件,物性+物性,复合产生的中气环境及地表复合空间,产生了由其生化质量的特殊复合顺序所形成的生生法则,所以它必然符合生生之理,所以,一切原生的存在都必然具备其生存、存在之理,这里指的是自然的对应作用条件下的化合、化生,是原生态的合理的互动互依,这种交合化生的条件,相对应的质量属性及动态法则,如果对应的任一方改变了本来的质量、属性与动态,那么便改变了对应与作用的条件,改变了交合化生的原生条件与序列,所以便相应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最直接的作用便是中气及地表空间质量的变异,从而改变一切由此诞生的生物的形质与生生条件。

物质不灭但化生有异,不同的物质化合条件,自然会化生与之相符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这便是变也不变、不变亦变之理,如果说地球是由宇宙物质化合而成,太阳当也应此理,不同的是所含质量不同,互相作用以不同,互补而交合,故易经以阳天为父,以阴地为母,阳之光色为精母之水气为卵,交之合之,阴阳融合、复合而生物体,受质不同,受气不同则化生不同,所以地球为母,太阳为父,中气载养化育,当合法理。

报母恩感父德珍惜所养、所育,故乡之情乃人道之本,报恩慈,悲其衰而善待之,善养之,乃人应守的仁爱孝义,所以说以一还三,其另一意义便是取一报恩,用一养生,留一育幼,传承不悖,来去顺理,所以以母德、母体类地球,其情理言之,亦不可暴取强夺而伤之、坏之、败之,当行取补之法,惜珍之情,同体之义,善用进步科技,科学手段,取补养,强健母体养地,方合生生之性理正道。

如何正确开采汽、油、矿藏及地下水,如何合理、合法、合情的复合利用地球资源,如何保护、培

 

育,地表中气养地,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选择,恶因暴行,贪淫,还是善用顺用,节俭守廉,这需要为政者,科、教、文者的明智与努力,需要全人类的感悟、自律与合作努力,形成新的德行共识,化逆为顺,化伤为补,化离为合,一体相连,形神共和。

以上述理念理解易经之天人合一,人兼天地之形神,同感,类同,由油、气、水、矿物作人之脏、体、脂、肤、经络、骨架、营、卫、气血及津液体液,失之,偏之、散之、离之、便会乱了生生运化之道,病,伤,散、乱随之而生,如人之触一发而动全身,伤一脏则化机绝灭,质变则生化性能变异,内变则运行偏激、偏离、失序、失和而致震颤,更甚者致重心不稳,自转失常而致生气失常、离道,而水光气之传送交合离谱、失和、而致暴乱,强弱不匀,传播无序,此言当非危言耸听,这既可以数理化之科技体会,也可类现象联想观察,比对印证。

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气道,水道、血道、经络、皮毛互联互动互用,堵此可以及彼,点一穴、断一脉可以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这种作用与影响力可以从人的身体构造的关联性,也可以从三种易图的互用,乃至现在的电信、道路、物流等诸多方面的互动、关联、影响,网络传播之相互影响与作用关系予以印证,更如质的影响力,如核利用与核污染、核扩散,细菌与病毒,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的危害与传导。所以越可通用、转化、泛用的传媒,无形物质,便越具连锁、联动的广泛性,而它的利与害则同样的具此动能,由此,发展使用更需慎之又慎,切不可急功好利,顾此而忘彼,贪利而忘义,见益而造害,学掩耳盗铃,坐井观天,藏首不顾腚之类,而自欺自慰,更可怖的是把晚霞当朝晖,把夕照当晨曦,殊不知当您自夸辉煌成就,超越的时候,黑暗与灾厄正循踪而至,如影随形,在你饕餮享用的时候,却把后代的种子与养地毁灭,而断绝生机、生源。

古人创传易图,教之以生生法度、法规、法行,仿天地日月象之行踪轨迹,而制趋吉避凶,守利扼害,和中顺行之图示。教导对应,关联,相依相生,承上传下,培养生息之法,予以传示,警示。

传而至今,获益至今的后人,实不可受益忘警,得利忘义,只知取用,只知利益而索利忘害,顾此忘彼,不畏警示。

古人从先天八卦的乾坤定位,雷风相激,山水对穿,水火相射,以老、长、中、少、阴阳男女对应之法象人象物,这是八卦依序相对定位法,以应历法,节气物候,而又造后天八卦予以补充,用物性、物象生化,动变予以代入,除对数成十五,三会十五的三合成数外,转以坤母于上,逆行而统二女及长男,而乾父上逆护少女而顺统二男,其对应之法变为顺逆,护率之法并代入数序数合,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它最重要的功用是以物象,物性,五行依性,依象对应,生化定位,其主要表示在南北上下,以下之坎水,冬季正位,而隔山土生木,而震木承水之生,山之载于东方春季正位,长男阳木,携长女巽风阴木,顺生

 

居南方上位,夏季正位之中女离火,而离火则顺生以西南之土居之的坤母,而土之坤母又顺生居西方秋之正位的少女兑金,而兑金复随乾金生北方冬之正位的中男坎水。这样便形成了五行之性质随季定位,除水火不分,自身本体同性阴阳,均以中入位而借土化生外,其余则金金、木木,阴阳相携而以阴生阳,以阳生阴顺行而生。另外五行除土以外均以相克之异性,及阴阳之变异而对应,这样布局便形成顺行生化,异性以阴阳之异对应对化,同时也合自然之象,如阳木依山而生为松柏坚实之木,阴木居夏初春末水泽之地而生育孕果为花果之木,木居东方春季而呈青绿之色,而兑居西方中秋之地,秋气收杀,籽实果坚,其气清凉芳香而呈金黄之色,合金象,杀落籽果,而乾阳金,居坚土山位,载籽果而归入藏,当需健行,而开门出、入归而生坎水以藏物养冬,余则坎水化生,育山阳之坚土,离火则化坤地之阴湿而致用,所以此图合五行之性各入其位,各具其象而顺行,转化生养,其物象、理性、异同可辨,生化运行适度合理,当然这里水火已按炎上润下之性,而非依形势而定位,而移山,换地,置风,之定位,也许是应上述生生类人之理而代入,也许,也有制度之时所处之地域参照,以实形定山土之位,此只作设想,明其理,适其用,通其法才是根本,所以可不必深究易土移山的其它原因。

综上所述,说明古贤者在认识论及应用学上的一大突破,二易各合其理,致用研学时当合理应用,相互比照,触类旁通,则可以更明白,更广泛的应对。且不可彼此扬抑,独立门墙而堵塞通明和合,当学古人博采广纳,以自然为师,以观察体验为法,以物化、物象为体用的辩证思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思考,验证,求索,以致通理,明理、合理,而成就真才实学。

明白了自然生态物象的基本法理,它的生生,顺序及对应,当然也就同时了解了伤生害体,逆序,失和与对立冲撞现象的危害与原因。

知因则可转因、改因而使恶果修正为善果,正确的、合乎自然法理的方法与路线,可以产生相应的功利成果,对应、和合、通顺,必然产生生生向荣之象、之果。当然这样的应用改造,在实践中的反应是错综复杂的,必然因物、因时、应地之宜而灵活应用,这里面有一个产生功效的时间,顺序与假象、现象、问题,还有联动作用与影响问题,所有急功好利,只见近利,现效的行为和思想都可能产生顾此失彼,利此害彼,祸随利生,取今失后的恶果,所以这一切除了全面思索,权衡比较利弊得失及方式方法外,还有一个仁德礼义问题,个人品性修为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功利取舍,贪小失大,利己近利而恶彼伤后。

在不同的思想及知识指导下,同样学问,同样方法,会制造不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作用大小也将随学问与手段,方法的大小而发生利害结果与影响,这里且以古之大禹治水及愚公移山之传说予以解说:古之禹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率众治水不已,这里且不说一个帝,在今天为一个平常人亦值得标榜,且身为帝王身体力行,在今天看来几不可能,然而在那个时代,我们把它划分为原始公社时代,这

 

种现象也当是官民,乃至帝民一体,共同劳作,按需按能分配职责,劳动及物质供应的侧影佐证。

帝民一个共同目标,便是战天斗地,养生利民,改造自然生态环境,这里体现一种为后来人称之为人定胜天的精神气魄,这个战天斗地与人定胜天,实在是以循自然法则情况下战胜异常,克服灾祸,与悖乱斗争,而不是以天地自然之生养之善行,生生法理斗争,并不是把天地自然当作敌对去斗争,所以后人在用词上不可以简单省略,以至模糊概念,混乱视听,以至断章取义,变是为非,尤其是这样一个大原则、大是非,更不可不分经纬,简略用词,以至混乱视听,指导不清,而致生祸害。

民之愚不可畏,导引失职,指示不清,则不可恕,所以今人当以禹之精神及身体力行,恪尽职守,奉公忘己之行为,品德为榜样,并予以宏扬、学习,但精神归精神,事情归事情,人之善德绝不可以等同于事之利弊,只可以与初衷与意愿这个意识形态等同,事物之因果利害有它独立的、不以个人,不以初衷愿望而转变的对应法则,它是严肃,铁定而不可变通,商榷的。

从风水学角度,现在应当明白,治水、治风道,改水路,导气流,其根本原则也是自然生态法则,便是,曲折环绕,起伏似蛇行,如龙游抑扬顿挫,方可清其质,和其冲,缓其势,蓄纳收放有序有度,而利归范应用,止暴止虐。

所以说治水理气如训虎降龙,当慎之又慎,指引得当,方可化害为善,化凶为吉,开塞得当,通堵合理,禹之治水法,急化水患,以急泄而消侵地,害居域之灾,而不知利用水情、水势,灵活应对,综合权衡,三点一线可以中标,如三点不同线它需移一点而合应用,其间,必有一舍一移,择一而移之,目的乃以合用为主旨,而最不愿又最可行之点便是自移,虽舍弃却可致便利,可以大得利成,于存留,移动,抉择之间而定得失,难易,应情因势而取,活应活对,灵动灵通之法,则至通变、活应之道,如此当然可以事半功倍而利成。

单从大禹开黄河堵塞及引水直流之利弊,水流气随,一脉相承,开堵直流必致流急,从源头起相应地形成急泄之势,这是此吸而引彼,彼推而助其行,开堵塞必使落差失度,屯泄变势,流急必使自源头至入海归流之流泄态势产生变化,而与之相关的全流域之支流、湖泊,沼泽,及依此而生的动植物,自然也因生态环境之变而变,其土壤土质,气流及空气燥润,风气之质量当亦受影响。

单从表象、大的方面来看,流急必造冲击吸附之势,而致所经流域泥沙随流而失,原来因堵而致缓流,及以地形囤积缓冲而清流沉积的区域湖泊,如河套、宁夏等地区,失水而致干燥成为沙漠、沙丘,而阻流之上游,因被阻流滞而致泥沙逐步沉淀,以至出现越阻而自高直下之水质清澈,且因急下强势而可致冲击下游之阻塞,并因急流而减少滞淤之泥沙,以免抬高河道,这种景象当与现在景观,现在之地貌,流域沿线相关受影响之生态环境大不相同,而且更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西北季风之状态与性质,这个改变风质

 

的作用区域则更为广泛,最直接影响区域当是河套、山西及华北、中原地区,而东北,东南风也会影响其向西南西北区域的传送力及风气质量。

而隐而不明的则是地下水源,水道的破坏与衰竭,这是断绝生生之源后的必然,因此当然会直接影响地表土质,风气及动植物之生物链。

这便是解一地之厄,造一域之祸,以至遗害无穷,在当时条件,只需移而避之另外择优而居,即移动自己这一个点,另觅与自然生态的对应,似乎更明智。

还有愚公之传说,他也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且不说移山它处同样会造成原生居民的影响,即便不移而毁之,则也破坏、影响与伤害到依山而生的生物,一种方法,也是择优移居,移自己一点,而去顽固、自利之执着乃是明智之举,故戏称愚公,我想称之为愚也并无不可。

出行不便,移山之功不如学桃花源人,虽闭塞却也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恬淡而优逸。

当然这里只作一戏说,是比喻,评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依历史时期的条件,地点,与环境。

因此上述之说并不是对大禹、愚公,或其它类似人事的褒贬,只是以今天的进化条件,就事论事的谈一些感触和联想,当然,古人在当时条件下之所为可以理解,但如今人在现代科技文明进步的条件下仍作此类行为,便难以理解、难以谅解了,我想凭现在的科技文明、进步之条件,利用科技手段及人的能力、资源去修正,改造,以补先人之过失,以利当代,造福祉于后人,当是大功德之举,办大事,改自然既成之害、之弊,应比较古人容易不止千百倍,当然这需要各部门,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兴水利,造规划,绘蓝图要有大气魄,更要慎之又慎的科学论证,科技探测、分析,正确权衡利弊,使害降至最小最轻,甚至化害为利,把利延伸放射,联动到最大化,以一为本而生二、生三、生无穷大有,这是欲大为,可大为之今人,善待自然,滋补,修缮自然之功德,善因善果,当然其本必以水利最重,然后化气纳光,养物利生,改逆为顺,变对立为对应,顺则昌,和则生,合则兴,反之则败、衰、亡,我想有许多方法可供联想,类通、思索,今人仍可从易经中去寻找,发现与应用,比如方形地象的分配,界定,通合,图式套圆形天象的转化引导,传送,加入菱形山象的合作,攻守应对等特点与法则,各尽其用,其应对,活用于设计,规划制造,分配等方面尚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易经的三种形态,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符合了自然现象,顶立平衡,自转气旋的化解传送,向心力与离心力,平衡均等分配向心力,及气压承受而趋静止,这符合气压,光射,地心引力等力学作用原理,除地心之能,水与光及无象无质之空间是主要载体,它的功能是离心,离间,负载,所以气、光、水无处不在,而质量与功能有别,它随化合,复合,而变质,变量,或轻或重,或升或降,或动或静,或

 

散或合,形态、形象之万变,性能之万变,所以知其质,知其性,知其荣,知其数而知其变性、变态,分合、动静之趋势,而预测之,利用之,改造之,当然这里面除避,随之外,贵在利用,利用之法无非导引,改造,导其势,用其性,引其行,改其道,变其质量,再造形势,或离间,或促合,或介入,因为任何有形之物,无论大小,坚散,生死,均不可独质存留。水中有气,气中含水,气水必存光质而有炎凉,然后随其所含数量而具形态、形势,而生动静,升腾,虚实,明暗,炎凉之象,或生生,或败生,这是一个凡有质存在之物均不可或免的定理,易之理,易之象数图示便是这个定理的思想,文字,形态复制与告知。

如果说天垂其象,物示形态,而圣人则之,绘其图,指其道而用以教化利生,主持天德,仁德。那我们当:守其德,感其仁,顺其道,遵其教而行,以合天理,生,当以生生,生存,养生为大,求大同则可化小异,大家以天理为守,养廉致和,合道息争,去小利而存大同,则还科技,资源,人、物、能,为合理之用,而不致于因小利而大失,因争斗而二败,因贪婪而耗费,致失大道、大理,而造离生恶养之果。

假如我们循物性之能而助行,导势引化,则其能可利用养生,造善果德业,便如中国之太极道法,以拨、推、转便可化势,导力而引用,大能大用,小力小用,这原理亦合太阳系之行星,及行星与卫星运行之法道。所以,推、摧、点、拨、吸纳,引导得法、合理,其能量之可用无穷、无尽、且持久,生生互为作用,互为能源,且各守顺序,各守其职,各尽其能,便如一部机械,一条道轨,一列火车之运行,小为则小设计,小规划,小区域,小作用,如大,则必举一国,乃至一大区域之力,而如今世界在物质,人文交通等领域,其相互作用,关联影响正日趋紧密,乃至,无论大小强弱均不可独创自守,尤其是物能,地质,气候,等空间,海洋,地象,病害等变化作用之影响,更为全球,全人类,包括动植生物,均不可或免。

所以其设计,规划,职守及互动更非全球一体,共遵规范,同司其职,协同合作方见大成效,至大得大善,这当成为全人类之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互利共荣,则大德可行,大道顺畅,和气荣昌,生生得利。

便如:强敌入侵当需停息内争而合作对外,御敌守邦,此法在春秋时,孔子游说六国合纵,用以御秦而未果六国终致败,近代日本侵华,国共合作,民族同声,则必胜无疑,而如今日趋严峻的自然现象,生态环境现象,也当类比此法,全球的合作联合日趋迫切,急需发挥其权威性、规范性,合作性功能,其间当然存在既存条件与既得利益取舍、平衡问题,舍利取义,小舍大得之理是权衡之法,明智之举,贪近利而致远患当不可为。秦国与日本之因果反应当可以类像佐证。

古人制度、制法、界定,依理为守以道为法,易象、易法以守,物尽其用,地尽其能,三分取一而用之的理念,此理其它生物亦知之、用之。如兔子不食窝边草等类,为人更无不知之理,其弃而不为者,

 

实乃因贪婪、淫奢成性而不可自律,所以,严以规范之威不可不用。

易之地象分配图式之向心守中,四邻相应联通,平均分配无冲、无侵之式。各自独立,而又不失关联相应,向心、向中,虽分治,却不失中控,交联归统,分治者利于,因地制宜,相对独立,管制营造,统一者利用,共守大法,制度,便于大合作,大交流,大联通,互补互利,守一致中以利管制,和合息争,平衡交流,易余补缺,互换利弊。这是分配,文化,物流及制度、政治之宜,另外,划界修道以边通,联通、直通、而至通便其行,省其道,尤其于河道、沟渠、田地之疏通,灌输,及堵、引、开、合,既方便又合理,大则以界道,修通路、水道,定间距,建州县、村镇,合理按区域而置居民,以民定管,以域定物产,工商,农牧。定分配,纳余补缺,合情有数,同时方便计田亩、算租税、建库造湖、置保置甲,配管制、营房、码头,驿站,关卡、接送传递,一目了然,无一遗漏。造图立册,定位计距,计时计里,计管辖,知物流、物产,一切皆可于掌指之间,随意调度,知距,知界,知域,即可知人。知道,知物,知时,知边联情势,然后可视图册而指示、行令,而山与平川有别,依法代入菱形圆形之规,则依情势套用,法式相同,用之有效。

如古运河之设计营造,虽失之于自然江河之湖泽屯流、蓄积,分洪缓势,留养补缺之系统完备,但也具通、阻,交汇有序,行径调度可控,连结自然,便利陆水交接,这在古时也是难能可贵,而长城之设计乃平野山川,形势地貌更千姿百态,而古人可把握得当,规划合情,我想均有感于方、圆、菱三易之启示。

而分配州府之管区,从现在之省区管辖观之便可,尽量均以物产、水源、林木,山野等资源,以至物质均衡,自行互补、调配,以优配劣,以劣补优之情也一目了然,当然这是以自治、封疆立侯之置地,配物,平衡贫富,丰欠之法,分别情势之搭配设置,与全局之物流便利并非相宜,而二者不可兼顾,只可择一而行,尽量照应,这些方法皆应得益于易法、易理指示。

我想,周公演易当然首先考虑立国后分封、建王立侯之设想,而从伏羲地象图中领悟其法而借以应用,而此法又为秦汉修改、借用,并至今沿用,然而,其失乃分区搭配、交流。而全面,比邻之交流则难以兼顾,以至人才,风土,物资,营造等交流不便,甚至有阻碍、迂回之势,此弊至今尚未理性革改,这是政治配置与物产,物流配置之得失,失之物产,物流之特情,而违其运行法则,便必生弊端、失序,悖乱之状态,如何开通,迂回阻塞,因物制宜,顺畅物流,并因地、因物制宜、设教、育人、教技,配制教育,科技,种植养殖之技能人才与制造、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因地物制宜的研发,科教、科普,工业、商贸人才、产业及便捷互补、交流的通道等,以补古人之失而利直流、交流之便,并就地形成产业链予以改造,消化物产,可以节省许多人力资源,可以解决许多运营道路及人力之耗费,便流且利民。

 

 

现在以需而行,一些人士,企业已在作为,而政府亦在作为,但我以为,必需以政府制造大规划,扩大作用与投入,以形成人、物、道企划的规模型联动,以推、助、引、导、规之,全面作用方可形成气势、潮流,生大动能,以利节约运能、物能、及人力资源,造福于人。且平衡人能,流转,物流失控无序,道路及电力,水资源,地域人流失衡之现象。

返璞归真,用易而以易充入新的内涵功用。平衡分配,分置人群,物产,物流产业,通道及政治文教,以达区区均衡而至全面均衡。

抑制流动之无序及耗费,重要一点便是点拨导引,分主次,轻重,先后、以势利培育,介入,引导,便如牧民引马羊之群,只需驱导头马、头羊便可。培育转移一只蚁王,蜂王则等于培育,转移一个蚁、蜂王国,这便是引一、育一、便可引、育无穷以及一生、二合、三化,生无穷的一元二仪生化之妙用。

在地域,分区配置上当先考虑道路,水利及居所。物资,产业的对应便利、相宜与流畅,既要地尽其用,过大则空耗,过小则挤拥不舒。这里面当然包括通道,物产的屯留与规模,及人居生活空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视具体地貌,如山区,平野,各因势、因局、视阴阳方位之光照,风气、纳流,地质、地气、与天气光合的交合生化之升降对应而定其位,布其局,规其行,划其界,利而用之,此方式便是科学化的风水学,用之小则一宅一户的营造应用配置,大则村落城镇,园区,均可对照方法、定理套用,这便是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物尽其能,合理应用,合情配置,均衡应对分配,其数量空间,一切均可以应需按人、物分配,这种方式与田亩,林果,水产养殖的刻度,界线记数、定位,运算分配相同,在平野只需视地象,方形卦式便可,如山地,水域,高坡,则必需套入菱形及圆形之角度,作异形界定的分配运算,这便是几何代数在测定、运算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远古人们运用此法按需分配,均等合理,地、人、物对应作用,按需、合情适用均分,到封建建制初,基本也依此法建制运算,以刻度运算分配,规划界限,然而到后期,阶级特权的产生,按需合情,均等的人、地、物分配原则被逐渐破坏、变异,特权阶层以自己的权势,在地人物上不再愿意遵守合情合理应需均衡之古法分配,而是以自己之强势巧取豪夺,以自己的意志任意分配,以自己之贪婪、奢侈之需而任意索取,从而使原先的秩序,均衡致静,流通共和的态势发生了混乱,动荡,古易指示之分配法则被破坏,丢弃殆尽,这种乱法、离规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道路,城建,水利及人群物流的合理配置,一切均以特权之需、私利之需而营造、配置,从而产生了地、人、物不再尽其能、功其能,应所需的荒废、浪费、贫侈不均,区域间人、物、产业的失衡,以至荒、拥、离、合失均失理,乃至处处可见浪费与混乱,局势失常,变异不定,从而应分配不均而失序,悖离平等、应需、按需现象的产生,必然地产生局势震荡、离乱、争地、争物,乃至争人,役使他人如用物,以人造势、造物,故人、物等同,而致优,致能者必用智(智已被错用而失道离经)用强势、特权。所以强权特势御用智能之争,

 

为首选之争,用马克思学说,便是一个封建体系的延伸,产生,必然导致阶级与阶级斗争,而它的产生必然是由争夺人、物、地的分配,拥有与使用权,此为共因,由因而果,必然是权势地位之争夺也就阶级之争,也就是位居高下、统与被统、管与被管之争。当然这里面也有明智通理、守俭循古之人,然而正道,正法,自然之法,顺行之流,却为歪行、斜法,权造之法及逆流所迷掩。

人与自然之生存斗争,原始共和公社式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被人与人、人与物之争所替代,这种变化与趋势体现了人之潜在本性的先天特点异化。

从合作、结义,可贫困(因为同贫困则无物质之争因此相对均衡)而不可共富贵之现象引证,贫穷生孝子,富贵出忤逆,富不出三代,乃创业、守业、败业之逻辑与现象可窥。当然这是一种通行、通象,常规象,谁能突破便是知其弊预改正、预修造,还有反规、违道,而更新革故,异军突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小得而向大得,从自享到普施。不说古人说近人,许多新民主,新文化时代的革命、革新先驱便是榜样,其中不乏地产、官僚、资产、旧文化守护者的三代子弟,他们突出重围,痛定思痛而舍既得,而取大义,终于形成大潮大势,而创一代破旧立新,革故顺行的新气象,新法,新貌,今天的我们要以感恩崇敬之心,怀念、学习他们舍己利,去私欲、物欲而宏德卫道(正道),敢于斗千年逆流,拨乱反正,重引潮流的精神和勇气,继承其思想和理想,继承其舍得之精神,卫道守义,宏德立仁,舍己奉公,创大业,利民众,革故弊,顺天理,修正道,育新风,献身共和之壮举,而无愧乎此生,无愧于古贤,无愧于后人和自然的养育之恩。

周之后人或疏于,或不勤于修正,视察其法规,使之形同虚设,或因时代事物进化而不合时宜,陈旧退化。除了在度量、计算、择吉利用等合乎自然法规方面的方式、方法、记数为之延用,为权贵因需而用发展外,其应用之作用,应对,功能发挥及指导法规、规范。在人文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样的技能,方法与方式, 因应用理念之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路径与效应,便如一件武器,不管谁使用,一样发挥它的功能,对它来说,无敌我、善恶之分,只有操作技能之分,但于作用之对应,于标点来说,则生助恶扬善之别,所以,无论争权、卫势,均重视此道法,如修造城堡领地,居所,配置地产物资,记数收纳,均以利己所用,而规以法度,予以完善,所以同法不同用,也因此易法被得以应用重视和发展,尽管对应及作用,功利产生了变化,但它的方式,方法与功能、定律、亦然不变,只是在需用之均衡,服务之对象上产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必然会影响物尽其用,地尽其能,面面俱到,合理、应需利用之本意和原则,并必然会产生耗费,丢失,失控,悖自然法理之现象。因此,同样习易懂经者应不同之服务对象及个人理念,而化分不同之流派,或只以技法应用,不问对象主人,或以此获取功利、名誉而趋势附流,或逸于自然,隐遁山野村居,自修独善者,也有舍身入尘,力图清流教导的,各以道法、道术

 

教化应用,从而使易经发生了多样化的发展、解释与应用,易无过,人有异,乃使易生异,易变移,失之易理之真,而使易产生一种离规、离体、随应随变之象,而失经纬方圆,刻、量、度,自然应对,有序运化之真象,这里应该感谢守真卫道,虽隐遁山野,却更近自然之真而修善易法,传播易法,教导民生,民用的道学、易学先贤,也感谢舍生取义,入凡不凡,入尘不染而宏扬真经正道,以易理道法教化政治,传播真理,以为合法、合理之用,这都是忘我、忘物,守理卫道之真人,敬之以圣贤当不为过。

易法、易术之自然应用并探索发展,当以数、理、化、医术、医理、医药、养生、化学、冶炼、数学、算术、数理,择吉、择利、择行、择居等为延伸应用,走的是自然科学之道,而依法套用于政治,文教之人文,意识形态领域,或以技法用于民治,军事等领域的则为军师、国师、宫史等,此为社科领域之作用,如道德经,其德经便主要以规导教法政治为主。

如孔明以道法、道术用之于制造、布阵,战争,助主创业立国、败敌之用,称为国师、军师为合理,因为其法、其术虽也用于民利之传,但主要还是军、政之争为用,其技法用于理政治邦不多,主要用于建功护主,军事争夺,且借自然五行之势而用之于杀戮,急功好利而不顾民生物利,为之失道、失德,至后期更用人不当而不自省自责,知不可而强为之,弃内政,富民强邦,养蓄待时而动之道法不顾,而六出歧山,所为则已离经反道了,以至败落亡蜀,使君之过。这便是积成养骄,急功迷智,巧取不久之教训。用人自责者,马谡与关羽均为用之不当,但无自省自责之诚意。不如曹操割发代首知难而退。洁身守义则不如水镜先生之能舍敢弃,明哲保身之举,这里就事论事,以传说传,用历史、易学、道学之角度,大潮流形态理论,而不以个人之得失、品行,成功评说。诸葛先生当代表了那个时代学而致用,以道法造时势,致政立国兴国的大理想,是儒道思想复合而成的一种意识观念,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然而既入政治则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标准为主导,道法、道术为致用方术了,所以入流需审慎,既入流则必随流。驭流,导流谈何容易,时势可造英雄,绝非英雄能造时势。入流易出流难,阻流者必败,无论此流之顺逆。所以逢急流而勇退者非脆弱,乃为明智者,知不可为而为之者愚勇无功。

应该说在利邦之过的方法及思想行为,教化与规范上,从黄帝起直至今日,都是以道法道术为用,儒以思想教育,文化传播,意识形态为主,辅导政治。所以,儒道同以致用国计民生,二者相辅相成其互用互通对应性更强,一般来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明发展的指导与动力,它来之于现实与基层,以民、物为根,为水土,以光明为营养,所以它以物象、数理、教导与致用为本。

凡来自中原文化民族本土,从基层底层组合而夺取政权的开国君主,如汉、宋、明至民国至现代,其制法,文教等都以节俭自律,平等公正,清廉,仁爱,和合等道理为用,一般都崇道,尊道为师,用道教助教,传播宣扬,指导,教化思想行为,以成风气之正,立五常为用、为规则。这是以他们自幼之生活

 

环境,耳濡目染之印象,以及生活,生存斗争之实践经历而培养造就,明白成败得失之道理,以及生存环境的培养教化,而后期衰亡当是后来者自幼的生活环境变化,其实践与体验的变异,而使思想与修养产生变异,从而背离祖训祖规,或明遵暗违,偷梁换柱,致生逆乱失序,离法,而终至败亡。此理与创业,立业,宏业至守业、享业,败业之现象类通,这是中国式物、权传承法则及仁慈失当,溺爱过度,仁德狭道、离博就专之因果必然,这种现象虽经古贤,今贤及众多有识之士一再提示,无奈作用甚微。虽感慨万千却只能作无奈之叹息。在这一方面实在应该向古人,向明君,向先贤,乃至向洋人学习。

同时这也是封建制社会文化形态的产物,中国所经历的封建制时代久远为世界之最,所以它在社会意识形态及物质分配,占有及制度等现实环境对人的意识与习惯培养等方面更加根深蒂固,更具广泛性,作用力,凡是存在的都必然具备存在的条件与理由,这与合理不合理无关,它的合理与合法只对应其存在环境与条件而言,所以要改变一种存在形态,必然以改变其存在条件与环境的作用力为前提,在不改变条件与环境之现实作用力情况下,任何合理的说教与规范将都是不合情势的,所以是合理之不合理,因此它只能是一种正确的文教与说辞,而难以起到相应的效应,一种正确的思想与理论,在不正确的现实环境与条件下也只能是空泛,而徒生感叹了。

以此类推联想,马列主义的社会,共和描绘与理想,理论应该说非常合理,合情、正确而又美好,它应该是人类绝大多数的向往与文明进步主流,但在现存条件下只能作向往、梦想存在,而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乌托邦,为现实条件、环境条件所修正、改造,当然它作为一个火花,一个理想与追求,以它自己的存在方式存在于现代、存在于历史之进程与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如果到了相应的历史时代,相应的环境条件,我相信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并开花结果、发展壮大,便如冬天严寒中埋下的一颗种子,它必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条件的对应而破土成长、开花结果。

历史逻辑也可对应物象、天象、气象逻辑与法则,一种思想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发生,同样有它产生的条件和理由,从这一点来说,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也必然有它的现实性与适应它产生的条件与环境,绝不是凭空而来,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合理的产生与存在,所以它是理想,现在的“乌托邦”也将会是将来的社会现状,时代现实的环境,所以现在的修正、舒展一种培养、积累,与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源于人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求知欲。不断地产生迷惑,却又不断地试图解谜,不断地幻想、联想,又不断地创造方法与验证、求索,这便是科学文化的原动力、源泉及探秘、求索之发展道路。

中国许多神话小说,如封神榜与西游记等,在那样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极具大胆与浪漫的幻想与联想,也当是莫大的追求,理想和能力向往。抛开其善恶正义等思想观念评判,从某种意义上,它具有今天之科幻小说印迹,以当时的文明与科学条件,这样的追求与想象无疑是达到极限的梦幻之想,当时的,哪怕最

 

智深、大胆求索的达人也不会想到,所有的这些仅仅以几百年乃至几代之隔的时间便予以实现,并远远超越了梦想的极限,尽管它以不同的形态与手法去认知、实现、表现与操控,但毕竟把梦幻式的追求与想象变成了现实,并真实地实践和服务于人类,用科技替代拟人化,这种比拟从另一角度,以事实印证对马列之理想的辩证和论证,同时也论证现在局限于科技和认知的迷惑与不可理解的现象,以及科幻想象与认为是迷信的事物现象,也许在以后,甚至若干年以后会被认知、被科学证实与利用,而那时的后人会认为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多么的落后、愚昧,所以如何对待、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历史思想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今天、认识今天思想文化的局限性与使命,如何正确对待今天的迷惑不解与未知,以及一些似乎背离现实、现知的幻想与联想,而以己所不知、己所不解为迷信、为不存在、为不可能,这是愚昧的自满,以我知为界线的认同与否定,这和认同理念不符合进化论与历史辩证法。

一个不会幻想、理想、向往与追求的人不会进步,只会享用既成而不会付出艰辛的,而一个没有神话和浪漫、想象、向往的思想文化的民族,同样会夜郎自大,自我陶醉、刻板封建满足于已知与教条而不思进取,缺乏思想领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浪漫,及生动多样的色彩,从而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和进取之动力,保守既成,愚已知而自骄排它,而谈天不知身居何处,坐学井蛙之博识,这是虽博学广知而无以应用,专其研究却不识联想旁通,必致博学无术,广知空泛,专而不通,乃至学文不化,食古自封,而致污腐,实乃不通、不畅、自闭之故,这种现象在近代清末便已形象展示,同时也因此发生外族欺凌,每战必败,奴颜自卑而财富流失,国土瓜分之惨象。但也因此激励民族志士,痛定思痛,革故求新的新民主思想,振兴民族新文化,新政治,新民族工业与科技的求索与革命,以适应新的世界科技文明进程,这样的物极而反,被动激发与应对虽可亡羊补牢,却也使一个以悠久文明,文化科技处优越、领先地位的东方大国落伍于进化、进步大潮,退居于欧美乃至日韩之后,这是近代事实。当然,知耻而后勇,历史教训是动力,也是照今之行为之明镜,当我们为古人、先人之成就而骄傲的同时,更应为如今近代的落后、退步,而羞耻而愧疚,这才是认真、敢于看待古今,以古比今,自检自省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可以真正地研读古文化,发掘古文明,而致古为今用。

学习古人精神,知耻而勇,知退而进,当然这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科学内涵,而不仅仅是古代之成果的证实与颂扬、舍取其物,乃知物价,这种取舍之间将考证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与探古,搜古之思想行为本质,考证尊古敬先的真伪。

有时候文化、文物、经验积蓄与沉淀太多,而用之不当,保而守之,食古不化,反而会成为一种困惑与负担,而造成自闭与滞钝,从而阻碍开拓、发展与创新,造成影响革故进取的累赘,一旦与现代潮流冲击,更容易造成清浊搅拌、混乱难辨的局面,而产生守旧、革新之争端,新老、古今文化思想的难以取

 

舍,纠结不清之现象,从而影响发展,影响文明进步的进程,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和文物,如何正确处理历史古迹,技术,工艺,文化遗产,需要慎重区别对待,财大伤身,物重滞行,从而产生体用失位,本末倒置,逐利忘义之现象,如此,则不如从未有过,反而可免去许多患得患失,为古所累,争守之纠、弃,保之纠,反不如美国之轻装快进,空白易纳,易复合、生化,而我国的上海之快速发展,深圳之快速成就,便是可鉴之实例,如何选择历史宝库,择精华取而用之,作为今天的借鉴与动力,去伪存真,去杂还本,去浊清流,对应利用,方可以理顺作用,成为今天的真正动力,才能明辨,推动中国从古至今,文明、科学进步发展的真正动力与主流,明而致用,从而与主流汇合,交融接轨,正道顺理。而这个主流,这条路线,归本溯源便是古文明、古文化、古精神及古方法。重新整理、启导、开通、利用。其古法于今之功利与物利,物质、技法不可相类相比,便如一条思路与一个发明,与因此产生的某一结果、某一产物产品,不可等同比拟一样。当然,借物反证,以果索因,互相辩证是必要手段,主要一点便是必须以大功利为目的,而非私利自用,明正而歪纳、斜用,这些都应区别其功用结果。

用人利事,不管何人,只要其长,优于利事、成事便为用之适宜,人之优点对应事之所需,所缺,便是合理恰当,古人用人有训,不可唯亲是用,还有,用人不避亲嫌,意思便是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指出了一个唯和是,与后之不避是同一意思,就是不可绝对化,一刀切,只要用人利事、利成便可,不可唯亲,也不可避亲,应以事为本,以能为用,以人为用,可不必刻意于亲疏,类分,如此似公正,却于事于理已经偏道,不合事理事利了,所以,功利、名利、物利之求索欲并非贪婪不正,可以认可,合常理则可以名正,正取又不必避嫌,如强以规之,虽避之,不明而为之,然必因需而绕之,隐而为之,反而多生弊端,所以,规范必以辩证利事,行实,不浮于空虚,明白告示,规导其限度,以事论事,制度,定规,而以务实,审势可行为本。

所以易经虽分四图各成规矩、形势、数象,但相互利用交合,以至达包罗万象,定化灵活,应用为本,制度有序,虽异不悖,易法、易数、易象,不易理道,这便是规而不死,定而不僵,道不悖理,易法有度,以至为历代政治沿用不衰,借其方法用于律法,规范、制度以明示,以正道,合理,顺情教化。

不同情势、事物,对应作用则可面面俱到,以变应变,随机作用,随事变化而不致刻板。变则通,不变则淤,交则通,不交则阻,园必顺,不顺则逆。向中致定,和中有合,对应互助,是易图的基本原理,反之则背离悖乱。这是符合人文、自然,向善顺行的定理,所以虽然合作也必须各守其是,各循其行,各定其位,方可以各尽其能而共和互助,团结合作,传道有道,网络通顺,输送到位。

现在之交通,在十字处必用圆心,顺行分流,凡弯处、拐处,必以弧变行,变形势处,以弧度缓行引之,以化势、化冲、化撞、缓行引导。同此理,在水利建筑的疏通交连、虚实、乃至水流、气流的抑扬

 

顿挫,行止,导引分流,顺向方面均可以借鉴。

无论气、水、人、物,其行止之顺逆,顺序、缓急、强弱、园化、直冲、屯留和狭撞等,都依此规、此理,只是形态各异,而且在人文、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思想、心理教化,包括医疗养生、作息饮食等方面,其理也可类比代用。原理相通,法规相应,以至于可以联想,类推于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因果,江河流域的各种情势形态,以其善、其恶、其因、其果,分析其得失、利弊的原因,然后修善改恶,修因造果,利而用之,这便是同法广施,通理博用,道合无远近,合缘没彼此,顺流依法异可同,失度违规邻里斗,这种顺道、规道的易理指示,便是道理、道法、道导、道养、道修,目的就是致和、致畅、利行、健行,无论物流、人行、水流、气行教导、文化、思想及行为养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联想,而制法应用。

修善道行,明刻度、定界分、正导行、顺序列、明顺逆而施之教规法律,明正斜,定序列、指顺逆,便可举纲张目,拨乱反正,行止有度、入列有序、正斜明辨、法律可依,使之行可畅,居可定,秩序井然,政治清明,百业和兴。

 

十二 古易在基础力学方面的对应、应用

及发展,它对力学发展的启示,以及声光色介入的应用和潜能,它在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发展

 

从古易三种图象的造型、刻画示意,我们已经看到了前后,左右,圆环,向中,顶立,方卧之态势和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天、地、山、阴阳、虚实、明暗、升降、流转、刻度、切割、界定,及顺逆序列,对应关联之形态。

动、静止,离背和向应,中、外、分合,一切的形态都由点面线相关联,以至三图套合中心不变,这便是轴心、核心,也就是立杆刻影的杆,测绘、测量的座标,北斗七星的天枢星。也就是现在行政之中央,文化意识之致中,力学的向心。它的另一现象便是布局的中宫,人体的命门、腰点、脐眼,上空下实的交汇分界点,即中气、生化蓄养之所乃为肚腹,气血蓄养、化生、传送之所在。

一般情况下它在上升下降吸引与离升二种作用力互动转化,旋转的向中、向外,向下向上的不同势态作用下产生相应之中心位移。便如台风之中心,中心无风谓之风眼,也就是力之相交的对接、对应之平衡点。它随平衡点之游移而游移,我们人体也具这个现象,如果你引导周身气血交汇而对峙,定于一点,则会产生无我无体之感,这便是武术功法所讲点化,点到为止,练功之罩门。并且这种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体验。如果你专注一事,专注一物,专注于一人,你便会失去对其它,除一以外任何动静形态的关注,你

 

的其它感觉系统全都失灵,于此对应,你身体的某一点,甚至一个指甲,一根毛发被触动之瞬间,你所有的感觉系统都会被吸引转移,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动一发而牵全身,这种现象最突出的显示便是性爱、性交、情爱、情恋的作用反应,这都是不同物质、不同形态的力学化合、对应之反映,它只是一个空间与时间的交合连接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则因情势,质量之异而或分离,或融合,或交流。便如灯泡在真空情况下之阴阳二种电能之接触、合流、交融、联接而生光明,否之则烧断离异。

三个不同形态的易图,产生不同的力学反应,如菱形的三角支撑。如以经线连接地平,其受地心引力达到了最大化,再以下部之三角上下通根,则上可以侧身、反射、分解拒卸风力、气流,光力等各种空间压力及作用力,如果角向及内部导引,留蓄的内应合理,则更可以吸收、化解、反射、拒卸,内外互联对应,交互作用,则更兼具化解、吸纳任何作用力而为己用。同时,地平以下之三角,二个斜面,交合中心即可以减轻地平重力承受,又可以托举,利用三角向中挤压以稳定平衡,以及减轻三角中心底端的地心引力。

这种现象可以山形,而最形象的便是金字塔之造型结构,它的关键在于中心线的上下顶点必须垂直一线,而边角线角度必须一致,方可以达到交点线作用力的相抵、平衡、合中致和,化解的功用。一般使用这种方式,其中也包括圆移,都只在顶盖部应用,如教堂、佛寺等。而中国之古塔采用六角尖顶较多,下面一般都以方形为用,这,一方面有利于平稳,和静及蓄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置物,居住及活动,所以一般建筑及制器造物均采用三角套用,各以所长,定位对应,一般均,连接支撑用角,通行居留用方,传送转移用圆,这样的基本结构在人体的经络,骨架的连接功用上,以及由此特点而产生的武术动作等方面均可得到明确的印证,所以说,三种易象图各以自己的形态、功能、及套合应用为人类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可无限类象、联想的指示性模式,参照这一模式用之于生产、制造、交通、行止、造物等,则无一不利,无一不应,同样,在意识形态、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同样起到指导性作用与启示。

易图的形象与功能提示,除了启示、指导了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用外,它在军事上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被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除了作用于武术动作外,相应的器械,中国式的兵器与由不同兵器派生的与之对应的技法,乃至抵御、克制、化解其它兵器的对应技法便应运而生,其法门,其套路,层出不穷,不一而足,当然它的功用已经转化为自卫,即人与人、部族与部族、乃至王与王、国与国之间相残争胜的武器与工具,与此同时,熟谙易图易法的智者、道家,更为各政治统治集团所倚重,凡欲出山仕政,有所作为者便开始移易图、易法为军事之用,一种最直接的手段,除利用自然、地理、器物,五行为用外,还有信息传递与信息收集,这里面除了对方及己方的人力、行为信息收集、比较外,还有物资、气象、地象特点、形势、与金木水火

 

土之五行局势,并依此布局制法、布阵。

除姜太公、张良等外,传说最多、极受近代推崇的当属诸葛孔明,据三国演义之描绘,他已把天文、地理、人文、器械及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的自然物性之能全面利用,同时灵活应用,依势布阵,其中尤以长江边之石头阵更广为流传,至今为谜,虽众说纷纭却都莫衷一是。

说道、布阵设局,除其形势、阵势离不开易图法式外,必然要以变法移图、改象、运法为要,所以立中宫指挥变化、移动,乃重中之重,令军士依法行动应对,而发挥功用必然要预先操演熟练方可,这就需要中宫指示明确,依法引导,这个造局设阵者是设计师,而中宫将帅台上之指挥者便是导演了,操演时军士则皆是演员,而将台传导各部信息指示的便是令旗、鼓点与号音,这里当以五色指向,五音声响,鼓点缓急韵律为用,这些都必须,各阵将、首领、领队、排首、头人等熟记不误,心领神会,方可以随令行动,这些古传导信息之法,可以类古人、类所有的动植物,不同的是传递方式,视频音频有别,如今依然沿用的如戏剧舞台、大型表演、阅兵列阵,以至水陆车、船的灯标,鸣笛旗语、手势等等,乃是指导、导引、交通、行止的必须,而其规则、顺序、方法方式的指导性、统一性、规范性则可应其用,如无线通讯之音频,电波密码数象代用设计,暗号暗语之对接,在音律上的乐谱、韵律、诗歌咏唱乃至文字配音,这些在戏曲的互动配合上更得到充分演示。

所有动物,生物只以声频、气味,传递信息,因为对它们来说简单的生存、生活行为,用这样的直接,随机的即情。即景方法已可应用了,而人类的生存生活,活动等等的复杂性,则必然具备相应的功能予以对应,这便必须以器具对器具,而非人体个性功能可以应对作用,便如人们使用武器必须熟练其用,明辨其优劣,同时也必须知悉与之对应关联的其它武器的性能与优劣,才能通便应对,知己也必须知彼,如此便形成了人能、物能、自然能的关联互动。

应用善用者能,知己知彼,扬己长,克彼弱者胜,善用自然之能,借用、转化彼之能而利用之者能,诸葛孔明便是这一类能人的代表之一。

熟用器物,一技之能,人器合一者得心应手,乃技法合一,知己知彼,以彼之能而先知先应的乃多能,而知自然之能而转化利用者则为全能,在这方面,诸葛孔明可谓全能,己之无、己之弱、己之不能皆可借而补之,借而用之,甚至借彼之能而还之于彼,这就是全能,己能可展可用者,为技为术,借彼知彼之能为用者,乃法道,可借用,转化自然之能而利用者则为神通,超能入化,异人、非常人,故人尊之为大师、法师、神人,并不为过。

在汉代能如诸葛孔明之博学广识,且予以变通转化,运用自如,变腐朽为神奇者也是凤毛麟角。只可叹以用就用,而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修炼大成,最终没有舍其得、忘其执、而修成无我无为,超脱羽化

 

之境界,这是一个悲哀,一个可以更有作为之大师、大道的悲哀,也是中国易学失之正道、学不致正用、大用,而误入旁门,作用反向的历史、人文之悲哀,同时也为唐宋之道学大家提供了一个警示,在悲哀的人物史实中反思反证,从而痛定思痛,使易学、易法归化主流正道,得以发扬光大。

我之所以说为孔明悲哀,为这一代智者,易学、道家大师悲哀,也为中国之自然科学主流道路走向迷失悲哀。

从孔明在军事、民教、修造、天文、地理、气象、气运之运用例证,其对自然物理、易经的数理象理、卦理及五行之理的了解和认知,并予以实践利用,在此基础上,他也应该已经掌握并探索声光色、地貌、地质、气流的流体力学之深刻了解与利用,已经对基础力学向更纵深推进、并试验、印证应用的志向和愿望,他已经具备一个大发明家、自然科学家的条件,应可为中国、为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可惜只因一念之差及潜意识之儒家理念与功利思想的萌发,而弃自然之修道,误入仕途,为权势、政治之争所利用,以至弃利生、利民,之道德、道理,而反用其法予杀戮,逆害,以至欲退不能,愈陷愈深,而执迷不悟于知遇,于一人之报恩,如至老醒悟,尚可亡羊补牢,而不该六出岐山。 如聚其人物、心智之力,学刘邦之守,修内政、教农耕、利民生、养民力,富民,资国,则其德广施,不急功作为而待机行动,以静窥动、顺天应势,则亦可以有所作为,这是易经之大法、大理,孔明应该熟知,何以不循其法,不遵其规,而致自己劳而无功,致川、渝、蜀地劳民伤财,政务失治,终至衰亡,思之当因己已老矣则急于求成,执着于以往之得,自己之能,欲以大作为于世而急功好利,执着于一,而致失却理智之守,终成为政治权势斗争的牺牲品,我想,著三国演义之学者也当为之哀叹,或以此用孔明、用亮称之,如其字其号乃孔明自用之,岂非天意定数。

传说诸葛亮善布奇门、巧施遁甲之术,一般熟于易象四图之运行,作用之理法,五运六气之特情,阴阳虚实动静之应对,四象三才八卦九宫之生化法规者均可以制法、熟习应用、识别,无论作何变化,均不可失序,弃度,弃数之法理、规矩,虽万变不离其宗,依易理总可觅得踪影痕迹、道理。

以四图代入五运六气,代入五色、六律、四声、之声色、气、运、气化流注并以不同性质之物质、造型、定位,然后复以内、中、外,大、中、小套置,即三个圆形,三个方形,三个菱形,分内中外互套并介入声色,再在圆线上分布六个同等之圆及五个同等之圆,并在圆中及五、六小圆中心,配以阴阳鱼图色示向,如此则大局以成,其形势便如天罗地网,引气流注入,光、色交织反射,声、音震荡共鸣、交响,再以其各具不同之形态、物质特性配置,以沙砾、浮尘作基,其阵势已基本造就,如置此阵于特殊地理环境,如借以浪涛,山风之声,转风能,及水与山崖、石壁、沙砾之光色反照、侧射,以为动能,其阵其势之能便可想而知,声、光、色、气、物互应互对互动互制互生互解互化,形质的力学,静、动、虚、实,

 

介入流体物能的力学动能作用便可以化解,改变、迷惑、任何物性、物能,凡具五行物性、物能者,入此阵便致失性、失势、失能,以我推想,石头阵当合此理,于此相应之,百慕大三角之情状也类此情理,而宇宙黑洞之现象,在理论上也可以类此联想。

同理,不同质量与能量,则生不同之作用与气场、磁场,在诸葛亮当时已明其理,但缺乏现代科技与可生、可控、能源为用,之能借助长江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自然造化的声光色气物之能源输入、引纳、作用之,我想他布造此阵恐怕不仅仅是用兵之用,也许主要动机来自于一种科学实验,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设计应用。

诸葛亮善布奇门,通谙易理,数象道术,惯用自然物理,如气象、水、火、风等物能,以及营造之法,所以上述推测应当不虚。

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以石头阵之阵式、法理予以破解,营造、付之实验,使之应用于自然、生物等民生领域,同时于军事之信息传导、指挥、收纳系统,以及防卫系统的进步,予以探索应用,同时在营造、动静利用等方面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把石头阵之谜、之神话去除,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易经道法、道术,这中国古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使之古镜重磨、明珠出土,让古文化、古科技重放光辉,服务民生,强邦兴国,造福后人,我想这便是古圣贤之心愿。

现在我们正重兴国学,继承国学,而要更正确、更切实际的做到、做好这一切,则不能不正确认识、认真地以实事求是、辩证的态度去研读国学之源、国学之根的易经、易学,理顺、分清它的发展路径及文明进化之作用,它对许多中国特色的影响力和模式化指导意义,这里当然包括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行为及道德规范、计算、文字、文式、音乐、数理、医学、书画,及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来源。

众所周知,我国在医学领域的中医诊治之法有极浓厚的中国特式,为人们传神的诊法便有望、闻、问、切,其中之,望,便是神气、神色、在三部、九侯的色相,与面相法相类。

各部各侯对应人体内脏之相应区域,五行正色。然后分旺色,正色,及枯色,各色均以明润为本,因明润乃气血阳和通畅之表示,然后以五行生克、亲疏、分合、得失,区别本色区有何色,从何处浸入及色之舒滞、沉散、变化以定情状。

其闻也同色理,以嗅味之气质情况,区别对应脏腑之正气,及旺、败、纯、杂、浸入补益,伤害之象,与色必明润相同,气味必须润和、芬芳、清纯,乃气之正,气之和畅。

而其问者乃听其应,问而应之也吐气开声,以其声音按五韵六律,四声法代入之,五脏六腑四海之出入、来去、强弱、缓急之势审察、辩证脏腑内气之情状,其当以舒畅悠长,和顺、清悦连绵为佳,反之

 

则体察分析其内气之异、流通、蓄养、阻滞、急促、拥堵、枯散之对应关联,得失情状。

而切法则侦察其脏腑、经脉、气血行走之情状,感其行、察其势、侦其动、明其性,按气血行走之路线、刻度、流注,体会其顺逆、通阻、正常与变异,以变应变,审其势态、对照气血营卫、流注定律,予以分析论证,然后依序、按道,检点定位,视情分析原因、病因、病变、病之态势,异从何入,如何引出。

辩证侦查,因情明异,循踪探道,知来知去,知其五常、五行之异,而以对应之法去异纠偏,泄暴通淤,补虚扶正等,或用对应之药,或以手法,对应施治,这个中国特式之医疗法,其法理来自易经,专于内径,其道理相通,其手段与中国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诊治相同,现在科技上之道路、水电、机械、电器,乃至无线网络之查检、修理法类同,这是异象、异物同理,也是生物同理一样,合理者生,合理者存,所以生生、生存之理必同,明白了这个自然生生之法理,便可真正做到见怪不怪,知异不异,怪异、迷惑皆因不明其理,不知自然道法和物性物能之异同,事物纷呈,千奇百怪,千姿万态,但生机造理、道法相同。知真可识假,去伪方存真,守正可知邪,正斜道不同,心清则眼亮,气纯辩变异,抱元守一,纯朴无邪,清正守真,虚怀舒心,静而知行,动而定性,则可知一切之变异。

所以说,中国的气运学及万物类象是易经在自然科学之生命科学领域的合理发展和应用,其五行运作代物及六气运行,气化,在实践对应中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不管它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作用、演绎,其中包括相术、预测、风水、择吉、定数,都会产生其合理的功能,当然其相应之准确、合理的前题,必须是正确合理的运用,合其道、循其理,守其法,明其应,方可用得其用。

纵上所述,明白了中医之望、闻、问、切之声,色、气味,与五行物理之物性、物能的生理对应关系,我们便可以明白药性、药理的对应作用关联,如各种动、植、矿等有形实物之质量,特性的应用为药外,与病情相对应的,还有指导生命运行的流体、无形物质,当然这是更纯真、更高级的原生物质,那便是声、光、色、味,及水火、冷暖、温凉的原生物质物性功能,各物质相互对应作用,传递信息,合作运行。而一种潜意识及后天信息作用与引导,感觉,给生理与心理予以暗示,及潜移默化的改造,这种功能性之反常、混乱,先后天的信息迷乱,使原生物性运行失序、逆乱、变态所致,从而造成各种形态的身心反常、病变,从而影响到各感觉系统与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治疗这种失常疾病,声、光、色、气及温凉炎凉之感觉,修复信息指导系统,从而使心理、生理复原常态,这里需提示的是,声即为五韵、六律、四声之变,光则分强弱、明暗,及分区指向作用,也可付之形态,予以反射吸纳,色则以三元色为本,加之黑白,配五行而作用于气血、脏腑,其色当以瞳孔,及心脏之冥想、收纳、输送、传导之相应部位、区域,气当以五气、五味,以嗅、以吸、收、纳,传送到相应区域及感觉系统,其温凉炎冷当以气、以水为

 

媒体或刺激感觉,信息系统,或改变皮毛、器官及气血通道之收、放、开、合作用,对症而施用之,这便是无形无本之药,其功用不亚于药物。

事实上,一切物质,包括动植物,其生长、成形,均以上述之无形物质复合,吸纳而成,因合成及吸纳之质量各异而产生不同物性,这便产生了不同物性和药性,人们通过不同的药性分别作用于人体,而其它生物包括植物及化学冶炼之法也同此理,也是一切病理与药理的统一性,亦即生理的统一性和对应作用,生生运化的同法同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声、光、色、气、味,及水火五行原质对一切生物无形的内在关联、作用与造化,运行秩序的影响力,从而深化理性,科学地认识望、闻、问、切诊断法,及声、光、色、气味的对应理疗作用,同时也可体察不同的声、光、色、气、味,会对不同的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及作用反应,而人类以科技之法制造、复合它们,以为利用、服务生活及生活环境所需,其改造之主要用途和功能均不出上述范畴,制音乐、迷色象、变光色、光影、调气质、味觉,而应用于人的多样化需求,其理相同,也因为如此,人在不同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下,对不同的声、光、色、气、味,和炎、凉、温、冷,产生不同的需求、排斥、喜好与厌恶反应,一个正常人在正常生活环境下,对以上这些作用发生了反常、异常的逆反反映,那么也可以按象类推其生理之变异,以此类推,起居与生活、工作环境的合理布局、设置的重要性,有些风水师以此推断吉凶,推断病情、病况、灾祸,其实便是以因知果,所以一个真正的风水师,包括医师,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规划设计师等,都应当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辅导应用,方可以更加合理、全面的作为,而不致于偏执失当。

综上所述,家居庭院应以上述之物理合理布置,这是生活、养生、养性、养情绪的根本,除此,其豪华空大的空间及设施只能为枝、为末,非但起不到生生之利用,反生空虚不实之作用,为此,小区环境、作业环境及学研环境,尤其是研发单位均需对此予以重视,因为好环境可以激发生命活力和思想情绪,从而反作用于工作效力,人际关系的创新思维,付出相应的辛勤与资本,创造一个利生鲜活的环境,悦己悦人,从而形成一个和畅活泼的、人和生态生动和谐的气氛,并以此利于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这将是明智之举。

从以上理念我们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民风民情、民性亦当随之,此乃物性所养,习性所成,主要还是生态环境、水和气、土的性质所致,为人如此,其它动植物更当类之、种子、幼苗可以移地,但水、气、土及特定环境不可移,所以移的只能是形体,却不可移内在质量,所以,现在之药理更应分析气质的含量,而不能从形体、数量来确定用量,确定组方、而且其药用,包括补泻,更应明确不同地域之风土气质及这区域之人的生理特性,譬如东北养植人参之处,那地方之人则食参不为补,那是因为参所吸取的是那地方特有的水、土、气等物质,它的营养所含也是这样的质量特性,而人生活在同样之环境条件,

 

所取相同,所以补以己有则为补有余,其效能自然无功而不显了,基于同一原理,我们可以以自然条件知道自然物性、物产、物质的质量归属,同时也可以代入物种,予以合理利用,合理移植培育、采纳养物、培育的原理当然同样适用于人,适用于因地制宜地开设科研与理疗、医疗的特殊诊治机构,以便于环境与科技手段相互更好的配合作用、对接,以利于治疗康复。

其实,上述原理在中医学很多学术著作、理论,尤其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这些凡中医学之学者当明知于胸,现在在医学、养生界出现一种怪象,即划一普及、普惠、普治性,无论疗诊法、药治、药补法,及养生法、理疗保健法,处处弥漫着一种广施通用的神奇化、灵应功能,这不要说已经极度背离了易经的法理,就是学术专著之内经、纲目的重要提示都已被挪移,用断章取义手法而断章取利,一些名家明知故为,以名造势,所造影响更大,其影响已波及、触及到了人们对中医学、中医药的信任、迷惑与怀疑。

以名造利当然以利迷道,因利歪理,愈在古医学上有所成就、有所学术、学名者,愈为常人、初学者推崇为古中医学之标榜、代表与示范模本,一旦改辕换辙,其对真正中医学的破坏、伤害愈大,其误导、诱导的影响与作用亦愈大,利者、名者,人之所欲无可厚非,君子取之有道,所得合理,如果以歪术、斜法,以卖祖、卖理,以正歪取,以正道之法斜引、迷惑,以为己利取用、以假身套真身,则造迷乱。乱真、乱道、伤祖害宗,危害愈大,而如今,以古典之示而断章利用、断章取利者,此风甚于造假,正道、真学者应当立说拨乱、解说、除迷,而澄清、卫真、捍卫古学之尊严和荣誉,还其利民、强邦之功德、作用。

记得清末一代名医尚在灵枢素问中自语:余未谙内经气运篇中之深奥精义。这就是朴质,实事求是,不知者不知,闻此不知当今之自我标榜者汗颜否。

医者、药者性命攸关,其关联从小处说,一个家庭之福祉与灾厄,岂能儿戏,古之大师尚审之慎之,辩而诊之,对应视察对应施治、施法、施术,诚惶诚恐诊疗,不敢稍有懈怠疏忽,在用药上更为严谨,审度组方,并且因各地特产各异,其药方也各不相同,这便是各地域医者之医理、药理为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地灵活应用,且在药量、药性上因情势分析情形而定量定法,古药用必注产地,及在特殊情况下注明用何部位或去何部位,或去皮、或去籽、或用根等,目的便是用其性质、性能之专、纯,这种方法类同于西药之提纯与复合、片、剂,而中国之汤药、胶丸其法相同,以性纯而增强药性作用及速效,而此药更需对症慎用,便如以毒攻毒之法,因其质更纯更专,故用量少则无功,多则生害,所以非大家不敢施用,并且用药、制药、服药之法更有单独的特殊使用告示,错之则无效、失效乃至生害,这一切,内经等医学专著中都有理论。

所以现在有些厂商对药品,更多的是营养品,以促销,销量及利益所驱而大肆宣传其普惠性及全能

 

性功用实在失当,除非此物性能泛泛,无大作用,否则如普用,失去对应辩证,必然产生正、反双重作用,得益与伤害共存,另外,全民体育运动与体能锻炼一定要与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以及内外气功功法以及武术训练区别应用,体育活动,体能锻炼,不但也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不同体质与工作生活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量及运动选项,还要结合对应的环境、气氛、季节、日、时、气象时间及光照而决定主要朝向,以利光气的吸纳与环境、气氛的心态、情绪影响,有一点必然注意,无论哪一种运动方式,都必需放松心情,自然呼吸,解放、舒展肢体,不过度,不刻板,不执着,动行不动念,体动心静,因吐而吸,以纳导出,舒畅不滞,无定不抑,如微风,如涟漪为佳,所以运动前后注意饮食,注意平息静心,集体、随音乐运动的,把握空间和连接,其抑扬顿挫,赏心悦耳,声、气、体即情互应,互为作用,在选择人群结合时,必需寻找体能、趣味,熟练度相近者为佳,生疏求学者则可先于外边观察练习,待熟练自如后再行介入更佳,活动,必松腰胯、手、指、足部及关节,虚神以视,目随胫转以带动,不可发力使劲。

 

十三 关于命理与占卦、相学、

风水学、以及测字择吉的基本

运用方法和原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1、命理学概念。命理学,也就是四柱学,民间俗称批八字,其法依出生之年月日时,代入天干地支为命,再以十二宫胎养旺死行运,合称命运,主要推算、预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吉凶祸福情况,此法以根本、枝未,天地阴阳定位,代入六亲、五行、神煞、气运,来产生对应作用,体察旺相体囚,生克合化之情势状态,以人类象,以象类人,予以分析得失利弊,其间以周易之四图图像之法理为范本,抽其象意、理说,综合利用而制式、制法致用,其作用主要以人为本,具有强调,针对性与类象,定数之功用,所以它是易经综合发展的一大分支,使之完善并指示使用之法的首推子平四柱学著作,当然在其前、其时、其后尚有多种著作,虽代象各异、利用不一,但其理、其法、其式相同,均以易理易法为根本,下面用以介绍解说的当以子平四柱为本。

天干分别依序为:甲1乙2丙3丁4戊5已6庚7辛8壬9癸10,以10为天干成数往复循环,所以自甲子纪年起则以4为甲顺行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也就是:如依甲为1起数序则各加3,便等于年之天干以10循行如逢4必为甲,逢5必为乙依序代入年干,岁岁如此万年不变,以此,知年数便知代入之年干,月之天干依每年之十二月将,即廿四节气之十二个节日时起止界分,

 

如甲子之年立春元月为甲十二,三数丙代入,则丁从惊蛰第二节,戊为清明第三节,以此按节代入天干,一年十二节,故岁末二个节必与岁首二个节之天干重复相同,如此五年六十节则为天干六次循环成数,按此排列则五岁运行六甲之气象,如此,按甲起丙,起元一立春,每年加二,如甲之第二年为乙,立春加二,天干序数戊代入立春节,然后依序顺行,五年合十,故第六起,重起序列已土代甲,代入正月天干,所以天干五合,即以隔序数5为对合,如乙隔5为庚,以下同法,还有一法便是,每进一年则天干序数进二,此法以十二轮转五年一组而依节代入天干者,都依序顺行代入,此法万年可推。

依上述代入岁、月天干法,代入日、时天干,如立春节为甲,天干为当日天干,那么在这一年的任何一天依天数除10,其余数便是当日之天干序数,以此类推按一岁365天,逢四年加一天,百年另加一天,累计前后天数依法除10,而其余数必是该天干序数与天干代入,此式也万年不变,也就是日进一位、日退一位,依序进退,顺逆循序而行,以干代数象日,而时干代入其与年月序列同,一日为24小时,按12时辰分割,每二个小时为一个时分,因它以阴极为起点,所以合正极点的前后各一小时组合,即从前一日的23时-0时-1时60分为一组,第二组从2时1分-3时60分,以下则依此依序类推。

以日起时即,以当日天干推时干,如甲日起第一时辰,甲天干代入序号时辰第一组,则乙为第二,如乙日则起丙时,丙日起丁时,五日,六十时辰循行即五日内十天干循行六次,乃为日时配合之五运,即太阳之行五周圆,日之五出而天干六运,即依序六循,此法循序依时按数,进退均可按数计算,以日数乘十二时辰数然后除10以求余数,进退顺逆均可,合其法、循其行、规其序,万年不变。

天干象日分阴阳,故天干分五行、五运、五色、五音、五脏、五星、五形、五物等类之,其五象五区以东西高下中,亦即地象之经纬东西南北四面加入中央,以象生五形、五行然而代入五音五星等,这里原则上以太极生二仪,即太阳出没之虚实、明暗,分一为二,然后再以升降之向背,以纬线,上下中心线分二为四,生四象,以四面生四角,八方,合八卦之分割图形,天干之用乃介入中央,以日之升降中线,分界于地平,故中央以五行土,五音宫,五色黄,五脏脾,五星土,五物以土生之果实为类象,然后每象配以阴阳,则象阴阳相随,同质性别,则以五倍增为五形十干,然后再以生克正对,之合之应,对化生化。凡天干五合皆为对应,对位之合,正克生化,如甲正克土,被正克为妻财,克胜者为正宫,余理相同,其序为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序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类之以生生之象,宫夫合妻财则生育利用,顺序生助,得正气盛,气正,生育则剥、致衰,反顺则为忤逆、叛背,隔一克害,非正为煞为恶、为乱为失,这种方式方法用以类象、类势态、类动、化生生、生动、变化,运行合理有序,体现了易经之易象、易理之原则精神,形象地规范了象数、象气、象物之化合、对应运行与作用,为学习、应用提供了模式与法规,有序可循,有法可依,有象可类,有数可推算,

 

并依此可生无穷联想与应用。

其五音,用之得法,可调理五脏气运,而反之则可致五脏失和致害,为此,制音造乐者当审慎利用,听音辩韵得法,则可使五脏畅和舒顺,否之则致生逆乱、变异而滋生疾厄,其五音代入为角木震音,徵火焦烈,宫土沉浊商金清亮,羽水舒展,分别以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代入对应,具体别的对应尚有许多,另行制表示意参照。

以上为天干在年月日时上的代入法与简解,下面简单的介绍地支在年、月、日、时、上的代入法,十二地支的类象与应用,以及与天干之关系。地支共分十二象代入,其数序为:一子鼠、二丑牛、三寅虎、四卯兔、五辰龙、六巳蛇、七午马、八未羊、九申猴、十酉鸡、十一戍狗、十二亥猪,与天干五运分阴阳同理,十二地支由六气分阴阳倍增,对配而成,在四象作用于四季上,又以一象对一季而三分之,分别以春木建元月,孟初一月,仲二月,季三月分别代象,以十二月象代入每季之孟仲季三月,按序而行,按每季之五行代入之象而言,分别以生、旺、衰表示其来、中、去,而四个季之二月仲月均处经纬线之正,亦即廿四节气之二分,春分秋分,升平降平之处,二至为纬线,亦即升极降极,初起初落之处,为之四正,亦称四将,而四局之初及四会之首则居四角,四象之阳为四长生,四太极,另外四未即四老三亦为四季,处四拐角处,与四长生相交接,起承上启下之用,四季均属土。通俗以季节、四季,称谓即含此意,另外一季三分,与一元以二分为虚实,虚实以升降二极,二止,为界分则生四象,其区别为二分二止各处经纬线中点,亦即方形地象之四平面线中点,而以此平面三分二,其角为初起,与未止界定,如此四面三分为十二月象,每月对分节、气,即十二月将统十二节度,十二气使,合为廿四节气,而复分三元,七十二侯,它的流年代入以十二象数依序顺行,以十二数象为一轮,从甲配子以阳配阴,以天干配地支为天地之配,上下作合,而以夫妻男女代象示意,而另外又以物象、五行、阴阳、十二宫旺衰观其态势、局势,生、助、克、败、化、合、会、同之情分析利害。

以十二支行年配天干地支需有二支复配天干,所以每岁有二支配空,干支配合干行六循,而至六十大成,支行五循而至五岁60月大成,干支作合相配,以六十之数内不重复配合,故过六十,即五运六合,六甲五子,意即六十数内有六个甲,亦即有六个相同天干,而地支则有五个子,亦即十二地支有五次重复出现,但如分配作合则六十内只有一次,如甲子之合、对应。因此如计算流年之地支代象、代数,入岁为君,则以年数除十二,而以余数按地支数序知之,而大数则先除60,再以余数除十二,如1984年为甲子,起干支之一数,以此为数标之点,可以任意上溯下延,其标法、数序不变,以此法查找地支,代年数入象准确无误。

依式依法循序运算便可求得岁支,而月支以象代入便容易多了,每年均以立春起寅入春初元月,其

 

余地支依节代入便可,十二支循行十二节,顺序代入,岁行一循之对应,其五行与天干同,依四季之正代象,因五行分阴阳而成十,地支有四季四土,二对阴阳,故二、二作合则为一对,如此可与天干同,其分月代入之十二将各代岁君行月令,统一月之节气,与天干不同的是,行岁一周年,合360度则72余,行五循而一轮之气运,72二分,为36阴阳,复分之为四分则18,分四象,复分之则9日行一小卦,乃为九宫统一数,故奇门中十干遁甲而成九宫,十八变,36变,72变化,复以五循则可行一周,天罗之象,运化之尽,而十二地支则以天、地、人,虚、中、实,三才配对而成六,三才各配左右 而成九,而九配阴阳为18局,九九倍之而为81尽数,而六分三才为二,配以二仪,各合五运、合十、合气运,气数,二十,五分为四象,三倍为六十,其三倍亦即以三才倍之,一般以上中下三元分别注入元气,故六十为气运合化之数,六气各统三元、二节、二气,合60余日,周行六循合圆尽岁,而与五运会合,交接行年之权势气运,故十二支除平行对合对化,如子丑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已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地支六合化五行同于天干,只是二对重复化合土,以分阴土阳土,而地支三会于四象,即每季各纳地支十二象中之三象,如春青龙木,纳寅卯辰会,夏纳朱雀火,纳已午未会,秋纳白虎金,纳申酉戌会,冬纳玄武水,纳亥子丑会,四会,四季,四象,金木水火四行,而土隐于四象中,主传送,而为季末,其四孟主接收为拐弯,交递于中正之仲,将之象,地支四局则以三角而成,各以四正为中心为局主,逆推四为太极长生,顺推四为华盖土墓,如申九,子1辰5合子正水局,亥十二,卯四未八合卯正木局,寅三午七,戌十一合午正火局,已六酉十,丑二合酉正金局,其六合化,为五行生化,移其性气,三会乃为前后辅弼,同气同象,同性,三合局势乃生生传送,生旺衰之象,主生化之运行,除会合之外,地之六冲,即对位隔六数为冲,有冲破,冲散冲开之异,所以凡冲则细审之,其吉凶不一,一般六冲都是阴和阴,阳和阳同五行性质之冲,所以一般都以凶论,但需审视性质气势与化合局会之所用,另外六穿、六害、亦即六刑,则以纬线对应为用,如卯辰、寅已、丑午、子未、申亥、酉戊其当以五行及化合情势分析,其余已、寅、申、之三刑,丑未戌之土刑及辰辰、午午、酉酉、亥亥之自刑则以物情及破坏、失衡造乱之情形示象而言、而用之。

以上对代月之地支作一实用性分解说明,对应作用及原理,因为在四柱学中,岁君日主都以天干为用,而地支则以月时为重,其承上启下,传导之帮、败、影响,直接关系日主之生旺衰败,故需重用详察,以免误判,另外,这种原理同时适用于全局,以及四柱以外的推测应用,具体之对应另行立图表示。

关于日支之代入法,可依代入年支之法,在年首或年初的元旦,查知其地支代入,觅其数序,或觅一子日,知其日数,前推后顺查其天数以除六十,再以余数除十二得之,余数按地支数序之象对应便可正确代入。

 

 

最后,地支之时上代入法,每日均以上一天之23:00起,到当日之1:00时为子时,而当日必依零点为日之分界,而子时则连接了前后二天的首尾各一小时,以此每二个小时为一时辰,按序代入相应依序之地支便可。

纵上介绍,年月日时之四柱干支对应代入便已完成,这种四柱代象,数理运算预测法,除应用于个人命理推算、预测应用外,可以应用于所有与时空、气运有关的物象,并可套用于大区域、大时代、大气象,如推背图的预测应用,顾名思义,推者运算,类象预测推而运之动之,运动则生变化,象数变易,背者不可目视,可印象心见,背者后也,用数理推算之法,从前因之见,可造往后之果、后来之气象、态势、情事之生化变异。这种四柱推算法扩大了局限,代入了四象、八卦和奇门、及归藏的应用,而理法与四柱同,二者均出自易经图理,只是改变了方式、方法与对应之事物。

上面简单介绍了四柱代入方法及干支在命理上的应用原则,基本对应原理,干支之象数气运关系,以下简单介绍本命之运行法则,也就是生命之运程,代入四柱之干支象,便已知命造态势,同时也已知岁、节、日时的确切对应。

起小运之意在于本命在未交大运之前的作用对应,一般以日主对应时上地支,然后对应流年与月、日、时之应用作用关系及命中造化关联,这是本人的推想与用法。

推大运当以当生节气,即月上干支,查生日与节日的间隔日时,男性生于阳年顺推,阴年逆推,反之女性生于阳年逆推,阴年顺推,此法在起运及运程排列上参照同法运用,举例:某男,生于2012年元月十五日八时30分,四柱代入为壬辰年寅月丁酉日,甲辰时,其小运甲辰到9岁零4个月加20天,因命主生日为阳历2月6日,当正月立春壬寅节气,顺推下一节气为癸卯,惊蛰起癸卯为3月5日午时12:28分,3天换一岁,1天换4个月,1个小时换5天计算,则命主自出生到下一节3月5日午时12:28分起惊蛰,历时28天加3.58时,则等于9年四个月另20天略减,这样,命主当在其生日起后推9年4个月又20天起大运,其间由小运代行。举例之命造的大运则由生月之干支顺行之下一干支序列,生日后推,9岁加4个月20天起癸卯,加10岁起甲辰,加10岁起乙已等以此类推,十年一大运,大运分前五年以天干为主运,地支辅之,后五年以地支主事不用天干,以上便是四柱起运之法。

上例为男生阳年顺行下一节节日时计运程,如男性生阴年,女性阳年,则按阳男阴女顺行、阴男阳女逆行推算,其日时换岁及到节日时刻止数运算法同上例。这里要说明的是,四柱干支代入运行法是以圆形天象,太阳的岁、日运行法则为准,即以周易之消息易为用,而用岁月日时分季、节、气运布局应用,故使用历法之农历,亦即阳历、公历为用,一般人以为测命用阴历这是误解,阴历以月之圆缺而定,一月之天数,以初一,十五之朔望盈亏之月象,而非岁之行季节,日之行升降圆周。

 

 

一般特殊性民俗之节日其实应为纪念、庆典休息日,如端午、中秋、重阳、大年均以月历定日数,非节气交接,如清明、立夏、冬至、立春等则以岁君、月将,节气之应用,它们各应其象,即月象与日象,各行其数序,所以合数不一,并且与气运、卦分无关,所以四柱法亦与八卦六十四卦立式无关,但气运流注,旺相休囚以变应变生亡死绝,五行、六气阴阳生克之用则相同。

卦乃为体为形,其势态,存亡,变异,作用等需以气运之流注情势而应变,这一点与四柱之八字命局同,命为体为形,需以本运及流年气运注入而生变易、作用。四柱命局的代入应用及基本六亲生克关系及生命十二宫运势,命局应用:年上天干为祖父,岁君,统天运五行,年上地支为祖母,又可主外婆为母系,统六气之使,祖为本根,支为气用,生化传导,月干为父传五运根气主一个节气之统领,月支为母、为月将,行一节之气运,承上启下,主掌局势,日干为命主,算命行运皆以日干之对应产生作用,日支为命主之妻,与月支同,直接影响命主的得失生助,并作用与时支之旺衰胜败,时支为命主儿女,以其与日主之五行关系,测其旺相得失,并主命主晚年状况,合命主晚运配合观察生旺、帮助、情势与命主行大运同,年干主7.5年,年支主7.5年,合干支对应命主15岁命程状态,月干支计年与年干支同主15年即命主15岁到30岁状态,日干则以日主本气也主15年,干支平分年限,时干支同上,六十满花甲后则以大运为主,以上为干支作用直接影响之年限,作为重点配合大运流年情势,分析作用力及生克情势,四柱四限以15年为分界,定命主幼童少青、壮老各阶段之吉凶成败情势,其间都需参照大运,流年及其它四柱干支之关联影响作用,不同的是入限之干支作用力更大更直接,另外还有地支藏干、干支纳音,以及吉凶神煞等这些当作影响,作用力之参考与五行化气纳气同样只作参考,当以五行主性为本,为主要对应作用,然后以气象数看态势,其藏干、纳音、神煞另行制图表指示。干支之六亲,及天干十二宫运势亦以表指明。初学者可以依理依法参照、类象应用研习。

2、卦、爻概论。易经的主要图象便是根据日移之升降虚实、明暗、阴阳、动静之变异刻度、画影,以线点面划界分区示象、示数、示物、示气的形态变移规律,它的发展是相对逻辑学的实验、总结与探索,它的不断完善是实践理论、印证的重复积累,也是对这一积累验证之信息的传递与延伸、充实,认识到了动与静的相对性与规律性,这也是认识论中的逻辑学与因果对应,由此便产生了推测、预测与先知,这便是最初易象图指导认识的直接应用功能,随着认识与方法的进步,它的功能便得以更广泛的体现与应用,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周易便是易经在理论与方法上进步、提升的实证,之所以把周易制历,定节气,记物候称为农历消息易也其于此,以刻度,季分、节分来告知气运流注、物象之应而获得先知预知,这是在实践、印证中对自然规律,时空地物,变异对应,动态信息的验证与记录,无疑这是符合逻辑、符合自然运行生化法则的信息指导,具现实性、思想性、与科学性,它的功用当然是以指导人类准确地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指导生产、生活、预知未来之变化现象及各地象区域的对应态势,以利趋吉避凶,所以最初之四象八卦只指示阴阳明暗之方向及休止界线,八卦之代入为天、泽、火、雷,风、火、水、地,之自然大象,而周易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形象,态势代入,已经有了物动,形动之内涵,以相对、特定的规划,制定规则,这是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则以坎、离、震、兑、乾、巽、艮、坤重新换位布局,这里已经产生了生克对应地象物性的五行生化理念,所以三种八卦各有其特殊对应方位,代入之道理,分事依情依用而择其应,便可得其法理,如三法合用当更全面应对,知其异、明其理、合其同,则可以用其意,活灵应对,不拘一格,免于刻板拘泥与形式教条。

伏羲易图之进化以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循序起初爻上升,这样八爻同应于大卦内依序循行,但其势有变,如第一轮从雷卦起则雷为体合体为用,如雷卦初卜, 雷象符号为体,其用为卦,序初地象符号为合体,用则为地雷,即象意为雷生地下,地之对应为天,则第四爻为天爻动,动乃冲动之意,其余类同,阳升之序不变,直至天卦用尽,然后依法由地初爻逆行上升,同法至尽,这一伏羲六十四之易图,序列演绎按伏羲八卦之立卦示象本意,演示自然大象的对应作用及体用转移之反应,它的体能之变而不变,不变应变之法则,它起到定象,变象,应势移主,应时换体,体用移换则生化,强弱相随变移之动变置换原则,它是以大自然、大气候、大物象,为参照物来示意,对应、动移变应不失其序其法,大小一体、依序循行、依法度作用,互换主次、君臣、之位,而执正,行使权令,而不违道行理法,这是古朴的天地自然,日行,气运,物应预测法,此法当予推背图产生极大影响,周公演易乃以此法此式为模式,代入新的内容与注解,以形象予以表示,其实含有翻译其体用合化,以因生果之示推定形象之含意,所以,周易在爻象上代入了示象之文字告示,后来者又在各爻上加以注解说象,再后来者又在各卜上予以说辞形象,这是古文言之文法,或借喻或隐喻,或类比,如诗经,唐诗、宋词,古文言,也许在当时耳熟能背,通用流传,但却使今人频废周折,扑朔迷离而莫衷一是,公说有理,婆说亦有理,而使后来,尤其是如今不谙古典及古文法,文理者,纠缠不休,因而卖弄学识渊博者有之,咬文考古者有之,喧喧嚷嚷于清目、理枝,却把纲领、本根弃之遗之,各树己见而传教立言树派,使后学者无所适从,执一而从却不知理由何来,诚信者顶礼敬畏,神话迷信,便如戏曲中人装扮粉饰弄得人眼花缭乱,以假作真,以伪认真了,这是周易后,传说、辞言以示象之利弊,文人只以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言辞,行文方式以及名声地位予以注解、修饰,却不知要误导了多少后学,反而使之迷了真象,乱了道法、本原,离了正理原则,原形,这些偏离偏失,有意无意的粉饰作秀以为己用,后果恐怕也是违了最初说易、解易、立言者之本意,也是他们所不可预见,非其所愿,其实这种背离初衷之发展,借用,泛用之现象中外历史上数不胜数,无论意识形态与自然科学领域无一可免,便如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例,同样也遭受此变,所以说周易之消息易是对应于

 

自然法规,其用历法节气,侯象,物象,实象对应指示,于今不乱不迷,而用于类事类人,联想旁应,则文必正,字必明、理必真,法度,规律,应对必循序不乱,不可以个人臆想造意,刻意假意,便如设计、规划、纲令、制度、律法、告示等必需明文,行文用辞,用字,清晰明白,针对明确,规范不误,刻意断字,方可以指示清楚,引导有方,不偏不离,以正应对。

上述之言乃是个人在读周易六十四卦,改变伏羲大象体用代入法,而以字意解象示果法及说卦,说象,爻辞代入,所产生的利弊的一些个人感叹与想法,希望予同学者一些启示。

读易必需先明易理,易法,易道,然后认真地分析古时代入之文辞,及原意之理由,去对应卦辞爻辞之象意文理之本意,及对应思路与类象、示象、原意、指示,方可通明活用,应对自如,因此,我建议初学周易易法者,代入伏羲易图、易象参照对比作用,以期深化易理体用关系及变应的了解,从而正确理解周易代入文字,说辞之字意及文意本原,以期达到举纲张目,返本知根,循流索源之目的,然后方可类比联想,推测,活学活用。为此我建议学易者当兼学一些数理古文,以期触类旁通双应共进,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学一些气运、物候类自然科学及心理学、辩证法、梅花易等,拓展认知范围和参考类证。

最初的易经均以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来测定事物态势的变化,四柱命理学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与方法,而卜测则带有随意性,是无形之信息连通、告示与灵应,如现在一些摇签、抽签,讲的是专心诚意,其签示方式仅以吉凶、祸福告知,或每签代入周易象传说辞,而测算者以此向求测者解说卦象签语,这里具有测算者的意象,灵应及对周易的理解深度,而应用解说不一,当然还参有测算者与求签者的信息,及心意传递的畅联纯真问题,这些都是与灵应告示纯、杂有关,如果说四柱学及摇签、抽签法,都是易经发展延伸的分支、流派的话,那么摇签法则派生了近代的金钱课,它的基本形式继承了伏羲周易的体用,身、动,对应作用方式,只是它用三个铜钱分阴阳二面,合掌三摇来显示,一阳,即铜钱之背面向上为阳爻以一代象,阴向上则为阴爻,以--代象,如三个铜钱都背向上则为老阳而为阳动,代象为--阴爻,此阴爻以阳极则变而来,所以主动爻,如三阴向上则为阴极则变而阳,画象为-动爻,由下而上,三摇成体复三摇成用,以体用之爻象示卦象,三三对应之变化,极数为六十四卦卜,以此可以卦象直接对应周易或伏羲易图之象示,然后体察作用态势,或直接,如抽签法一样以卦辞、卦文予以解说,这是比较简明的方法,除产生卦象的方法不同外,其余象辞、说解都相同,其信息,诚意,专心,灵应作用也相同,而且都需专事专问,另外如果信息到位,则可依此代行四柱,测一专人之状态、性格,以及命运情势,流年吉凶,另外,还有由此衍生的六亲、六神、干支代入预测法,此法的干支、神煞、生克制化,六亲应用基本与四柱同,它在上述卦式体应的卦象中,分别在每爻代入干支、动应、六神以此体察入卦诸象的作用情势,这种多种代入的预测,较前更具复杂性、灵活性,所以对运算、审视、应用的要求更高,更需全面把握整个局

 

势形态,相互作用与影响力、局情之变化如何类比,如何寻踪觅迹,审视明暗动势、动态,分别强弱,侵害与帮助,则直接影响判断指点,同时它与四柱法不同的是,它的卦体,卦象的产生非切实的年月日时及与之相应依法依序代入相应有序的干支代象的气运运行,而是随意,随无形信息与方法来制造体用,所以它是二人合作造就,而非生就,所以更具迷惑性与神秘感,测对了便更易使人陡生敬畏,而且使用此法可深可浅,亦可代入测算者的江湖法与经验、直觉,来代象推断,所以此法应用广泛且良莠不一。

本人以为,每时都有四柱,均可代象入局,以其当日、当时、局势、局情、气运旺衰而将当时人、事、物代入,则可不必铜钱六摇造局制象,同样可以推测、类推,梅花易之用法便有相同之理,六爻预测之基本法则单独制表示意,供初学者演习探究,具体使用以求精深,可由学者在实践中去领会、求索、感悟。另外,此类著作甚多,虽然法则相同,但也各有心得见解,学者可以予以研习、领会、借鉴吸收而为己用,择吉是预测学的主要应用对象,也是易经的主要作用与对应求索、利用目的,预测学的根本功用便是趋吉避凶。

3、择吉法概论。无论何时、何事、何物,都有相应与相对二面,都有利弊吉凶之二种对立的因果作用关系,它们关联又对立,且相互影响、转移,其中有物物性能、作用,五行应对作用、地域地象环境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力是光气阴阳的流注转移作用,这便是时间,所以辩证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及考证原则便是,特定的时间,所以人们一般选择行为、行事,取用吉利的对应便是择时,这个时便是:时空挪移过程中阴阳光气之有利于其事、其物、其行止,取用有利的吉。因此择吉需以不同地象区域、不同事物取用,而采取不同的时间应用,也就是天时与地理、气象的对应作用所产生的特定局势条件与事物的关联对应作用,一般总是依和合、联通、顺昌、帮助,为善为利,反之则失,则凶害,这是顺用,借用,吸纳,依傍,还有一种取纳利用则用以去害除恶,借欲取、欲击败之事物,失时、失势而利用之,这是乘机攻取或驱退,应用相反,则取用也相反,这关系到利己还是利他。

人们现在最通常的取用是选择举事之气象、气候、节假之宜,这是适用、便利取用,这是合情理,因事之宜取用择吉之法,还有是以数字,依当地民俗之数、读音,单双之区别及流行之吉凶代数之法取用,择其数音,数意,数序择吉避凶,这种取用法十分普遍,如门牌号,电话号等等,不一而足,凡与数字有关的都受影响作用,尤其是车号、电话号,它与联通信息,尤以工商业者更为重视,而车号则与出行通顺及生死祸福有关,所以更为人们所重视,甚至不惜重金购买。

除上述择吉取用外,一般以象、宫、卦、吉凶示意取用,四象可以四季,四时,类意代象,如春青龙,夏朱雀,秋白虎,冬玄武分别以其物能、物性,而视其宜忌,也有依天干六神取用,如甲乙日为青龙主事,丙丁日以朱雀主事,戊日勾陈主事,已日滕蛇主事,庚辛日白虎主事,壬癸日以玄武主事,此法以

 

事制宜,分事应用,与六爻取日主事,月吉法与岁吉同,分别以十二生肖物象,形意,性情,五行生克冲合情势,对应取吉避害,当然在月象上又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小时有所关联作用,而且二十四节气按其时间与分区地象,分司,入神煞主事。

在风水学上,廿四砂山定位入象主事,以此审辨情势,局情,同此意还有便是九星、九宫、数九法,以其星宫入象入色入星神,星主,而以其性能视事,视情用吉。

八数循环择日,吉凶与九宫九数代日法同,八数之吉凶宜忌出自八卦、八门,八方之门象,门主,门神主事,与星神同意,如乾卦为开门,坎卦为休门,巽卦为杜门,离卦为景门,坤卦为死门,兑卦为惊门,其分别依后天八卦之坎水一离天九入象代数八卦,八门九数与九宫八数同,均去中宫五之小成数不用,其一坎,八艮,四巽六开之四门四数为吉,余四门四数为凶,以数代日循序,所以择其一日主对应,前后依日数除八取其余数便可知日之门主,吉凶可依序取用,此法与十干六神循序除十取余数,循干支序取用同法,万年不变,这是取日法,这种取法简捷明了,尽管有些牵强,但师出有名,且依据是八卦九星之大神,星宿大物,大门大户之主事,所以,一般人便如依干支神煞、君、将般,六轮,十轮,十二轮也都依次选用,其理相同。

还有一种择吉法便较为复杂,它是按四柱法、六爻法、奇门法,如推背图、四柱、六爻、奇门等方式按行年、行月、日主、掌事、执权、行令、气使运化之态势,局势,情势而逐年,逐月,逐日批注吉凶利弊,并分事、分物制宜,明确吉凶利弊,这种方法较之前面明细、明确了许多,便如四象化六十四,三百八十四,三才化八十一,化七百二十九及无穷化一样,但其理都以五运六气主事,主性,分别阴阳态势,生助、克剥、利害,冲合之对应情形予以代入,通常应用于大事作出吉凶利害之指示,其实这便是四柱、六爻、奇门等按年月日时纳干支气运,五行生化旺衰,对应事物,五行属性宜忌的批注法,所以它较之前面之择吉法更具个性化,具象、具形、具时空的分别应对,作用与指示之理由,理论更清楚明确,更有依据,这依据之源头,根本便是易经之易象、易数、易理法度,规划、界限,它类似明确药物,药性,然后明确对应之人群病疾宜忌,其准确度,指对性及物理实现作用性更明确,更令人信服,它的缺点便如药,病,对应相类,它是一种通常的指导作用,而缺乏个性化,异常化的质量对应随变随异对应,所以大向普及是正确的,但失之个体,异常之对应作用,就这一失,人们说万一之失,那便是偏离,从而吉凶、冲合、利害,变异反道,所以这也是善恶正斜,顺逆之行为和作用因果的复杂性,也是绝对与相对、统一和民主的辩证,虽然其法已具相当的务实性,指导、实证、对针性,但如果有可能,还需审核,视情,审时度势的应用,便如药、病关系,必须审视,侦查,明确彼此实况、实情,而区别应用,这也是,统一规定尚需区别对待,特情特用,以应万一的原则,也是合理,是否合情,合势,通常普及是否通变通易、隐藏、变

 

异、角落,它非通常普遍之反常,隐秘,特殊情况之遗漏补救、对应,这些虽然为少数,偶然,但一旦有失却会因小失大,以少、特而影响普常,正常之信誉,其危害不亚于害群之马,蝼蚁溃堤之类的作用影响力,所以还需审慎对待,注意个别化应用,而且还要审视处事、处物之区域的局部卦位特性差异,及特定环境的主要五行、阴阳特点,并以万物类象,相背、合局的情况,区分事物之性质,以及所处环境、局势与朝向,以审时日之气运,光色之接纳,照临情况及和、合、帮、助之态势。

这里要说明的是,举事择吉与人事择吉稍有区别,举事除五行合局外,需注意朝向的纳气迎神(此神即为光色,天运),这便是特定时间,地点,条件的应对态势,还有,晴阴、风、雨的不同宜忌、对应,四象气象的喜忌,如春和温阳,夏宜长风、云雨,(非暴即宜),秋宜高天明丽、凉爽,冬宜艳阳晴朗等,以喜爱调和为宜,为吉,主人事无论阳喜阴丧都当同法同理取用,不可因事背理。

择吉法中最以婚娶择日为复杂,它既要顾及男女双方命主宜忌,还要审视双方父母的作用,同时还需顾及季节气象,数字吉利和节假日利用等,其间还有迎亲和礼仪的不可移性,即基本时辰干支不可变易的特点,所以十分复杂。尤其是男女二个命主之命造,运程差异较大,且宜忌相反,作用明显相背,则更需详细体察考证,择用转化,合化、和解,畅通之月,日,时来造和合局情,变忌为宜,中介,引导而致和,致善致利,具体应对应用与四柱命理之命、运、流年、月令、日、时之得失,喜忌,和顺,破败,不同取舍,作用相类,同法同义,总之以和合生旺,通畅有情,阳生喜长为佳,视情态形势择日纳吉造局,以利生生,兴旺和顺。

4、相学概论。中国的相学源远流长,且与独具中国特色之文化、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从根本上,其方法理念及应对作用,辩证类象、类物示意等均当来自易经及内经的法理原则,所以它亦当为易经之预测学分支,与医理诊法同样具望、闻、问、切之方法,及对应审视,当然它的对象及应用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所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事,广容广应性的应对,而且专用于人事测算,告示,且可侦查终身情势、运程利弊和个人特性。

由于直觉直观,不需借助文字、工具场景,只需审视、审辨而告之,说之,所以它更具便捷性与广泛性。

相法自古流传,由来久远,其中古时在著作与理论上基本已具完善,成为医、卜、星、相中之一大流派而独立门户,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之一,流传至今,兴而不衰。

与四柱命理同,四柱以时空为参照代入,而命相法则以人体,形态为对象,二者都以真实的、不可替代的实时、实数,真形、实象为体用。所以更具说服力与科学性。

古今相学著作及分支频多,多数求学者选择麻衣相法为工具书、范本,来参照应用与研习,除此,

 

还有手相学、痣、纹学等专著,我认为,在学相学同时,应该兼学中医学,风水学及四柱学,以便互为作用,互补得失,触类旁通,相互印证,则更完善。

人秉天地五行化合而生,而长,其形,象天,象地,象山,其行,其长育运行,随天地五行,气运之行动,变化之作用而变化,其纳、吸、收、合、用,各循其性能,体质之对应情势而变易,得之不一,则态势,作用随之,所以,受纳五行气运,气化,是内在质量,特性的根本,也是行为,思想意识的基础动力与动因,同时也是形、气、色、精神,在人体及所有行为举止上的内外反应,这便是相法、相理的根本,也是参照之因,而相法便是辨其因而证其果,辨其因必先类其象,审其象貌、象形、象态、象势而类比之,从而体会,审视其形象之得失,知其正、真、歪、缺、旺衰、清浊、纯杂之状而应对,所以知象、类象、知形、合势,知性辨质便可明其局限,观其形态,审其气色得失,而以部位所主,气色所应,命限运行,依序代入流年、月将等定位、定局、定限对应,然后分析作用宜忌、得失,这是大局、整体而言,只以体形、局情、状态,而气色、部位只表示岁月当限、当令之反映、透示。

凡面部,则以三部九侯,阴阳十八局,及年限四象入驻,手相亦如此,痣纹作显示参考。

整体作大局形势,参考其情态,形态,声色,动静,行,坐,以声辨六气,以色知五运,以运察动变,以静明性定,各以助旺、失、败之气运与局势、形态,对应作用,审视得失、利害,相者明其相理、相法,方可透析内外表里,阴阳虚实,缓急强弱,随部入限,听音知情,观色应神,辨气知和,然后对应作用,以因示果,按限、按部予以解说吉凶,对应情事,知情知事,方可予以指导行为,对应之事物宜忌,避凶就吉,预作运筹、检察、这种方法,其局限,运程等与四柱命限,行运、流年主事同,所以兼学者可以互为印证。但上述代表了天人对应,物性自然的运行,作用体现,还有异物、物物,特殊环境人事,异常,变异侵扰或生助在四柱中难以一一体现告示,但在相术之气色及局限部位显示上可以展示透露,这需要用心观察主客观气象、色相之区别,还有将来,已入,将去,已去,与强弱之态势,年月日时气运的转化、干预作用。所以人们说小道知消息,初浅观皮相,而上述之法乃以人与自然,以及异常作用的对应辨证,尚有更高深者则为灵感、灵应、灵觉,如得此触动,反应显示,告示,则既得此法可不用其术,已见灵通、神明,便不用眼见耳闻之实审辨。

所有的预测方术都以心法灵应,神觉为上,为用,这便是得法不用术,无中见真明,得意可忘形,心语胜口说,知音传信莫过心领神会,达到这个境界当然需要个人的修炼,达自我明净,方可透过表象,物我二空,方可连通灵觉信息,化形识踪,于无中生有,显示第六感觉,启发先天之潜能而明心见性,而用方法者,除熟习相理、易理等学问外,必须勤于对事物的观察、探究与用心体会、博学、广历、深思,所以相术测事者与医术,技术者都以智深、老者为敬,这便是学术需与实验、经历、阅历结合,方可通博

 

谙晓,胸中有数,应对自如。

学道者,初成后必须出山行道,入尘历练,超凡修成正果:于尘中净、于闹中静、于浊中清、于乱中定,无俗、无凡、无欲、无为,守心忘身,达意弃形,方能不执、不迷、无功、无利,清明自视,虚无见真,应言则言、该行便行、随心所欲、逸淡事物、淡泊名利,法自然,随道理,逸淡自乐,如行云野鹤,这当然是人人追求之境界,但达此境者古今能有几人,它须经历一次次的蜕变羽化,不断地弃我,舍有、自失、自离、忘得,化形,弃一有则轻逸一分,断一念、一欲,则割一线牵挂,便如自刽、自残、自焚,能践行者为达人,超常脱俗、非凡,终极者则升华、入化、羽化,得清、真、虚,而与天地自然同,从而不在物形中,和天地、五运、六气之行,而不执于个情、个性,所以达此者无色、无相、无以证形之动静、运行,所以无相,不可测。

凡测者,必问事之吉凶利害,身之康泰病难,物之得失大小,其事其物、其身均在情势、物性、形态中,均以阴阳、虚实、性能、随气,运作用而动变,随对而应,随出入、纳离而生得失,因不同的作用而生感应、反映,显示踪影。

人象天地,而形象四象、八卦、九宫、三才首圆高象天,足下方象地,亦即顶天立地,脐、臀、命门,主中心,手足四长生,四方,主动主用,以骨架为纲、为线,以络、关节为界,为通交,故络必圆转、伸屈,角度为行,其筋肉为帮、为辅助,皮毛为出纳守护,各具五行特性,相互对应生生,内藏外露,内阴外阳,前阴后阳,内实外虚,下实上虚,下浊上清,上注气升,下注水运,故肺上,气化,肾下,水化,水道于下,气道于上,心脾居中,肚腹受纳,运化水、物之分化、传导、蓄藏、输送,而为中宫仓储,以肝、脾、肠,分造营卫给养之血气,故生生者均受,水、气、光、物、吸纳之物性影响而产生生机之物能、物性作用力推动,中宫养精纳气,藏血,生育培养之所,故忌枯竭、破坏、淤滞、堵塞。

下窍主排泄废弃之气、水、物,上窍主纳入及透泄脏腑之精气,而五脏之水气,各主其道,通透之窍以及区域部位,这便是头面七窍各主脏腑情态,各以特性观色、辨气,以证其旺衰、纯杂、通塞、畅淤之情势,而其互动生传作用则以气色之变、应、助、侵、顺、逆、弱衰、聚散、滞堵、缓急之异,按五行脏腑之正形、正气、正色、正音、正味而审辨,同时观其生生循序、畅和及逆序,背离,失和、滞堵之色相,气味反映,透示情形,具体解说。

耳窍为肾气之道,主五音之收听,肾为至阴,先天水气,及造后代遗传精血、信息、蓄纳之所,其功,排斥异杂,营造精纯、清真之水气精华为用,故为男女生生之根源脏器,而居背中腰心、命门二侧。

耳主听,纳音羽水,忌震、暴音,射刺,沏堵,其孔忌暴露,敞、失散、失障、失屏,故耳轮宜贴紧,上圆下延通根,肥实,坚劲,而忌松垮、反背、离散无力,如天、地、水、气象,窍幽深如池潭,耳

 

轮则如堤围屏蔽之护,其色忌红、火冲之变,忌滞,黄土克之象,其黑,本色之透乃败、滞、凝塞不畅、自腐之象,其青,则为生失、枯衰、离散,以白为生助,金之清气化生,舒畅,略带润黄亦可润黄土之正化之气,生助金气而为生生,红入之则过,且克生助之金,火气下侵为逆,心肾皆病,肾主智、主聪明、主舒缓,为正得。

耳轮主福德、性情,主祖父母、外婆、贫富、贵贱、权名及旺兴、孤少,贴朝,主传承之得失、离合,其合口,其生、生目,凡五行得生助,正气为佳,过之则专制、强暴、忤逆、克生而欺凌弱小。

耳之过则持智不化、执聪自骄、狂妄不驯,耳之弱则缺智失聪,教之不受,耳之离散则智聪失用,浮而不实,学而不纳,故先天有失,传送偏离,失常失和,化机不畅所致,其事之用以气象得失,岁运之临,五行生克、冲合之异,以态势、类物代象,代事,辨而证之,对应作用,分析情况以示。

目于脏腑,主肝胆,其五行属木,肝,阴脏,兰色,胆,阳木,绿色,味酸,其气温和,五音角,其声清脆高亢,目行视觉,纳象辨色,舒纳水气,运化、提纯、排毒、去杂去浊,造营血输与心脏,以供内脏脉运,其气,输经运行,透毛发以舒透,肝主营养,造化生长,运化,连通先天之水火心肾,为后天之本,之用,先天之营养,一切动能皆由肝造化,之血、气、注脉、润经、灌溉化育、催动气血逆向运行,动静相摩,经脉互动互制而产生热量动能,故肝木如物之逢春,主后天之生机气息,升明,长生,为阳明,故以光色透纳为用,可入静内视、内窥,可张而外观,纳形象于心脑,为视像信息之取用。

目不可为任何杂物、杂气所染,不可受曝光,强风,污气,硬物击刺侵害,其真窍不直露,且加以皮毛灵动掩护,其目可以灵动转移,乃应用所需,灵动者灵活聪明,反之则愚滞,审目之形,不可突出无遮掩,遮掩灵活、紧密,闭合适宜,眉骨坚阔、舒展,下睑宽厚起立,其穴形狭长合度,棱角明晰,瞳孔合宜,开张不显上下之白,更忌四白同显,瞳孔不可掺杂,见脉、斑,侵扰。

眼主木,下睑为生木之水土,以饱满、明润、宽舒、微黄为宜,睑为蔽掩,门、帘,开启灵活舒张,闭合紧密有度,眉骨乃蔽障堤护,高宽适度,黑亮紧密,形彩明确,随目而形,恰当,不悖不离,不压,不欺,目主藏,主窥视,透纳,主阳春,升明、温润、秀媚,故宽而平直,而二角平直,上下弧度均衡,眼梢斜上则抗上、性倔,下斜则性懦,多为人欺,孔小露白,目生三角,则执傲冲动,偏激暴戾,易生凶祸灾厄,败亡,刑害,白纹显现则为白金克木,为凶,红丝多杂则为丧竭枯败,为生火用心,则自败,青气透出则传送不畅,自曝自闭,为自刑,枯黄为生养根基不和,致虚恐不实,黑淤则主生化滞塞,生机不畅,化机不舒,寒凝气淤。

目主生机,生化为精气,光色、纯水,化合传导之窍,主精神,目光慈和,明亮,定而有神,注视不飘,不浮,不散,如春色,春光,春风,妩媚而不轻薄,正视而不斜瞟,神正,色和,视远而广,不俯

 

不仰,而晴瞳黑白分明,白如洁净之水色、水气,瞳如深潭,幽深而明静,含蓄不滞,白浊则神迷精杂,红赤则思虑过度,心火入侵,为精神过度,衰乱,光色轻浮、散乱、游离、漂移,则为神气不守,思虑不定,精气离乱,纳少离多,精神不专、不和,不定,贪淫不节,且情不自禁,其性质缺失、不和,所以目为心肾,水、火、精、神、之中和,传导,秉先后天真气特性,化合作用,受纳,化合,传输之功用,所以肝主性,以和顺、仁慈、节制为正,质硬,坚,则失化机,输导之功而致其性情暴烈,行为、情思偏执、怪异、戾气冲和,行事忤逆,此乃肝病失正,变异之故,已致功用失常,导致人事失和、行事失序、离法违理,如此则易致身体,生机,疾厄混乱,处世,行事,败失,凶害、灾祸,纷至沓来,故治表更需治本,欲去病祸,必养肝,和气、通化,肝气清和,纳化畅顺自然,可以改变精神、性情,如此,则病可愈,祸可消,凶化吉。

所以,测相者不仅以五行冲克,吉凶法,以方位、气运,局限,类人,类物,类事,指导对应之趋势,吉凶之关联状况,更需指导治本去病,从根源上修正、培养,方可清源正本,彻除疾厄,此法在其余相法应用中,异象同理,可以效法体会,则可异曲同工,这在医疗诊治,中西法结合,取长补短,合作应用上当有所启示,知因及果,以变异、异动之因果,而施之相对应的改革、修正、引导、培养,这需要真正了解肢体、身体的构造运行法则,及生理、心理、体能、智能的对应关联,外部环境、自然作用及人事对应作用,然后对应标本及相连相关,远近影响,而辨证应对,以不同情势、不同关联,不同性质,与区域远近,采取不同的修正、改革、培养。

面首七窍,三窍皆以二窍左右对应,成双合作,而独口一窍,其以土纳心火,火运化土气,而土含五行杂气,故六窍均循土行,心窍火之真气透于舌尖,藏于口腔,根连阴器,贯通三焦,伸缩灵动,乃精神之使,心脏乃神之居,五行属后天真火、真气,下行对接肾气,而为既济雾化,水火互济互用,以实化虚,行纳化、传养之功,受肝脏输血、吸纳、加压,其血气输脾土运化,传送,其液传肺,合肺气而流注散布,故心脏连通先后天气血,吸纳运化,加压传送,而不停息、不滞留,以其管通,肌运,为用。

舌尖为其透息之窍,行灵动,伸缩之能,输纳信息,随气血而广告,故气血枯失则信息不至,感觉不灵,故心动与舌动,同为后天,所有肢体信息失传,感觉失灵,则后天之躯体生化之机寂灭不用,故水火失位则既济不通,以气传气,和其气,即为中气之本,水本克火,居下位则不克,生肝木,则助木生火,乃为顺传生生,上通下达,借道,借物,传导运化,故舌尖不可青黑,青黑者,中气失制,传导离失、堵滞,火之生机绝灭、离移,青者,肝木暴逆行使,不传生于火,反以强反克,忤逆于水母,致使生化倒置,而反逆行为,木逆水,水逆金,金逆土,土逆火,火堵于木,则舌现木气,逆运克尽,凡生皆僵死。现黑则水淤不化,逆金气而侵,克火火灭,现黄色则脾实不纳,不受生生,火气难舒,脾气遇堵,则反逆侵心,

 

心堵、心闷不畅,易心慌、郁结、惊诧、为事无序,无底,心神不宁,多致昏乱迷失,虚失离乱之状,不生、不舒、受侵被忤之惊,舒脾清肺,通肝安神为用,理气顺畅可去疾免灾,舌色白则气寒血虚,生化不和,畏缩胆祛,体凉恐惧,乃肺气寒滞不舒,侵逆脾土而入心脏,反侮心火,而致火气化机衰败,虚弱散失,气血运行失控,乃为反克致虚,通肾疏肝,清肺养脾,已致和顺、通情、归正,生克制化之道顺序,舌尖赤红,焦竭,乃自旺,白滞,火虚不守,火气不透之象,当以理肝、清心、开脾、通化,肾结,水实,心之自病,非旺之过,即畅通遇阻,或肌动坚松失常,管道淤积不畅,故心无实病,实则不治、通畅、宽厚、虚和、顺序为本,舌之灵动、伸缩无碍,色泽红艳,明润,则为神正心守,气色舒和,行有序,守可定,息可静,思想明晰,休止安宁,行为合理,纵上,心窍舌尖观象、辨气,以证性情及五行行为,动静之影响,关联作用及因果、吉凶利弊,与耳、目类同,法理应证,仔细类象、类性、类事物之吉凶、利害,验对施用,检测调理。

人们常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恐怕不尽合理,心理疏导,散瘀导通,只是对应于思想、印象,这是心脑信息作用失常、偏离不畅而致功能混乱,反过来,调功能,理气血,通脏器生化、来去,顺生理,相辅而治,否则必致失偏。

心窍,舌尖之主,而脾窍舌苔子母同体,以舌苔透示,除上述子病母应,母病子应,休戚相关,顺行和畅为要,失之为病,如疾厄外,五行主性更当谙熟,方可以以正知歪,以真知伪、知杂,以中和之本色、本气、本形、而知过失,离守之情况,视其点必知其道,通其局,识其面,方可免于偏执,专注之失。

脾属阴土,得真火而为阴中之阳,故地支以午未化土,午中藏丁已,十二宫,丁已同运同行,为阴中之阳土,且为土化而成之土气,故脾与心脏同,心传血,脾传气,乃为营气,故脾纳气、传气,无形物,其致密,除通道不可泄露,其状态为气虚、气实,气纯、气杂,气和顺,气迷乱,气寒气热,气静气燥之反映,故检测脾病用现代科学仪器也难以显示、透晰明白。

平常我们评论人之脾气好坏及脾气急躁指的便是这种现象,气质与气运,气化的作用与影响,其气,遍布全身,其功用,于血液同,乃至超过血液之功用,故心脾主气血,肾气主脑,三者相互作用,为先后天真元、真气之化合化生,作用与肝魂、肺魄之行止聚散,后天生机运行之能源、给养,造化,故脾,其体主静,其质,其功,主运主动,它同时具备驱动与制动之对立的双重功能,舌苔为脾窍,阴中含阳之土,青色乃木气侵克,黑色,肾水逆反,为大凶之象,色白,主生泄过度而自衰、虚耗,或金气反侵,肺气忤逆,赤红,主旺火生补太过,且输传运化不畅,心肺有异,枯黄,滞黄,则自病,化机失和,气运不畅,杂气悖乱之象,当调心气而清肺,养脾,去杂息乱。

脾之气直接关连行为,处事,影响人际关系,所以其反常变异,则易生口舌暴戾事端,招祸致害,

 

故当十分关注,其以气静、气和、气顺,温凉适宜为正,为用,乃使气机制动,运动得当,故审视脾之情态,除以其窍舌苔侦察其气色外,亦可以其气味,声音,行为体察辨证,然后采取对应之法调理,五脏之中除心,脾,窍合一体,随伸随缩,可出可入而与其气血对应互动,各行传输吸纳、输送,且其器官独一无二,不可切割外,其余三脏均二二相对,具实体,故可切割置换,而其窍亦定而不可伸缩,孔穴外露,二二相对而于颅骨之内联通,这便是户内关门串通,乃为关联之意,而且土含杂气,所谓杂者,相对五行正气而言土气化合纯粹,土气浑厚纯正,反之则应异而异,因杂而杂,所以土居中宫,以诚信居守为本,阴阳合体。

气主阳动,血主阴静,故血行静脉,气行动脉,气血二脉并连合作而行向相反,互为助动又互相制约,相摩擦而凉血生热,热气纳凉以至温和,另外,阴血于阳木之肝脏作用,为阳中造阴、纳阴,动中含静,而肺则为阳气之行,肺主阴金坚寒,纳阳气则暖阴软坚,这便是异性交合作用,而以本性为体,故木性升温。

肺金,降收主凉,四象之升平,降平少阳东方与少阴西方。

肾水为至阴,故纳心火之气成化,心主至阳,居南方火地,故纳寒水之气而收敛。

土居中央,为四象之气之受纳、传送,造化,这便是五脏应先天水、火气,后天木、金、土,各应五行四象,阴阳之性情,及对应关联作用。

口之齿为内室之门,为肾之骨之余,肾骨为脏,纳先天气质,故齿不宜落,并可检测先天生命之基因信息特性。

唇为外墙之门户,以守心、脾之内脏气口,唇为后天胃之使,故为胃口,其形,其态势,其色,均可以胃、及阳土之正,察其得失、变异,亦可类五行阴阳之得失,测定体质、性情,及命运吉凶利弊,六腑之中,独胃土与内脏窍合,显示,并直接对应、关联、作用与影响。

鼻为肺之窍,主金,乃为内脏之气口,以吸气,循咽喉输于肺脏,故为肺使,肺气以后天之气,吸纳运化,故以卫气为主,以鼻吸口吐为运行循环方式,纳新而吐故,吸入新鲜之气入肺,经肺过滤造化,分别传送于脏、腑各部作用,纳入所需,口之所吐乃为作用后之废气,便如机械排除之尾气,凡作用后之杂物、余气随之排除,所以吸入之气的质、量非常重要,其与水、食物不同之处,在于气中所含之质、之物,不易气化,气合之极精细之物质,不易捉摸、过滤、识别,及成分复杂,吸入后散布于周身各部,影响极大,故鼻腔,以毛阻异物,且具分辨气中所含物性、气质之功能,以嗅觉辨之,这是第一关卡,第二关卡乃孔内之肌,称之为鼻息,除再度过滤外则与心肌同样,以松紧闭合噏动,起吸送作用,而入关后之管道壁也同具此功能,予以辅助辅导,最后关卡乃是进入肺部之支气管头,其作用功能,设置类同鼻窦之

 

 
肌息,且具水过滤之功能,更为慎密,如此道道把关,检验,严肃慎密,可见纳气之纯真,于体用之得失利害的重要性。

故口腔以辨纳入之物为味觉,其吐之气为气味,乃物化之尾气,排出之气味,可探测身体各部运化,受纳之状态,变异之情势、部位,目辨色,耳听音,均于此同。

动物之感官功能远胜于人类,乃是生存条件与生存环境之必须,不同的生存条件与生存环境,会造就生理系统及感觉系统的修正改造,人亦如此,嗅觉之灵敏,辨别之精确,反应之快捷,关卡之慎密,均攸关生死存亡,这便是信息收集、传送、及遗传修正系统的进化,与生命之遗传、延续,生存息息相关,相依共存,共同进化,完善的理由。

鼻为气使,居中央,其窍连通耳、目、口,互为作用、互通信息,以供应对,鼻主金,性坚,骨起而耸,其性清凉而收缩,金畏火克则热气不受,恐惧炎热、腐臭,苦,酸乃为火木之气味,其芳香、甘醇为生养之土之正气,清凉乃本气及生生之肾气,故受宠爱,故闻酸泪出,腐臭恶心,焦热胸闷、气郁,辛乃金之过,本气之过,拒之以喷嚏,侵乃肾水反逆,则鼻水涕盈,流溢排泄,此皆五脏五行作用之显示,随变而生异象反应。

鼻分上中下三部,根连二眉间之印堂,直通天庭,中央起骨为鼻息守护,骨二旁中央,各有一小孔,为外皮包裹,乃鼻窦之穴,下为鼻准,准下二孔为二翼,称厨灶,孔二边连齿根处亦有二穴,居凹陷深处为闻香,其中壁直下连门牙牙床下交接微起之处一穴,为人中穴,乃任督二脉上部之交汇,其沟名人中,象生殖之通道,故与性有关,宜宽直,不宜过深、弯曲、平浮、斑痣等异物,以印堂下,牙床上为鼻之分界,上天,下地,中人,故鼻为天,地人之人位居所,亦主人之自立、青年与壮年段的命运态势。

鼻根,亦作山根讲,主天德,前辈之连接、传导,得失,故不宜狭、促、不宜深陷,沟纹、断纹、痣斑,以明润亮黄为正色,忌青黑赤红及苍白、枯黄,黄白明润,舒展,为金土五行本色,正气,合正生,真本之道,其形宽度适中,高起不可过印堂眉骨,陷伏不可与目平行,略高亦宜,皮骨致密,松坚适度为佳,二边与目内角接连处略起小圆点为睛明穴,循骨内与鼻窦相通连,故鼻受异常气味刺激则其目亦感应流泪以排泄之,合目亦可以宁神导气内息,同时此部位又属疾厄宫所在,以气色之变异,结合印堂而显示身理,躯体气质之变异,一般均以明润清莹为佳,一分异则一分失,故忌枯滞、淤结之色相。

鼻主金,山象,金以土而生,生水为功用,显露可以舒其气,故不可淤陷,深藏不透,而致气结不畅,所以鼻骨及左右之颧骨均不可孤高,山离土则孤独,而有失生养,过高过钢则孤傲、暴戾、刚愎自用、偏执失和,生传化机不畅,故易冲动使强,或郁结烦躁,行为失控无常、动静不可自守,易致凶惹祸,徒生事端,故此形象者更需注意自我修养,平息定性,舒展透化,达人而自得其乐,输能助人行事,而去郁

 
结、平暴,便可消灾化祸,而鼻形之正者,起而不孤不削,骨肉对称,实而不坚,圆起和畅,二颧朝中连绵不欺、不压,不凹突曲拐,即高厚、平直为佳,其色明润,清凉,莹洁为正,反之则异常,异常则以异常之情势审度、视察,分析,比较其对应得失。

鼻之下部,沿鼻骨中正之梁向下延伸,直至顶端之部位为鼻准,一般相学称之为金中之土,亦为山之土丘,其必略高起于山梁、土丘之意,其象形为肥实圆起,也是山气之收、聚、敛、纳之所,故鼻准不可削缩、尖瘦、枯陷、狭促,不可仰露,仰露者显示散失之象,尖瘦狭促,削缩者不受蓄纳,收藏无所容积,故自贫,不宽不余,不富足,虽输予则亦不收不受,气度不厚不敞,而枯陷者先天失养,生生不入,贫穷而自卑,不敢争取,此为形势之得失,而其色忌青黑,主灾祸病变,暗劫明夺,冲破败散之兆,枯黄苍白者空虚自败,失补缺养,赤红者生传不和,官、刑、口舌之害,心惊心慌,气炎,气失之象,唯红黄明润,气和色和,主财官有得,而润和莹黄则财名双至,如透清明莹净气色,则为财名清正有得,行事通畅可为,其中气色之将来为隐遁,似藏似显似来,而透明显定则已至、可守,如松散飘离,则主将去、将离、将散,此象当以事之吉凶利害,而区别得失之宜忌。

鼻准下方一壁而隔二翼,二孔,称之为鼻窍、鼻孔,为翼者既主二侧。又主搧动,故以可搧动主灵活,其外侧肥厚,不散,不松,不失,为宜,孔需圆整,壁立,不可过阳过阴,阴者下后斜罩,阳者明露上仰,其孔需口圆有收,外紧内宽,如此则状如狮鼻,不露不显,可纳可容,故为财富资丰,出入容纳合理得体,异形者不畅不正,或隐入或明散,或偏歪吸收,或受而不容,不藏,则失之正当,出入收容得体,气形和合宽厚,则顺和合生财,宽厚富余有积,蓄留,收支有理适度。

鼻主金主财气,显示生养得失,而孔则为吸纳、出入、存储,以鼻为户,孔则为厨灶,其比喻不失确切得当。

鼻为肺窍气使,主清白,西方金,其音圆润清亮,其质坚实、性凉、透爽,其气为收降,明澈,其五常主义,故西域,西方之天气、物象应之,人以情势、物形、物性、物理,类之,故金地金气之人物,其鼻高大其性爽直,其音高远,其喜动善行,而讲义、仗义,此为风水,物性之造物,特质对应相生之法则,故相法上当以不同地域物性与人之对应上,予以区别对应,辨证审视,留意常情与特殊性。

以上所介绍之首相七窍与五脏之体用,主使关系,因五脏乃先天,主使营气营血于内,得五运、五味、五色、五音、五气、五常之真,现其真,行其使,作用见示于首,而其府,即六腑大小肠、膀胱胃、胆分别主大肠金小肠火,膀胱水,胃土,胆木,皆辅五行,行卫气,卫血之运化传送,故营主内先天,卫主外后天,合为先后天,内于外之对应关联,同时外为阳,内为阴,内主外使,内决外应。

通常五行六气、五脏之气代入胃,加心包而六腑,五形则介入脾脏行使体内之上中下三焦气运,主

 
使升降沉浮之职,行后天气化,连先天气运,与先天脾气,内外呼应,故胰为后天行气主使,呼吸传导之间作用巨大,且其病变不易显示其变异状态,只以其气质感应,与脾传气同,忌堵塞,过寒过热,淤滞不化,受五腑作用,而作用于五腑,惧表皮毛发不透、经血不用,升降不运,化气不能,上下气行逆乱,而气运血流互为其使,所以五腑之色以胰气行三焦而显示于毛发,大小肠行水、物、造卫血,现形于皮毛、皮肉相,色之形,动则生变,静则现真,腑之异,速示反应,来去匆匆,故变异显示明确,易于视察辨证,致使需识别连带之内脏作用、影响,还是腑卫气、卫血,及外因作用,腑役、腑使频多且直接接触外因,其对应较为复杂,直接以六腑示形之得失及作用之对应,如寒凉温热,沉浮升降,气血旺衰,传导畅滞,郁舒之情态审视,一般以补、泻、疏导、散发、调理温凉、升降为用,以皮肉、毛发、声色之得失侦察变异,于静态中见真,其辨证当于卯辰之时,身心体未作用,未受影响时观望、识辨、更为清晰准确,而不为动变所迷惑。

首形、首相、首势,以五行、五脏、五性定局,其运化变状、皮肉之显示则于六腑面相为辅,方可侦查主次、本枝、内外体用之对应、显示定位。

首相除首主,相、辅,即各主位首席之脏,使腑,行腑用外,以其形势定局主,而以四象中宫体会主局态势,以八卦形态观其通达、顺逆、附和、帮助、侵害、离失、阻隔之状,以九宫得失看中主之能,辅弼之和合、相背。

九宫者天三、人三、地三,以首面合相,由天中到鼻中、口中为天地人三才三限,合为大局,顶天托地,边衬为四守,方形天地虚实象,观其局形而辨证其何主统局,何君主象,以鼻、二颧、额、下颌为五岳,以耳、目、口、鼻、之窍为四渎。

额为父辈、天德,天庭现神色神气需开,高、饱满壁立、不凹突、偏斜、歪倾为佳,顶上为天中,起15岁少年限运,正中为官禄宫,主25岁后限运,主事业,眉间印堂主情性,体质之状态,以28岁主流年运势,且为终身之明镜,二侧边线为疆域驿马,主出行、守、动情态,边庭起角主才华可展,不宜居守,上缘发际边线圆高,则得天之厚,聪明豁达,舒畅荣光而不偏执,额纹连绵、悠长有形、舒展,不可浅杂散乱,三纹以上皆为不宜,忌瘢痣,如痣生毛内且明润有彩则主吉利得助。

眉目当相称,目秀则眉柔,目威仪,则眉现起势张扬,目柔目陷则不可以强眉压迫,目强威则眉不可秀媚、枯散,松柔,淡黄,总之眉眼当对应相衬为宜。

凡三才九侯,中线为传承,主上下传达,承上启下,一主三分。所以上下亦三主九侯,左右二侧为边连辅弼,其为护佑,故其形势不可背离、冲撞、欺凌中主,如人主鼻山之二侧,不可深陷沟谷与二颧断绝,此象必三山孤高,且颧势不可压鼻,凡向中、顺和、绵接即当位有情,局势和合,反之为失用。

 

 
鼻下为地,地以土主,称为地廓,主晚年情态,为福地,以口为主,左右腮为辅助,下巴为传承,为托,故称巴托,下巴圆起厚实、强势为佳,人中、口、颌传势得当为和顺,三者都以左右衬托扶助,地象或方正,或丰厚肥硕皆有所得,主奴仆产业,资财,儿孙情态,其色不可以青赤苍白,淤黑,形不可孤突、塌陷,松垮,枯削。

整个头面部以圆形外延合方形地象,菱形山象组合,而以点面线,界区划分而成形态,以二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以五运六气,流注而成,其细分则具六十四卦,七十二侯之应,同时,天地人均分别以各自的四象五行八卦九宫,对应关联,合其宫数为二十四,纳节气,化其四象为12将,分域治理,这便形成中圆,容方地、边疆,容山谷、起伏、串联其间之界线、点区,主次大小之纲目,根,本,枝叶之对应,网罗联通,联运联应之态势形状。

故相学在易经之象数气法理上的发现与应用,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在面相学上,以小见大,包罗万象,予以充分合理的显示,解说直观与微观,动与静,表与里,虚与实的相对统一,同样依首面相之原理,大局以整个人体构建形势,分前后以类区别,然后再分化、支化,形成支局,分局,局限、局部,相背,内、侧亦同理,按卦式套用,显示透析,基本明确表里营卫,框架与内含,内容的区别,独立与对应统一,关联的传送互助,联动作用,如其胸可以神庭,命门,膻中,神阙为四象,而肩胯,胫脖,下阴,腰肋为四正,则躯干八卦成局,另外四中央点及八分区亦可同样成局分治,各成网站系统,则可目目俱张,奇经八脉,十二经,及关节,穴藏,肌肉、皮毛皆可对应,而其间作用均以三才二仪作用,二仪者阴阳,表里、虚实,动静分合,向背,明暗,如气血,营卫,三才者如来、留、去,吸、纳、输,迎、蓄、送,左中右、上中下之象,二成对,三合群,以为主次,中和关照,联通,本体如胸、腹肚,手如膊、臂,掌指、足、肚、腿,节如腕、膝、股、肘、肩等而五运之象,颈背五髓骨合五脏,胯骨五节通五腑,其五行五形,气行其间,如五指手足同,七窍五官同,其皆气隐其间,手含心包,体用三焦,足包涌泉,实是五行大气,气行于虚,无形不可实之故,表里中,如骨肉皮,前中后,侧中侧,上中下,以边护,守卫、向中为用,二仪则虚实,凉热,顺逆,动静、离合、对应制约,互养互化,如经脉、气血、骨肉、皮毛、脏腑、营卫等,三支,四撑,二分,一体五成,六和,七止,八方,九极,总不可失中央之点、穴,所以人们把脐眼及直后之髓节作命门、腰点,而以任督及带脉,连结冲脉关联作用,腰之伤则上下均不可用。

我们行事作文都关注,突出关键,要点和中心目标,路线指向,其核心便是中心要点。这里局心,坐标,君帅,中宫,中枢之所在,不可离失游移,所以护腰守中,使之圆转灵动,舒展畅通,非常重要。

六脉和合,三焦通,十二经畅行,气血顺,则万事吉,皮为护,毛为透,孔为守,脂为蓄,肉为养,肌为运,其血气流注,运行出入为主,生活之用,亦为经脉,骨络体架之护使,故内以营,外用护卫,各

 
受给养,相互关照,而表里内外功能作用有别,所有一切不可离气血之行,气血之输,气血之行不可滞阻淤结,不可暴行逆行,失制失控失和,不可过旺,不可枯竭,不可无序,如有失,则行动失常,沉痛,变异,而外视则形色显示,感觉表示,并可见于皮毛肌肉之异,护卫失当反常,如总体缺失,异常,则内以肺脾主诊,外以胰、胃、肠主证,是为营卫气血造化失衡,其与生生有关,而非凶灾祸殃之兆,为病之厄患,需调治而不必心生惊恐,疑神疑鬼。

后天之得失,必因后天之原因,以后天修正,而先天营造则为先天之遗传,合作之结果,难于修改,只能以后天补缺失而善待之。

形失形过乃质量化合,结合生造之异,与物性无关,更与心脑之先天信息遗传无关,但于风水感应,传化之变异作用、影响有关,所以阴阳交合,生育之环境,饮食,情绪,关系后生遗传,生造,值得重视关注。

一般整体结构需相应合局,如金、木、水、火、土五行及阴阳之类象、类性,以合局随性生助,化合有情,和顺适宜,其形气形色以生气,生色,本气,本色,和正清润为得,如金形得土,土形得火等。

手足等三连同义,前后,上中下,二侧需得当,合适有序,异则有失,合局,助局,适用,得体,为应当。另外,如手相,“其实足也可以相,只是不便审视,”先审其形势,四肢合局,得体适用,再视其肢之三部对称合宜,然后再单独观察手形,阴阳向背,卦象动静局势,根、掌、指之状态,不可以指欺掌,不可掌强于根,“这也是根本枝,体用之关系”,然后看边起合中态势、旺衰,形色得失,边连传导有序合理。

一般根强边隆者手心必微凹有蓄,宽松和畅,手心需明润而有弹性,平展微陷,如盆可纳。

大局形态明确,然后审视各丘分区,各指节,根甲及纹理之得失,指示对应,参考专著及图像对应验证,比较类象作用而作局部,针对性分析利弊,得失关联作用与影响。

一般手相可参照面相,以地象之八卦九宫四象三才五运六气法对照,类推印证,值得关注的是五指之特殊性,五指各为五脏使,其形态功用可印证五脏形态,功能特性,如拇指属肺,食指属肝木,中指属脾土,无名指属心火,小指属肾水,循骨节而依序传导经脉气血及以井穴交接,故爪甲为筋之余,指尖骨孔为十宣,乃骨之气血透泄之穴,刺之透骨,击之震骨,故病入脏侵骨,则刺之,如异,其功能有失、迟淤,寒气入侵则必施以敲击震动之法,以惊醒,摧动造化之能,这是敲骨洗髓之特殊疗法。

一般皮肉之病用沐浴透表,或内泻法,理法则以揉抹摩擦,而肌肉则以掐捋拍打法,关节用伸屈拉转法,筋髓则用弹、抹导理法,经气则以穴位刺、灸及副之拔吸等,唯骨肉骨气之导通,惊醒,用敲震之法,此法当慎用,其循序依次传导及轻重节奏之把握至关重要,全凭用术者之手势,手感把握,及部位,

 
顺序之力度对应变化,便如敲击,敲键,弹琴,拨弦,稔熟使用非一日之功。

一般来说,阳处如背为阳,胸为阴等类,不宜有明显瘢痣,经骨上不宜有瘢痣,明阳,“水陆路径通道宜流畅而不宜阻挡,滞碍其行,”毛发及隐蔽处可以有痣,此原野林莽,山地沟谷、高坡,其显、其藏、纳石,木,则愈显其珍,其秀,其蓄养,故为不忌。同时凡痣者必明润华彩有光泽为佳,凡枯滞、灰败、色沉,气暗晦者均为不宜,一般明白,平畅处痣可除,其根浅浮,而于命穴经脉,骨表上之痣不宜,不易去除,因其根深且影响骨质经脉,或伤之,透泄感染其危害则凶大于吉,弊大于利,且其痣色变化可以显示该区域通道所属之气质得失变化,色佳则不忌,如色气变异为愈佳,则吉兆之显示,如变为枯败晦涩则为灾厄、危难,细审体质之异,当寻医诊治,及早预防消解,以免积小成大,积轻为重,而成大害,故痣不可畏,明智者可以利用之,化失为得,观瞻为小,利害吉凶为大,且不可因小失大。

另外,面、手,等明显特定部位之瘢痣一般都会在身体相关对应之处对应显现,这是观因知果,见显识藏,经验者明白此应。

应该说,卦爻预测,命理八字测算与相术,在易经气象,数象体用发展上的三大应用分支,其集中体现自然与人的对应,运化、作用影响、运行转化,变易模式,卦爻以信息递感作用,八字以数理造化作用,相法以直观形色对应,虽方法不一,微观,运算,直观为基本应用,但所有方式,理念,法规却雷同一致,均出自易经象数气运,一体多用,殊途同归,尤其相术,更与音、色、味、形之直观直觉相对应,与音乐、医理、生理、饮食、性情、形态局势直接应对,更广泛地,直接地继承了易学的象数理学,及显示造化运行之生理,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论证,理性运用,是相法相术的正确延伸、发展之道,也是易象、易理发扬光大,更好更有效地服务自然,服务人类,正确作用与拓展。

以人,类天地自然,生生造化,以天地自然类人之生生造化,而互印、互证、互应、互动,彼此反应对照,然后认识,修正,改造,理性地认识利用,生化,便是人与自然,先贤指示、循行的无量功德,承前启后,利用泽后,普惠三世,则是今朝易学,卦、相、命理学者的责任使命,三法联通,互利互用,以人为本而延伸,扩展为生生,反作用于天地物之应,而视察,审度,修正,改革,造化之,这才是古人制易造象之大理想,大功德,大造化。

以大自然为象,为局势,以大空间,时间为刻度界限,而行运,流注,天地造化原真本性之生理,如何利用,修善,改邪,革弊才是学易、研易,继承古贤之仁德,远志的根本。当然这需要一代仁者、智者、继承先贤智慧精神,舍我取义,敞开胸襟,去除门墙而共勉之,合作、汇合,而正流造势,三合之义可成功。

而大相者,相天相地,相自然气象、物象,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能作用之。

 

 
相者审视,辨证,发现,告示,理论而作用,诊治,理疗,修改则非相者,易学者所能毕功,如大家都尽所可能,为所可为,则理想成真。

5、测字法概论。测字之法一般为文人使用,它是以形象、寓意、类比对应,与卦爻,相法有相同之处,其字便是卦象,卦数,卦之气运,同时也是卦之信息透示传递,字之形态,象物、象事、象气、为相学之辩形,辨物性,情态,其色,笔划,构架,连断,深浅,漂浮与稳定,其顺序,局情、局限,类性、类物、类象均可以相法应用。

字体之互相关连对应,运行,向背,字与字的合生、合化、异同,则生无穷变幻,组合不同则现象万千,如进一步深化,可以年月日时之气运,君、将、主使,入局当令,事为体,将所测之字的物象、数象,形象,主事之含意特点,性质与之对应作用入局,然后审视合、同、生、化、刑、冲、破、害等以及气运之旺、相、休、囚,而分析局相,局情、局势、之得失吉凶,宜忌,并以此推断前情,当时及后来之情况变化趋势,这种方法如同相法观人观物定其特性,形态而观其气色,再以流年月日时气运流注状态对应预测,或如卦测法之问事,而以四柱为体,以事为用,对照作用预测,也如生命四柱为体,限运及流年气运,三者对应作用而预测得失,而测字法则以字代象为用,而与地域及流年、与时间、气运状态之体对应参照来进行辨别,测定,并推算变化情况,这种测算法比较全面,但必需谙熟、通晓易经之类象,消息,五行性质及侯象,天运地化及区域地象物应情况。

识体知性,明变,然后辨用,亦即辨别其字之形态,读音,类象,示意而定其五行属性,阴阳虚实,而予以辨证解读,这里体、局,以时间,地点,条件组合定势、定性、造局,故体为自然作用产生,而不可变异,相对为静,为定,而用则以信息透过字理显示,与卦爻通过信息制局、造象原理相同,所以取用则必须造字者随心所欲,而心诚心专,心静,忌故意,杂乱或刻意,分心,以至信息混乱,不明,不畅,不透,而测算者亦当与被测者同样专心,静辨,无先入主意,方可可观,明见,并且具通晓文字,字理,字意,字象,字音等渊博指示,非此则不能。

还有二种测字法比较简单也比较通用,其一:直接用五行纳音法,即以角木,微火,宫土,商金,羽水而定属性,并视其音纯杂得失,再以六气,六律配离合、向背等,然后以四声分别升降、出入,阴阳、虚实而比较、审视,察其动静旺衰,明暗虚实,来去留存,大小聚散,冲破和合之情势,并对照月将气势,日时主事之动之宜忌,即旺相休因得失作用,如此则字之性质为体,其声律为用,月日时气运为动、为变化,传导,或助或败。

另有一种则直观字体字形,以笔划、笔迹之走势,以八卦八门九宫法界定区别,看来去行踪、缺满、离合、深浅浓淡、断连畅阻、升降宽狭、谦让欺凌、平正歪斜、伸展指向之势态,而辨别得失利害,使用

 
此法必以笔迹行走,笔划连接以显示,传导信息,所以必以本人书写为准,无论隶草行楷,铅墨均可,代气运导示其来去、行径之得失利弊,顺逆旺衰之情态。

所以见字如见人,如见其时心气,思想,精神及个性特征。

而练字可养气修性,采用何种书法笔体,初学必以和顺、循序为要,得其基本功法后,则可依个性化特征而选择适合的书法笔体深造之,书法之用心用意便如武术,其笔为器,而随心意运用,心使血行,意导气走,故心意之行气血为使,得心应手,形意合一,书之得法,修心养性,达意导气,其功不亚于练武、练功,故必凝神屏息,专注,同时,以此精神临碑帖,观名文,心神意气可随迹而行,故好的书法可以作导引气血,清心舒脾,开窍通淤之功。类此,当然亦可去病养身顺气。

字,以文为本,字以画为体,笔之行走,刻度方圆,跌宕起伏,分合往复,沉浮游移,如易图,如测绘,如采形,似流水、似波涛,似行云随风飘飞、凝散,故善测字者需先以神感灵应,设心处地置身于其间而移意气,随其行、其动、其静、体验,方可领会深刻,随思而语,如绘,如说,如测,便如戏迷看戏听曲,临画描砧识其运行,见其精神,随其雅兴,方可为其所使、所驱,同其情同其趣,同兴同行,先得其意,后入其流,合其神精灵感,以意气、心神、同会、同信息,方可形同神会,绘声绘色,测字者如通达如斯,随行随语,说图解字,同流感应,则测绘、摩行、应用易形绘意、心领,信息灵感同一,则如见之、临之、同生感慨,这是出神同意之灵应,是测字识体得用之升华,气化,这是测字的极高境界,会神合意而灵应,代言,知绘,照绘,解说。

6、起名学概论。起名是以文字设卦、造象、布局形势,与测字法之用字代卦而运行,显示同,代象寓意,心领神会,不同的是,它是刻意造局布阵,设卦、组体、合用,而非随意泄露信息,灵动走神,这是绘意、画象、走气自然与刻意造象、导气、有同工异曲之别,一为写字得意,一为刻意纳字。

起名之方式有很多种,便如拆字、测字之法也有很多种,测字是利用吸收信息,而起名是建立、利用信息,自己设局、造象、示意、组合,其中最为复杂的是以四柱命局起名法,而四柱命局本来便具不可变移性。如企业标识之行业性质,行业地点及朝向,还有,已有先入不可同音同字,或个人性名之不可变移或论字排辈之必须,再加入地域性谐音与标准音准、谐音之通俗,民俗,风俗之宜忌,所以现在真正按命理起名十分之困难,很难合理合法,循律得用而无阻碍、雷同。

中国文字本来象吉、象利、可用、可组合、生化理同的便不多,再加上谐音宜忌,区域别异,而今又不可同音标,且其名字又局限字数,少则一二多则三四,所以我想以后便会愈加不易,便如现在之择吉,受酒店可容量局限亦日益受制约,只有在时间上延伸,我想以后之名字,也有在组合之字数及寓意代象上扩展、递增,便如数码代码之递增扩容一样,方可置异。

 

 
现在教导、学习、使用的起名书籍,方式方法很多,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例证根据,这里不便予以评说,各行其是亦利于融会贯通,博纳广容,取长补短则多利,兼用广通为佳。

如下介绍的主要以命理,测字,文理,声音,卦理为基础,通根,应对,五行组字起名法,其间,命理起名法之五行补缺、助局,调和,和象,生旺,适用,同情,便需认真识别,便如中医之辨证施治处方,关键在于知体确症,方可以对症用药,所以必须谙晓命理之隐情,或虽缺却不可补,或虽断却不可通,所以明确局情,局势,而取用非常重要,并且如何采纳也需明确对应,分别作用,当然同时也需明确用字,组合采纳文字,组词,知确切五行所含声音色气,数象性质及组词合作后,生化,合化之情势变移,一般当以生物之性质形象为用。还有,八字起名法应明确命主之卦象特性予以引导、帮助,譬如企业起名,必须了解该企业经营模式,如工、矿、商等,规模大小,主产主营之物质性质、性能等,方可对应合体。

一般起姓名者因其姓为根,为上代之传承,具不可变移性,所以必先了解姓之笔划数,类象寓意特点,五行及五音归属,然后以本枝之命字于此连通,延伸,启示,宏扬发展或拓展,这有关继承与背离,孝顺发展还是忤逆败落,故此关系仁德,顺义,昌盛,衰落之大原则,不可漠视,基于这个原则,姓名,字其象不可悖乱、克逆、欺杀、枯败无情,当以延伸,拓展,张扬博远,互依互助、关联、合化生旺为要,其音其气势不可侵、压、欺、断、绝、衰竭、困惑、虚散,当以起伏波动、绵延,出入来去,关连互动有情、合局、助局,联通关照,如根本枝、迎纳、蓄养、传送之来、驻、去、左中右之象态、象运,和合通畅,无论造意,置景,示象,均当循守此法,而其意、景、象忌迷乱,虚幻,怪异,孤僻,寒凝,沉闷等不利于明示、壮观,清晰,引导实现通透、张扬、及生化和顺,升明荣昌之作用,展示规划、引导,而这四点是名字之自我启示,自我认识、认知及告示他人的主要功能、作用,及影响启蒙,便如各职业,职别,工种等,以服、饰、标法告示,其意义作用类似。

所以不管是否使用五行,三才,命理,卦数起名,均不可背离以上原则,这是大局,大体,大法,是正道正理,如何组织,组合,排列顺序非常重要,如以树为名,则其姓必须排除白、金、等,而树只对应木,及由木延伸之态势,如加以林、丛、森、建、高、大、远,枯、断等象其态势,而代入松、柳、果桃、李、花果、枝叶等等则可明确类别,特性,从而知其运行,旺衰,宜忌,功用,明确其物能,物理,物性,便可去害用吉,导示得体,入其所需,所宜,兴旺,生助之文字而定象展示。

不同的文字组合以及顺序排列、使用,会化生不同的音程运向,形态和意态,就如五行、五运、六气、天、地、山卦象,音、韵、声之组合变化,则产生不同的表示,其在音乐,声乐方面,还有三原色之化合、复合生无穷色相等,原理相同,明确了这个变法、变通原理,便可以不同之姓、性别,及企业特点来选择名字,文字组合及顺序排列,可以更合体合用,更好地利用音律、音界、吐纳运气而作用合理、适

 
宜,同时在物象,象意上更明确显示,告之其立意、愿望和目的,而多样性及类同,广用性,给五行、卦数、定姓定命之局限打开了通道,注入了可变、通融及容量,可借多样性选择而予以变通。

起名,测字异曲同工,均以字为用,既然用字,则必须识字、认字,明确字理,字意,字象,就如木工必须知木质,石工必须知石质、石纹、石理,知不同石材方可改造利用,如果要求起名者必须通晓易经、命理、音律则有些苛刻,但要求明字理、字意、字音,这是最基本之必须。

字字合作,为词为文,因合作之异而生变化,所以合之不同则合化各异,所谓文化即:既知单字、单词之象音,寓意,明示、隐喻,更需知其组合之作用,变化,可识其变化,则可利用选择而串联,配合,连体,来造化,以应其需、其用,于起名者上述要求当不过份,如果连上述之要求都做不到,便难免会张冠李戴,牛头马脸,男着女装,柳开桃花等等怪异,所谓道不同则失之千里,理不同则咫尺天涯。

工无规矩则无以造器,只能胡拼乱凑,而自嘘抽象,创意不能解释其象理则惑之以天书、天机,如此江湖之术而造局迷惑、愚弄者如今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在其它方术中亦不乏存在,且每每以偶然之应验为其灵应之例证,而借以吹嘘,神乎其神,在此奉劝此类人群当自明自悟,还需认真求索,充实自我,积而累之方可利人、利己、利用。

综合上述所言,语言与文字都是自然物象、绘象,形象,推测,定象,即对物象的格定告示,以及意识、思想认知的记录、传递方式,从图形、象形、声音、等原始的信息记录、传递方式,发展进化而来,就如易图的符号、刻度、线割区分发展到数理文字,气运,历法,侯象消息等代入一样,它的本质便是信息的收集,总结归纳,留存与传递,所有进步都为了信息归类、定性的明确与精简,以便于应用、传递、识别,这种应用而发展的模式古今中外都一样,只是其符号代码的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中国的数字代码因受其根源,易象图的影响,所以以方圆象形四、八、三、九宫格之规范而进化,这种模式化示范作用必然导致中国式的制作与思维方式,以易象的理念与代入信息指示,标识,分别注入音标图标数标,随着认知和需求的递增而不断拓展、扩容,不得不分门别类,分支分流,以区别应用,针对,明确指示,信息留存告知,这便是中国文字含数理,命理气运,象形信息的特点,它与卦理,预测一体同宗,所以也具备同样的信息吸纳,显示与传递功能。

以非学术的民间通用起名方式,或以生时时间或以生时事件,地域名称,或以愿望,期望寄托,或即自然景观,物象等信息为用,以示记录特定物象、气象、臆想、与理想之信息标识应用,起标明指示作用,这种信息揭示具遗传性,自我启导认定及显示告知之功能、作用与影响力,它以文字的形式代入易图、易理运作,故与命理、卦理一样具预测与相应作用与影响力,而它的对应组合,化合,声音造化,象形,象物,象意,象数及气运等都以文字,笔划,音标等形式,注入对应之信息标识代码,因此这样的信息注

 
入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印象,自我认定与他人认定之指导,认识的作用,影响力类同,凝聚力及运行、生化之引导指示作用。

名字以它独特的信息收纳、传导方式,发挥与命理、卦理、数理等与易经连通的气、象、数,运行,运化,指示,之信息制造,显示,传递,引导作用,功能及影响力,为此,起名者应解示与明确告知命主或亲友、家族、代传名字的信息指示,标识,寓意,以使其名字之信息指示,更明确清晰的被吸纳,烙印,从而更大更准确的起到指示,标识性作用与影响,这才是名字之重要性与对行为、思想、向往的导引,造就功能,也因此为什么名字必需意象,标识明确,声气象必须顺行,向明,向旺,向升、通畅、悠远、舒展、和合、相应,有情生化,意境物象明确的道理。

同样行文指示,告示,法律文件,法规等必须准确用字行文,稍有不当则信息传示不明而导致误读,误解,则大事大误,小事小失,因此正式指示,应用性的重要行文必须精确,字字定位,针对,达意示用,而忌模糊性,转移、多用性,如有非用不可,则必注解标定,或附加注释,圈定用意,从而使信息确切无误。

中国的诗歌文章,告示,序言等其行文用字,组词的严肃性,咬文嚼字,呕心沥血而搜字寻句,以求精准合体的态度值得今人学习。

现在出现许多玩文字之游戏,如借多义、多用性、复合多变,以偷换概念,故意迷惑误导的广告文饰等,有钻文字之空而在法律、告示、契约等方面行坑、蒙、陷害而获利者有之,且轻国文、轻文化之趋势亦渐成大潮,实在令人痛心。

不解国文文理,如何立国风、守国魂、凝国心、护国根?如何能学习、研究、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特色之精髓?现在,港澳台使用的仍是以前的传统文字、文别、音准,显然与内地有极大差异,无论笔划、音标、体型态势都存在差异,所以我想,对此应当以用就用,因地、因用、制宜、取用较为合理。

7、风水学概论。风水学是易经象理发展应用的主要分支、流派之一,易生道,道生用,风水乃是道用之主要体验,选择与运用道家的清、虚、真、静,凌虚化境上善若水,均以风水而言,当然它指的是风之体:真气,水之体:纯水,清净之水,事实上真气、纯水都是相对而言,它们之间也是互为载体,互为媒体,相互依存,只是主次,含量有别而已。

水质为向心润下,凝结、寒冷,气质为离心上升,漂浮、离散、生化和合二者之媒介则是光质,它以不同的光能,光线,光谱,光质,融入水气之中产生三合传化作用,所以这三者是任何物质、生物,包括思维,无象信息的原生物质及生化造物的媒体与载体,任何有形无形的存在都离不开这三种物质的造化,

 
合作之作用,所以以水为先天,火为后天,气为传化,运化、载体、荷合自然生成,造化原理,三者以不同的量,进行量合量化并不断地互相作用,不断地复合生化,从而复制出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自然物质,生物,并同时改造、复制了水、光、气本身的形态,物性与质量。

我们,包括易经所发现、认识、感应到的五运、六气、五味、五色、五音、动静、阴阳,虚实及五行,物质等,其实都是三元、三真复制化合而成的二代、三代物质,三化而生万物万象便是此理,所以不同的复合化生便造就不同的光、水、气质,并相应地衍生出与之对应的物质、物体、气象、色象与水象,从而复制出与之对应的物种,赖以生存繁衍的生物,并以异就异地组织起生物链,互为传导作用,相依共存,相对又相向,分离又合作,这便是一切存在都是合理、合法,生生有理,它们各自以自己的理由与方式繁衍进化,延续与奉献存在于自然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有自然环境都由物质生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产生作用、影响,在这个生物、生命理念中没有利害,没有敌对,包括蚊蝇蛇蝎,香花毒草,乃至腐败芳香,炎冷清浊,人类现在所体现的是指人类本体的利害、善恶,吉凶,宜忌,取舍功用,之所以在风水学前作上述揭示,主要是希望能对风水的本质及造化功能作一个介绍,以明确字理、字意之实质。

综上所说,我们现在所感受,利用之气均为经光水交合后的生气,也就是中气,组合成我们躯体及整个生命,生生体系的也是复制后的中气,所有差异、区别均以复合收纳之质量不同而形成,在自然界,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对我们产生作用的气象,气质与气运便是水、光、气三原质在传导,化合、复制、化生的作用过程,其复制、化生结果,大作用便是四季气象炎凉寒温,四季风云,燥湿润清,以及五运六气、天地气运转化转移。

光水之变化造成气运,气舒气滞,气沉气升之变异,而生风象之异,而光、水,之纳之傍则直接作用于气质,气运,所以不同的中气质量,运化及气压,升降舒滞,直接与人体所兼的中气性质产生作用,发生生和补养,或冲散侵害等作用影响力,所以在不同的空气条件、气象环境中,人的身体、精神、思想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乃至致病或治病的不同吉凶作用力。综上所述,可见风水对人,对人生,人事的重要性,同时对改变先天气质的影响力,所以在大环境改造上必需造气、造水。

化水必纳光,见色可知光,闻味可知水,吸气可辨气,凡草木鱼鸟之形质均可侦察水光气和合、造化、之宜忌得失,去杂去害去太过而致纯、致和、补不足去滞积,通舒展,则可去病害,利生机,顺气运,而知地气,土气之质,之运化,生生状态,及气口。

亦可观测草木之色泽形态,另外可在早晨,观测地面向上之气色,及光泽,以其浓淡,大小,高低,聚散,分别体会气态及深浅,和合形质,另外,如有风,可感受风和、风静、之区域定穴,然后去表土,

 
在生熟土接壤处取土,闻其气味,握捏而察其松散燥温,温度,如此便基本可以了解地情土气,择宜利用。

在大环境之选择,规划与营造上,东北,东南,正南,西南不宜过高,中央也忌过高,西北,北边则可高实而起,因风起四角,而东北,东南为生和温润之风气,宜纳不宜阻,其中尤以东南为要,而西南为余风、余气、吐泄之地,如高起则易阻挡吐泄而反受其污杂,中央起高,引起风气徊荡、旋升旋降,光照折射,且阻挡东南风光采纳,而西北高起则可拦蓄东南风光不失不散,且可阻挡西北寒瑟之风及北方寒气入侵,所以背靠,亦即护背,其指背阴寒,收杀之气。

凡人皆忌后背侵寒,冬季本已毛孔收缩尚有所蔽,而热蒸之时,毛孔开张经穴失蔽,则寒气直侵内脏内膜,内营受害而孔穴自闭,故留不可去,致使气血运行滞淤,化机失养失调,则疾厄滋生,居住之地同此理念,营造、拒纳、迎堵之宜,则可利生,非但人体生理如此,其生物包括植物同此宜忌,故利物即利己,这是营造规划之主要原理原则,无论其外部形势如何,此理不可更改。

形势不可改变大象之理,但需参考,以利择址及迎向,稍作修正而作改造局势,正确导引利用,三点不和,必需修造挪移,而尽量取和统一,择最可修造,最易挪移之点而修造挪移,且不可将就致患。

完成大局则需合理布置内局,如需较多排放废水废气,且噪音杂声之工商业等,宜于西边及西南,因此方位乃排泄杂浊之地,且无强风可侵,亦是气息呼出、沉静之地,故其杂不致内导内传而影响区内其它地域之环境,气场,另外多启开一些透泄之通道,培养一些树木花草,则可利该区本身之水气质量,其树木不宜过高过密,其水泄需缓而畅,不可淤积留屯。

东北东南之地宜建文教、休憩、娱乐、及金融交易场所,宜绿荫、花草、低矮平展,建通道需正直不歪斜,忌于东北、东南二角,斜入斜出,忌东南大树高楼,南,中可以商业经营及服务业,居住区则以中心大区域辐射。

北,西北宜公务机关,可高大壮实或南向,或东向均宜,且可靠山,背林木,如有大水,则必造林木以阻隔,生传为用,如中央建一圆形休憩活动广场则更宜,但忌四角凹突及不规则棱角,可平整,中起略高不宜低陷,或直起边墙,忌路道穿中,此局皆以收纳阳明升和之光,吸引润和清新生气而留蓄,疏导,散布生化,营造生机而按其性能利用作息,学习,工作及生活之异同,予以对应关照,以需致宜。

以上是局中之局的分布营造,定位应用宜忌,按此原理视情观测,辨证特情,如有特情而不可转移,不可循理布置局势则也必按此法理或修正,导引转化之,或吸引,委屈,规避之,按特性特情之异而异,化异道、而趋正,和,生化,合理致宜,尽可能地改造,变革,且不可以漠视,持将就拖延之态度对待,否则一旦致害则悔之晚矣。

凡道者,气道、水道、光道为要,其质、其化、其升降,拒纳,排吸有异,但其运行相同,故光水

 
气之道理,道行,道运相通,都忌强势直穿,直泻,直射,直透,而以柔,缓分化,散隐,过滤分解,圆通流转为用,为此,营造之物均以四角对四角以分解其穿射之势,以圆形化解、导引、分散之,然后去其强,用其柔,导引吸收为用。

直行之道,陡则以弯曲、斜弧、以缓其势、化其泻,而利行,平道遇交叉,分道歪斜处,必以弯、弧、圆以化其直冲直撞之强势、去害、导引、利行。

墙、顶等,均有阻拦抗拒及吸纳导引光、气、水的双重功能,而门窗开通之口孔,除闭合而阻挡其入外,当起排泄与收纳吸引、利用之功能,其高低,大小,方位之宜忌非常重要,便如人之七窍三孔之方位作用,之利用宜忌之情态,其用亦同光气水物之纳,通行、拒泄之物流状态,此情凡人居、物储、小房、大院,均同此理,同此宜忌。

内室则借吸纳之光气,传输利用、排泄、内室当以静和宁馨,不郁不蔽为休憩,思索,研学之宜,而饮食,接待、交流、活动则以明敞舒展,流畅为用,厨当以明亮透剔为宜,厕当隐而不堵,静而不暗,以明晰舒畅为宜,故凡人物之居,均以和畅、舒展、明静为用,然后分别略作对应适宜之选择、修正。

应气之和缓则上纯下浊,中则清和,上热下凉则亦以中为和,是光气之升降,生化之特性所致,所以坐卧,桌椅、床等高度定当适中,可吸纳最佳之空气,同时门窗过道不宜直对,如有条件,在直角处置设弧形之物,以利卸势、避冲撞、穿透而利圆转圆活,圆曲者可以利于空气匀布,传输全面,不致于直行造势,而边角缺失流输,致滞淤郁腐,沉积不鲜,而动静失衡,流失不当,久坐,及体憩之所其静,所以不可后背、头顶,肩,足心对门窗,如遇,必须也应置物以阻其直穿,因背心,肩井,百会,涌泉其穴易入易穿,入风则病,且不易排解,护卫不用更易寒气入侵,久而潜寒,风邪作害,其病、刑害而难治愈,门窗开合,风气之行以门窗为关卡,随开启而畅行,遇阻则冲撞,穿入之,所以必须予以重视,所以古人风水以前迎后靠,护肩、护心、、护足、护首,座椅亦然,应后虚故背后护托之,其间不失此理,另外,居高楼,处高域、崖壁,亦当忌背空,尽管有墙壁,且目不可视,而人体潜能灵应、神觉、亦当受惊而心神空悬,神觉惊慌不安,久之生害,所以其床,椅,不可过近边壁,宜于向中,以求神觉安稳,有依可托,值此,上述在床桌椅安置上需谨慎,用之不当不但心惊心恐,且生生理倾斜不正。

知物性,物运,物之特性,生生、化合,便可以趋吉避凶,因势利导,有许多处不利之地而自我弯拐委曲,许多丘陵、山谷、溪泉、环徊、跌宕、弯曲而致生养丰茂,形态绵久不败,长江如此,黄河如此,大山脉、大湖泊亦如此,凡自然作用生化形成,经久绵长者,均以合造化之理而自养、自修而蓄养生生。

黄河九曲,其曲为弯曲,其势急缓、跌宕有致,除人为而失其自然造化之宜外,凡自我修正的均以自利、利物、利生养而绵恒持久,所以我叹大禹之愚为,坏了亿万年自然之合理修正、造化、功德。

 

 
水势直下,以弯绕分级跌宕而缓其强暴之冲害,水行气暴,所以上下二岸周遭同应同运,利害同受,水德、火德(光)气德,其德化,德行,德慈(施)德道,均以和缓、均布、广施,除暴和平为用,所以以其道行、道规、道义,从根本上相通相应,也因此可以和合,生化造化。

与水势之降同,光射直通,则以斜、弧、散,拐其直,弱其强,而导引交合、散布普照,以利生生,广受,普纳其利、其惠,所谓流光溢彩、慈恩普惠、广施天德,亦就是佛光普照,佛法普渡众生了,这是光之善用,修善而致,利生造化,这也是知其性能而修导,化改,致其和善而利用,取纳其能。

其气性、气能亦如此,知其升,知其旋,知其行,则以水留纳,和其光,以缓其引、吸、升、离,直引、弧引而使其婉转、而化解旋冲之势,宽容、狭流,则可使去留有度,传输蓄纳,适宜节制。

所以知其性则修改其能,知其行动则导引制约其行动,而使留其性、行,去强暴致和善,而利用生生造化之功能。

这便是顺性随行而予以节制、疏导、指引之,不可以堵拦封闭,不可以推动顶撞,如此不见其功反生其害,我想,知用风水如此,知人、用人、育人、教人亦应此理。

易经以象说、示天、地、光、水,气之性行,佛、道、儒各受悟传教,易图以山、地、天、示其异同、分合、对应、关联作用,三教各以道理、文释、意传、示教化其德,其用、其生养之功用,这是三教共用道理,同守修养,和合顺昌之因。

三始祖当为光水气,而天地物,而日月星,而虚实中,而升降和,造中气而生养,其于人文则为天地人,君臣民,政文武,神鬼人,阴阳象,佛道儒,文、画、语、思、言、行之应。

以三应三,三因三果同源分流,合作造化,而以三生万幸,三生万物,而其生传生化必须和合,因此营造人文环境,风水环境,物理环境,三者同等重要,三者和合方可生化昌顺、幸福和谐,道通,德布,传输之通合,便如和光、柔水、清气之宜,这才是三教之正。

同根分流,合作化生,便如文字,图示,语言,均以信息之应用为本,各以其能作用,而文化合三为一,合作运用,如:儒用文化则佛、道亦用文化,只是级别之差,如儒为初级则道为中级,佛为高级,其以领悟,智能之别而又各有所得,各具深浅,但无论何级均以文化为基,文化为本,不同的是广博,思维,及应用之差异,人以礼仪守本,道以仁行立规,佛以慈爱传教,三教都必守信、德,且五常均不可背离,只是主次有别,所以佛光、道水、人气只是表示,而其本体内涵则必俱备,因此人们重风水之同时,思想、行为、道德修养,则为无形之风水,以真善美立正气,传亲和,守仁德为风气,人爱爱人,爱物养物。

培育仁义礼智信之风气,仁爱、友好,善美之气氛,这是意识形态,精神文化之风水,如能营造培

 
 

育好上述之无形而更高级的风水,自然可以以此造就,修善、形物之风水,这便是风水育人,人育风水,这是相关联的辩证关系,便如人的精神生命与生理生命,灵魂,思想意识与躯体血肉之形态相互影响作用,对应关联一样,同样具备有形无形之风水,同样会作用与影响生命造化,以小类大,以个体造群体,以无形造有形,以精神造物质,这是一个对应关联的作用过程,表面上自我改造可以我修、我比。修改形物易,但是自我修改更需经历得失、取舍、物利、公私之思想改造,这也是斗己难,自我解剖难,江山好改本性难易之感叹所指。

人人付出辛劳,共同营造生活环境,珍爱,呵护,培育之,那么其付出必以美好回报于你,这里之人人,共同是根本,有了人人,共同的创造修养,与人人共同的环境共享,自然会产生合作,和谐,联通,交流,友好的人际,人文交谊风气,爱物及人,人爱我爱,爱己及它,它必爱我之和合,通畅气氛,至此则大有大得,小有小得,小至于小家,邻里,亲友,社区,村寨,如桃花源村,这种环境气氛,人人所愿,所喜,关键是人人欲得之而不欲失之,人人欲享其果而不欲栽其苗,培其土,育其树,所以如何联通人人,使之共同作用,合力同心,同气是关键,是理想愿景成真的主要问题,而要实践引导,做到这一切,必须领导,管理者,众望所归者具此思想理念并付之不懈努力,以造功德,利民生,遂民愿之思想精神,而有所为,则人文,人气之无形风水可育可造。

现在之城市改造,人居住宅条件之改变,使原先街坊,巷弄,院落之老街坊、邻里熟人亲友乃至祖父子孙,亦纷纷因迁居而离散,而新居往往门户紧闭自守,且莫说新居新交,有很大一部分连对门邻居都难见其面,更不知名姓,究其原因,现在基本都独子独女,所以堂表之亲极少,则来往之探访愈少,各家均装潢洁净,且家居衣着休闲,而不便互访串门,孩子及成年人均受学习、工作之压力,早出晚归,出入闭门,本来新居各不相识,且受治安影响忌纳生人入户,一怕致祸招灾,二怕影响学习和作息,三怕隐私被探,且现在或空居,或老人、小孩、女人留守,遇袭扰无以抗拒,且居室自闭,邻里不通,无以报警求援,而现在孙祖相依居多,老幼于生活情趣、文化知识,娱乐交流,差距甚巨,除生活物质外无互动,从精神,思想到文娱上失却沟通关连,所以虽同居亦分离,依然孤独自闭,老人孤独于亲友旧识之交流,成人孤独于职场约束而失之文体活动交谊,少儿孤独于学业压力无玩伴,亦无玩耍之时间,空间,为此均有压抑,枯燥,久而郁闷自闭,偏执,加之空气质量,环境视觉,及外门封闭,影响外气流畅,气滞不舒、不鲜,更加深精神、情绪之抑压,故此心脑、气血、精神之病日增,尤其处活泼好奇期之少儿,为补缺失、不能,而以电脑、手机等搜取信息而求解郁散结的愈来愈多,现实不能,则从梦幻,虚拟中攫取,或精神投入以求自娱,求刺激,求解放,综上所言,均为有形风水与无形风水之弊,它的影响与作用之危害同时直接侵及人的精神意识及生理气血运化,从而影响思维意识,灵感,美感及工作与生活情趣,严重的则造

 
成身心、思想与行为、体质之异常。

综上所述之风水危害不亚于洪水猛兽,那是病毒般的隐形杀手,渐侵渐害,且具普遍性及波连,间接性之危害作用,人们可以选择地域居所,立向、开门、置物、导引而利用风水学趋吉避害,但于上述风水或根本无视、不知不觉,或虽隐觉却无从趋避,无以应对,束手无策,只能求神告医或听之任之,以命运对应解释,其作用实为无奈之举,因为以上之风水修造绝非个人所能为,这是需要政府全面权衡,举全民族,全职能部门,作大规划,大修正,大改革,方有所为,方可大改造,大完善。

当然,大不能则小有为,而减害,小利。作局部性改革、营造,如审批新村,社区,小区规划时的政策性公益活动场所,健身、休闲、场所设置,新入住户的欢迎祝贺、见面介绍,定期或节假的交谊、劳动安排,一些小型的普及性沙龙交流展示,短时间的门窗单元开启通风等,有利于人际交流,亲善,认识,闲居,休息人员的兴趣联系、交流切磋等,以及利用早晨定时开启单元楼道门,并值守通知而利于串连,通透空气,且宜于相互认识等,虽小事,久之亦可逐渐培育,联谊交流,结交人事,而友好相处,互通互助,共建人文人气,并借此舒缓孤独、枯寞,沉闷、封闭、自守的人文气场。

小区域的风气吐纳,引流,疏郁、散滞、排淤,纳入外部之清新,虽小为亦可去一些弊害,造些小利,如以小带大,成一域之风气,则其域之福祉,和谐可造,以小扩大,以点带面,以此及彼,则可去僵死隔绝、变断联为互助,交谊,友好,互动,活泼之局面,恢复营造以前街巷、邻里、院落之互通状态,这样的人文文化,生活环境是精神带动,影响身心,生理健康、愉悦的以人为本的环境风水,它的作用与影响力是方位及地域数、象、气、风水所不可替代的,合二而一则形神俱备。

现在有许多立威造势于门楼、门侧,以形态展示,张扬,且不说以外形掩饰内虚,出入来访者心理上隐造失和、失等,交流之情势落差,如对门、边邻则必生冲压之扰,如处事不利则迁过于此,或你狮我虎,你镜我剪,甚至你炮我箭而对峙,实为愚昧之作。和顺平实,圆通,得体,宽厚,乃为福德,财气行事利业之本,舍本求末,弃因图表则得少失多,所以谦谦君子者外柔内刚,外虚内强,凡风水之本质以和合通畅,受纳生化为本,非以造形设象、立威示势,其用意已显露侵夺争斗,阻通失和之局情,意在利用风水而实质上却背离了风水之真正法理,用术而失道,故虽成亦不久,强胜之余,刑凶、厄害即踪。

所以凡风水布局当明风水之宜,明其运行及生化、和合、升降、吐纳之宜,凡物形物势必导引得当,序列通顺有效,凡置形设物造像,或隐埋,或示势者,非风水之法道,而是神鬼怪异之方术,凡用术必以不犯大规、大法、大局为用,反之则其术必乱、必败,反而伤主失用,故慎而慎之。

凡门窗与内室必配置得当合宜,如人之身,首、脖、唇、口、脸,支撑举托合形,纳吸容蓄得当,否则便为不得体形,不合取用之宜,门窗过宽而内室浅狭则散多纳少,内深大而门窗过小则入少内空,门

 
之高低宽窄与地基房顶之关系便如身首脖之连通、托载、情态同,随上下之态势制宜,其上之牌匾亦同此义,过大则压门不收,过瘦小轻浮则离散,便如眼与眉之对应关照,如虚薄亦必以不离有收为要,凡重壮者必通根得地,方可不失,广告牌匾用色当与其经营五行生旺和合,同时亦需与朝向之五行色象相宜,不克不衰为要,且忌过亮,反光反射而造光煞,一般用复色较宜,凡双色,三色等组合则也需考虑生化和合之宜,双则合对结伴,三则成群合局,当以情体会。

门前都忌凹突丘坑,大树、杆直对,狭道,楼缝直穿,边切,凡街道之十字路口,门向不可角对,不可孤突或弧收,当避对角冲穿为要,宜边角起圆,有壮物压阵,所谓将压阵脚,为守定。

自身如此,其周边建筑之形势情态及光色之流转,侧射反射,及风气之流向回荡旋转,以及各自色象、气质等的生和破散等因素,自然会对经过,到达区域的所有相关、相应、物象产生作用与影响力,如光照之明暗二面,正为射照,反则为阴影,风气之动,正对为迎,背则为静避,向背不同则受作用亦不同,作用力之不同则质量不同,生化离合不同,而宜忌不同。

所有生物都具各自不同的信息储存,条件反射,及特性,人亦如此,人之五行特性与环境之五行特性之和合生化,冲害破败,息息相关,联动互应,这种对应是超越于感觉系统感知能力所及的,是物质与物质的复合、互动互应,是物性间的自然反应作用,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科学地态度去对待,去认识,便可以去迷惑,而见真象了。

用眼不见,闻不到,嗅不觉,无感受而规避外来,周边环境之影响力,也可以起到相应的信息阻断,即电流绝缘,切断之作用,当然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方法,变法,纳吉法亦如此,一为拒害避恶,一为纳善迎亲,其原理方法相同,只是引通与阻隔有别,此法亦可用于内室,人在不同条件,不同情绪,不同年龄与生理条件下,会对同样的光色,气味,生物,物象,环境产生喜恶,亲近与厌烦等不同反应,包括人际,亲友相处,交际,这是自身质量之变异而导致宜忌离合、冲和之变异,转化,这种现象与知音知己,情投意合或莫名厌恶,群合群分,友好,拒交,不纳,之人际社交关系、现象相同,是没理由的理由,是生理、心理、物性、即物性变异的对应作用,与人本身之好坏、美丑,相对之利害无关。

所以光水气复合生化金木,色气味,而复生五运六气,风水运化作用,一切物象包括可见、可感、之风光水气,皆以三元质为主体,其合化、复制、凝聚、则以金木成象、成形、显示为实体,为有,化其金木之实体实象实形之有,则回归于光气水之原形、原质、原态、本性归宗返祖,这便是形去质留,实处虚生,有消气存,此去彼还,生亡归化,此消彼长之道理,也是生生不息,生生有别之理。

风水也有生,也具性情,也具造化兴亡之轮回,其生则造化有形之生命物象,其亡则归元返本。

佛理者,物理其理,道理者,气道生道,生地道,儒学者,生学、声象,气用,物利,以字画、语

 
声指示,表示,传布,留存思想与感觉之信息。故为生学,乃利生,生生之用,这是本质,为此,三教均利用风水,均重传布信息,也均重视生生造化,即生旺死绝之轮回,生死及动静,虚实,阴阳,明暗之对应,如日升日落,月亏月盈,星亮星隐之天象,及水凝水蒸,气运气窒,光射光息之现象,同法同理。

生理,形态,道行不同则其作用,造化,形质,情势不同,如阳宅利生之风水,则对应生物,生化和吉凶之用,乃为有形物象,而无形,即消亡,隐影,移体遁虚,无行踪动迹之生物,人们以阴界、空界、地藏、为其居,其生活活动之域,并以神灵鬼怪,魔仙等拟人化形容,形象,假也非假,真也不真,故为虚幻而非空无,值此人们在重视生生风水之同时,也注重亡灵归隐、归藏之阴间风水,其用意并非空造虚设,于虚空中自有道理,自有关连作用影响,这个道理便是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不同的是存在之形态与方式。

在物质上如,我们已经可以利用,收纳、分辨声波和光谱,电波,并探索搜寻宇宙空间的生命存在寻找可以制造,化合,培育生命的物质元素,因此:科学,辨证,唯物的对待与认识所谓另类灵异、无形生命之存在则非常必要,其间、其代示之名称,如神鬼仙妖,怪异等只是代名词,且许多附加之刻画,造影等均为模式化类人意想,只能以虚就虚地作一参考,而不可绝对对应,这里如封神榜,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许多解说、想象就很好,很有教化性、辨证性创意,所以能久传,广泛,具顽强之传播文化之生命力,当然有它的必然性理由,而现代之灰太狼,米老鼠,猫警长等,其受戏曲,也是改刻板模式,另立人性化,善恶互动变化之新思想,认识其性能与存在的可能性,当与绝对否定或绝对迷信有重大区别,便如同样承认,则分迷而信之及明理明白而信之,二者完全不同。

人之星迷,追星族,或主义,梦想,人物膜拜等,一样地反映不同人之迷信,且与推崇,诚信,敬仰有极大区别。迷则易受蛊惑误导,自我离失而无主见,必造败致幻,所以正确对待,明智审辨,信必以敬,以诚诚信,诚敬则致和通情,情通意合便可息争斗、敌视,驱赶或借能,为私欲私利争夺之用,或畏避,或惶惶然惊惧,乱用方术求助,其间已造争斗、无情、敌意,故不宜。

无论如何,自我修真,修养,修和,修仁德,善待,珍爱生生之物,爱彼、珍惜如同自珍自爱,则我气清正宽厚,我神和平舒宁,则恶害阴邪自不可侵,遇怪不怪,遇异不异,形神俱备,精灵利通,有敬而无畏,情同可无害,所以邪由心生,恶由自生,造福和气,仁心无敌。

欲有所得必先施予,欲有所求,必用恩情,所以拜神敬佛等,只需以崇敬仁德之情便可,如敬、孝、悌,爱长者,前辈,兄弟姐妹友好,幼少儿女呵护之情,之心态便可,已所不以其为异,则异亦不异,已所不以其为怪则见怪不怪,心之所使气息之传,传和则和,传情则情,传斗则斗,传忌则忌,传异则异,这个景象我们可以从人际,人与动物之作用反应予以验证。

 

 
故营造选择阴宅,如阳宅同,其体会宜忌如体会己之宜忌,利害喜恶同当,且感同身受,方可正确选址,营造修缮。

阴宅者更需审视土质地气,其址更宜和静宽舒,明润,无冲穿破害,挤压,郁堵滞淤之水、风、光及地势道路,物象之害而其下,审视气脉水情之行踪势态,总之宜柔静和缓,藏而不憋,动而不急为宜,纳吐合理通畅,行动不困不阻,为气行气运合理。

以上之宜,得一利一宜都为情爱尊敬,一失一忌都为灾厄伤害,以宜为用,则失宜者均以为破缺不利,而致不适,不适者必致不静、不守、不和,生生不安,休憩惊悸而致冲动、怨怒、化生失常,尤其至亲至情,其信息联通相关,故更易关连作用,如有感应当速作修正改善,以情弥补、告慰,形体虽离,其情尚存,所以即使神鬼灵魂之说子虚乌有,予人情人理亦当如此作为,人去情在,人亡意存,所以去也不去,待逝如待留,待彼如待己,此为心念、意念、无欺无伪灵应如真。

阴宅不必如阳宅般繁杂华丽,主要以环境,穴址,土气为用,大小形态合体适宜便可,其向其靠,其纳其迎当与阳宅同,不同之处便是不宜直透、直露、直通,其泄纳通行均以土为载体传媒,以气化、气运为作用,故必以适用之土。

俗称入土为安,故土质,土坑,土气为要,忌干燥,淤湿,杂乱,枯散,凝结,气味色相不当,不利于舒,不利于拦阻,不利于蓄纳者都为不宜,或清正,温润,芬芳,明黄,略带弹性,都为土气生和、纯正、土质之宜,另外,深浅适宜,深则必不破,浅则必可透,此乃地下潜行之内气,内穴忌强风雨之侵,忌强光直射久照,忌寒冷之气侵凌,宜和光升阳照临,接通穴中,稍纳便可,不可以长久,以分为计时,随即安置,取光和,天地交合之生化、中和之气为用,引通阴阳。

穴向宜正东略南,为辰向,正南偏东为丙向,此二向为最宜,其适度依外局山水,道路之形势,以避穿射、冲堵、以迎靠之用作适度调整。

所以以穴地区域情态及朝向之宜择日,择时之宜而接气迎神、纳吉造福,方合时间,地点,条件之三合作用之利,这是阴宅安居之主要,而礼仪则以真情,真诚为本,用心便可,礼仪之用各地、各人物不同,因风俗、因条件制宜,不必刻守、苛求,情谊,心意为用,礼仪为表,为辅。

我本人曾作二首小诗以感念父母用以寄托情感,在此作本章之结尾。

其一:同存天地间,共享日月光,四象本同根,何分神鬼人。

其二:中秋夜赏月有感:明月莫照我,照我父母亲,我生当自悔,尔亡要光明。

 

编后语,并附诗文三篇以抒情怀。

 

 
本人于青壮年事业多难,婚姻变故,经友人介绍,求测于上海命理大师,其告示谨记于心,其后逐一应验,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也因此关注命理学问,初时从黄帝内经中了解阴阳、五行、气运之学,而后又研学手、面相方术,至八十年代末接触六爻之术,而后研学周易,并学易象数理,由此延伸,接触四柱、测字、择吉、起名及风水学。其间感触频多,感慨频多,感悟频多,于人生之态度,于心性之转化,于物象之情感,产生诸多变化,且对当今鱼龙混杂、断文改义而使古文化、古经文蒙尘、迷离,而感叹忧愤。

清明暮春,遇友人启发,遂生斗胆之念而著此书,旨在略起拨乱归正,去伪存真,去浊澄清,为古人、古文化,为先知、先贤、正本平反,为神鬼灵异皈原、清名、洗冤之作用,与众同学,众同志共勉同行,以促易经等国学文化铁镜重磨,再放异彩,并得以朝正确、真实的方向发展光大,以利社址民生,以利后代传承。

一 我要吼叫:

这里,曾经长笛悠扬,胡笳声声

这里,曾经鹰击长空,万马奔腾

遍野篝火伴陪生命之力的发泄

自然而粗犷,粗犷而自然

啊,哪里去了,这一切,这原始自然的一切

一切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现代文明的海洋

深深淹没了原始、自然、赤裸

就象那被深深掩埋的森林

高大绿色的树木已化作地下枯燥的煤层

 

无休止的物质追求

难道能替代精神生命的空虚

文明、进步、被钉上了耻辱柱

虚假替代了真实

历史啊,你怎样走来

生存斗争难道只为了

 

 
把这浩浩寰宇变为无处不在的赌场

把这芸芸众生变成取之不尽的赌资

 

堕性,颂扬为进步

难道作用与反作用这永恒的真理

不再适用于自然与人

进化了的智慧是制造自我毁灭

还是创造滋养生命,修善自然的力

 

啊,这喧嚣的尘世

我曾在旋风中抗争

也曾一度随波逐流

交织于无奈与迷失的网罗

而今,我将重新奋起

去寻觅那远古的足迹

寻找流水、草地、阳光

让林间鸟啼唤醒疲惫的生命

让汩汩溪水清洗污浊的心灵

我要吼叫,我要倾泄

啊,那郁积的、原始的、生命之力

 

二 生命的真理

生命与思想是流性、可变的物质聚合,内部结构,外来冲击都会引起其物质结构的颤动,从而使本来的运行序列产生变化,出现异常,而坚强的物质结构的自然亲和、凝聚力,会使它自然恢复本来的运行序列,只要外来冲击不致物质结构分离破碎,它便会重新聚合,恢复运行,否则它便会游离,变性,变质,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生命形态,新的形质,及与之相应的运行序列。

生命,呵生命

什么是生命

 

 
我曾带着执著,带着迷惘

走过沉沉夜的黑暗

走过浓浓雾的荒野

走过大漠戈壁,走过大海高山

月悬中天,群星闪烁

我问这皓皓苍穹

日出东方,临崖眺望

我问这莽莽群山

终于,我找到了,找到了生命

这生命便是肉体与意识的真实

这生命,便是我,便是一个灵肉结合的存在

 

一堆物质,聚合成一个形体

循着自我运行的轨迹

一切存在都合理地自我存在

一切生命都合理地运行于自我轨迹

无论虫豸,无论狮虎

小草乔木,山川江海

连同日月星球,风云雷电

 

自然,因无数形体呈显绚丽

社会,因无数生命展示浩瀚

质的聚合,质的差异,化合成无数个体

形态各异,本性难易

组合成缤纷的生态自然

汇聚成错综复杂的生命群体

无论大自然,无论大群体

每个生命都遵循自我运行的轨迹

 

 
便如日月,行星,自我运行不息

呵,当你明白了这一切

便不再咒地,不再怨天

 

我如小草,我如林海

我如沙粒,我如高山

当我眺望这世界万物,浩浩寰宇

我不再贪婪,不再狂喜,不再仇恨

不再骄妄,不再迷离,也不再卑微

因为我理解了自然与人,生命的真谛

理解了自私,真伪,罪恶与真理

小大美丑只是质的差异

形体与思想,瞬息万变却难离逻辑

 

我博大如天宇,我微小如虚无

我理解了一切,我将包容一切

因为我找到了自己

找到了自我生命存在的真理

 

三、冬雪、大海、初阳

冬夜,一切都在黑暗中沉睡,连星光都被厚厚的云层遮掩,天地宇宙仿佛回归于混沌,回归于无极,无风,无光,无声,无间,然而,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白色的似棉絮,如鹅毛的物体悠悠袅袅,幽灵般自天空漫舞而下,纷纷降落人间,无声无息地在山川,村落,原野堆积,使这沉湎于黑暗的大地渐渐明白,使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不再黑暗,当东方显出微明的时候它停息了,天空重归宁馨,仿佛夜幕下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只是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带着天上的光明降落,留在了人间。

在村鸡啼晓的歌声中,我如往常一样及时地起床,推开门扉才惊讶地发现,这冬夜里悄然降落的初雪,欣喜中循着雪光,踩着柔雪,沿着那条看不见土的土道走到海边,爬上不太高却长长的海堤,身后逶迤着一串清晰的足迹,而堤下,原本黄澄澄,并错落点缀着冬天里依然呈现顽强绿色的蔽草的沙堆,以及

 
那胡乱堆积的石块,都被厚厚的白雪掩埋而不见影迹,在沙滩前方,一条稍呈弧形的长线使黑白分界,那是雪地与海水的交接,海水接纳、融化了白雪,使无际的大海显得格外幽深静谧、柔和而沉寂。

远处,东方隐隐的海平线,微明中透出了光亮,稍顷,在光亮中,海平线上露出了一弧彤红,再稍顷,随着圆弧的升高,倏忽间,一个彤红鲜活的圆球跃出海面,同时复制般向外喷吐出一个个同样鲜活彤红的圆球,而原先的微明则化作万道艳红鲜明的霞光,呈扇形向天空放射,使空寂灰暗的天空瞬间流光溢彩,红霞遍布,而大海也在转瞬间展显出它湛蓝的容颜,静静的,湛蓝的,无波的海面,漂浮、流动着艳红的霞光及条条、点点、明晃晃光斑,有几条渔船在光斑与红霞中升起帆,悠悠地迎着太阳向东方驶去,几只早起的海鸥亦随之展翅翩翔,那愉悦的啼叫划破宁静,唱响了黎明的第一支赞美的晨曲,天亮了,万物复苏,万物显形。

望着渐渐升高,渐渐褪去红妆,收起霞光,收缩,变小,却更明丽地悬挂海空,仿佛刚脱去胎衣的婴儿似的太阳,我不由感慨万千,呵,太阳,一个宇宙的骄子,它无声地带着彩霞,带着光明悄然诞生,从初生的瞬间便宣告黑暗的结束、白天的来临,它是白天、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万物的福音,在浩浩天宇它如此的渺小,但是从出生的那一瞬起,便以自身的光芒把天地万物照耀,呵,天地造化的一个小小生命,宇宙创造的一个小太阳,从它初生的一刻便显示了无比的伟大,无比的荣耀。

在阳光照耀下,大海变得更加湛蓝,而覆盖大地的白雪却放射出眩目的白光,我深切地知道,完成使命的它将在阳光下渐渐融化,化为清澈的雪水滋润大地,养育万物,这是它的最终使命,它的光荣与伟大,它的生命将与烂漫春色,勃勃生机一起诞生,一起展示,就象太阳无声地在天空运行,循着自己的轨迹,行使播撒光明的使命,没有行踪,更不会留下印迹,而它的生命之光也将会留在大地,注入万物的躯体,而远处的帆船,海鸥,也不会在空中、海面,留下它们的行迹,我想,随着阳光照临,随着白雪消融,那沙滩,那蔽草,那礁石,还有大地万象,都将重新显现各自的形姿,而我留在白雪上的足印,也会随着白雪一起消逝。

在黑暗,我踏着光明,走向光明,去迎接太阳的诞生,归程我将沐浴着阳光,沿着那条消逝了踪迹的小道,脚踏实地,重新在注满了光明的泥土上印下足迹,我想,生命,人生的里程也是如此,只会留下印象,完成自我使命,而不能留存行走的足迹,太阳如此,白雪如此,帆船和海鸥如此,一切生命,一切形物都如此,无论伟大与渺小,无论美与丑都将如此,实践、完成使命,行踪与使命相伴,只留印象而不留踪迹,更不必在意印迹。

 
本文章属作者禾夫个人见解。文章版权归中华文人网、保定国学学会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禾夫 杂谈 古易

上一篇:保定市国学学会河北同美集团举办2012迎春联欢会
下一篇:国学之旅—河北金融学院国学社学生拜访康殿英院长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特色种植增收 福泽木兰三义
11
7月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是解...

特色种植增收 福泽木兰三义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

津门公益助学,振兴乡村教育,协...

浓情六月天,大美在人间。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划,协会公益文化促进分会对新疆乌库小学、西藏林周唐古乡中心小学、青海黄乃亥乡...
  • 中国日记报
  • 展出场馆 中华文人艺术馆

    展出时间 2019-01-01 至 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