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己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保定市东南部,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安新交界,西与清苑毗邻,南与蠡县、肃宁接壤,东与河间、任丘相接。战国时为燕之高阳邑。西汉置高阳县。据应劭注《汉书》云:“在高河之阳”,即高阳河水之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因水患,县治西迁于今治。高阳境内的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我国最早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从这里走出一大批热心于民众事业的有识之士,有全国最大的“农机配件市场”。高阳还是“武术之乡”、“戏曲之乡”。
现辖3个镇、6个乡、 180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总面积487平方公里。
泱泱华夏,地名高阳者众,惟县治一所,传为颛顼故都,吾乡独居。东瞻渤海,西眺太行。南接莽原,北濒白洋。殷商先民居赵堡店,战国荣棻封高阳君。桑麻绢帛,上溯嫘祖;蚌币陶轮,远肇文明。合纵联横,秦并燕赵为名郡;伐谋诡兵,宋御辽金作边关。幽燕数州,屡有割让,高阳三关,寸土不舍。杨六郎统兵,逝于高阳,河朔之人望柩而泣;四十万箭镞,埋于关下,后生之辈徒发浩歌。朱家王朝,高阳遭屠城之难,始有孙榜眼阖门尽节;大清一统,苛政乃百年未有,方现李“野王”振臂揭竿[1]。
尚气节,重然诺,燕赵之风宛在;扶社稷,远利名,英雄气概长存。明末孙文正,出将入相,伟绩丰功,有明一代,大烈元英。慧眼识人,崇焕始晓兵事;老帅奇谋,屯田以养辽人。车营百八扣答集,平戎策频出;红夷大炮热兵器,军事史记铭。两度出征,何惧体衰年迈;一朝赴死,任凭发白血红。
韩君荩光之墓[2],诫训士子惜一生。九河下梢,称低洼涝碱盐;十万子民,奉仁义礼智信。文风鼎盛,文脉悠远;廉吏倍出,廉风传颂。清有孟传金,礼部主事,大胆讽谏。太原侯郭克明,元朝中书省掾吏晓法典;文懿公田景旸,明代大理寺右卿除奸佞。天下赞名臣,李鸿藻五部尚书;三代帝王师,文正公独居清名。
民国肇造,高阳居功至伟。义兴局设局,良弼丧命[3];孙禹行践行[4],孙文来京。李石曾[5]留法俭学,培育英才,王法勤[6]参予中枢,屡建奇功。蔡和森赴高阳,传播真理,向警予来布里,奉行勤工。共产潮起,王锡疆[7]独领风骚,保定称先驱;铁窗磨炼,杨景山[8]视死如归,北京受绞刑。高蠡暴动红旗谱,先驱伟志未竟功。抗日烽火燃烧,高阳遍地英雄。“七七”事变,佟麟阁捐躯;莘桥惨案,数百人殒命。吕正操称百战将星,军民破贼众志成城。有女解秀梅[9],抗美援朝一等战功;无名烈士碑,烽烟岁月三千虎贲。
民末建市,百业兴旺,呼为“小天津卫”;潴泷开埠,千帆竞发,俨然北国江南。高阳纺织,始于明末,织染技术,冠于寰中。布线庄模式,诚信商怀,纱丝吞吐华北魁首;宽幅面土布,国货名牌,布匹织造国人头功。“七品百姓”王士颖,改良织机,皇帝亲赐顶戴;三代儒商杨木森,创业蚨丰,商界公称商雄。唧唧复唧唧,织女遍地;家家当户织,纺乡盛名。
何谓戏曲之乡?高阳多出名伶。夫子齐如山,助梅兰芳显大师气象;青衣韩世昌,凭《牡丹亭》成大王英名[10]。盖叫天断腿再植,性命付与氍毹;响九霄伶工变法,身家系于维新[11]。青衫小戏,有东路丝弦;黄钟大吕,听北方昆曲。高阳之宝,老调不老,道教古乐,妙乐雅声。京评柳梆声声入耳,生旦净丑行行占先。
昔谓华工之乡,新称文化名城。华工王守义,结交总理邓公,成就《画魂》传奇;播音员齐越,直播开国大典,塑我民族魂魄。画家侯一民,人民币上传妙笔;演员雷保春,艺术节中摘梅花。张慧云齐花坦,百灵云雀之喉;王重民苏秉琦,敦煌考古之宗。尚武之乡,独创绵掌短拳;名动京华,尤喜《小丫驯马》[12]。
新宇初开,高阳天翻地覆;改革开放,纺乡万马奔腾。勃勃生机,涌动于城镇村落;轧轧之声,传唱于国企民营。工业立县,“三毛” [13]产量全国居第一;项目带动,纺织之乡产值超百亿。创业者公推三利,驰名商标名扬海外;农机配件都,中华之最;纺织商贸城,商海明星。高科技还属“宏润”,新型面料无菌;新产品请看“亚奥”,毯业精品有名。工业园区内,一片荒郊高楼耸。项目集中带,千顷废地新颜开。治污浊,还水清,修庠序,培栋梁。倡慈善,扶孤贫,建和谐,树文明。城建结硕果,兴阳、朝阳、正阳路,三阳开泰;居民添福祉,金鑫、温馨、现代城,百福并臻。高速公路,大广、保沧贯通县境;现代农业,硕丰、天丰播种未来。河北特色经济强县,中国毛巾毛毯名城。科学发展作经,打造中国北方纺织强县;特色产业为纬,建设魅力和谐文明高阳。
宏业新开,蓝图乍展,明日高阳,胜景在望。抚今追昔,美哉高阳!书生抱愧,赋以寄怀,祈家乡父老年年葆康乐,祝高阳故土岁岁得嘉祥。
注释:
[1]李“野王”:高阳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名李小洲,称“野王”。其出生村庄亦称“野王村”。
[2]韩荩光墓:韩荩光,高阳县于堤村人。清康熙年进士,曾任河南、四川等省县令,后调任刑部主政,持名节,笃清廉,有政声,逝于任所书案,康熙下诏厚葬。
[3]良弼:清保皇党大臣,在高阳人齐竺山、齐如山等开办的“义兴局”内,李石曾等革命党人策划了刺杀良弼的行动。
[4]孙禹行:孙岳,字禹行,高阳县西庄村人,民国军事家,上将军衔。一九二四年,与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废帝溥仪,邀孙中山北上主政。
[5]李石曾:高阳县庞口村人。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同盟会会员,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6]王法勤:高阳县西田果庄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7]王锡疆:高阳县利家口人,保定地区早期共产党员。
[8]杨景山:高阳县南街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与李大钊一起就义。
[9]解秀梅: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高阳县于堤村。
[10]成大王英名: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北方昆曲剧院首任院长韩世昌,高阳县河西村人,号“昆曲大王”。
[11]响九霄:响九霄,原名田际云,高阳县西王草庄人。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曾为清光绪年间“宫廷供奉”,为光绪帝密传变法信件。
[12]《小丫驯马》:根据高阳民间歌舞竹马落子创作的歌舞剧《小丫驯马》曾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汇演全国一等奖。
[13]“三毛”:高阳纺织产业以毛巾、毛毯、毛线为主,故称“三毛”。
作者简介:史克己,男,一九六五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佛堂村,一九八九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高阳县文化馆创作员。政协高阳县常委。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与人合著)、散文集《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小说《红男绿女》、《花差》《西装手帕》暨戏曲、诗歌、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