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 | 文化探索 | 诗词歌赋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首页 > 文化研究 > 文化探索 > 正文
发表时间:2016-02-23 14:03:03 点击:

话题:教育学习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8)04-0111-0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仅成为普通民众日常议论的热点话题,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前沿课题。
一、关于如何认识文化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从世情和国际来看,应当从积极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全球化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同时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文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在于它的刚健有为,在于它的独立意志,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在于它的维新变革。在这里,悠悠古韵与勃勃生机是有机结合的。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才有可能。中国文化只有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保持个性并增强话语权,这样的文化才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仅是自赏的,而且是共享的。
   其次,从国情和国内来看,应当从自觉应对改革和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现实状况的新需要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巨的国内改革攻坚。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经济、商业社会、消费社会、资讯社会,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们在肯定经济奇迹、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道德重塑、价值追求、人文修养方面的不适应格外担心,甚至忧心忡忡。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却是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减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也不可能持续。应当看到,不发展不行,发展太快也会有问题。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身上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一样,一个国家发展太快也可能丢掉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精神和传统,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没有精神,就没有“定准”,没有传统,就失去了“本根”。管子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正因为此,我们才会提出“八荣八耻”。应当说,“衣食足”在今已经基本不是问题了,而“知荣辱”则还是大问题。在这方面,确实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做。当前羞耻感的缺失,价值观的混乱,潜规则的盛行,已近积重难返,迷漫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决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成当务之急。
   再次,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复兴的新视野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多年来一直极富魅力,令人关注。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就有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期有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后期有持续不断的文化热、国学热,一直影响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文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比如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上游,是高处的水,要占领文化的制高点,比如说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文化兴国,文化复兴等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20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21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柰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今天我们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越来越充分了,在海外建立的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不断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就是证明。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民族的复兴需以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奇迹的背后,必然有文化信息、文化标识和文化密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最后,从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新角度和新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今文化的特点,一方面是与经济交融,另一方面又与意识形态交融。我们注意到,十七大报告是在文化部分讲意识形态的,包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表明文化的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的文化化,如同经济中有文化含量,文化中也有意识形态功能,或其功能通过意识形态表现出来,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观,是大文化观。
   总之,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巨的国内改革攻坚。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深化改革与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矛盾更加复杂,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总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内面临改革的深化,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风险高发期”。国际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各国经济联系紧密,既是“深度依存期”,又是“摩擦频发期”。特别是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国内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的坚定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建设 中国

上一篇:中国经学传统与中华文化精神
下一篇:《文人的情怀》:中华文化的文人情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特色种植增收 福泽木兰三义
11
7月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是解...

特色种植增收 福泽木兰三义

产业扶贫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

津门公益助学,振兴乡村教育,协...

浓情六月天,大美在人间。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划,协会公益文化促进分会对新疆乌库小学、西藏林周唐古乡中心小学、青海黄乃亥乡...
  • 中国日记报
  • 展出场馆 中华文人艺术馆

    展出时间 2019-01-01 至 2020-01-01